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第九章拉祜族有影響的文化人物(14)

136.第九章拉祜族有影響的文化人物(14)

最後,感謝黃河出版傳媒集團為拉祜族提供了這樣一個展示自己民族文化的平台!向世人展現拉祜族豐富多彩的文化內涵、波瀾起伏的歷史軌跡、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生機勃勃的展前景、走向未來的團結進步、面向世界的溝通交流。***感謝寧夏黃河出版傳媒集團寧夏人民出版社全體同人,尤其是民族歷史編輯室的楊皎、丁佳兩位編輯!他們的辛苦付出,才使得本書得以面世,謝謝!

楊春

2010年9月

註:拉祜文在書寫時w聲母不標,此表中只為與國際音標對照而標識。

二參考文獻

拉祜族族徽

拉祜族小學女生

1政協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委員會:《拉祜族史》,雲南民族出版社,2003年。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第250頁。

拉祜族婦女織布

《從葫蘆里出來的民族——拉祜族》封面

何昌

娜朵

拉祜族竹藤編織品:簸箕和篾飯桌

舂糯米粑粑

拉祜族少女服飾

二拉祜族區域自治地方名錄

搶“新水”

新郎新娘敬酒敬煙

拉祜山鄉驛道

名稱成立時間轄區基本況

瀾滄拉祜族自治縣1953年4月7日轄21個鄉、2個鎮、157個行政村,總人口49。72萬人(2006年),其中拉祜族194093人,佔總人口的42%以上。

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1959年轄7個鄉、3個鎮、36個行政村,總人口11萬人(2003年),其中拉祜族人口31763人,佔總人口的29。75%。

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1985年12月30日轄5個鄉、2個鎮、48個行政村、26個辦事處,總人口16。5萬人(2002年),拉祜族人口為28832人,佔全縣總人口的20。39%。

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1987年5月15日自治縣轄8個鄉、3個鎮、109個村民委員會和2個城鎮居民委員會,總人口20。1萬人。

約公元前16世紀~公元7世紀,據《拉祜族史》載,拉祜族先民作為“武都羌”和“河湟羌”的成員,便生活於甘青高原廣袤的大地。

約公元7世紀,據《拉祜族史》載,拉祜族先民離開甘青高原陸續南遷,他們穿越川西高原到達川西南地區。

隋唐時期,拉祜族民族他稱“緬”“閩”“鍋銼”,自稱“盧鹿”“魯屋”,開始見之於漢文獻。

約公元8世紀中葉,據《拉祜族史》載,拉祜族先民陸續從川滇交界的瀘沽湖和攀枝花渡口進入滇西北高原。

約公元13世紀末,據《拉祜族史》載,拉祜族先民遷徙至滇西南地區。

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於孟連置木連路,今瀾滄拉祜族地區大部分屬木連路管轄。

明永樂四年(1406)四月,置孟連長官司,今瀾滄拉祜族地區屬孟連長官司管轄。

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孟連長官司升為宣撫司,繼續管轄今瀾滄拉祜族大部分地區。

雍正年間,大乘佛教徒楊德淵從大理來到南柵拉祜族地區建蓋佛堂傳教。

嘉慶五年(1800),拉祜族頭領李綱霖,被冊封為黃草嶺土千總,成為有記載的拉祜族第一個土千總。

嘉慶八年(1803)九月,銅金和尚俗名張輔國,被冊封為南興土目,成為拉祜族聚居區第一個土目。

光緒十三年(1887),拉祜族大部落領李芝龍(亦作李芝隆),被冊封為大雅口土都司,是歷代拉祜族土司中授職銜最高的。

光緒十四年(1888),清政府正式核准,於拉祜族地區謙糯置鎮邊直隸廳,上改心設巡檢1員。

同年,拉祜族部落領李先春,被冊封為謙糯土千總。

光緒二十八年(1902),鎮邊直隸廳設岩帥土都司1員、木戛土守備1員。

光緒二十九年(1903),勐勐(今雙江)拉祜族在李三民、張朝文、羅扎布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拉祜族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拉祜族
上一章下一章

136.第九章拉祜族有影響的文化人物(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