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十章 感性生活,理性工作

10.第十章 感性生活,理性工作

用微笑改變生活

生活的調要靠自己去創造,與其苦苦抱怨現實,不如細心體會眼前實在的快樂。生活即使再苦,我們也要微笑着面對,能以苦為樂的人,才能現希望。

在美國的西雅圖,有一個很特殊的魚市場,人們都說在那裏買魚簡直是一種享受!在那個市場裏免不了有魚腥味,但是迎面而來的是魚販們歡快的笑聲,他們面帶笑容,就像是球場上合作的棒球隊員,讓冰凍的魚像棒球一樣,在空中飛來飛去,大家互相唱和:“啊,8條鱈魚飛往弗里達去了,5隻螃蟹飛到堪薩斯嘍。”這是多麼和諧的生活,充滿着樂趣和歡笑!

有人問一位在這裏賣魚的人:“你們在這種環境下工作,為什麼還能保持愉快的心呢?”對方回答說,事實上,幾年前的這個魚市場本來也是一個沒有生氣的地方,大家整天抱怨條件差,生活太苦太累,但是後來,大家認為與其每天抱怨沉重的工作,不如改變工作的品質,於是,他們不再抱怨生活本身,而是把賣魚當成一種藝術,再後來,一個創意接着一個創意,一串笑聲接着另一串笑聲,他們成為魚市場中的奇迹!

大夥練的時間長了,人人身手不凡,可以和馬戲團演員相媲美,這種工作的氣氛還影響了附近的上班族,他們常到這兒來和魚販們一起用餐,感染他們樂於工作的好心,有不少沒有辦法提升工作士氣的主管還專程跑到這裏來詢問:“為什麼一整天在這個充滿魚腥味的地方做苦工,你們竟然還這麼快樂?”他們已經習慣了給這些不順心的人排憂解難。

有時候,賣魚販們還會邀請顧客參加接魚遊戲,即使怕魚腥味的人,也很樂意在熱的掌聲中一試再試,意猶未盡,每個愁眉不展的人進了這個魚市場,都會笑逐顏開地離開,手中還會提滿了不自禁買下的貨,心裏似乎也會悟出一些道理來。

看來,生活中處處都需要微笑。一位詩人曾經這樣寫道:“你需要的話,可以拿走我的麵包,可以拿走我的空氣,可是別把你的微笑拿走。因為生活需要微笑,也正因為有了微笑,生活便有了生氣。”的確,在我們的生活中不能沒有微笑。微笑是一縷春風,化開久凍得堅冰;微笑是一滴甘露,滋潤久旱的心田;微笑是人們臉上高尚的表,溫馨而怡人!每天給自己一個微笑,你會趕走生活中所有的煩惱。

梵高在成為畫家之前,曾到一個礦區當牧師。有一次,他和礦工一起下井,在升降機中,他陷入巨大的恐懼中,顫抖的鐵索在軋軋作響,箱板在不停地左右搖晃,所有的人都默不作聲,聽憑這台機器把他們送向一個深不見底的黑洞。但是,梵高注意到有一位老礦工神態自若得像沒事一樣。

事後,他悄悄地問那位老工人:“您是不是已經習慣了?”這位坐了幾十年升降機的老工人卻回答說:“不,我永遠不會習慣,永遠會感到害怕,只不過我們學會了微笑着面對這一切。”梵高聽后再也不感到害怕了,他感到自己的心也在笑着面對着一口黑黑的深井。

微笑,使人堅強。人的一生不可能事事順利,當困難和挫折來臨時,笑臉迎對,勇敢面對,生活依然是美好的。微笑着面對人生,微笑着面對挫折,微笑着面對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你會現,生活其實是美好的。

有一個憂鬱的人來到上帝面前問:“上帝,告訴我吧,如何才能讓我跳出憂鬱的深淵,在歡樂的大地上盡玩耍?”

上帝說:“請學會微笑吧,向所有的一切。”

憂鬱者又問:“可是,我為什麼要微笑呢?我沒有任何微笑的理由呀。”

上帝回答:“當你第一次向人微笑時,不需要任何理由。”

憂鬱者接着問:“那麼,第二次微笑呢?以後我都不需要任何理由地微笑嗎?”

上帝意味深長地說:“以後,微笑的理由會按它自己的理由來找你。”

於是,憂鬱者走了,他要按着上帝的指引,去尋找微笑,去付出微笑。

半年過後,一個快樂者來到上帝面前。

他告訴上帝,他就是半年前那個曾求教於上帝的憂鬱者。

現在,他的臉上陽光燦爛,充滿自信,他的嘴角,總是掛着真誠的微笑。

“現在,你有了微笑的理由了嗎?”上帝笑問。

“太多了!”曾經的憂鬱者說,“當我第一次試着把微笑送給那位我曾熟視無睹的送報者,他還我以同樣真誠的微笑時,我現天是那麼藍,樹是那麼綠,送報者離去時哼着的歌是那麼動聽!”

