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三省六部制
第653章三省六部制
偷得浮生一日閑。
在燕長青的精心呵護下,到了黃昏時分,秦瑤光就能和他一起在宮中散步。
逸王的妻妾各有去向,後宮的各大宮殿裏沒了主子,顯得格外冷清。
金色的陽光柔柔地灑下來,讓御花園中的亭台樓閣更添幾分華麗與莊重。
錯落有致的樹木花叢在夕陽中被勾勒出不規則的形狀,構成如剪影般的畫面。
小徑在花木中蜿蜒向前,如同一條泛着金色光澤的絲帶。
兩人攜手漫步其間,鼻端傳來草木混合著鮮花的香味,以及秋風中帶來的清爽涼意,心曠神怡。
“明兒就跟母后說說,把宮女放出去一批。”
宮女和太監不同,她們還能再次回歸家庭,重新開始新的人生。
目前,皇宮裏加起來就只有皇太后和他們三個主子,實在無需如此多的人手伺候。
燕長青表示贊同,主動攬下此事:“陛下專註政務就好,此事交給微臣。”
後宮事務,原本就歸皇后料理。
“委屈你了。”
秦瑤光握了握他的手指。
她見識過燕長青馳騁沙場的勇武英姿,如今卻要將他拘在後宮做皇夫。
空有一身好本領,無處施展。
皇夫和駙馬,有着本質的區別。
駙馬尚可破例領兵,皇夫卻不能。
皇後娘家干政都是大忌,也就是謝殊處心積慮,方能獨掌大權。
有謝殊前車之鑒,滿朝文武豈能允許出現第二個謝殊?
更何況,燕長青和謝殊不同,他在軍中享有獨一無二的聲望,熟讀兵書通曉戰略、再加上武力值驚人。
對他,群臣雖口頭不言,卻都深深忌憚。
立下大功又如何?
就怕他藉此結黨營私,別有用心。
秦瑤光知道他根本意不在此,但燕長青總不能把心剖開給每個人看吧?
為今之計,收斂鋒芒是他唯一的選擇。
最好,是就此消失在每個人的視野中,讓他們忘記了他這個潛在的威脅。
“待我快些做完想做的事,就……”
秦瑤光的話還沒說完,就被燕長青用一根手指壓住唇瓣。
“陛下,有些話不必說,微臣都懂。”
秦瑤光登基成為女帝,並非她所願,更非她一直以來的打算,燕長青都明白。
她剛剛想說,把手頭的事處理完畢,就將皇位傳給秦元安。
但她既然身在帝位,這些話就不能說出口。
哪怕侍奉的宮人們都離得很遠,也不能說。
就像離了寢宮,燕長青一定要用“微臣”自稱的道理一樣。
無論兩人的關係如何親密,在外面都不能逾矩。
君臣之禮,不能有讓任何人抓到破綻的可能性,是出於對她的保護。
“朕知道了。”
她何德何能,有這樣一位萬事都將她放到第一位,替她着想的愛人?
接下來半個月裏,捷報頻傳。
隨着大司馬進軍汝陽,失地逐一收復,汝陽王造成的騷亂正在慢慢平息。
秦瑤光頒佈了“輕徭役薄稅賦”的新政,與此同時一起實施的,是三省六部制的建立。
從此之後,大司徒、大司空、大司馬這三公不掌實權,只保留頭銜,成為文官的最高榮譽,為超一品。
大司空江策出任門下省左相,提拔范世明為中書令,掌中書省。
標誌着清流寒門的全面崛起。
大司馬為尚書令,實際為兵部尚書,仍舊掌天下兵馬。
尚書省由副長官左右僕射代行職權,總領吏、戶、禮、兵、刑、工六部,每部又各領四司,計二十四司。
中書取旨,門下封駁,尚書奉而行之。
御史台獨立於三省六部之外,有風聞奏事之權,由皇帝直轄。
將京畿大營和金吾衛合併,改為十二衛所,成為皇帝的直屬軍隊,加強皇帝手中兵權,避免汝陽王之亂再次上演。
蘇白所率領的女衛營千人軍,是十二衛之一。
保留九卿,部分實權由六部取代,將逐漸過渡到六部。
至此,朝堂迎來一場大洗牌。
將原本由大司徒獨掌的相權一分為三,三省長官組成群相制,達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目的,互相牽制和監督,提高決策正確性和行政效率。
三省六部制,歷經三朝,終於建立。
先帝當年所受到的阻力,在秦瑤光這裏都化於無形。
因為汝陽王謀反,世家自保都來不及,自然不敢反對。朝堂官員又落馬了一大批,不少職位空缺。
一成不變時想要改革,困難重重。
而秦瑤光是在一片廢墟上重建,動作迅速,群臣還未反應過來,就已既成事實。
再想上表反對,豈不是和皇帝對着干?
新皇登基,他們還沒摸清皇帝的脾性,不敢輕舉妄動。
萬一把皇帝給惹急了,也跟逸王似的甩手不幹,他們又去哪裏找一個新的皇帝?
有范世明的鼎力支持,秦瑤光的新政很快就在混亂中得以實施。
翰林院的翰林們,補了不少京官實缺。
蘇子瑜在禮部謀得一項差事,正好能讓他大展拳腳。
往日被謝殊壓得出不了頭的清流寒門,各自赴任。
宗室這邊,除了汝陽王的家族還需要善後外,還有關於逸王的事務。
秦瑤光給逸王捎了幾次信,逸王表示行宮山清水秀,誠邀陛下前來共同遊玩,絲毫沒有要回京的意思。
只是,他不想回,應有的規制待遇不能少。
秦瑤光下旨,將原先的大司徒府改為逸王府,將改建圖紙送去行宮,讓他自己去操心。
秦元安作為逸王世子,原本應當侍奉在父母跟前。
逸王妃回京一趟,跟秦瑤光秘密相會後,秦元安就暫時養到皇太后膝下。
待逸王府建成,秦元安再回王府居住。
在此期間,秦元安在范世明手下歷事,給秦瑤光當助手。
其實就是觀政,只是換了個不引人注目的名義。
群相見狀,都心頭有數。
本朝誕生一名空前絕後的女皇帝,並非他們所願。
千百年來的固有思想,以及父權君權的傳承,讓他們更希望能回歸正統。
如果將來由秦元安登基,女帝也有這個意思,那就再好不過。
是以,眾人在此事上集體表示緘默,並在秦瑤光的默許之下,有意無意間向秦元安靠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