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成果發佈,百億項目!

第217章 成果發佈,百億項目!

第217章成果發佈,百億項目!

科技處大樓,正門。

譚志明和其他十幾個院士、教授,滿是沉默的走了出來。

有些人還在小聲討論着,但多數人都沒有說話,剛聽到的消息,實在是太驚人了。

源點論,也就是基礎力關係模型,是以四大力相互之間存在關聯的角度上出發,對於能量物質現象進行論證。

在大多數學者看來,源點論也只是剛剛開始研究,只有一些基礎的理論框架,針對的也是混亂力場,並沒有聯繫其他的物理現象。

可以說,理論也只剛有個雛形而已。

另外,理論是在發現混亂力場的中途發表出來的,一直到現在也沒有多長時間。

然後,驗證了?

怎麼驗證的?基礎是什麼?怎麼去做的實驗?他們只感到一片迷茫。

好多人想到了科技處批給張碩的項目,那可是上億經費的項目,最開始還是引起很多注意的,但得知只是理論驗證項目,都是做一些基礎的實驗,後來就沒有多少人在意了。

他們並不覺得研究會有進展,因為理論是否真的都不確定,理論也不完善,又怎麼可能驗證呢?現在只感覺一切已經超出了認知。

譚志明整個人都是混混沌沌的,他沒有去討論聽到的消息,甚至沒有和任何人說話,因為他發現自己真的是出師未捷身先死了。

本來是想憑藉新發現,再做一些事情發揮自己的餘熱,結果發現自己做的是無用功。

這一切都成了笑話。

源點論的基礎得到了驗證,肯定是有很大的發現,才會讓科學基金會、科技處、科學院一起否定邁克-約爾的研究。

上級領導已經無比肯定了。

同時,事情可能再次成為他的污點,也不能直接說污點,只是其他人說起的時候,他肯定又被當成了背景角色。

另外,理論基礎被驗證實在太驚人了。

這件事本身讓人無話可說。

譚志明覺得自己應該回去冷靜冷靜,需要一段時間慢慢消化一下,否則他都不知道自己是什麼心情。

……

蘇東大學,電磁學實驗室。

好多研究和工程人員進進出出,每個人都明顯非常的忙碌。

實驗有發現並不是結束,而是開始。

所有人在興奮的慶祝以後,馬上就着手準備下一個實驗,而研究的內容有很多,比如關於新發現的引力問題。

這是什麼樣的引力場?

引力場覆蓋範圍有多大?各個位置的強度是否一致?是什麼樣的表現形式?是像磁場一樣有個範圍,距離越遠,強度越低,還是說覆蓋一整個區域強度平衡?

是否只是影響媒介材料?還是說外在的設備有影響?

等等。

很多問題都要弄明白。

電磁力、引力的理論關聯,也就是實驗的基礎中,引力只是一個轉化參數而已,簡單來理解,就是數學模型中的一個數值。

一個數值,放在實驗中自然是很模糊的。

所以必須要進行很多次實驗,才能對於轉化發現的引力有更多的了解。

李老師又來了。

他還帶上了不少的專家,包括佟智國、胡寶成、蔣緯維等等。

其中佟智國是最希望了解實驗內容的,因為他正帶領團隊做原子核核子拆分的實驗研究,原子核核子拆分是電磁力、強力的關係研究,可以說是同一體系下不同方向的研究。

電磁性實驗室做的研究,對於他們的研究還是很有參照性的。

在小會議室里,張碩和幾個人談起了後續的實驗問題,“我們需要弄清新發現的詳細情況。”

“這和理論以及技術研究都有直接關係。”

“最初,我們計劃使用三種材料——鋰、鐵以及氮,這些是媒介材料,達到一定活躍度就可以轉化磁場,實在不行就要研究粒子了,只是沒想到第一次就取得了成功。”

“但後續,依舊要分別進行研究,我們需要搞清楚媒介材料和轉化之間的關係。”

“另外,強度和均衡性也是問題……”