“當我第二次把微笑送給那位不小心把菜湯灑在我身上的侍者時,我收穫了他自內心的感激,我似乎看見了人與人之間流動着的溫,這溫驅散了我內心聚積着的陰雲。”

“後來,我不再吝惜我的微笑,我把微笑送給街邊孓然獨行的老人,送給天真無邪的孩子,甚至送給那些曾經辱罵過我的人。我現,我都收穫了高於我所付出幾倍的東西,這裏面有讚美、感激、信任、尊重,也有某些人的自責和歉意。這都是人間最美好的感啊,它讓我更加自信、更加愉快,也更加願意付出微笑。”

“你終於找到了微笑的理由”,上帝說“假如你是一粒微笑的種子,那麼,他人就是土地。”

他們相視而笑。

無論你在什麼地方,無論你在做什麼,在人與人之間,簡單的一個微笑是一種最為普及的語,她能夠消除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人與人之間的最短距離是一個可以分享的微笑,即使是你一個人微笑,也可以使你和自己的心靈進行交流和撫慰。

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着它笑,它也對着你笑。學會了對自己微笑,就學會了熱愛生活,學會了對別人微笑,就學會了珍惜美好,學會了對一切生命微笑,你的人生便處處充滿陽光!

記得要感謝你自己

我們經常被告誡,要學會感恩。於是,當我們受到一點讚揚或是取得一點成績時,總是在不斷地或有意、或無意,或真心、或違心地感謝師長,感謝上司,感謝同仁,感謝親朋……的確,太多的人給予我們幫助,我們要感謝的人自然很多。感謝他人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但我們卻從來不曾想過感謝自己。

有一位農夫拉着一車沉重的稻草來到陡坡前,他望着前方不禁停下了腳步,他認為單憑自己的力量是上不去,必須有人幫助才行。恰巧,有一個過路人笑着對農夫說:“別急,我來幫你!”說著便捲起袖子,拉開一副推車的架勢。農夫覺得自己有了底氣,便在前面使勁拉車,過路人一邊在後邊推,一邊大聲喊:“加把勁兒,加把勁兒!”經過一番努力,農夫終於把車拉上了大坡。

他充滿感激地說:“謝謝你啊,好心人!”那位過路人卻不好意思地說:“不用謝我,還是謝謝你自己吧。我的手患有小兒麻痹,沒有力氣,只是在旁邊為你喊加油而已。你完全是靠自己的力量把車拉上來的!”

感謝他人已成常態思維,我們因此而忽視了另一個重要理念:人也得感謝自己!感謝自己,才能真實的感受世界與生活,當你困難時,面對別人伸出的手時,如果你無動於衷,或許那雙手也是多餘的,因為這一切取決於你自己。當你伸出自己的手時,此時你應該感謝你自己,因為面對別人那雙真誠的手,你也同樣伸出了你的手。

人生可以從感謝自己中獲得更多的自知之明,更清醒的頭腦,更努力前行的動力。為什麼不感激自己呢?路是自己走出來的,別人扶得再牢,自己不邁開腳步,又能走多遠呢?

生命歷程,風雨人生,太多的苦難與挫折隨時相伴,而所有這些真實的存在時,所針對的人就是自己,如何對待與處理只能依靠自己。當然我們生活於這個世界,也註定有着太多的個體存在於自己的生活,但我們也明白於這個世界裏,或許有時自己才是主角,而其他的一切都是配角。

2004年8月27日,劉翔在雅典奧運會男子110米欄決賽中,以12秒91的成績獲得了冠軍,平了由英國選手科林·傑克遜1993年創造的世界紀錄,打破12秒95的奧運會紀錄。這枚金牌是中國男選手在奧運會上奪得的第一枚田徑金牌。之後,劉翔又在2005年取得了一系列比賽的冠軍。2006年,劉翔一舉奪得中國體育十佳勞倫斯冠軍獎最佳人氣運動員獎和最佳男運動員獎兩項大獎,他獎后感慨地說:“能拿到這樣的獎我最感謝自己,2005年能有這麼好的表現是自己的努力所至,我希望在2006年能更加努力。”

可見,感謝自己,是對自己能力的一種肯定,也是對自己的一種激勵。感謝自己,感謝自己的努力。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走過了辛勤播種的春天,終於迎來了這個收穫的季節。要不是自己曾經的努力,哪來今天的碩果累累?

