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三十二年,四海翻騰

第306章:三十二年,四海翻騰

大蕭條時期顯然不是1個安定的時期,歐洲和美國經歷着經濟危機的衝擊,各種思想鬥爭和政治鬥爭層出不窮。

而亞洲東部則從1931年開始,面臨著連續十年的降水增多,在3十年代初的幾年裏,整個亞東地區每個月都至少會爆發1起洪災,雖然規模不及31年那般恐怖,但也可以稱作大災之年了。

而這1切貌似都在1932年到達了頂峰,1系列的變化,起眼或不起眼,但都在默默的控訴着這個世界的不正常。

1月4日,即食鹽進軍之後,英國印度殖民當局撕毀“甘地—歐文協定”,宣佈國大黨為非法組織,將甘地逮捕入獄,

2月十2日,以經濟危機應對不力為主要原因,以“東京租界輪姦案件”為導火索,9名年輕女子在該事件中遇害,東京地區市民舉行聲勢浩大的遊行,要求憲政政府取消租界,並令事件主犯美國交出罪犯。

2月十7日,大阪府糧價升至493円/斤,第3次米騷動爆發,與東京遊行合而為1,迅速發展至全日本。

2月2十2日,葦原中國地區米騷動領導者之1的市川正1將矛頭對準了憲政政府,提出了以“革命拯救日本”的政治主張。

相比於昭和日本,憲政日本的思想控制力更弱,社會控制力也更弱,特務機構較少,而國家更為困頓,因而許多赤色政黨反而能夠得以生存和發展。

3月2十日,蘇俄紅軍成功保衛新西伯利亞,並在東線的西貝加爾湖地區擊潰俄國民軍。

然而,好局面並沒有1直延續下去,由於物資的匱乏和新西伯利亞保衛戰中的傷亡過大。

繼4月初奪取西貝加爾湖地區,紅軍在5月初再次丟掉了這片土地。

5月7日,法西斯性質威權政黨,國民同盟領導者薩拉查在事實上掌握了葡萄牙的軍政大權,並於8月宣佈了“國民同盟”為國會唯1合法政黨,開始了其在葡萄牙長達36年的獨裁統治。

6月十4日,俄國國家杜馬通過了《6月憲法》,正式明確了“5月人黨”的地位,這個在1927年創建的法西斯性質政黨雖未取締其他政黨,但已經完全掌握了政府和議會。

6月十7日,巴黎爆發了“6月危機”,“火十字團”與“無產階級小組”兩個組織共計兩萬餘人在街頭髮生大規模械鬥,右翼政府出動逮捕了“無產階級小組”成員4千餘人,並正式宣佈赤色政黨均非法,引起了德國等國的強烈抗議。

7月,除了湖北血吸蟲病疫外,嫩江大洪災爆發,所幸防洪工程較為完備,受災人群較小,經濟損失亦較小。

洛杉磯奧運會開幕,中國隊取得28枚金牌,位列第2,東道主美國取得第1,為31枚,意大利位列第3,為9枚,德國因未與美國建交而未參賽。

田徑隊員劉長春以10秒1的好成績超越美國選手托蘭和麥特爾夫取得100m跑冠軍,而後摘得200m及4×100m跑亞軍,取得中國第1個田徑類賽事冠軍;