他說了很多專業性的內容。

之後李老師、陳偉等人也談了一下保密性的問題,其實相關問題已經有了決策,上級已經同意成果發佈的問題。

這項研究是全新的物理方向,後續擁有巨大的技術轉化潛力,但實際上想要完全保密是不可能的,而越是保密,希望了解情況的國家和機構,就會使用更多的方法了解信息。

既然無法實現完全保密,就把一部分理論的東西公開出來。

研究成果的公開發表好處也有很多的,比如可以展示基礎物理研究的開拓性和前沿水平,也是塑造了大國形象。

國內基礎物理的研究,和國際還是存在差距的,主要是因為起步比較晚,再加上國情影響更重視技術突破,對基礎研究的重視度不足。

在進入21世紀以後,國內開始重視基礎數學和物理的研究,但畢竟起步太晚了,想有基礎方面的大成果是很困難的。

現在有了這樣大的成果,而且是新物理方向上的,也能塑造出引領全球基礎物理研究方向的形象。

這種形象還是很有好處的,未來可能會吸引更多的人才來國內工作。

另外,成果發佈以後,能夠幫助確定新的物理研究方向,也會有更多的學者和機構參與其中,就會有更多的進展。

在科技方面,掌握完善的理論和高端技術,幾乎可以說就立於不敗之地。

源點論相關的研究始於張碩,他們自然掌握着完善的理論,而現在的發現未來也可能會轉化為技術,那麼他們就會掌握最高端的技術。

在成果發表方面,只要不公開所有的數據,其他機構想要復刻實驗都是很困難的。

等他們成功復刻了實驗,國內的研究也會變得更加深入,也就是會一直遙遙領先。

這才是最重要的。

在準備第二次實驗的過程中,電磁學實驗室的研究員們已經完成了實驗數據的整理。

張碩把所有的數據匯總在一起,並完成了一篇實驗報告論文,內容都是理論和實驗的結合,也列出了一些簡單的數據。

在提交科技處審核以後,論文就投稿到了《科學》雜誌。

之所以選擇《科學》雜誌,是因為《科學》雜誌的影響力大,國內很多大型實驗、重大成果,一般都是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科學》雜誌發文還是很困難的,但相對於張碩來說卻很簡單。

哪怕是不考慮研究的重大意義,他個人的影響也值得《科學》雜誌非常重視了。

事實,也是如此。

當接到張碩發來的論文稿件以後,《科學》雜誌編輯部反應非常迅速,論文很快就出現了主編的電腦屏幕上。

然後,甚至跳過了其他評審的環節,就被確定發表了。

這是因為根本無法進行同行評審。

張碩團隊所做的實驗是具有創新性和前沿性的,而且是非常關鍵的理論驗證研究,類似的成果也根本無法評判正確與否。

難道還能找同行們到實驗室來看看?拿出詳細的數據去證明?

那當然是不可能的。在論文成功發表以後,國際物理界瞬間為之沸騰起來。

“張碩的實驗驗證了基礎力之間的關聯,電磁力和引力?不是開玩笑吧?”

“發表在《科學》雜誌上,應該不是玩笑……”

“怪不得我上次聽說,中國的科技支持部門不認可邁克-約爾的《混亂場論》,那個研究和張碩的理論是衝突的,而張碩的理論竟然得到了實驗證明!”

“也就是說,基礎力之間確實存在關聯?電磁力、引力能夠實現互相轉化?”

“這太驚人了吧?以後就可以人為製造引力?”

“在短期內,應該是不可能的,這種實驗也只是在粒子層面,或者是極其微小的層面上測定出了異常,結論也許都不準確。”

“過往有很多研究出現了非常驚人的結論,最後都沒有了下文……”

“但不管怎麼說,成果發表已經足夠驚人了,如果被證明是真的,基礎物理的研究就有了新方向,甚至未來可能轉化為科技手段,人類就能實現新的科技革命!”

伴隨着論文的刊登,其他的物理研究似乎都不重要了。

每一個能讀懂論文的人都能明白其中到底蘊含著什麼,一個是新的基礎物理研究方向,準確的說就是源點論,研究四大力之間的關聯。

另一個是,電磁力和引力的共通性,可能會讓人類掌握主動製造引力的技術。

這種技術的應用會非常廣泛,尤其是在航空航天領域,真是可以實現質的突破。

到時候,不要說是走出地球,建造大型飛船都是有可能的。

此外,有了全新基礎物理的方向,也會讓物理理論得到新一次的突破,可能會幫助人類解析那些無法解釋的宇宙現象。

學術界的沸騰很快就蔓延到了公眾輿論。

很多人認為,這個發現是向未來邁出了一大步,會讓人類科技實現質的騰飛。

同時,也有人擔心,新物理伴隨着新的危機。

比如,研究強力、弱力,可能會發展製造出更驚人的破壞性武器,甚至能一口氣毀滅整個地球。

但無論輿論說什麼,都不影響實驗發現本身的重要意義。

國內主流媒體進行大肆的報道,“蘇東大學電磁學實驗室,張碩團隊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他們在研究電磁力、引力的關聯實驗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團隊成功在媒介材料的運動上檢測到了異常,並確定那是引力的信號。”

