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論時政疏》和《陳六事疏》

第405章 《論時政疏》和《陳六事疏》

第405章《論時政疏》和《陳六事疏》

【江南商人和地方的官員相互勾結,形成了一個利益共同體。】

【他們一方面可以盤剝朝廷,牢牢把控着明朝的財政收支。】

【一方面又可以盤剝百姓,定期的瓜分百姓手中的資產。】

【例如因為白銀的可靠性和便捷性,百姓更願意將手中的資產兌換成為白銀。】

【然而,當他們在繳納稅款時,又需要將手中的白銀兌換成為糧食進行繳納。】

【這一來一回過程中的價格波動,不僅為這些利益共同體提供了操縱市場的空間,也進一步加速了整個王朝的結構性崩潰。】

......

永樂年間。

朱棣聽着百姓納稅的這個過程,頻頻搖頭,不禁對大明未來的財政十分擔憂。

他早已明白,大明的寶鈔制度遲早會崩潰。

民間的貨幣流通還是得靠黃金、白銀和銅錢。

那要如何防止未來江南商人和地方的官員相勾結呢?

朱棣將這個問題拋給了朱瞻基。

畢竟這也是未來朱瞻基要解決的問題。

朱瞻基嘿嘿一笑,胸有成竹地說道:

“爺爺,這很簡單啊!”

“大明的白銀儲備不夠,倭國夠啊!”

“咱們去倭國拿點就是了!”

他接著說道:

“未來的問題是,海外有大量白銀,而大明實行海禁,商人為了巨大的利益才會與官員勾結。”

“咱們開海禁、廢寶鈔、拿白銀。”

“一切迎刃而解!”

......

【其實早在1549年,25歲的張居正就已經敏銳的發現了明朝潛藏的種種問題。】

【所以他呈上了《論時政疏》,向嘉靖帝闡述了自己的改革大計。】

【遺憾的是,這份奏疏並未引起嘉靖帝的足夠重視。】

......

嘉靖帝確實對張居正此人沒什麼大印象。

張居正並未入閣,而如今的內閣成員主要是嚴嵩、徐階等人。

於是,他傳喚人前來,想要找出《論時政疏》。

而在萬曆年間。

張居正早已身居高位。

此時,他不禁回想起了《論時政疏》這道奏疏。

那是他在嘉靖年間呈上的第一道,也是最後一道奏疏。

奏章呈上去之後,他就開始等待回復。

他滿懷期待,本以為自己的奏疏能一針見血直擊大明要害,可以一石激起千層浪。

然而,奏疏卻如同石沉大海,未激起一絲波瀾。

他這才意識到,他人微言輕。

彼時的他,資歷尚淺,言談舉止皆不夠老成。

這道奏疏亦是不痛不癢,只是試探性的上疏。

既沒有將矛頭指向嘉靖皇帝,也沒有指向權臣嚴嵩。

而且這樣的政見,也根本不會引起當時那個政治環境下皇帝的注意。

所以,他也能理解,此奏疏自然是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從那以後,他便選擇了沉默,不再輕易議論國家大事。

後來,他與徐階有了交情,而嚴嵩依然在朝廷獨攬大權,權勢滔天。

庚戌之變暴露了大明朝廷的諸多問題,但是這些問題依舊存在。

京師武備鬆弛,常備軍不過五萬人,還是老弱殘兵。

吏治腐敗更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供養宗室耗資巨大。

每年朝廷財政收入的大半都被王室宗親所消耗,致使國庫空虛,官員俸祿微薄,貪腐之風盛行。

他屢次向徐階進言,要採取急葯醫之,迅速根治時弊。

但是徐階在面對嚴嵩時,依然選擇退避和忍讓。

終於,三十歲的他對嘉靖一朝失望了。

他給徐階留下了一封長信,指責徐階內抱不群、外欲渾跡。

接着,他便回到了江陵老家,一待就是三年。

......

【張居正是一個極為冷靜的人,他意識到在嘉靖一朝根本無法完成自己的改革大計。】

【一方面,他稱病請假,開始四處考察明朝社會生存的問題。】

【另一方面,他靠攏內閣重臣徐階,冷眼觀察着大明朝堂內鬥的問題。】

【到了公元1564年,徐階推薦張居正擔任皇子朱載坖的侍講侍讀,相當於是老師和顧問。】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張居正是一個典型的天選之人,是一個帶着使命降生的人。】

【他所精心籌謀的每一步,大多都是他改革大計的鋪墊。】

【既然嘉靖帝不看好自己,那他就要等。】

【等一個合適的君主,一個讓他施展才華、實現抱負的機會。】

【而這個機會,就是朱載坖的繼位。】

......

萬曆年間。

張居正凝視着天幕上後世人的評說,微微點頭。

他目睹了內閣中無數官員的明爭暗鬥。

權臣們如走馬燈般更迭,一個倒下,又一個崛起。

他深惡痛絕朝廷中的爾虞我詐,更是親眼目睹了底層百姓生活的艱辛。

他蟄伏三年。

而這三年的時間,足夠他想清楚,自己究竟要幹什麼,究竟要如何做。

他也從一個容易衝動、不善言辭的年輕人,蛻變成內斂、心機深沉的臣子。

他想要結束這一切。

方法他也想好了,想要施展抱負,就由他親自來掌握住權力!

權力只是來他實現改革大計的工具。

他想做的就是權為國用,權為民用!

他要為天下蒼生謀福祉!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我就刷個視頻,怎麼古人都破防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我就刷個視頻,怎麼古人都破防了
上一章下一章

第405章 《論時政疏》和《陳六事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