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能源技術方向!張碩:理論上是可行的。

第228章 能源技術方向!張碩:理論上是可行的。

第228章能源技術方向!張碩:理論上是可行的。

費米實驗室是能源部直屬的大型科研機構。

彼得-卡爾森不能說是費米實驗室的上級,但擁有直接的管轄權,包括實驗室的一些大型項目審批,都需要卡爾森的簽字才能通過。

所以卡爾森的決定是相當重要的。

費米實驗室主任莉亞-梅明加接到卡爾森的電話以後,一時間都感覺有些發懵,反應過來以後頓時滿心驚喜。

這可是一個重大消息,張碩團隊的研究又有了新的突破。

針對國家性科學競爭來說,其他國家的科學團隊完成一個大成果當然不是好消息,但對於費米實驗室以及她本人來說,絕對是個好到不能再好的消息。

一則是,表明她所領導的實驗室,做出了正確的決定,因為他們早已經提交了項目申請報告,只不過沒有得到審批而已。

不就代表她個人的決策和領導能力嗎?

第二就是新方向有希望了,申請大型項目有希望了。

這個新方向可是牽扯到大量研發經費的,而且‘人為製造引力’,聽起來就有非常美好的前景。

莉亞-梅明加馬上找來了cp組的負責人扎克因,和他分享了這個驚人的消息。

扎克因同樣非常驚訝,“他們又有了進展!這真是太神奇了,速度這麼快……”

“最重要的是,能源部已經開始考慮這個方向,而不是繼續堅持之前的什麼弦理論。”

莉亞-梅明加說著不由得撇起嘴角,擺出一副諷刺的意味。

扎克因也道,“就是那些所謂頂尖的學者,他們維護自己的利益才支持什麼弦理論。”

兩人找到了共同話題,連續批評諷刺了一大通。

他們確實不相信邁克-約爾的理論,同時更加認可張碩的理論方向。

這其實是很正常的。

張碩發佈了自己的理論以後,進行了一段時間的研究,就宣佈發現了引力信號,但因為沒有詳細的數據,其他機構無法對實驗進行復刻,再加上理論到驗證的時間太短,讓很多專業領域學者都有一種不相信的感覺。

