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滄海橫流--順天張氏任意後人評說--張弘范豪怏天縱(1)

1.滄海橫流--順天張氏任意後人評說--張弘范豪怏天縱(1)

張弘范,字仲疇,是蒙古萬戶張柔的第九個兒子。提起張柔,那可是蒙金時期大名鼎鼎的人物。元太祖八年(公元1213年),蒙古軍南下中原,接着金都南遷,從中都(今北京)遷到汴梁(今河南開封),以避蒙古之軍鋒。張柔以地方豪強的身份,聚集鄉鄰親族數千餘家結寨自保,金任命他為定興令。後來又升遷至中都留守兼知大興事。元太祖十三年(公元1218年),他與蒙古軍戰於狼牙嶺(今河北易縣紫荊關附近的狼牙山一帶)。兵敗被俘,降於蒙古。當時蒙古人對各地歸降的官僚、軍閥等多沿用金朝官稱,所以元太祖仍讓他擔任舊職。在此期間,張柔擴張勢力,佔領了以保州(今河北保定)為中心的三十多座城市。元太祖二十年(公元1125年),蒙古人任命他為行軍千戶,保州等處都元帥,其勢力大大增強。元太宗四年(公元1232年),隨蒙古將軍速不台圍金之汴京。元太宗五年(公元1233年),金元帥崔立獻汴京城投降,張柔又隨塔察兒攻克蔡州。這一年張柔入覲元太宗窩闊台汗,因功被窩闊台提升為萬戶,兼管軍民,成為稱霸一方的漢軍領。

在金元之際,蒙古在其佔領的牛原地區,除了派達魯花赤(蒙語鎮守者、管事官之音譯)進行政治監督,派探馬赤軍進行軍事控制外,在很大程度上也依靠漢人地主武裝的頭目來維持其統治。這些頭目,當時稱之為\"世侯\"。他們集軍、民、財權於一身,稱霸一方。在權力繼承權上,父子相襲,兄終弟及。其中有見識的一部分世侯,為了在自己勢力範圍內實行有效的、長久的統治,為了保存中原文化的傳統,紛紛開設幕府,招納流落在各地的漢族士大夫。張柔正是這批世侯中的翹楚,他在蒙古滅金戰役中戰功顯赫,與史天澤、嚴實等人齊名。

張柔雖是武將,卻深慕中原文化,注意延納流落民間的漢族士大夫。攻佔汴京時,許多將領搶掠女子玉帛,他卻搶出了《金實錄》這部珍貴文獻。在這次戰役中他還從屠探馬赤軍

探馬赤軍,蒙古和元朝的一種軍隊。蒙古國時期,從各千戶、百戶和部落中揀選士兵,組成精銳部隊,在野戰和攻打城堡時充當先鋒,戰事結束后駐紮鎮戍於被征服地區,稱為探馬赤軍。與蒙古軍由各自千戶的士兵編成不同,探馬赤軍是由各部揀選的士兵混合組成的,因而《經世大典·序錄》上說:\"探馬赤則諸部族也。\"公元1217年,成吉思汗命木華黎攻金.從兀魯兀、忙兀、札剌亦兒、弘吉刺、亦乞烈思五個蒙古部落的各千戶、百戶中,挑選矯捷有力的士兵組成五投下探馬赤軍。這支部隊頗立戰功,駐屯中原。窩闊台汗時,命搠里蠻(又譯綽兒馬罕)出征波斯,作探馬赤軍留在該地鎮戍:也速迭兒征高麗,在那裏作探馬赤軍鎮守。

有元一代,始終保持探馬赤軍的建制。\"探馬赤\"意為\"探馬官\"。對\"探馬\"一詞,學界考釋甚多。有的認為此即漢語\"探馬\",指先鋒有的認為\"探馬赤\"來自突厥語\"達摩支\"(泛稱達官,見《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也有人認為來自契丹語\"撻馬\"(扈從官,見《遼史·國語解》);還有的認為來自蒙古語語根tama,意為\"收集\"。戮戰俘的刑場上救出了金朝最後一科的狀元王鶚,將他接回他的大本營保州,留置於自己的幕府中。他的幕僚除了王鶚外,還有樂夔、敬鉉、郝經等人,都是當時的英俊人才。王鶚在張柔幕府中生活了十幾年,后被忽必烈召征至其藩邸,後來又被拔置在翰林院工作。前後10年問凡大誥命、大典冊皆出其手。敬鉉後來官至中都提學,著《春秋備忘》一書,是元泰定間中書平章政事敬儼的叔祖。郝經更是當時文士中極有見識的人。他提出\"用中國傳統的方式治理中國的就可以做中國的皇帝\"這樣一種政治理論來為蒙古政權的迅速漢化做輿論。他在張柔幕府中生活了25年左右,後來成為忽必烈創建元朝的智囊團骨幹人物。蒙哥汗逝世后,他向忽必烈提出《班師議》,主張先與宋議和,輕騎北返,以便贏得時間,組織力量與其幼弟阿里不哥爭奪汗位。忽必烈正是採納了郝經的建議,取得勝利,建立了元朝。張柔這批幕僚在忽必烈前期政治中確曾起過不小的作用。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兩宋大家族的登場與謝幕(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兩宋大家族的登場與謝幕(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滄海橫流--順天張氏任意後人評說--張弘范豪怏天縱(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