人生不會一帆風順,不管你身處事業的頂峰,還是遭遇挫折之時,你記得感謝自己,這樣你會現,你的自尊自愛感正大大增加,你會為自己的努力感到欣慰,會用旺盛的鬥志掃除悲觀。

有一個年輕人,他深信自己擁有不凡的寫作才能,並為自己的作品深感自豪。但是,除了他本人以外,他的那些作品從來沒有其他人看得上眼。這個年輕人曾多次向國內一些出版社的編輯提交過書稿,但最終沒被採納。儘管有多次被退稿的痛苦經歷,他從未對自己的寫作才能失去信心,他決心今後成為一名職業的作家。於是,他開始為自己的前途奮鬥,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時間,以一絲不苟的態度完成了許多書稿的創作。工夫不負有心人。終於有一家出版社的編輯願意為他出書,他十分激動,隨即給編輯寫了一封詞懇切的感謝信。

很快就收到編輯的回信,他說:“你不要感謝我,我的工作就是為他人做嫁衣。你要感謝的人,應該是你自己,因為作品是你自己創作的。”那位編輯的話,給這位年輕人以後的創作起了極大的鼓勵作用,也給他來了很大的人生啟迪。後來,這個年輕人成為了一名職業作家。

感謝自己,不是自以為是,而是自信的表現,是自己給自己的鼓勵,不斷地掘自身潛能的原動力。一個人有了自信就會自強不息,就會知難而上。在生活中,只有自信,才能使自己的生命的舞台上展示自己。

生活之中總有太多的事需要我們去感謝,但真正應該感謝的是自己。感謝自己是自己給自己喝彩,感謝自己是為了給自己鼓勁。感激自己,才能讓我們在感激中產生一種回報自己的強烈願望。

對於每個人,我們為自己付出了很多,有太多值得自我感謝的方面,諸如:因為我自信,因為我努力,因為我負責,因為我誠實,因為我公正,因為我敬老,因為我寬容等等。當然,這感謝只應是眾多感謝、感恩中的一個方面。自我感謝不能過了頭,更不能只此一點,不及其餘。當然,我們在感謝自己的同時,還應該不斷地總結,立足於現在,讓明天的自己感謝今天的自己。

別讓自己累的喘不過氣

生活中壓力無處不在,壓力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每個人都得面對壓力,適度的壓力會調動我們自身的能力,使我們更好地完成工作。但壓力過太,就會給精神上帶來負面影響,使我們無法輕鬆快樂地生活。着名催眠治療師布賴思·羅特說:“只有死人,才沒有壓力。”既然無法逃避壓力,就要學會與壓力相處,學會調整心理平衡。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教授向他的學生講述如何正確對待壓力。他舉起一杯水,問道:“這杯水有多重?”

從20克到500克,回答各異。

“其實具體多重並非關鍵,關鍵在於你舉杯的時間。如果你舉了一分鐘,即便杯子重500克也不是問題,如果你舉杯一個小時,20克的杯子也會讓你手臂酸痛,如果舉杯一天,恐怕就需叫救護車了。同一個杯子,舉的時間越長,它會變得越重。”

“倘若我們總是將壓力扛在肩上,壓力就像水杯一樣,會變得越來越重。早晚有一天,我們將不堪其重。正確的做法是,放下水杯,休息一下,以便再次舉起它。”

生活中的壓力是不可避免的,我們不要將自己的神經綳得太緊,否則很容易斷掉的。

社會的進步、科技的展、日趨激烈的競爭,不僅為我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與快捷,也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每一個人都感到在看似輕鬆的時代,壓力無處不在,危機十面埋伏。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工作,每天都得應付複雜的人際關係,每天都要把上司交與的任務完成得盡善盡美……你是不是天天感覺喘不過氣來?很明顯,生活和工作的壓力在干擾你的思維,影響你的精神,侵害你的身體。

以下幾個方法或許可以幫你減輕一些壓力。

1.適度轉移和釋放壓力

在工作中,面對各種各樣的壓力,轉移是一種非常好的辦法。壓力太重背不動了,那就放下來不去想它,把注意力轉到讓你輕鬆快樂的事上來。等心態調整平和以後,已經。堅強起來的你還會害怕面前的壓力嗎?比如做一下體育運動,能使你很好的泄緒,運動完之後你會感到很輕鬆,這樣就可以把壓力釋放出去。

2.減壓先要解開心結

有一種小蟲子非常喜歡撿東西,在它所爬過的路上,只要是能碰到的東西,它都會撿起來放在背上,最後,小蟲子被身上重物壓死了。

人不是小蟲子,可人在社會生活中的所作所為又像極了小蟲子,只不過背上的東西變成了“名、利、權”。人總是貪求太多,把重負一件一件披掛在自己身上,捨不得扔掉。假如你能學會取捨,學會輕裝上陣,學會善待自己,凡事不跟自己較勁,甚至學會傾訴泄釋放自己,人就不會被生活壓趴下了。