邁克-約爾的理論就不用了,他的理論以粒子標準模型和弦理論數學作為基礎,試圖把混亂力場現象包含在已有的理論框架之內,自然會得到大量專業學者的支持。

但是拋開專業學者的領域不談,其他學者更願意相信張碩的理論。

他們考慮的是張碩的理論更貼近現實,更容易接受,四大力擁有統一的源點,或是擁有某種共性能夠相互轉化,排除‘專業性’因素后,想想也是行得通的。

對比來說,邁克-約爾的理論談什麼高維度,有點帶有玄幻色彩,甚至有點像是神學,常人根本無法理解。

如果用數據舉例來說,理論物理、高能物理領域學者,八成以上都支持邁克-約爾的理論,其他學者正好相反,八成以上都更願意相信張碩的理論。

很可惜,決策層更願意相信專業學者,也就是理論物理、高能物理領域學者。

其他學者根本沒有發言權。

莉亞-梅明加是實驗室管理,根本不是學者,扎克因從來不相信弦理論,他們自然更傾向於張碩的理論。

當然最重要的是能源部得到了確切消息,張碩團隊的研究有了進展,他們已經在考慮這個方向了。

這可是非常好的消息,也代表着費米實驗室將會申請到超大的項目,同時,代表實驗室他們將會迎來巨大的發展。

莉亞-梅明加頓時充滿了幹勁,也馬上和張英科以及其他人商議了工作方向。

第一當然是重新寫項目申請報告,把報告做的更加精細,考慮更加多的方面,以便能夠說服能源部。

想做到第一步,還需要對理論甚至是研究突破有更多的了解。

莉亞-梅明加馬上聯繫了高能所,希望能夠去高能所進行訪問,甚至是達成一定的合作,都能幫助他們找到方向。

實際上,他們更希望能夠和張碩團隊直接達成合作。

顯然,暫時是不可能的。

張碩團隊還沒有對外公佈成果,而他們上一次公佈成果也沒有對外合作的意向。

這次申請去高能所訪問,能源部也做了一些工作。

高能所方面也通過了。

實際上,高能所一直希望對外有合作,哪怕是混亂力場的研究方面也一樣。

這主要是技術問題。

費米實驗室有很多高端的技術,能夠做一些他們做不了的實驗,雙方可以進行技術上的互補,並進行一些數據交換,來幫助他們對於混亂力場有更多的研究。

在理論方向上,理論物理學家們也希望能夠有個對外溝通的平台,而不只是局限在國內範圍。

源點論,才剛剛起步。

基礎力關係模型的框架,是一個包含很多內容的物理框架,到現在為止,還可以用‘空曠’來形容。

有很多空間可以填補新的東西,而有更多填補的內容,才能夠讓框架更加完善。

在能量力場方程、混亂力場的研究方向上也一樣,張碩對混亂力場的確切情況也不了解,他研究的是基礎力之間的關係,源點論的探索方向,依舊處在‘初級階段’。

一項理論,尤其是統一四大力的理論,必須要和各個物理層面進行聯繫,應用上也需要拓展其他領域。

比如,粒子標準模型(粒子組成、形態、分佈等問題)。

比如,超導機制。

比如,超對稱問題,能幫助揭露宇宙演化的奧秘。

等等。

這些問題都是理論需要解決的,產生理論關聯以後,甚至可以轉化為應用。

基礎力關係,也只是力學關係的數學表達,研究的也只是‘模糊關聯’。

理論方向,探索的還有很多。

……

瑞士,日內瓦。

核子組織正在召開新一次的會議,會有好幾個理事參加,也有各個合作國家和機構的代表,也包括核子組織上下的管理人員。

這麼多重要人士參加,也代表了會議的重要性了。

這次會議就是為核子組織下一步工作確立方向,明確主方向並起草議案,然後就可以申請經費對粒子對撞機進行改造,並建立團隊分配工作了。

在會議中,核子組織有了三個重要決定。

第一是中斷和高能所的合作,並中斷各個中國高校的CNS合作組,後續不再共享相關的實驗數據,也不會再進行直接性的交流。

會議做出這個決定的理由是,中國方面不接受《混亂場論》、《高維暗物質理論》以及其他同方向的研究。

“他們不接受這個方向的研究,我們也同樣不接受源點論,雙方不在一個方向就沒有合作的必要。”

有理事在會議上發言說道。

第二個決定和第一個決定有直接關係,也就是新方向會順着邁克-約爾的研究展開。

第三就是正式決定立項,並根據理論研究對於粒子對撞機進行改造,並拿出了草擬的改造方案。

三個決定,每一個都非常的重要。會議進行了三個多小時才結束,捷克物理學家,核子組織理事之一艾普頓-利特從會場走了出來,他臉上帶着些許疲憊,擰着眉頭臉上帶着不滿和無奈。

實際上,會議最重要的是第三個決定。

前兩個決定則完全是和不同方向,或者說和中國方面做一個分割。

核子組織一般不會做出這種決定,沒有任何一個頂級科研機構,會去直接否定一項沒有被證實錯誤的物理理論。

會議之所以會這樣,還是因為受到了政-治上的影響。

有一些理事成員直接決定做出分割,會議的決定是投票表決的,他個人投了反對票也沒什麼意義。

馬克里-喬夫快步追了過來,對艾普頓-利特說,“沒有辦法,現在的情況就是這樣的,不接受也要接受。”

艾普頓-利特轉頭無奈的撇了撇嘴,“我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會這樣,直接性分割?因為新的方向嗎?他們怎麼就確定邁克-約爾是正確的?”

“說這些還有什麼意義。”

馬克里-喬夫無奈的搖了搖頭,“只希望邁克-約爾是正確的吧,我也希望是正確的,那也代表我們的正確。”

“希望如此吧。”

艾普頓-利特長長嘆了口氣。

他們一起走出了會場,正轉過拐角的時候,艾普頓-利特的電話忽然響了,他拿起來聽對面說了半天,臉上露出了極為複雜的表情。

“怎麼了?出什麼事兒了?”馬克里-喬夫不解的問道。

艾普頓-利特深吸了一口氣,表情變得更複雜了,“馬克里,你絕對想不到發生了什麼……”

“費米實驗室,他們派出團隊要去高能所訪問,似乎打算達成什麼實驗以及理論方向的合作。”

“當然我說的理論是基礎力關係模型,也就是源點論。”

“……”

馬克里-喬夫半張着嘴,好久都沒有合攏,“所以說,他們給了我們壓力,讓我們中斷了合作,然後……他們主動去合作了。”

“可以這麼理解。”

兩人對視一眼都不知道該說什麼。

現在核子組織決定完全中斷合作,根本原因就是政-治上帶來的壓力。

一些頂級的理論物理學家,也都更傾向於麥克-約爾的理論,但實際上,他們並不會因此完全拒絕張碩的理論。

結果呢?費米實驗室主動去尋求合作,裏面沒有能源部的影子才怪!核子組織怎麼辦?會議做的決定,豈不是成了笑話?

