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第七章開啟絕密檔案解讀帝王之謎(9)
其實,朱元璋父母的墳地不是人為勘定的,朱元璋自小家庭貧困,一家人靠租用地主劉繼祖家的田地生活。***
吳晗的《朱元璋傳》中寫道:家裏沒有一貫鈔、一錢銀子,買不了棺木,更談不上墳地。田主呢?幾年的主客,想來總該施捨佃戶一塊埋骨之地,誰知不但不理會,反而“呼叱昂昂”,鄰舍們都覺得難受、傷心。正沒計較處,同村人劉繼祖不忍心,慨然舍了一塊地,兩兄弟磕頭謝了,真是一頭有了着落。但是,衣裳呢?棺槨呢?還是沒辦法,只好將就着把幾件破衣裳包裹了,抬到墳地草葬。兩兄弟一面抬,一面哭,好容易抬到了,還未動手挖坑,突然間風雨交加,雷明電閃,整個天像塌下來似的。兩兄弟躲在樹下抖,約夠一頓飯的時間,天霽雨晴,到墳地一看,大吃一驚,屍不見了,原來山腳下土松,一陣大水把坡上的土沖塌了,恰好埋了屍,薄薄的一個土饅頭,俗話叫做“天葬”。35年後,朱元璋寫皇陵碑時,還覺得傷心:“殯無棺槨,被體惡裳,浮掩三尺,奠何餚漿!”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朱元璋將父母葬在此地實屬無奈,又何談為父母的墳地選址呢?後人之所以對其父母的墳地有靈驗一說,主要就是因為後來朱元璋做了皇帝,皇帝歷來被稱為是至高無上的真龍天子。所以,人們對他父母安葬時候的景做了很多附會誇張,這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說他父母墳地真的有顯靈一說,也許還有待於進一步的考究。
第八節雍正帝嗣位之謎
康熙,一個被後人稱為具有雄才偉略的皇帝,後半生一直為立儲之事而苦惱,而在康熙帝駕崩以後,第四皇子胤禛在激烈的皇位爭奪戰中登上了皇帝的寶座,他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雍正帝,但由於康熙在世的時候對這個兒子並不是十分寵愛,而在眾多皇子奪位的戰爭中,他也一直沒有介入,所以,對於他的登基,歷來被後人稱為是一個歷史疑團,有人說他是篡位,有人說他是繼承正統,然而民間的各種說法,究竟哪種成立呢?這就要從那份讓後人頗具爭議的遺詔說起。
歷史追蹤
清世宗雍正(公元1678年12月13日~公元1735年10月8日),清入關后第三代皇帝。滿族,愛新覺羅氏,名胤禛,是康熙帝第四子。生於康熙十六年,卒於雍正十三年,后葬於清西陵中的泰陵。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即位,年號雍正,習稱雍正帝。在位13年,廟號世宗。
雍正帝是一個很有創造性的皇帝。他在位期間,在政治、經濟方面提出了許多創造性的做法。
清世宗即位時已45歲,外加之前的經歷,使他比較了解世,並具有豐富的統治經驗。即位后,他在政治上採取多種措施以鞏固自己的皇位。先是消除異己,分化瓦解諸皇子集團,將胤礻匙從西北軍前召回,加以圈禁。晉封胤禩為廉親王和總理事務大臣。將胤禟往青海西大通(今青海大通西北)。鑒於清朝沒有行之有效的立儲制度,常因皇位繼承權產生爭端,創立了秘密立儲制度。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接受山西巡撫諾岷的建議,施行耗羨歸公和養廉銀的措施,以此限制、減少官員的貪贓舞弊和橫徵暴斂。雍正二年,又針對康熙末年各地虧空錢糧嚴重的況,決定嚴格清查,對貪官污吏即行抄家追贓,對民間拖欠,命在短期內分年帶徵。雍正三年,世宗以作威作福、結黨營私之名,責令撫遠大將軍年羹堯自盡,同時削隆科多太保,后圈禁致死。並因此株連出汪景祺《西征隨筆》案和查嗣庭試題案。雍正七年,生曾靜遣其徒張熙策動川陝總督岳鍾琪謀反的投書案,牽連到已故理學家呂留良,世宗遂大興文字獄,以作為控制思想、打擊政敵、提高自己權威的手段。同年,為適應西北用兵之需,始設軍機房(雍正十年時改軍機處),選親重大臣協力軍務。軍機大臣只能繕述皇帝命令,本身無贊畫權,因而使皇帝更加集權於一身。他還在題本、奏本之外,命督撫布按等地方大員密摺奏事,以加強皇帝對地方行政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