3.用積極的態度面對壓力

在競爭激烈的現代職場,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地遇到各種壓力。可是壓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變為動力,就看自己如何去面對。社會是在不斷進步的,人在其中不進則退,所以當遇到壓力時,明智的辦法是採取一種比較積極的態度來面對。實在承受不了的時候,也不要讓自己陷入其中,你完全可以通過塗塗畫、看看書、聽聽音樂等方式,讓心慢慢放鬆下來,再重新去面對。到這時往往就會現壓力其實也沒那麼大。

許多人總喜歡把別人的壓力放在自己身上。比如看到別人升職、財,就總會煩悶,為什麼會這樣呢?為什麼不是自己呢?實際上,只要你自己盡了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有些東西是急不來也想不來的。與其讓自己無謂地煩惱,不如想一些開心的事,多學一些知識,讓生活充滿更多色彩。

4.對壓力心存感激

人的一生是不會沒有一點壓力的。的確,想想並不曲折的人生道路,升學、就業、跳槽,從偏遠的鄉村走向繁華的都市……我們的每一個足跡都是在壓力下走過的。沒有壓力,我們的生活也許會是另外一個模樣。當我們盡享受生活樂趣的時候,應該對當初讓我們曾經頭疼不已的壓力心存一份感激。

總之,生活本來就是豐富的,任何人的生活都不會一成不變的。我們需要一帆風順的快樂,但也要接受挑戰和壓力帶給我們的磨鍊。

感謝生活的每一次饋贈

“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是生活中的大智慧。學會感恩,是為了擦亮蒙塵的心靈而不致麻木,學會感恩,是為了將無以為報的點滴付出永銘於心。一個心中不知道感恩的人,是永遠不會滿足的人,也是一個不懂得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人。

一次,美國前總統羅斯福家失盜,被偷去了許多東西,一位朋友聞訊后,忙寫信安慰他,勸他不必太在意。羅斯福給朋友寫了一封回信:“親愛的朋友,謝謝你來信安慰我,我現在很平安。感謝上帝:因為第一,賊偷去的是我的東西,而沒有傷害我的生命;第二,賊只偷去我部分東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對任何一個人來說,失盜絕對是不幸的事,而羅斯福卻找出了感恩的三條理由。

可見,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學習為了所失去的感恩,也就學會了接納失去的事實。不管人生的得與失,我們總是要讓自己的生命充滿了亮麗與光彩,不再為過去掉淚,努力的活出自己的生命。常懷感恩之心,我們便能夠無時無刻地感受到生活的快樂和幸福。

感恩是一種對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的人縈繞心間的感。如果在我們的心中培植一種感恩的思想,則可以沉澱許多的浮躁、不安,消融許多的不滿與不幸。擁有感恩的心,會讓你更加熱愛這個世界,也會讓你更加熱愛生活。擁有感恩的心,讓你明白,唯有懂得報恩的人生,才是有價值有意義的人生。

有一個名叫詹姆斯的窮苦學生,為了付學費,他挨家挨戶地推銷商品。中午的時候,他覺得肚子很餓,但身上卻僅有一個銅板。於是,他便下定決心,到下一家時,向人家要餐飯吃。然而當一位年輕貌美的女孩子打開門時,他卻失去了勇氣。他沒敢討飯,卻只要求一杯水喝。女孩看出來他飢餓的樣子,於是給他端出一大杯鮮奶來。詹姆斯把牛奶喝光后,說:“應付多少錢?”而女孩卻說:“不用錢。母親告訴我們,不要為善事要求回報。”於是他道謝后,離開了那個人家。此時,詹姆斯不但覺得自己的身體強壯了不少,而且自信心也增強了起來。

數年後,那個年輕女孩病危急,家人將她送進了醫院,正當一生們對女孩的病束手無策時,主治醫師詹姆士來到了病房。他一眼就認出了她,他的眼中充滿了奇特的光輝。他立刻回到診斷室,並且下定決心要盡最大的努力來挽救她的性命。

經過一個多月的診治后,女孩終於起死回生,戰勝了病魔。當批價室將出院的賬單送到詹姆士醫生手中籤字時,他看了賬單一眼,然後在賬單邊緣上寫了幾個字。賬單轉送到了女孩的病房裏,女孩不敢打開賬單,因為她知道,她一輩子都可能還不清這筆醫藥費。最後她還是打開看了,醫藥費的確是一個天文數字。但在賬單邊緣上卻寫着這樣一句話:“一杯鮮奶已足以付清全部的醫藥費!”簽署人:詹姆斯醫生。女孩眼中泛濫着淚水,她心中高興地祈禱着:“上帝啊!感謝您,感謝您的慈愛,藉由眾人的心和手,不斷地在傳播着。”

