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第十一章保安族的重要文獻(3)
明徵虜大將軍徐達在甘肅定西擊敗元河南王擴廓帖木兒,命副將軍鄧愈於五月攻佔河州,元吐蕃等處宣慰使何鎖南普和鎮西武靖王卜納剌降明,鄧愈即率兵佔領積石關、循化、同仁等地,保安一帶的蒙古人、色目人歸順明朝,仍操持兵務。
1371年(明洪武四年)
保安城的西山(即鐵城山)上建立保安堡,派兵駐守。保安地區設置保安站、堡(操守所),保安堡的營伍人多數為蒙古人、色目人,一部分是從河州等地徵調的屯田戍邊的軍士。
1372年(明洪武五年)
洮州、河州等地設茶馬司,以茶馬互市。這項舉措有利於保安一帶的商業展。保安城部分色目人從事手工鐵製品生產。
1397年(明洪武三十年)
因私茶出境,市馬日少,明朝廷下詔河州、臨洮設出入吐蕃之關口,巡禁私茶出境。改秦州茶馬司為西寧茶馬司,遷其治所於西寧。同仁一帶加強私茶管制,保安堡亦承擔巡禁之責,守堡人數並有增加。
1574年(明萬曆二年)
擴建保安堡。擴建后的保安城牆684丈,東西城牆各124丈,南北城牆各118丈,高2。5丈,厚2丈,收頂1丈,西設有城門,東門設一瓮墟,由四寨子各築城牆一面。
1619年(明萬曆四十七年)
同仁保安城置都指揮,隸屬河州衛,管理保安十二族。設保安營,戍守保安城,警衛鐵城山。保安營的營伍人居保安城下庄(撒爾塔)、尕撒爾一帶,一部操兵務,一部從事農耕、畜牧或工匠、經商。由於相同的信仰(伊斯蘭教)、相同的語(保安語),他們自稱為“保安人”,周圍的藏民和漢民也稱他們為保安人。各坊頭的頭人成為保安人的上層。由他們聯繫着保安城、下庄(撒爾塔)、尕撒爾這三個地方的保安人,他們逐漸形成一個獨立的群體。
1644年(清順治元年)
清軍入關,明亡清立。清襲明制,同仁保安仍屬河州衛轄治。
1645年(清順治二年)
清廷令洮州、河州、西寧仍依明制召商茶以易藏馬,酌量價值,兩得其平,保安城為茶馬交易點。
1725年(清雍正三年)
河州邊外地保安、起台(今循化)兩堡劃歸河州同知管轄。
1732年(清雍正十年)
保安守御所改設為保安營,屬河州鎮,營內設都司一、把總二、經制外委把總二、額外外委二、兵500名、馬50匹,巡防地9處。
1762年(清乾隆二十七年)
移河州同知於循化,設循化廳,隸蘭州府。保安堡屬循化廳管轄。
1765年(清乾隆三十年)
保安增設營制,改屬循化廳,改都指揮為都司,陸續招募河州一帶回漢兵丁駐防,其中大部分融為保安人。
1781年(清乾隆四十六年)
伊斯蘭教新教(哲赫忍耶)開始傳入同仁。
1859年(清咸豐九年)
循化地區生動亂,在其影響下,清廷通過支持喇嘛教上層加強保安地區的統治。隆務寺寺主夏日倉和襄佐下命令,要求與藏族不同習俗的人要入鄉隨俗,遵從藏族習慣。一些漢族人和土族人改信喇嘛教,信奉伊斯蘭教的保安城、下庄(撒爾塔)、尕撒爾的保安人不服從隆務寺命令,致保安人與當地藏族、土族間產生矛盾。
1861年(清咸豐十一年)
七月青海循化撒拉人馬尕三率眾起義,與撒拉人有來往的保安人受到壓力。此時,保安城的保安人與尕四東的土族人因水渠問題生械鬥。保安頭人舍力布、力保山尕、夷拉西、尕拉孜等商定遷走時,尕四東土族人聯絡藏族瑪巴部落、尕寨東部落、五坊頭部落包圍了保安城,藏族朗加部落的虹布安吉哇、阿克華里旦、阿克力等率眾接應保安城北城水洞逃脫的部分保安人,並與下庄出逃的保安人一起護送翻過多曼爾山,通過朗加部落地界,至尕楞口以東,進入循化,被當地撒拉族人安置在城西上四工一帶務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