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第四輯寂寞是一番別樣的風景(15)
父親解釋道:“這三樣東西在經過沸水煮過後都生了變化:蘿蔔生的時候是脆的、結實的,可是煮后卻變成軟的了,沒有了一點韌性;雞蛋在生着的時候,是像湯一樣的東西,只要不小心磕破了蛋殼,就會流出來,而煮過後它就再也不怕磕磕碰碰了;咖啡在生的時候僅僅是一顆小小的豆子,可是在煮過之後它用自己的力量改變了水,使燒煮它的水都變得濃香。那麼,你自己是想做經不起折磨的蘿蔔,還是越挫越勇的雞蛋,抑或是能讓生活散香味的咖啡呢?”
女孩終於明白了父親的用意。我們也不妨捫心自問一下:我願意做哪種人呢?
人生難免遭遇挫折和失敗,但我們應該牢記挫折和失敗也是人生中難得的調味料,如果生活中缺失了它,就會感覺索然無味。有些人一生享盡榮華富貴,可是過得並不快樂,因為他們沒有為生活奮鬥過,根本體會不到人生的意義所在。
讓時間消磨那些往事的傷痛
她還沒有為此而開始高興,又一個不幸的消息接踵而至:丈夫和別的女人結婚了,那個女人同樣是地下工作者,並且已經有了他們的兒子。
她,那年只有十五歲,經父母之命、媒妁之,嫁給了一個男人。他們沒有驚天動地的戀愛,沒有風花雪月的故事,僅僅是平淡如水的生活。之後,他們有了一個可愛的兒子,一家人的生活幸福而溫馨。
後來,丈夫要出去讀書,她默默地替他收拾行囊,雖然她沒有讀過書,可是她理解丈夫的遠大志向。後來,他參加了革命,從事着極其危險的工作,她每日為他提心弔膽,寢食不安。即使如此,她從來沒有勸丈夫放棄自己的事業,回家過平靜的日子,因為她知道:丈夫從事的是偉大的事業,是為人們謀取幸福的事業。
婚後,她的生活一直伴着貧困、苦難、動蕩、恐懼,可是她毫無怨。雖然她大字不識,可是知道“出嫁從夫”的道理,一個女人出嫁后就要一心一意地支持自己的丈夫,不管前面是荊棘還是坦途。
雖然她也想有安靜的生活、婚姻的幸福,可是在那個社會動蕩、國家危機的年代,談幸福又何等奢侈。
不久之後,丈夫接到了調往重慶工作的命令,她的心裏更加慌亂。因為那是抗日戰爭的後期,重慶的每條大街小巷都籠罩在白色恐怖之下,整個城市都人心惶惶。後來,他調任市委重要領導職位,於是寫信要求她帶著兒子同去重慶與他會合。可不巧的是,當時兒子正在出麻疹,無法出門,於是這事就耽擱了下來。後來,她竟然失去了他的任何消息,寫信也不再有迴音,整個人失蹤了。她在家焦急萬分,每天想着各種不測的結果。
六年之後,在外的弟弟給她帶來了一個令人興奮的消息,他還活着,並且安然無恙。可是她還沒有為此而開始高興,又一個不幸的消息接踵而至:丈夫和別的女人結婚了,那個女人同樣是地下工作者,並且他們已經有了兒子。這一消息對她來說無異于晴天霹靂,六年的擔心,六年的牽挂,六年的思念,在那一刻全被擊得粉碎。可是心痛還不止於此,弟弟還說,姐夫如今接到了新的命令,無法照顧自己的孩子,想讓姐姐去重慶幫他撫養兒子。這樣,豈不是對她太過殘酷,她不但要忍受着被別人奪走丈夫的痛苦,還要幫丈夫和另一個女人帶他們的孩子,這對她是多麼不公平,所以她決定不去。那一段時間,淚水時時充斥着眼眶,可是又有誰能體會她內心的酸楚。
事後,丈夫無數次地寫信向她解釋:當初,聽從組織的安排,不得已和家裏斷絕了所有聯繫。後來又應組織的要求,和一位女青年做假夫妻來掩人耳目。那段時間,他們朝夕相處,在別人面前親密無間,久而久之,便生出了感,後來,就假戲真做,結成了夫妻。
可是無論他解釋的理由如何充分,都無法磨平她心中的那道傷痕。後來,她終於想清楚了:那是革命的需要,他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她在心裏原諒了丈夫。
她帶著兒子來到了重慶,一路上,她一直囑咐自己的兒子:媽媽要帶他去看一位小弟弟,等見了弟弟一定要禮貌,懂得謙讓,好好疼他。兒子用懵懂的眼神看着她,使勁地點頭,其實那時年幼的兒子還不了解母親和那位小弟弟的真正關係,只是明白要聽母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