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七章 無孔不入
神秘人消失了,布斯從地上很吃力地站了起來,這一瞬間他彷彿找到了生命中的轉折點。
也找到了可以重新返回南方聯盟勢力範圍,回到鄉下的小鎮重新過上平靜、安穩的生活。
在那裏,他仍然是那個刺殺林墾的英雄,他將會成為南方歷史的英雄人物。
註定是這樣,通常只會是這樣。
黑人的暴亂在林墾刺殺案件起訴失敗之後變得愈演愈烈,沒完沒了的遊行示威。
到處投放炸彈的社會氛圍,部分黑人開着轟炸機轟炸布拉城部分城市,那段時間裏,死亡率不斷地飆升。
這一群極端分子似乎在逼迫肯彥機構作出某種意義上的妥協。
現在擺在肯彥機構的問題有兩個。
第一要嚴懲刺殺林墾的兇手,這個問題可能無法解決。
第二,繼續履行林墾生前為黑人制定的平權法案,徹底根除殘餘的歧視種族條例,讓林墾之前的努力得到充分的回應。
國際事務複雜多變,日不落國脫離歐盟已經過去一段時間,漂亮國因為國內的黑人問題弄得沸沸揚揚,暹羅國正面臨政變的可能,西班牙內戰,葡萄牙蠢蠢欲動。
肯彥機構既要應付國際的風雲巨變,又要對付國內的動亂,一個動蕩不安的社會已經被新聞界的記者怒斥機構無能,無法化解社會目前面對的危機。
南方聯盟的軍隊開始在邊境蠢蠢欲動,看樣子隨時有越過邊境的可能,駐守邊境線的軍隊越
來越煩躁不安,很期待着要開戰的日子,他們在邊境線互相對罵,挖苦對方。
但就是沒有動手。因為他們很清楚,誰要是打響了第一槍,誰就是南北內戰的罪人。
誰也不想擔任這個罪名。
平權法案在11月20號通過,徹底廢除了黑人在聯邦機構遭受的不公平對待。
除此之外,肯彥親自簽署了60多條的法案,其中就包括了社會福利保障以及住房條例還有養老金的發放規定。
在第二天中午,肯彥甚至拋售了7%的黃金儲備,換來大量的美元,用來支付海灣戰爭中的退休老兵的養老金,解決了一部分的示威問題。
黑人因為平權法案的頒佈也變得不再鬧事,安安穩穩地回去復工,重返各自的崗位。但是眾議院與參議員卻對統領十分不滿。
因為她在沒有知會國會對情況下私自消耗7%的黃金儲備,雖然換來美元,也平息了國內的暴亂,可是她確確實實損害了黃金儲備的實用性。
黃金儲備是一個國家的命脈,一個經濟的支撐點,黃金儲備少了就意味着國家隨時會陷入萬劫不復的地步。
統領出席了拋售黃金儲備的聽證會,她鬥志激昂,意志堅定地在聽證會與委員會的成員鬥智斗勇,唇槍舌劍。
聽證會結束之後,統領十分的疲倦,她考慮了很久,一直很希望把負責黃金儲備的“布聯儲”收歸國有,由聯邦機構實行管制,鎖定匯率。
不再寄望某個企業,某個商業的巨人手中,她要把所有的可控資金緊緊握在國家的手裏。
盡量將大量的資金從房地產市場撤出來,恢複製造業,修復破爛不堪的工廠,解決本土的勞動力就業問題,尤其是黑人。
光是為他們爭取平等的權利是不夠的,她更是沒有足夠的能力與英美等發達國家一決高下,她必須一步一步來,先把本土的經濟問題解決,恢復昔日的力量,再重組軍備。
南北戰爭是勢在必行,只不過她還沒找到適當的時機。
她已經發放所有的消息至新聞媒體的內部,她要在11月22號當天,在迪利廣場進行演講,她需要鼓動市民的內心,獲得他們的支持。
並且在現場發起投票,隨後向國會發起議案,那是關於《黃金儲備的明細條款》以及《黃金儲備的緊急應用以及國庫基金保障法》
在迪利廣場的出行就等於是提前公佈了把黃金儲備撥為國家所用的預兆。
出行當天,肯彥統領乘坐敞篷車駛往迪利廣場,後面追隨了五輛保鏢專用的轎車,空軍一號在空中巡邏着,防止空襲者會在今天搞突然襲擊,統領曾經不止一次表示過。
今天是意義重大的一天,也是意義非凡的時刻,她絕對不允許有任何的外在力量干擾着她的計劃。
迪利廣場也實行了人流管制,限制了前往參觀、聚集的市民數量,其中每五個普通市民之中就有一
個是負責保護統領的安全的保鏢。
他們的打扮與普通人沒有區別,就是眼光異常銳利,袖口裏藏着隨時射擊暴徒的武器械。
在統領出行之前,她的助手們以及參謀長都堅決反對她今天在迪利廣場演講的決定。
他們認為這樣太張揚,而且迪利廣場的人流太多,就算實施管制也不一定能有效地保障在場的每一個人的安全,他們甚至建議取消演講,押后也可以。
但是不能在人手很緊張的時候在公眾場合演講。
以往的刺殺案例多半是發生在人頭涌涌的地方,斐迪南大公夫婦隨行保鏢是否在進行着嚴密的保護工作?當然有,就算是在那樣的情況下,他們還是被刺殺了。
這就證明殺手是無孔不入的,不過統領參考了林墾被刺殺的事件,在身邊安排了經驗豐富的保鏢,就算真的有殺手估計也不能近身傷害她。
一想到這裏,她就認為是絕對安全的,於是她才不在乎那些所謂的殺手是否真的會出現。
在國家面臨各種危機的面前,她必須表現得英勇無畏、果斷勇敢。
否則她的選民是沒有信心繼續選她當選下一屆的統領。
在頒佈新法案的道路上,她已經徹底惹惱了國會的那些議員,如果她在民心上再次遭受挫折,那麼她的政法生涯就會就此終結。
現在對於她來說,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迪利廣場搭建了演講的舞台,幾名參謀員包圍了中間的位
置,記者們高高舉着相機,拍攝現場的情況,每一位跟隨統領的工作人員的臉龐分別被印進了鏡頭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