一顆感恩之心,是人類心田中最真、最善、最美的種子。它芽之後,開出愛心之花,結出智慧之果,而你的人生也將由此進入與眾不同的新世界。當一個人懂得感恩時,便會將感恩化做一種充滿愛意的行動,實踐於生活中。

在生活中,如果我們每個人都不忘感恩,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會變得更加和諧,更加親切。我們自身也會因為這種感恩心理的存在變得更加愉快和健康。感恩一切,內心才會時刻充滿溫暖,活在感恩中,人才會幸福快樂。

不要抱怨你的工作

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的抱怨:“我只拿這點錢,憑什麼去做那麼多的工作?”“我為公司幹活,公司付我一份報酬,等價交換而已。”“我只要對得起這份薪水就可以了,多一點我都不幹。”“工作嘛,又不是為自己干,說得過去就行了。”……許多人可能會覺得這些似曾相識的辭好像剛剛還有人在耳邊講過,聽得多了,甚至自己還在心中有一絲絲的認同。而這種“我不過是在為老闆打工”的想法具有很強的代表性。殊不知,恰恰就是這樣的句句牢騷、種種想法,使我們喪失了工作的活力與激,收回了邁向優秀與傑出的步伐,逐漸地歸於平庸了。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年輕人常常抱怨公司領導對自己不公,有那麼新鮮的創意卻得不到領導的賞識。一次次的會議,自己作為普通職員沒有參加的機會,而那些衣帽鮮明的高級經理只是動動嘴便定了他們的生死。一天,他找到一位智者,講出了自己的煩惱,智者聽后無,領他到了海邊,智者手撿起一塊鵝卵石,拋了出去,扔到了一堆鵝卵石上。

智者問:“你能把我剛才扔出去的鵝卵石撿回來嗎?”

“我不能。”年輕人回答。

“那如果我扔下一粒珍珠呢?”智者再問,並別有深意地看向年輕人,年輕人恍然大悟。

如果你只是一枚平淡無奇的鵝卵石,你沒有權力抱怨不被注意,因為你沒有被注意的價值。要想引起注意,要想有自己的立場和聲音,你先要站起來去為自己爭取。努力才能提升你的價值,成為“珍珠”你才能引人注意。

先埋頭做事,再說話,那時,你的話才有價值,你才能理直氣壯、擲地有聲。生活並不以你理想中的公平方式表現出來,它從來都是殘酷的,對於那些沒有成功、沒有引人注意的人。先努力生長,默默等待長大的蘑菇,你才擁有自己的價值。你有了價值,才可以爭取你想要的所有權利。所以,在任何時候,先應該低調!

有的人眼睛總盯着自己,所以站不高看不遠;有的人無論工作在什麼環境中,總是怒氣衝天、牢騷滿腹,總是喜歡怨天尤人,也使別人無比厭煩。他們好像天生就是抱怨狂,說起話來總帶着抱怨不滿的口氣。早上一上班,就說汽車太擠,他人素質太低,然後又嫌辦公室太小,桌子太窄,網頁更新太慢,打起電話聯繫業務又開始報怨生意難做、錢太難賺,誰誰不講義氣,誰誰太摳門,誰誰長得難看等等。好像自己是天下第一等的完美人士,不存在任何缺點;而別人又是渾身毛病,偏偏未如他們意痛改前非,於是指責、抱怨隨之而來,不絕於口,彷彿世界上沒有什麼能讓他們稱心如意的。他們一邊工作,一邊訴說著對工作的不滿意;一邊在完成任務,一邊埋怨,讓同事覺得他們難相處,讓上司認為他們是“刺兒頭”,結果升級、加薪的機會被別人得去,這下他們又多了一個牢騷的話題了。這正是俗語所說的“身子被嘴賣了”。

儘管偶爾一些推心置腹的訴苦可以構築出一點點辦公室友的假象,不過像祥林嫂般地嘮叨不停會讓周圍的同事苦不堪。也許你把牢騷、倒苦水看作是與同事們真心交流的一種方式,不過過度的牢騷怨,會讓同事們感到既然你對目前工作如此不滿,為何不跳槽,去另尋高就呢?

