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3.第342章 對付印度也要靠藩國。
第342章對付印度也要靠藩國。
朱簡烜無奈,現在這兩個事件的考核直接沒用了,只能通過其他的事件來評價。
朱簡烜再次翻看了一下其他的答案,根據其評價事件的思維傾向,再次篩出來了兩個比較符合自己喜好的。
首先是梁王的第三子朱靖城,然後是那個剛滿十二歲的梁王第十六子朱靖圻。
朱靖圻的表現其實不算特別好,但是考慮他現在只有十二歲,就能達到成年人及格以上的水平,說明天賦遠超其他兄弟。
朱簡烜拿着四份答卷考慮了一會兒,讓其他的侄子們都先出去,把梁王和朱靖城和朱靖圻三人留下。
朱簡烜這個命令發出來,現場的所有人都是一愣,然後心情也各不相同。
梁王本人是有些驚愕,然後也有些驚喜,因為梁王自己的內心深處,確實比較喜歡這兩個孩子。
老三朱靖城是年長的兒子裏面最有能力的,過去二十年在非洲的開拓建設之中出力頗多,比他大哥做的事情都多。
十六子朱靖圻是他年幼的兒子裏面最聰明的,是梁王老來得子得的讓他最為開心的一個。
皇帝最終要從這兩個孩子中選梁王世子,對梁王當然是最好的結果。
關鍵是皇帝沒有故意選比較蠢的孩子,不是考慮如何制衡和控制梁國,是認真的給他選能力最強的世子。
梁王在心中感慨,這個弟弟果然還是那樣,不喜歡搞陰謀手段。
除了朱靖城和朱靖圻之外的其他梁王的子嗣,聽到這種請安排就知道自己已經被淘汰了,都是非常的遺憾而又失落。
其他的侄子們帶着遺憾出了大殿之後,剩下的兩個相差三十歲的兄弟心情都非常緊張。
現在是最終決戰了,誰能當上樑王世子,就看現在了。
朱簡烜看着這兩兄弟緊張兮兮的狀態,稍微做沉吟之後給了兩人一個頗為嚇人的問題:
“梁王第三子靖城是吧,你應該知道你弟弟靖圻比你聰明吧?”
梁王自己和兩個兒子再次明顯一愣。
這種反問句根本沒辦法接茬,不過這是問朱靖城自己的,於是他父親梁王和弟弟靖圻一起看向了他。
朱靖城心中尋思,如果自己直接說是,那皇帝會不會直接選弟弟當世子?
如果自己說不是的話,那皇帝不會會覺得自己不夠誠實,覺得自己沒有自知之明,然後還選弟弟當世子?
自己現在最大的優勢是年長,自己的兒子都比這小弟年齡還大了。
自己弟弟雖然聰明,但也才十二歲,自己老爹已經七十歲了,屬於隨時都可能薨的年齡。
如果現在選個十二歲的世子,屬於藩國的未來添麻煩。
但話又說回來,對於皇帝而言,藩王的繼承人年長,可未必是優勢啊,那可不利於皇帝直接控制藩國。
幼子繼位反而有利於朝廷。
這樣看的話,自己似乎本來就已經沒有機會了,皇帝心中可能已經做了決定。
朱靖城想到這裏,就不由得悲從中來。
但是他又馬上想到,在自己被淘汰的情況下,皇帝為什麼還把自己和父親、弟弟一起留下?皇帝有單獨的另外的安排?要看自己的表現來決定?
