第501章 拒絕出仕,三步走
第501章拒絕出仕,三步走
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瞿同賢捋了捋花白的鬍鬚,站出來說。
“咱們都拿不定主意,還是等陳相回來再說吧。”
“施行封建制度是關乎國本的大事,一個不慎就有可能動搖我大晉的江山,哪怕是監國殿下也不能一言決定。”
“太上,您說是嗎?”瞿同賢看向太上皇。
事關國家根本,太上皇也不得不硬氣一次。
“朕相信白慕的選擇,不管他支持還是反對,都能代表我的意志。老九,你還是等他回來再說吧。”
陳白慕做了太多年的丞相,當了太多年的大晉國的主心骨,以至於在這種關乎國家根本的大事上,朝廷上下都拿不定主意,需要由陳白慕來做決定。
幾乎所有人都持有一致的意見,這下就連趙鼎也不得不妥協。
他雖然獲得了大晉國的最高權柄,可這份權力如果沒有滿朝文武的輔助、實施,其實與橡皮圖章無異。
“我早已派人請陳丞相出山,相信用不了幾天他就會來了。諸位不必為此事多慮,我相信以陳丞相的高瞻遠矚,一定會支持我的。”
趙鼎有這份自信,哪怕打感情牌,陳丞相也該站在自己這邊。
萬事俱備,只等陳丞相入朝拿主意,群臣心中大安,又在尚賢宮宴飲多時才離去。
隨着眾人的離去,宮人入場收拾殘局,將萬千燭火熄滅,偌大的宮殿再次陷入黑暗,趙鼎也準備睡下了。
治理國家的擔子不是那麼好挑的,即便只做了監國,每日也要處理成千上萬的公務,簡直把趙鼎累得抬不起頭。
可就在他即將合上眼皮沉睡之際,一個不速之客闖入尚賢宮。
鄒靜雲奔走在宮院中,大聲疾呼。
“殿下,殿下睡了嗎。”
趙鼎匆匆穿好衣服,走出宮殿,面帶怒色。
“這麼大的聲音,就算睡下也被你吵醒了。”
“什麼事這麼著急,不能明。”
鄒靜雲面帶歉意。
“殿下,咱們派去陳家的使者回來了。陳丞相說他年老力衰,不願再出仕做官,希望您不要再打擾他了。”
聽到這話,趙鼎楞在當場。
晉國人多早婚,陳丞相也是如此,陳家長子陳慶知如今年不滿三十,推算得知,陳丞相最多也就五十多歲。
放在尋常百姓家,五十歲的確年紀大了,可放在王侯將相之家,五十歲正是當打之年。
只因富貴人家有財力聘請名醫,使用最昂貴的藥物,又能抽出大把時間鍛煉。以至於許多權貴五十歲了,頭髮還沒有完全白。
而且,僅僅根據趙鼎所知,朝廷中許多文武高官的年齡都超過了五十,甚至六七十者也比比皆是。而在大晉國,高官們是沒有退休這一說的,一旦做了官,就得做到死不可。
由此觀之,陳丞相的話,不過是推辭罷了。
“他還說了別的沒有?這一定是陳丞相的借口。”
鄒靜雲想了想,又補充一句。
“丞相還說了,他貪戀功名,不想毀掉半生積攢的英名。若是老年出仕,卻把國家治理得一塌糊塗,他這一世算是白活了。”
趙鼎忽然發笑。
“我就知道,他心裏還是有國家的。”
“丞相不想將一世英名毀於一旦,我趙鼎又何嘗想。恰恰相反,如今我掌權,正要勵精圖治,銳意改革,將我大晉國治理得蒸蒸日上,無比富強。”
“鄒靜雲,這次你親自登門拜訪,多帶禮物,務必要用言語打動陳丞相。”
“治國的擔子太重了,若無人來分擔,恐怕我要折壽不少。”
陳丞相的家也在中州,因此鄒靜雲稍作準備,次日啟程,一日的功夫就抵達了陳家。
可惜的是,這一次鄒靜雲連陳丞相的面也沒見到,只得到了一句話。
“空口白牙憑什麼請人出山,還請拿出誠意來。”
去而復返,鄒靜雲再次出現在尚賢宮。
這一次,趙鼎皺緊了眉頭。
陳丞相所言的誠意,絕不是金銀珠玉,也不是他趙鼎屈尊拜訪,而是治理國家的成績。
可國家經歷多場戰亂,殘破到了極點,自己該怎麼做出成績,讓人看到呢?
鄒靜雲看出了趙鼎的難處,主動諫言。
“殿下,您不是設立了中原行中書省嗎,不如就先從中原開始,我鄒靜雲身為中原行中書省丞相,願意挑這個擔子。”
“我打算分三步走,第一步,招撫流民回鄉,分發種子、農具,進行春耕。第二步,重新測量耕田,將無主田地收歸國有,分給軍隊耕種。第三步,鼓勵工商,令天下商賈匯聚,使中原富強。”
鄒靜雲的計劃並不複雜,甚至能看出趙鼎的影子,但對於生產力落後的農業社會而言,越簡單的計劃往往越有效。
既然鄒靜雲有想法,有擔當,趙鼎自然樂得成全。
“好,我等着你的政績。”
招撫流民並不是件簡單的事,流民遍佈各地,或遁入山林,或潛入沼澤,光是把他們一一找出來就要耗費巨大力氣。
而在找到流民后,還要說服他們返鄉耕種,並花費巨大代價分發種子、農具,這一樁樁一件件都十分困難。
好在鄒靜雲有智慧,有毅力,他相信任何事情只要下功夫,就一定能成功。
鄒靜雲回到行中書省衙門后,首先寫了一封公文,督促中州各地郡縣長官做好招撫流民的工作。
為了激發官吏的積極性,鄒靜雲又拋出許多具備誘惑力的條件。能招撫流民萬人,縣令升一級,郡守升半級,當年考評俱為最上等。
但僅僅如此還不夠,總有些流民會隱藏在行政區劃的交接處,令地方官吏難以處理。於是鄒靜雲又以趙鼎的名義設置五位正五品安撫使,派遣他們巡視地方,一邊監督地方官吏的工作,一邊尋找遺漏的流民。
這些工作一件件安排下去后,鄒靜雲便開始為種子、農具的事而發愁了。
中原人口稠密,耕地面積也大,是晉國最重要的農業生產區。
一旦春耕開始,所需要的種子和農具便是天文數字。
種子還好解決,只要從官倉和其他州郡調撥就是了,鄒靜雲也不奢望今年豐收,只要糧食產量足以令百姓果腹,不至於釀成飢荒就足夠了。
可農具就難辦了,這種工業品不會從地里長出來,而需要工匠一錘一錘敲出來,價格昂貴。就算把行中書省衙門賣了也買不齊所需的農具。
但這難不倒鄒靜雲,他把主意打到了趙鼎的漢趙公司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