小李對小張說:“我要離開這個公司。我恨這個公司!”小張建議道:“我舉雙手贊成你報復!破公司一定要給它點顏色看看。不過你現在離開,還不是最好的時機。”小李問:為什麼?小張說:“如果你現在走,公司的損失並不大。你應該趁着在公司的機會,拚命去為自己拉一些客戶,成為公司獨擋一面的人物,然後帶着這些客戶突然離開公司,公司才會受到重大損失,非常被動。”小李覺得小張說的非常在理。於是努力工作,事遂所願,半年多的努力工作后,他有了許多的忠實客戶。再見面時小張問小李:現在是時機了,要跳趕快行動哦!小李淡然笑道:老總跟我長談過,準備升我做總經理助理,我暫時沒有離開的打算了。

其實這也正是小張的初衷。一個人的工作,只有付出大於得到,讓老闆真正看到你的能力大於位置,才會給你更多的機會替他創造更多利潤。

他們總是用自己理想化的模式去套生活中的現實,結果必定是事與願違。他們看問題時往往過於狹隘偏頗,只考慮自己,不顧及其他人,凡是不對自己脾氣的,都一概予以否定。他們習慣於用放大鏡甚至是顯微鏡看人,將別人微不足道的缺點放大。正如魯迅先生曾經比喻的,一位老夫子用一枚放大鏡去看美人那嫩白的胳膊,結果卻看到了皮膚間的皺紋和皺紋間的污泥。

這種人雖然不可恨,但很討厭,尤其是當同事心極佳時,着實煞風景。他們成天抱怨,總是生活在愁雲慘霧中,凡事永遠向壞處看,這種萬事皆不如意的心態讓別人很難與他們產生共鳴,所以同事們對其大多採用避而遠之的策略。

哲學家說:沉默是一種成熟。思想家說:沉默是一種美德。教育家說:沉默一種智慧。藝術家說:沉默是一種魅力。科學家說:沉默是一種明。是的,沉默是一種難得的心理素質和可貴的處世之道。

具備優勢的時候需要沉默。“天地有大美而不”;太陽不語;自是一種光輝;高山不語,自是一種巍峨:藍天不語,自是一種高遠……人也一樣,桃李不,下自成蹊。

取得成績的時候需要沉默。面對成績和掌聲,成功者報以深深的一鞠躬。這是無聲的語,是恰到好處的沉默。

遭受挫折的時候需要沉默。在失敗和厄運面前,拭去眼淚,咬緊牙關。默默地總結教訓,然後再投入新的戰鬥,不失為上策。

等待時機需要沉默。造化總是把機會贈送給有充分準備的人。怨天尤人無濟於事,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才是可靠的。

承擔痛苦的時候需要沉默。如果親友沉浸在不能自拔的悲傷之中,此刻,無論你說什麼,他都聽不進去,那就默默地陪他度過一段時光,默默地為他做一些事。

溝通心靈的時候需要沉默。不是隨便打斷他的話,而是善於傾聽。在傾聽中吸取智慧,彌補紕漏,建立信任,產生滿足。

用對方法做對事

工作中,不管遇到多大的問題,只要我們找對方法,就自然會選擇積極面對,最後收穫的也就是快樂、自信與成功!

正確的方法對於我們的工作很重要。如果我們想成為一個高效能的員工,成為一個能夠卓有成效解決問題的人,我們就必須學習,真正學習到一些有用的方法,這樣才能夠做到我們想要做的。

有一個小村莊,村裡十分缺乏水源,為了解決飲水問題,村裡人決定對外簽訂一份送水合同,以便每天都能有人把水送到村子裏。村子裏有兩個年輕人,分別叫阿力和阿旺,他們願意接受這份工作,於是村裏的長者把合同同時給了這兩個人。

簽訂合同后,阿力便立刻行動起來。他每天在十公裡外的湖泊和村莊之間奔波,用兩隻大桶從湖中打水運回村莊,倒在由村民們修建的一個結實的大蓄水池中。每天早晨他都必須起得比其他村民早,以便當村民需要用水時,蓄水池中已有足夠的水供他們使用。由於起早貪黑地工作,阿力很快就開始掙錢了。儘管這是一項相當艱苦的工作,但他還是非常高興,因為他能不斷地掙錢,並且他對能夠擁有兩份專營合同中的一份感到滿意。

阿旺呢?自從簽訂合同后他就消失了,幾個月來,人們一直沒有看見過他。這令阿力興奮不已,由於沒人與他競爭,他掙到了所有的水錢。那麼,阿旺幹什麼去了?原來,阿旺做了一份詳細的商業計劃書,並憑藉這份計劃書找到了4位投資者,和自己一起開了一家公司。六個月後,阿旺帶着一個施工隊和一筆投資回到了村莊。花了整整一年時間,阿旺的施工隊修建了一條從村莊通往湖泊的大容量的不鏽鋼管道。

