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抓住機遇,創造成功的機會(8)
“我從來不做投機取巧的事,”愛迪生回答,“我的明除了照相術,也沒有一項是由於幸運之神的光顧。***一旦我下定決心,知道我應該往哪個方向努力,我就會勇往直前,一遍一遍地試驗,直到產生最終的結果。我的明都限於一些有商業價值的領域,對於那些純粹滿足人們獵奇心理而毫無實用價值的奇思怪想,我根本沒有時間去顧及。”停了一下,這位大明家又說,“我就是喜歡做這些事,沒有別的理由。不論什麼事我一旦着手,如果不到最後做完我就會不舒服,一直放在心上。”
一個對工作能夠這樣全力以赴的人,必定會有所成就,如果他同時還擁有才華、機智,那麼他距離成為偉人就不遠了。外交家波爾沃的道路,又是怎樣一條不甘命運擺佈、奮起抗爭的道路啊!開始,他從事小說創作失敗了,然後他從事詩歌創作又失敗了,他那稚氣未脫的演講也幾乎成了對手的笑柄;然而,他卻頂住了所有的譏笑和挫折,憑藉自己的力量,最終向社會證明了自己的價值。吉本辛勤耕耘二十年,才寫出了他的《羅馬帝國盛衰史》;諾亞·韋伯斯特歷時三十六載,才有了《韋伯斯特大詞典》的雛形,看看他
將自己的畢生精力都投入到詞彙的搜集、定義的事業,其表現的是何等番茄的毅力和高貴的精神;喬治·班克羅夫特窮二十六年的心血,寫出了《美利堅合眾國史》;而牛頓前後十五次改寫他的《古代國家編年史》。提香曾給查理五世致信:“我把我最重要的一幅作品獻給陛下,這七年的所有時間我幾乎都花在了這幅作品上。”他的另一幅畫也耗時八年。喬治·史蒂芬森用了十五年的時間來改進他的火車頭,瓦特用了二十年改進冷凝機。哈維觀察了八年,才出版了他揭開血液循環奧秘的著作。當時他被同行們稱為精神病患者、騙子,忍受了二十五年的攻擊和嘲弄,才最終讓學術界承認了他的偉大現。
牛頓早在二十一歲就現了萬有引力定律,然而,在測量地球周轉時生了一個微小的偏差,這使他遲遲不能證明自己的理論。二十年後,他自己糾正了這個偏差,證明無論是行星在軌道上運行,還是蘋果落地,都是受同一種法則支配的。
偉大的演員索倫坦率地說,自己戲劇生涯的前半生因為不能勝任而時時受到解聘的威脅。“不要完全依賴才華,”約翰·羅斯金借用約舒亞·雷諾茲的話說,“更重要的是勤奮。如果你有才華,勤奮能夠讓你如虎添翼;即使缺少才華也不要緊,勤能補拙。”原始人中有種信仰,認為自己一旦征服了敵人,自己的精神就會進入敵人的身體,從此驅使他們為自己賣力。我們所崇拜敬仰的人,他的精神同樣也會進入我們的身體,推動我們去獲得成功。
普魯士元帥布呂歇爾昨天還是拿破崙的敗將,然而,僅僅時隔一日,在滑鐵盧我們又聽到他的部隊隆隆的槍炮聲。昔日的敗軍之將,又把恐懼、死亡的陰影扔回到了他的對手那裏。其實,衝突會產生力量。正是由於對立一方的存在,才激出我們自身更大的力量。每克服一個障礙,我們的能力也就增進了一分,又可以去面對下一個障礙了。
1492年2月,哥倫布失望地離開了愛爾罕布拉宮,他原先希望爭取西班牙國王斐迪南和王后伊薩貝拉的支持,但沒有成功。他騎着騾子,緩緩地出了宮門,考慮應該往哪裏去。他此時此刻看上去頭花白,精神也十分萎靡,腦袋耷拉着,幾乎碰到了騾子的背上。他從幼年開始就抱着一個念頭,認為地球是個球體。當時,人們在距離海岸線四百英里遠的海上現了雕有圖案的木片,還在葡萄牙海濱現了兩具屍體,從人體特徵上判斷,他們和已知的人種都不一樣。哥倫布相信,這些屍體就是從遙遠的西部一些還不為歐洲人所知的島嶼上漂流過來的。他曾經指望葡萄牙國王能夠出資,資助他進行海上航行,以便現那些遙遠的島嶼。然而,國王約翰二世一面假惺惺答應幫助他,另一方面卻暗地裏派出了自己的考察隊。哥倫布最後的一線希望破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