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張衛健(3)
“那個時候,我告訴自己,別太把自己當成一回事。***”他伸出手掌,往下放,“把自己降降降……一直降到最低的位置。我先自己不把自己當成大腕兒,回歸到一個新人的姿態。”
不跟唱片公司較勁兒,樂意接受分派的任何工作,因為是nothing,有機會表現自己即是很好。他開玩笑:“唱片公司也夠狠,完完全全把我當成新人。”
從台北去日月潭做一個演出,五六個小時的車程。張衛健連同造型師、經紀人等六人擠在一部空間狹窄逼仄的車子裏。到達目的地,演出單位只肯提供他們一個小房間予以休息。演出完畢,已是半夜。沒有酒店提供,於是吃完夜宵后,一行人又顛簸着原路返回。“我半點怨都沒有,因為我知道,這是我必須付出的。”
剛到台灣,張衛健一句普通話都不會講。上綜藝節目,他只會講一句:“大家好!我叫張衛健,我從香港來。”就這一句話,他也是講得一塌糊塗,別人聽得一頭霧水。有時難免會被主持人“欺負”,講一兩句奚落或者嘲弄的話。“我聽不懂,但是可以聽出來。”
而支撐他前行的,是他的信心:“我有種強烈的直覺,只要出一張唱片,我一定會紅。”果不其然,第一張國語唱片在台灣一出來,他的知名度便“砰”地爆炸開來。接連行的第二、第三張唱片,更賣出了75萬張的銷量。
“努力的人很多,不管是演藝還是其他行業,努力后沒有得到相應回報的也是大有人在,所以從這一點講,我是感恩的。”
在張衛健看來,身為藝人,保持自己的知名度才是最重要的。而保持知名度的節節攀升,最有效的還是作品。《日月神劍》《西遊記》(tvb)《少年英雄方世玉》《小寶與康熙》……一系列的作品,令張衛健的演藝生涯如過山車般跌宕起伏,從峰頂到低谷,而後又反彈至上,戲劇性十足。“跑得不快時,沒有人會對你報以噓聲,或者攻擊你,因為別人對你無所期待。但是當你跑得很快,而自己又想停下來休息時,旁邊的人會催着你往前跑。但是問題在於你不可能保持每一部作品都紅啊!”他自嘲地笑,“就算是張藝謀,他拍出的每一部電影也不都是《紅高粱》和《英雄》吧!”
而他現在的壓力,更多的是來自於創作和觀眾的期待。稍有不慎,別人便會感嘆:你不行了!不行了!近兩年,他嘗試着在心態上讓自己放鬆。“演我的戲路的人,畢竟不是太多,我現在更多的是自己跟自己賽跑。只要我有好的劇本,好的創意,精彩的對白,我仍舊會釋放爆出來。所以我對自己仍舊充滿信心。”
同是諧星,周星馳可以三年拍一部戲,張衛健搖頭說自己做不到這一點。“戲還是要拍的,飯還是要吃的,這個很現實。我曾經創造過那麼多代表作出來,表明我是有能力的,只要我不放棄自己,一定會有第六、第七、第八部代表作品出來。”
把朋友看成是有血緣關係的兄弟
他真實而率真的性格,跟他的演藝行業並無衝突。出道二十餘載,他自己的這種性格亦無多大變化。紅了以後,他照舊我行我素。他把朋友當成是有血緣關係的兄弟一樣看待,任何一個兄弟有事,彼此都會跑出來幫忙。
他列舉自己在娛樂圈好朋友的名字:許志安、蘇永康、梁翰文、鄭秀文、(謝)霆鋒……“霆鋒的年齡在我們的朋友圈子裏,絕對是最小的一個了。但他的思想,有時候比我們更成熟。他十幾歲的時候就已經很早熟,所以他跟我們玩在一起,我們也完全沒有把他當成小孩子,完全沒有。”他細細思忖,“在內地的話,韓紅是和我們比較要好的。而在台灣,是林(志穎)。”
跟朋友在一起,最多的是去湊飯局,唱k,滑水,衝浪,打桌球,還有買衣服。“當然買衣服呢,我沒有試着跟韓紅去過。”他呵呵笑,“跟蘇永康去得比較多,他對時尚的東西很有研究,然後是許志安。”至於打桌球,往往會選擇梁翰文。
“我們這幫朋友的交往已經到了這個地步,就是你問我的片酬多少錢,我馬上會告訴你。我問你唱一個演唱會酬金多少,你也會告訴我。我有重要的合約要談或者簽,都會跟彼此溝通:應不應該簽,簽多久。”凡此種種,都已經是高度的商業秘密,大家都會開誠佈公地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