後來,其他有類似環境的村莊也需要水。阿旺便重新制定了他的商業計劃,開始向全國甚至全世界的村莊推銷他的快速、大容量、低成本並且衛生的送水系統,每送出一桶水他只賺10分錢,但是每天他能送幾十萬桶水。無論他是否工作,無數的村莊每天都要消費這幾十萬桶水,而所有的這些錢便都流入了阿旺的銀行賬戶中。

從此,阿旺幸福地生活着。而阿力在他的餘生里仍然拚命地工作着,而且還會為未來擔憂着。

這個故事向我們昭示了一個道理:很多時候方法比努力、勤奮更重要。無論是學習還是做事,都要選對方法。只有方法正確,才能取得成效。

埋頭努力的工作本是無可厚非的,不過要想迅速攀到職業“頂峰”,這是遠遠不夠的。許多人為了在老闆面前表現自己,常常加班加點工作。這些人錯誤地認為唯有這樣才能得到老闆的賞識。其實工作效率與工作業績才是最重要的,不能盲目地為忙而忙,也不能為做表面文章而假忙,結果卻沒有任何成績。所以,我們只有採用好方法,才能真正解決問題,才能比一般人更優秀、更有效率,才能最終獲得成功。

布魯金斯學會是一所以培養最傑出的推銷員而着稱於世的學校。它有一個傳統,在每期學員畢業時,都設計一道最能體現推銷員能力的實習題,讓學生去完成。

1975年,布魯金斯學會設計的題目是讓學生將一個微型的錄音機推銷給當時的總統尼克遜,這個學會的一名學員成功了。克林頓當總統的8年間,學會曾設計過一個題目,是讓學員將一條三角褲頭推銷給克林頓總統,但是8年過去了,無一人推銷成功。小布殊當總統之後,學會又給學生的命題為:請你把一把斧子推銷給布殊總統。

實際上,布殊什麼也不缺,他要一把斧子幹什麼?即使說他需要斧子,也不需要他親自去購買;退一步說他就是他親自去買了,也不一定會碰上你這個賣斧子的推銷員。因而,要完成這個題目應該說是大海撈針——夠難的了。

可是,有一個叫做喬治·赫伯特的學員,並不認為這個題目有多麼難。他先圍繞着斧子和布殊總統的關係進行了一番詳細的調查研究,得知布殊總統在克薩斯州有一座農場,農場裏面長着許多樹木,這些樹木確實需要修剪。緊接着就給布殊總統寫信,闡明總統需要買一把斧子的理由。布殊總統接信后,也認為是這樣,確實有必要買一把斧子,一來對樹木進行修剪,二來鍛煉身體,經常到林子裏呼吸一下新鮮空氣,三可以調節一下繁忙的生活。於是立即給這位學生寄去了15美元,買回了一把斧子。

方法是解決問題的金鑰匙,是成功的通行證。找不對方法,再怎麼努力都是徒勞的。工作中,只要我們用心地去找對方法,再加上努力,在競爭激烈的今天才能一路披荊軋棘、乘風破浪,奪取勝利的制高點。

分清工作的輕重緩急

人們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沒有一個良好的時間管理方法,人們面對突然湧來的大量事務,會變得手足無措。面對錯綜複雜的事務,要想應付自如,得心應手,需要根據你的計劃和目標,科學地管理好自己的時間。

管理好自己的時間,提高工作效率的關鍵在於:分清輕重緩急,設定優先順序。古人云:“事有先後,用有緩急。”任何事都有輕重緩急之分。重要性最高的事應該優先處理,不應將其和重要性最低的事混為一談。對於那些零零散散的事務,我們可以先把它們按照“急重輕緩”的順序,整理好再着手處理。只有分清哪些是最重要的並把它做好,你的工作才會變得井井有條,簡約有效。

許多人在處理日常工作的時候,分不清事的輕重緩急。這些人以為每個任務都是一樣的,只要時間被忙忙碌碌地打掉,他們就從心眼兒里高興。他們只願意去做能使他們高興的事,而不管這些事有多麼不重要或多麼不緊急。而很多重視工作效率的人在處理一年或一個月、一天的工作之前,總是按重要性來安排自己的時間,他們總是把重要事擺在第一位。

重視工作效率的人懂得,他們必須要完成許多工作,而且每件工作都要達到一定的效果。因此,他們就會集中一切資源以及他所有的時間和精力,堅持把重要的事放在前面先做。要做最重要的事,就是養成把每天要做的工作排列出來的習慣。