朱靖城思來想去,只能讓自己表現的儘可能誠實、友愛一點了:
“陛下聲明,父王和兄弟們也都知道,十六弟確實是我們家最聰明的孩子。”
朱簡烜這邊輕輕頷首,似乎對這個回答比較滿意,但接下來卻換了話題:“兄長,兩位侄兒,你們應該都知道,順國本來就不是正常藩國,實際上長期對內僭稱皇帝。
“順王李策凌收到了我的通知,卻仍然沒有來順天府。
“我知道他身體其實還行,至少還能拉得動栓,能夠打得動槍,根本到不了沒辦法坐船來的情況。
“這種情況下他還敢欺君,順國是無論如何不能留了。
“未來針對順國的戰爭,特別是對印度地區的佔領,我準備交給所有的藩國來共同負責。
“朝廷軍隊只作為主導攻堅力量。
“所以兄長和兩位侄兒回到梁國之後,立刻開始全力整軍備戰。
“在未來三年之內,至少訓練出五萬能打硬仗的軍隊。
“如果梁國軍隊在印度的表現不錯,我就可以在印度的佔領區中再分一塊土地,給梁王府建立一個郡王國。”
朱簡烜說到這裏的時候,梁王父子三個心中都已經明白了皇帝的意圖,明白為什麼要留下三個人了。
三個人現在心中也都不由自主的湧出了驚喜,這可能就是對他們而言最好的安排了。
果不其然,朱簡烜最後說:
“所以現在,朕封梁王十六子靖圻為梁王世子,未來幾年隨父親專心學習處理政務,學習整備後勤軍需品。
“梁王三子靖城為安陵郡王,收到通知后立刻率軍前往印度作戰。”
梁王父子三人聽罷,立刻躬身領命:“臣遵旨。”
朱簡烜讓梁王父子三人回去休息,等待宗人府和勛封部將冊封的手續準備好,完成冊封儀式之後再歸國。
朱簡烜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裏面,分幾批召不同方向和類型的藩國君主進攻,安排後續的作戰計劃。
朱簡烜自己的其他兄弟,鄭海康等屬於新體系的重要藩國,都收到了皇帝的私下提醒。
要求他們此次回國之後整軍備戰,準備收拾順國的李策凌。
奧地利的約瑟夫和波蘭的拿破崙,和新一批的歐洲新藩國君主,隨後被一起招進來。
同樣是讓他們整軍備戰,準備對付奧斯曼和俄國。
朱簡烜給兩批藩國君主的承諾都是一樣的,在戰場上表現的比較好的藩國,可以在印度或者俄國一塊新的封地。
可以多安排一個子嗣出去繼承這塊土地,成為一個新的藩國君主。
對於這些國君而言,這就是最好的激勵,收到通知之後全都鬥志昂揚,準備好參加最後的世界統一戰爭了。
朱簡烜實際上不只是準備讓藩國負責打俄國,連對順國的戰爭也準備讓大明的藩國出一大份力量。
印度地區的戰爭,就讓藩國作為主力去打,事後也大部分都分給參戰的藩國。
朝廷只要中亞地區直到黑海沿岸的土地就行了。
天工十七年三月初,各地的藩國君主開始陸續返航,回去做戰爭準備。
遠在印度的李策凌,也到了最為糾結的時候。
現在大明本土到印度都是成熟航線,在朱簡烜正式實施貿易制裁之前,有蒸汽船常年往返兩地之間。
年前被汪廷珍趕走的順國相,剛過了年就趕回了德里。
這個所謂的國相的真正官職,是大順鴻臚寺少卿,他出發前往大明的時候,李策凌額外給了一個空頭的國相頭銜。
用來拉高他的身份,想着儘可能糊弄一下大明鴻臚寺和皇帝而已。
李策凌和鴻臚寺少卿兩人都知道,這種掩飾多半沒有什麼用處,所以搞得也很粗糙。
鴻臚寺少卿回來之後,就正常報告了此行的經歷。
李策凌聽完之後沉默了許久,然後自言自語式的念叨着分析說:“無論內藩外藩,親藩異姓藩,除了我大順之外,所有藩國君主全都到去了順天府。
“七十歲的梁王,六十九歲的奧地利國王,包括拿破崙全都去了,只有我沒沒去。“就算是大明皇帝心中不想要處罰我,也都已經不可能了,他沒辦法向其他他藩國交代。
“他至少要向順國發動一場懲戒式的戰爭,現在可能已經在做規劃了。
“就算是我現在真的去請罪,得到的也肯定是最為嚴重的懲治,還是有理有據的懲治。
“現在的局勢只能一條道走到黑了……”
順國鴻臚寺少卿聽到這裏就忍不住提醒:“陛下,大明朝廷要斷我們的貢,估計今年大明衙門開衙之後,也就是最多一月底,就有可能開始生效了。
“到時候大明的商船都進不來了,大明的東西我們應該也都買不到了。”
李策凌眉頭緊皺,在房間裏面來回走了兩圈:“這件事情對我們確實有影響,但也未必完全是壞的影響。
“真正的好東西,大明本來就不對外出售。
“如果大明願意賣他們的蒸汽機、鋼鐵、火炮、步槍、化肥、炸藥生產線,大明要多少錢我都可以出。
“甚至於,大明願意賣火炮、步槍、化肥、炸藥,我也可以敞開了買,但是他們不賣。
“大明只允許賣給我們鐵鍋、農具、刀劍、布匹之類的常規商品。
“就算是火槍都要依靠走私才能搞過來。
“大明公開賣的東西,我們自己本來就能夠生產。
“只是大明的機器生產的價格更低,我們以前沒有主動搞這些產業。
“以後大明如果不賣給我們了,那我們就用自己的工匠去製造這些東西就是了。
“等我們自己的產業起來了,大明再想要回來銷售他們的產品,可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到了那時候,我們可要搞禁海了,片板不得出海,海邊不能有人。
“大明少賺了這筆錢,虧得是大明,又不是我們。
“在神洲本土到印度的貿易線上,有多少大明的商船來來往往?有多少人依靠對印度的貿易為生?“大明朝廷斷貢,砸的是這些人的飯碗,這些人會想盡辦法繼續貿易的。”
李策凌有腦子,但是對經濟問題的認識,顯然不如朱簡烜這個穿越者那麼的深遠。
貿易制裁的手段,可不只是禁運,還有與之相對應的傾銷呢。
如果對手沒有產業,那就可以禁運。
如果對手被自己禁運之後,想要獨立發展他們的相應產業了,那自己就要向他敞開了傾銷成熟產品了。
對手剛生產出來的早期產品,質量肯定不好,成本也會很高,肯定競爭不過成熟產品。
就算是相同的價格,新產品也很難賣得出去,然後就是血本無歸了。
讓對手獨立發展產業的投資打水漂,再次摧毀對方勉強組織起來的生產能力。
不過李策凌倒是天然知道應對這種手段的方案,那就是“禁海”。
也就是政府官方出面,管理和限制進出口貿易的規模和區域,天然帶有貿易保護的功能。
但朱簡烜也有解決這種應對的手段,那就是用武力強行打開對方的國門。
鴻臚寺是看清也覺得李策凌說的有道理,就沒有再在這個問題上多嘴,問起了另外的事情:“那陛下,我們應該怎麼回應大明皇帝的要求?直接不予理會還是公開拒絕?”
