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四(1)
溫斯頓嘆了口氣,就算坐在電屏旁他也不能控制自己不在每天工作伊始嘆氣。***他拉出語音記錄器,吹掉話筒上的塵土,戴上眼鏡,然後把從辦公桌右側氣力輸送管送出的四小捲紙鋪開,夾在一起。
他隔間的牆上有三個小洞。在語音記錄器右邊的是傳達書面指示的氣力輸送管;左邊略大些的用來送報紙,而位於側牆上溫斯頓觸手可及的用來處理廢報紙的橢圓形洞口則被鐵絲網罩住。像這樣的洞口在大樓里有成千上萬,到處都是,不只房間裏有,就連走廊上也每隔一段距離就設置一個。出於某種原因,人們叫它記憶洞。當你要銷毀某樣文件時,當你看到廢紙時,你能隨手掀起離你最近的洞蓋子將它們扔進去,它們會被一股溫暖的氣流捲走,卷到大樓隱蔽處的大型鍋爐里。
溫斯頓察看着那四張展開來的捲紙,每張紙上都有一兩句指示,非新話,但包含大量新話詞彙,這是內部行話的縮寫。它們是:
泰晤士報17。3。84bb講話誤報非洲矯正
泰晤士報19。12。83預報三年計劃四季度83處誤印核實現刊
泰晤士報14。2。84bb富部誤引巧克力數據修改
泰晤士報3。12。83bb關於雙倍增加不好的指示提到非人全部重寫存檔前上交
溫斯頓感到一絲得意,他將第四項指示放到一旁,這件事非常複雜,且意義重大,最好留到最後再做。另外三則是例行公事,雖然第二件需要查閱大量數據,非常乏味。
溫斯頓撥了電屏上的“過刊”號碼,要來了相關日期的《泰晤士報》,沒幾分鐘,報紙就被輸送過來。
他收到的指示都和文章或新聞有關,出於某種原因,按照官方說法,它們必須被核正。舉個例子,3月17日《泰晤士報》中提到,老大哥在前一天的講話中預南印度前線不會生什麼事,歐亞國不久便會對北非動進攻。事實上,歐亞國最高司令部沒有理會北非,反而攻打了南印度。這就需要人們對老大哥的預進行修改,使之符合現實。再比如,12月19日的《泰晤士報》公佈了1983年第四季度,即第九個三年計劃的第六季官方對各類消費品產量的預測。而今天一期的《泰晤士報》刊登了實際產量。兩相對比,之前的每項數字都錯得離譜。對溫斯頓來說,他的工作就是要改正之前的數字讓它們和後來的相應。至於第三項指示,針對的是幾分鐘就能改好的小錯誤。
就在二月份,富部曾許諾(用官方的話說就是“絕對保證”)1984年內巧克力的供應量不會減少。實際上,溫斯頓知道這星期一過完巧克力的供應量就要從三十克削減到二十克。因此,他要將官方的諾換成一句提醒式的話語“四月份可能會減少供應量”。
每完成一項指示,溫斯頓就要把語音記錄器記下的更正字條附在相應的《泰晤士報》上,一起送入氣力輸送管。然後他要儘可能自然地將給他的指示和寫好的草稿揉成一團,扔進記憶洞,讓它們被烈火焚毀。他不知道氣力輸送管會通向哪裏,那裏是看不見的迷宮。但他了解大致的況。任何一期《泰晤士報》在被核正修改後,都將被重新印刷並存檔,原有的則會被銷毀。而這種況不單適用於報紙,還適用於書籍、期刊、小冊子、宣傳畫、傳單、電影、錄音、漫畫、照片——一切可能承載政治思想或意識形態的文字、文件。
過去時時刻刻都在被修改,被要求和現況相符。如此,黨的所有預都是正確的,任何違背當前需要的東西都不允許留有記錄,歷史就像那種可以被反覆重寫的本子,只要需要,就可以塗塗抹抹。而一旦這項工作完成,人們就無法證明歷史被偽造過。在記錄司最龐大的處里,人們的主要工作就是回收、銷毀一切不合時宜的書報文件,這個處要比溫斯頓所在的大得多。
因為政治聯盟的變化和老大哥的預謬誤,一些《泰晤士報》可能已被改寫了十多次,它們仍按照原來的日期進行存檔,至於原有的、與之衝突的版本則不會被留下。書籍也是一樣,不止一次地被收回來重寫,再行時還拒絕承認做過修改。就連溫斯頓處理后便銷毀的書面指示也從未明或暗示要偽造什麼,它總是使用筆誤、錯誤、誤印或誤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