……

費米實驗室的訪問以及合作,針對的只是高能所,暫時影響不到張碩團隊。

張碩團隊的研究,尤其是技術方向的研究,肯定不會公佈詳細數據,更談不上什麼合作、共享了。

在實驗結束以後,實驗室一直都處在忙碌狀態。

任何人都沒有假期,就是一直在工作,但每個人都樂此不疲,因為他們完成了改變世界的技術成果。

這一項技術成果必定會載入人類科技的發展史冊。

即便是到現在傳播沒有那麼廣泛,但是還是有很多人知道了。

比如,航天局、科技工業局的領導層以及專家學者。

兩個部門都派出頂尖的領導和專家團隊過來參觀項目組的實驗設備。

這就是為技術轉化做準備了。

領導和專家團隊關心的實驗情況都和技術轉化有關,每一個知道既有成果的人都非常激動和興奮。

人為製造引力,聽起來就已經很震撼了,製造比地球表面更強的引力?那豈不是能夠讓物體直接加速向上飛行?另外,技術實現的需求並不高,也只是不到1T的電磁干涉以及要求稍高的媒介材料活躍度而已。

在技術層面上已經沒有壁壘了。

這就表明未來的飛行邏輯會徹底改變,技術已經先進到想都不敢想的程度。

前來的航天局專家中,還包括做航天航空飛行器設計的專家,他們也開始討論如何利用技術製造出飛行器或航天飛船。

討論,持續的時間很長,也沒有確定的結果,因為技術邏輯完全不一樣了。

原來的技術是依靠航天發動機,來推動飛行器離開地球表面向上飛行,而現在是考慮讓技術運作,就可以實現飛行器的自主升空。

所以聲控層面根本不用考慮,要考慮的主要是兩個方面。

一個方面是最重要的能源。

另一個方面就是引力場控制問題了。

後者和技術實現直接相關,而前者和技術本身無關,也是必須要解決的重大問題。

在考察了一番實驗以及對於技術需求做了詳細計算以後,有專業學者得出了結論,“利用這項技術,製造二十米直徑類似於傳統UFO型態的飛行器,以現有的電池技術來說,最多只能支持飛行半個小時。”

“這是初步的計算,但時間差異也不會太大。”

“同時還要考慮橫向飛行的加速問題,就需要安裝特殊的航空發動機。”

“電動機需要額外的電力,維持飛行的時間就會更加短暫。”

半個小時,相對還是比較短暫的。

如果是製造一架載彈軍用飛行器,升空后持續以三倍音速飛行,作戰半徑也不會超過一千公里。

這個時間還是太短了。

科技工業局的高曉明院士,和張碩說起了這個問題,並問道,“技術實現的需求能不能再降低一些?”

“比如,磁場強度……”

“不可能!”

張碩立刻搖頭道,“數據模型,可能會求出磁場強度需求更小的解組,但磁場強度降低,不代表其他參數降低,也許找出了結組其他需求非常高,技術實現的難度就更高。”

這不是百分百的。

張碩也很清楚,肯定存在技術轉化更容易的解組,但那需要碰運氣,也許做了大量的研究,找出的解組比現在更差。

他之所以說不可能,是讓其他人不要把希望都放在項目團隊身上

能源,本來就是一個大問題。

哪怕是能源需求再降低一半,所製造的飛行器維持飛行時間也不會有質的突破。

重要的,還是解決能源問題。

高曉明點了點頭,小聲問道,“我知道佟院士的研究,那個研究是以電磁干涉原子核,讓原子核解體,過程中會釋放熱量,其強度要遠遠超過普通的核裂變。”

“張碩教授,那麼是不是有可能就像是核電廠一樣,我們也能控制這種核裂變,並製造出相應的能源裝置?”

張碩聽罷猶豫了下,他擰着眉頭思考了一陣,說道,“我沒有特別去研究過技術問題,從理論上來說,也許可以吧……”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科研從博士生開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科研從博士生開始
上一章下一章

第228章 能源技術方向!張碩:理論上是可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