李策凌想了想之後說:“還是按照以前的說法,就說我真的病的走不動路,真的沒有辦法遠行。
“但不要現在回應,等到五月份再說。
“這一次你深入虎穴而反,從今天開始就直接入閣,當我大順事實上的國相吧。”
鴻臚寺少卿趕緊答應着:
“謝陛下恩典。”
少卿猜測的倒是沒有錯,天工十七年開年之後,大明與順國的貿易路線真的斷了。
大明海軍印度洋艦隊,直接以錫蘭島為中心,封鎖了印度的海岸線。
大量的低級巡洋艦和驅逐艦在阿拉伯海和孟加拉灣巡航,還有四艘航空母艦過來負責偵察和支援。
對於大明和其他藩國的商船,首先再次提醒其不得前往印度,然後驅趕他們離開。
如果商船仍然有堅持前往,以及本來就主動走私的,那就屬於公然抗旨欺君了,現在可以直接擊沉了。
對於少數非大明藩國的商船,可以直接開火擊沉。
大明的官營公司、商行,過年後就得到了上級衙門的直接通知,有聖旨禁止其前往印度貿易。
官營產業的商人自然不敢抗旨,全都直接取消了往印度的航線。
然後統一重新規劃,將本來印度方向的運輸船和人員,轉向非洲、地中海、歐洲、美洲等方向經營。
歐洲戰爭結束之後,歐洲新增加了大量的藩屬國,現在正是貿易路線組建和開拓時期,正是需要人手和資源的時候。
美洲戰爭雖然結束的比較早,但大明朝廷對美洲的移民運力需求幾乎沒有上限。
目前的計劃是逐步提高到每年一千萬人次!
再加上往非洲的運力,至少要完全抹平大明的人口增長率,讓大明本土人口盡量保持在六億以下。
提高運力的同時,在美洲和非洲的建設力量也要同步提升。
不然把人送過去了,在美洲和非洲沒有地方安置,送去自生自滅可不行,那以後組織移民就不好搞了。
大明朝廷官方的對外移民,始終保持着相對較好的信譽。
航線上安全,到了地方有安置之處,有臨時的住所和勞動工具,控制移民死亡率,保障開荒的收益率。
進而讓平民百姓普遍相信,跟着朝廷出海沒有什麼風險。
雖然早期受點苦,但只要熬過那幾年,都能獲得至少一百畝土地莊園,在本土百姓看來,這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只有這樣,才能確保一直招募移民,一直有移民願意走。
最近這十幾年來,大明本土人口稠密的地方,百姓家裏孩子比較多的家庭。
都會在第二個或者第三個孩子成年的時候做好準備,先在老家找個知根知底的對象結婚,然後跟着朝廷去海外拓荒。
大明的民間商人,也通過朝廷的報紙和廣播得到了通知,年後就不準前往印度貿易了。
但已經跑熟的航線,商人是不願意輕易更換的,所以還是有人抱着僥倖心理,想要過去印度試試看。
總覺得印度那麼長的海岸線,總有朝廷監控不到的地方。
況且本來就有搞走私的,更是覺得朝廷禁止對印度貿易,那走私的風險雖然會提升,但利潤也肯定會更高。
所以終究還是有一批民間商船往印度這邊湊。
到了二月中旬的時候,執行海上封鎖的海軍巡邏船隊,就開始跟走私商船在海上捉迷藏了。
不斷地有商船被趕回去,也偶爾會有頭鐵的走私船被直接擊沉。
抵達印度本土的商船數量降低到了極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