“據有關專家介紹,這個發現驗證了基礎力之間存在關聯,也將引領基礎物理朝着新的方向進行拓展研究。”

“這也是基礎物理歷史性的突破,非常具有標誌性意義……”

“張碩團隊已經成功完成了實驗,後續也會繼續拓展,期待有一天能夠把實驗發現轉化為技術應用……”

……

在外界沸沸揚揚的議論時,電磁學實驗室連續進行了三次實驗。

其中兩次是更換了媒介材料,一次是鐵,第二次是氮氣,剩下一次實驗,則是增大了鋰的濃度。

實驗都是為了研究製造出的引力場,團隊也獲得了更多的信息,並有了一定的結論。

首先,引力場是均衡的場力。

不同於磁場,距離越遠強度越低,又或者是各個位置強度不同,實驗所製造的引力場各個位置的場力強度是均衡的。

場力帶擴散效應,第二次實驗就已經發現場力擴散到了設備管道外圍,並且成功檢測到了參數。

另外,引力場還有一個特性是邊緣混亂。

引力場的邊緣是電磁場、引力的疊加層,後續兩次實驗發現表現形式是不一樣的,而邊緣特性的研究還需要繼續進行實驗。

會議室大屏幕上,展示出來引力的模型圖,場力的邊緣被虛線框了起來。

張碩淺談了一下場力的結構,並說明還要繼續進行實驗研究,隨後就說起了在場眾人最關心的問題,“技術轉化,一個關鍵是需求的磁場強度太高。”

“還有,我們需要通過實驗來找到最適合的媒介材料。”

“媒介材料會影響轉化度。”

“從理論上來說,特定電磁力會對應一個特定強度的引力,但轉化並不是百分百的,不同的媒介材料,會有不同的轉化結果,也會影響場力的範圍。”

“我們還發現,材料的濃度同樣會影響到場力強度和覆蓋範圍,但最終都有一個上限。”

“在技術轉化上,我覺得並沒有達到要求,現在的發現轉化應用的可能性很低,當然也是可以的,但無法實現真正的應用……”

其中的影響最主要就是磁場強度要求。

比如,製造飛行裝置,飛行裝置和地面是沒有聯通的,內部想製造強度達到幾T的磁場,可以說是天方夜譚,根本是不可能實現的。

因為,能源不支持。

台下的李老師、朱老師,聽了都有些生生失望,他們還暢想着利用新技術製造超級引力飛行器、引力飛船。

那聽起來實在太高端了!

張碩說完繼續道,“不過,實驗到此,只是剛剛開始,我們所有的實驗其,實只是驗證數學關聯模型的一組解。”

“我們還要繼續研究關聯模型,找出更多的解組,也許就能找到需求低、適合轉化為科技的解組……”

李老師迫不及待的問道,“怎麼去找解組呢?”

“需要很多基礎實驗支持。”張碩道,“我們之前已經做了很多實驗,有一些基礎的數據,但相對於複雜的關聯模型來說還是太少了。”

“我們需要更多的基礎實驗支持。”

“那簡單!”

朱老師猛地站起來,拍板說道,“擴大項目規模,擴大實驗規模!”

“你們這個項目才一個億,這麼點兒經費能做什麼?這樣吧,我們科技處拿出一部分資金,先批個二十億,都用來做基礎實驗!”

李老師點頭認可道,“科技工業局也能拿出一部分資金,二十億應該沒問題。”

兩位老師說完都看向了院長王長利。

王長利愣了一下,尷尬的不知該說什麼,科技工業局、科技處,那可都是財大氣粗。

科學院,是學術機構,可不是撥款的部門,每年都是靠國家劃撥資金的。

他腦子一轉,開口道,“不能這樣,南江省不是一直準備籌建一個理論研究中心嗎?我們可以聯合各方,籌備建造一個大型科研機構,先期籌備百億經費,一邊建造理論中心,一邊進行基礎實驗。”

“等中心建立好以後,基礎實驗做了很多,項目團隊也拉起來了。”

“兩全其美呀!”

幾個人對視一眼,都覺得是個好主意。

如果只是支持一個研究項目,就真的只是一個研究項目而已,在項目的基礎上籌建一個科學機構,後續就能直接給機構撥款,後續再拓展進行什麼樣的研究都容易很多。

王長利喜滋滋的說完,繼續道,“還有,新的理論研究中心可以掛在科學院的名下,這樣我們就能多一個大型科研機構。”

“想得美!”

“想都別想!”

李老師和朱老師異口同聲,毫不猶豫的直接否定了。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科研從博士生開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科研從博士生開始
上一章下一章

第217章 成果發佈,百億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