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第八章撥開重重迷霧探究軍事內幕(9)

84.第八章撥開重重迷霧探究軍事內幕(9)

“竊思求榮而事二主,忠臣不為;捨命以安三軍,義士必作。***”又說:“然達捨身果得安全吾軍,捐軀猶稍可仰對我主。雖斧鉞之交加,死亦無傷;任身之分裂,義亦無辱。”

從這封信中可以看出,石達開以他個人之死來換取清方赦免他的部屬。他與清軍約定后,便帶着他5歲的兒子和幾個重要將領主動投入敵營。但當他們一進敵營,即被背信棄義的清軍所執縛,而他的幾千部眾也被野蠻的清軍全部殺害。最後,石達開被解送到成都,於6月26日凌遲處死,臨刑前他神色怡然,毫無懼色,堅強之氣溢於表,不愧為一代英豪。

解讀真相

**同石達開的悲劇,並總結了石達開之所以失敗的歷史教訓,對石達開作出了正確的歷史評價。他說,石達開畢竟是個英雄。但是他輕信敵人的話。這使他吃了大虧……一切善良的人總是容易對敵人抱有幻想,這是可悲的事。

的確,石達開的死是一種悲劇,但這封信到底是否存在呢?如今史學界眾說紛紜,但最終的結果應該是這封信根本不存在。

對於這封信有3種觀點,第一種是認為存在,收信人是重慶鎮總兵唐友耕,第二種也是認為存在,收信人是四川總督駱秉章,第三種是認為這封信根本不存在。真可謂是眾說紛紜,然而,事實況又是什麼樣的呢?

先,如果這封信存在,那麼,以當時的條件,出行最快的交通工具就是馬,石達開在生命垂亡之際想要送出這封信,外加收信人又需要調兵遣將前來支援,這需要多少時間,豈非一朝一夕就可解決?更何況,在救人如救火的時候,出兵前來救援之人不可能人人都能配備上戰馬,而那些沒有戰馬的人又必須依靠步行或者小跑前行,這樣的行軍速度,想要救人又豈會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石達開當時被困的地方是一個縣,一個縣與一個城市的距離,在當時交通不達的時期來說,是需要幾天的時間才能到達的,這樣送信、搬來救兵加起來的時間就更長了,以石達開的睿智以及他多年調兵遣將的能力,這點小事對他來說不在話下的,所以,明知事已經成定局,他根本不會做出這樣的舉動。

其次,這封寫給駱秉章的信中標記的日期是“太平天國癸亥十三年五月初九”,而大家都知道,太平天國自成立之後,就已經將“亥”改為“開”,而這封信中明確標記着“太平天國癸亥”這幾個字,顯然這是與事實不符的,作為太平天國翼王的石達開怎會犯這樣的錯誤呢?

最後,信的內容有問題,這封信中說:“閱歷十餘年,已覺備嘗艱苦;統兵數百萬,徒為奔走焦勞,每思遁跡山林,遂我素志,韜光泉石,卸余仔肩,無如騎虎難下,事不如心,豈知逐鹿空勞,天弗從願,達思天命如此,人將奈何?”這段話飽含更多的是一種悲觀的愫,而這種愫與石達開在成都公堂受審、慷慨陳詞、令主審官着實理屈詞窮,無以對,而後從容就義,臨刑之際,神色怡然,身受凌遲酷刑,至死默然無聲,觀者無不動容,嘆為“奇男子”不相符,也與石達開一貫的行事作風、性格稟性不相符。所以,據此可以推斷,這封在生命垂亡之際寫出的信函是不存在的。

第九節清政府為何在

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戰敗

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封建社會2000多年的大門,使中國社會的性質乃至中國的經濟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社會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的經濟被納入到世界經濟圈內,並且成了帝國主義傾銷商品的集散地。同時承認鴉片貿易的合法化,使中國的白銀大量外流,國內出現銀貴錢賤的局面。

鴉片戰爭的失敗,迫使中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拉開了中國領土分裂的序幕,掀起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的司法、關稅、海關等主權遭到巨大破壞。國內勢力的反抗已不單單是反封建了,又加上了反帝國主義的任務!

但是鴉片戰爭也讓中國開始放眼世界,使中國人知道了中國與外國的差距,湧現出了一批學者,隨後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鴉片戰爭也開啟了之後中國百年受到西方帝國主義侵略的歷史。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歷史其實不是那回事(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歷史其實不是那回事(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84.第八章撥開重重迷霧探究軍事內幕(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