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黎明之前(1929~1950)(14)
9月間,在重慶遍訪各界名流的**,將他九年前的一詞作,親筆手書,贈予故交柳亞子先生,很快就在重慶的各大報紙登出:
沁園春
雪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
分外妖嬈。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蔣介石殺氣騰騰的密令與**豪放霸氣的詩詞,很難說是相映生輝,但從這兩種完全不同的文字中,人們卻看到了蔣與毛的互不相容。很多人據此判斷,國共之間的內戰在所難免。
《雙十協定》簽署不到半年,1946年4月,東北吉林省境內的四平燃起戰火,國、共雙方為爭奪這個南北滿的咽喉要津,雙方進行了慘烈的爭奪。抗戰期間成長起來的黃埔系將領杜幸明,率領五個軍的兵力圍攻四平。經過一個月的血戰,黃埔一期畢業的杜幸明擊敗他的師弟——黃埔四期畢業生**,東北民主聯軍在遭受慘重損失之後,放棄四平,撤往北滿。一年以後,**將捲土重來,在這個讓他大失顏面的地方,經過再一次的血戰,挽回了自己的聲譽,擊敗了他的另一位師兄——黃埔一期生陳明仁,拉開了奪取整個東北的序幕。
四平保衛戰結束一個多月以後,國民黨的數十萬大軍向**控制的、以河北宣化店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起攻擊。以此為開端,全面內戰爆。
此時,國民黨的軍隊已有四五百萬之眾,而且裝備精良,尤其是中央系的多支部隊,配置了清一色的美式裝備,戰鬥力強勁。很快,**控制的區域大面積收縮,到1947年三四月間,**軍隊的三大主力西北野戰軍、華北野戰軍、華東野戰軍被壓縮至陝北、晉西南、蘇北等幾塊狹小的地域,**腦機構所在地延安也一度失守,全局形勢極其危急。
壓迫至蘇北一隅的華東野戰軍已經沒有退路,遂決定反擊,希望改變令人沮喪的戰局。又因為國民黨軍隊過度的進逼,反而讓華東野戰軍在收縮中得以強行集合。這是一個意外的驚喜,他們打算大幹一場!於是,急功冒進的國民黨王牌部隊整編第74師霉運當頭。5月14日,華東野戰軍動用全部家當——9個縱隊近30個師在孟良崮地區完成了對整編第74師的包圍。3天後,該師全部及增援的整編第83師一部被殲,74師師長張靈甫被擊斃。孟良崮戰役此後被數度搬上銀幕螢屏,從而廣為人知。這場被劇作家們謳歌為三年內戰期間最輝煌的戰役之一,雖然遠遠沒有解除當前之敵的強大威脅,但提升了士氣,穩定了局勢,並積累了大規模兵團作戰的經驗,的確是解放軍在內戰期間的關鍵一役。
1947年7月下旬,**指示在魯西南地區的劉伯承、鄧小平部,下決心不要後方,以半個月行程,直出大別山。這是一個鋌而走險的安排,從魯西南到大別山,千里之遙,敵軍重重,單兵冒進,極有可能全軍覆沒。但這也是一個無奈的安排,劉鄧的軍隊必須從圍困中跳將出去,才有生路。更為重要的是,**中央的\"衛戍部隊\"西北野戰軍此時也難以支撐,急需兄弟部隊調動敵軍,才能減緩西北的壓力。7月29日,**親自起草一份電報給劉鄧:
現陝北況甚為困難。如陳賡、謝富治及劉伯承、鄧小平不能在兩個月內以自己有效行動調動胡宗南軍一部,……則陝北不能支持。
(引自《**年譜》,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
8月7日黃昏,劉鄧大軍拋棄罈罈罐罐,從魯西南輕裝出。經過20多天急行軍,越過隴海路、黃泛區、沙河、淮河,於8月27日進入大別山區。一陣喘息之後,劉鄧突然現,他們現在所處的位置實在太妙了,戰局由此而全盤皆活。大別山區位於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處,在國民政府都南京和長江中游重鎮武漢之間,北臨淮河,南靠長江。劉鄧大軍的長驅直入,猶如尖刀一般直插對手心臟。逐鹿中原自此有了資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