長跑運動員於希渭則於800米和1500米兩項因故無緣冠軍,斬獲銀牌。

1500米自由泳賽事中,游泳小將弓鷺洋以19分9秒3奪冠,不僅打破世界紀錄,還打破了白人對游泳項目的壟斷。

8月,國本社、2葉社等日本軍國主義政黨奪取了多地的運動領導權,將矛頭直指憲政政府,並組織了對首相的刺殺。

9月初,因烏克蘭大飢荒爆發的烏克蘭農民起義被俄國政府鎮壓,數以萬計的起義者被處死。

9月中旬,秋明、車里雅賓斯克6續失守,紅軍的局面不容樂觀。

整個十月,由於法郎貶值造成的經濟浪潮,歐美各國的經濟又面臨了1輪衝擊。

十1月,在世人的關注下,美國大選拉開序幕,變革的聲音在美國響起。

而在世界經濟方面,或是觸底反彈,或是持續3年的慘痛教訓已經讓人們明白了這場危機不獨於1家1國,唯有合作方能真正解決危機。

12月中旬,上海進出口貿易博覽會舉行,旨在打破關稅壁壘限制,重建各國之間的信心和互信。

該博覽會邀請了英法德等5十1國參加,其實能夠看得出來,這1博覽會參與者與去年的倫敦經濟會議十分接近。

而兩者之間也確實存在着相當的聯繫,年初英國曾不斷向中國提出構建貿易渠道的願景,但由於諸多的分岐,雙方並沒有在第1時間達成共識。

但在今年中,雙方接觸逐漸增多,中國與英鎊集團的貿易業通過各種方式增加,實際上也就是雙方互相試探,構建互信的1個過程。

該過程直接促進了該博覽會的誕生,在主要參與國中——英聯邦各邦國以及瑞典、挪威、丹麥、葡萄牙、埃及、伊拉克、阿根廷、巴西等國都是英鎊集團的成員。

這些國家的貨幣與英鎊保持固定匯率,成員國之間的貿易、信貸和其他賬務1律用英鎊結算,資金轉移不受限制,各國的外匯準備金、黃金都存入倫敦各銀行,以供國際清算之用。

由於大蕭條,國際貿易呈現出了明顯的集團化的特徵,因而館區的分佈也有所體現,呈現出5角星佈局,除了中亞、蘭日等與中國保持密切關係的國家和英鎊集團,法俄可以看作1家,俄國的盧布與法郎掛鈎,德國與紅色國家1側,美國自然也列席1側。

而在貿易交流的掩護下,中國與英法德接觸,開始商討“應付全球經濟衰退,振興國際貿易,以及穩定國際貨幣”。

其內容完全與倫敦經濟會議1致,只不過位置換了,保密工作也吸取了上1次的教訓,由各國達成共識后,先由中國單獨與美國交流,取得較為穩妥的方案后,再召開會議,訂立條約。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毫無疑問能夠掌握相當的主導權,而這種主導權也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

1932年的短暫窗口中,由於美國工農業產值萎縮了1半左右,中國成為了第1大工業國,德國則緊隨其後,位列第2,而且中德在這方面具有共同利益,中德貿易渠道就是中國在大蕭條時期的貿易的理想模板,不靈活,但好用。

中德兩國的工業產值和市場,以及依然保持着增長的經濟就是這場會談的壓艙石,是與英法談判的底氣。

而到了具體的談判層面,建立特殊平台,打破關稅壁壘,是各國的共識,而主要問題還是國際貿易的結算問題,到底採用什麼貨幣,這是誰都不能說服對方的。

英鎊誠然是呼聲最高的,但法郎、華元和馬克也各有各的路子,各國憑什麼抓1把英鎊在手中呢?

而發明1種國際貨幣的聲音也不少,但這件事看起來很美好,但太麻煩了。

最終,中國還是決定將中德貿易中的方法推出來,在中德貿易中,雙方雖然用華元進行結算,但華元更多時候只是充當記賬單位,實際貿易中,佔主導的大宗貿易都是實物結算,中間的少量差值才使用貨幣。

採用這個辦法,各國手中的外匯都不會失衡,所採用的貨幣也只是1個架子,並不會對各國的貨幣權利造成威脅,而運用最為廣泛的最受認可的英鎊也就獲得了各國的認可。

而關於貨幣方面,最好的解決方案自然是組建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組織,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因而各國最終還是在通貨匯率方面下功夫,繼續裱糊1下。

不到半個月的時間,1份能夠被各國接受的貿易草案也就登場了,而這場會議能夠推進的如此之快的原因也很簡單,大家都受夠了這場糟糕的大蕭條,而且外貿如果打不開來,中國的經濟也不可能1直好下去。

1933年1月,中英法3國在新加坡組建了1個自由貿易平台,通過該平台,獲得認證的企業能夠在平台的協助下進行正常貿易,避免關稅的限制。

但是,解決各國的矛盾只是第1步,接下來最關鍵的還是要解決美國的問題,如果不能解決美國的問題,這1方案也只能是1個應急措施,沒辦法快速穩定經濟。

而這件事情容易嗎?

很顯然,不容易。

1933年初,美國爆發了第4次銀行危機,此時法郎貶值帶來的衝擊尚未散去,美國的影響接踵而至,導致法國內閣倒台,在大蕭條期間,法國的第4個政府上台。

或許是大蕭條的衝擊太過於強烈,或許是左右翼鬥爭運動敲醒了法國的老爺們,法國政府竟然開始採取賑濟,並對工農業進行補助了!

同時,新政府表現出了明確的傾向,實現國際經濟調整和恢復的傾向,在此事上表現出了相當的配合。

美國方面,正所謂新官上任3把火,羅斯福在上任前夕,便表現出了談判的意願,但是僅僅是意願,羅斯福首先將目光放在了國內,拯救銀行、拯救美元、拯救工業、拯救農業,這些事情都排在這場會議之前,對於會議,只是派遣了1位非正式的聯絡員。

但是,這個世界並不是圍繞着美國來轉的,美國雖然是大蕭條的關鍵,但既然你們不配合,那各國自然也還是只能設法過好自己的日子。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家祖左宗棠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家祖左宗棠
上一章下一章

第306章:三十二年,四海翻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