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史記觀止本紀(97)

97.史記觀止本紀(97)

何況危急的事,是人們常遇到的。***太史公說:從前虞舜在淘井和修米倉時遇到了危急況,伊尹曾背着鼎俎當廚師,傅說曾藏身於傅險服苦役,呂尚曾在棘津遭困厄,管夷吾曾戴過腳鐐手銬,百里奚曾喂牛當奴隸,孔子曾在匡地被囚禁,在陳地、葵地遭飢餓。這些人都是儒生所稱道的仁人,這樣的人尚且遭遇這些災禍,何況是才能中等而又生逢亂世的人呢?他們遇到的災禍怎麼能說得完呢?

世人有這種說法:“何必知道是否仁義,已經享有利益的就是有道德。”所以伯夷以吃周粟為恥,竟會餓死在陽山,可文王、武王卻並沒有因此而有損王者的聲譽。盜跖、庄蹻凶暴殘忍,而他們的黨羽卻不斷稱頌他們的道義。由此可見,“偷衣帶鉤的人被殺頭,竊取國家政權的人卻被封侯,受封侯的人家就有仁義了”這話並不假。

現在拘泥於所學的人,有的死死守着狹隘之理,長久地孤立於世,哪能比得上降低標準去遷就世俗,隨世俗沉浮而獵取聲名的人呢?而平民百姓,看重取捨皆符合道義、能實現承諾的美德,不遠千里去追隨道義,冒死為道義而不戀塵世,這也是他們比別人強的地方,並非隨隨便便就能做到的。因此讀書人困窘的時候願意將命託付給他們,這不就是人們所謂的賢能與豪俠中間的人物嗎?如果真能讓民間的遊俠與季次、原憲比較權勢大小及能力高低,比較對當今社會的貢獻,那就不可同日而語了。總之,從以功效來表現必有信的角度來看,俠客的義舉又怎能缺少呢!

古代的平民俠客的事迹都湮沒了。近代的延陵季子、孟嘗君、春申君、平原君、信陵君等人,都因為是國君的親屬,靠着有封國及身為卿相的富貴,招攬天下賢才,在各諸侯中名聲顯赫,不能說他們不是賢才。這好比順風呼喊,聲音並非更洪亮,而人們卻聽得更清楚,因為這是風勢激蕩的結果。至於民間俠客,修養品行,砥礪名節,好名傳遍天下,沒有不稱讚他們的賢德的,是因為他們能辦好世人難以辦好的事。然而儒家和墨家都對他們加以排斥,不把他們的事迹記載在文獻里。秦朝以前的平民俠客的事迹,已經湮沒無聞,我很遺憾。據我聽到的,漢朝建國以來有朱家、田仲、王公、劇孟、郭解等人,他們雖然時常觸犯漢朝的律令,但是他們個人的行為皆符合道義,廉潔而退讓,有值得稱讚之處。他們的名聲並非是沒有根據地樹立起來的,讀書人也不是憑空附和他們的。至於結成幫派的流氓勾結起來,倚仗錢財奴役窮人,憑藉暴力欺凌孤弱的人,放縱**,只求自己快樂,遊俠認為這是可恥的。我悲哀世俗之人不能明白其中的真意,卻誤把朱家、郭解等人與那些暴徒視為同類,一併加以恥笑。

魯國的朱家,與高祖同時代。魯國人都以儒學傳世,而朱家卻因為行俠而聞名。他藏匿和救活的豪傑數以百計,其餘被救的普通人更是說都說不完。但他始終沒有誇耀自己的本事,不因他對別人有恩而沾沾自喜,唯恐再見到那些他曾經給予過恩惠的人。他救濟別人的困難,都是先從貧賤的人家開始。他家裏沒有剩餘的錢財,衣服破破爛爛,每頓飯只有一樣菜,乘坐的不過是牛拉的小車。他一心救別人於危難之中,勝過為自己辦事。他曾暗中幫助季布將軍擺脫了被殺的厄運,等到季布地位尊貴后,他卻終身不肯見季布。從函谷關以東,沒有人們不伸長脖子盼着和他交朋友。

楚地的田仲因行俠而聞名,他喜愛劍術,像服侍父親那樣服侍朱家,他覺得自己的操行不及朱家。田仲死後,洛陽出現了劇孟。洛陽人靠做買賣為生,而劇孟憑着行俠顯名於諸侯。吳、楚七國叛亂的時候,條侯周亞夫擔任太尉,乘坐着驛站快車將到洛陽時,找到劇孟,高興地說道:“吳、楚七國動叛亂而不找劇孟相助,我知道他們是做不成事的。”天下動亂,宰相得到他就像得到了一個對等的國家一樣。劇孟的行為大體上類似朱家,而他喜歡博棋,他所玩的多半是少年人的遊戲。當劇孟的母親去世時,從遠方奔來送喪的人,大概能坐滿上千輛車。等到劇孟去世時,家中連十金的錢財也沒剩下。而這時符離人王孟也因行俠而聞名於江、淮一帶。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史記觀止(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史記觀止(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97.史記觀止本紀(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