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蔣介石發表廬山談話(6)

79.蔣介石發表廬山談話(6)

在19日的日記中,蔣介石寫道:“政府對和戰表示決心,此其時矣!人以為危,我以為安。***立意已定,無論安危成敗,在所不計。對倭最後之方劑,惟此一着爾!書告既,只有一意應戰,不再作迴旋之想爾!”

鑒於事態日益嚴重,國民黨軍事當局開始商討作戰計劃與戰法,並確定了戰鬥序列。22日,第十師、八十三師離開石家莊轉往武強、獻縣一帶集中,二十五師、十七師開抵石家莊集中。22日,蔣介石致電宋哲元,不同意拆除北平城內防禦工事,要求二十九軍“刻刻嚴防,步步留神,勿為所算”。23日,國民政府宣佈“懲治漢奸法”,並準備設置“總動員設計委員會”,同時預定派出大員去石家莊主持工事構築。

在加緊作戰準備的同時,蔣介石又對盧溝橋事變的和平解決,做了最後一次“迴旋之想”。23日,在召集軍政大員會商之後,蔣介石認為冀察當局的對日妥協並沒有超出自己期望的界限,於是依照唐生智的提議,追認了冀察當局於11日同日本簽訂的《秦松協定》。另外,蔣介石還電令駐日大使許世英晤見日本外相廣田,要求日本政府以“和平解決之願望”,平息中日爭端。

不料日本外務省官員竟然幸災樂禍地回答:“今後為軍人對軍人交涉,非外交當局時期。”在日本法西斯決心動全面侵華戰爭的條件下,所有和平解決事變的努力都歸於失敗。平津局勢不可遏止地趨向惡化。

從躊躇不定到匆匆應戰宋哲元的悲劇

日軍調兵遣將,步步緊逼之際,作為二十九軍最高長的宋哲元,卻仍然躊躇不定,對和平抱有很大希望,沒有下定決心作戰。

就連被公認為親日派的何應欽,此時也對形勢做了不容樂觀的估計,看到了戰爭的不可避免性。7月17日,何應欽給宋哲元去密電,告知近幾天日軍紛紛入關到各地駐防的報。何應欽已經看出了日軍的用意,“顯系對北平及南苑取包圍形勢”。對於日軍的和談姿態,何應欽並不看好,認為不過是表象而已,其目的很明顯,“近日則派小參謀數人與我方談判和平,希圖緩兵,以牽制我方,使不做軍事準備,一俟到達平郊部隊較我之廿九軍佔優勢時,即開始攻佔北平,先消滅我廿九軍。此項詭計,最為可慮”。何應欽已識破了日軍的詭計,而宋哲元卻是只緣身在廬山中,不識廬山真面目。

何應欽憂心忡忡地告誡宋哲元:“兄等近日似均陷於政治談判之圈套,而對軍事準備頻現疏懈,如果能在不損失領土主權之原則下和平解決,固所深願,弟恐談判未成,大兵入關,彼時在強力壓迫之下,和戰陷於絕境,不得不作城下之盟。”後來實事證明了何應欽的看法。

針對宋哲元的猶豫,蔣介石給其打氣。蔣介石電令孫連仲的二十六軍、龐炳勛的四十軍統歸宋哲元指揮,並通過熊斌轉告宋哲元有關平漢北段另設總指揮之說,“並無其事”。同時,由太原來天津的張蔭梧,給宋哲元捎帶了閻錫山的一封信。閻錫山在信中,勸宋哲元接受中央軍的援助,協同抗戰,不可妄聽漢奸之挑撥。

閻錫山舉了自己接受中央軍入晉“剿匪”的例子來說明。閻錫山說,前年“赤匪”(按:這是閻錫山對紅軍的侮蔑之詞)東征入晉,中央派軍援晉。當時,在晉軍內部,持反對意見者甚多,餘力排眾議,決定歡迎中央軍,結果始能擊退“赤匪”,而中央軍在晉並無其他作用,可為例證。

何應欽的勸誡、蔣介石的電文以及閻錫山的來信,使宋哲元若有所思。

與此同時,日軍談判的價碼逐漸加重。17日,日本華北駐屯軍接受陸軍省的意見,提出要宋哲元正式道歉,處罰責任者包括罷免馮治安,撤退八寶山附近的部隊,7月11日提出解決的條件上,改由宋哲元簽字。面對如此苛刻的條件,宋哲元很難接受,其態度由和向戰游移。

7月17日晚,宋哲元打電話給在保定的參謀次長熊斌,讓其轉陳中央:1。戰爭恐不能免;2。彼現在津,不能有明白表示;3。決不作喪權辱國之事,請勿聽謠;4。應做第二步計劃。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七七事變(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七七事變(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79.蔣介石發表廬山談話(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