在一次管理課上,教授在桌子上放了一個能裝水的罐子。然後又從桌子下面拿出一些正好可以從罐口放進罐子裏的鵝卵石。當教授把石塊放完后問他的學生:“你們說這罐子是不是滿的?”“是!”所有的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真的嗎?”教授笑着問。然後又從桌底下拿出一袋碎石子,把碎石子從罐口倒下去,搖一搖又加了一些,直至裝不進了為止。他再問學生:“你們說,這罐子現在是不是滿的?”這次他的學生不敢回答得太快。最後班上有位學生小聲回答道:“也許沒滿。”“很好!”教授說完后,又從桌下拿出一袋沙子,慢慢地倒進罐子裏。倒完后再問班上的學生:“現在你們再告訴我,這個罐子是滿的呢?還是沒滿?”“沒有滿。”全班同學這下學乖了,大家很有信心地回答。“好極了!”教授再一次稱讚這些“孺子可教”的學生們。稱讚完后,教授從桌底下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在看起來已經被鵝卵石、小碎石、沙子填滿了的罐子中。當這些事都做完之後,教授正色問他班上的同學:“我們從上面這些事中得到了哪些重要的啟示?”

班上一陣沉默,一位自以為聰明的學生回答說:“無論我們的工作多忙、行程排得多滿,如果要擠一下還是可以多做些事的。”教授聽到這樣的回答點了點頭,微笑着說:“答得不錯,但並不是我要告訴你們的重要信息。”說到這裏教授故意停住,用眼睛掃了全班同學一遍后說:“我想告訴各位的最重要的信息是,如果你不先將大的‘鵝卵石’放進罐子裏去,也許你以後永遠都沒有機會再把它們放進去了。”

做事如果不能把握關鍵所在,常常是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結果卻收效甚微。相反,如果能夠了解事物的關鍵所在,結果就會完全不同。確定事的輕重緩急,然後,堅持按重要性優先排序的原則做事。你將會現,再沒有其他辦法比按重要性辦事更能有效利用時間了。

一個公司無論如何簡單,管理如何有序,公司有待完成的工作總是遠遠多於用現有的資源所能做的事,因此你必須要分清輕重緩急,否則很可能一事無成。而你對公司的了解,以及做出的決策分析,恰恰也就反映在這些輕重緩急的決定之中。

美國伯利恆鋼鐵公司總裁查爾斯·舒瓦普,向效率專家艾維·利請教“如何更好地執行計劃”的方法。

艾維·利聲稱可以在10分鐘內就給舒瓦普一樣東西,這東西能把他公司的業績提高50%,然後他遞給舒瓦普一張空白紙,說:“請在這張紙上寫下你明天要做的6件最重要的事。”舒瓦普用了5分鐘寫完。

艾維·利接著說:“現在用數字標明每件事對於你和你的公司的重要性次序。”

這又花了5分鐘。

艾維·利說:“好了,把這張紙放進口袋,明天早上第一件事是把紙條拿出來,做第一項最重要的。不要看其他的,只是第一項。着手辦第一件事,直至完成為止。然後用同樣的方法對待第二項、第三項……直到你下班為止。如果只做完第一件事,那不要緊,你總是在做最重要的事。”

艾維·利最後說:“每一天都要這樣做——您剛才看見了,只用10分鐘時間——你對這種方法的價值深信不疑之後,叫你公司的人也這樣干。這個試驗你愛做多久就做多久,然後給我寄支票來,你認為值多少就給我多少。”

一個月之後,舒瓦普給艾維·利寄去一張2.5萬美元的支票,還有一封信。信上說,那是他一生中最有價值的一課。

5年之後,這個當年不為人知的小鋼鐵廠一躍而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獨立鋼鐵廠。人們普遍認為,艾維·利提出的方**不可沒。

弄清事的輕重緩急是有效利用時間最簡單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它不但能夠使得你有限的時間得到充分的利用,可以為你贏得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在生活中,工作勤奮卻沒有取得成就的人比比皆是。這是因為他們在工作中常犯一個錯誤,那就是分不清主次輕重。他們常常是揀了芝麻丟西瓜,雖然小事幹得又多又好,但成效不大,因為那畢竟是些無關緊要的小事,而真正重要的大事卻常常被他們忽視,因為小事已經佔用了他們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為了讓時間利用率最大化,為了能在工作中得到更多的成功,你要試着比普通人多思考一些,學會先做重要的事。

小細節成就大完美

成功人生,往往就從小事開始。點滴的小事之中蘊藏着豐富的機遇,不要因為它僅僅是一件小事兒不去做。立大志,干大事,精神固然可嘉,但只有腳踏實地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心思細緻,注意抓住細節,才能養成做大事所需要的嚴密周到的作風。有時,一件小事往往可以反映出一個人做事的態度,可以成為我們成功的契機。要知道,只有善於做小事的人才能做成大事。

美國福特公司名揚天下,不僅使美國汽車產業在世界佔據熬頭,而且改變了整個美國地國民經濟狀況,誰又能想到該奇迹地創造者福特當初進入公司地“敲門磚”竟是“撿廢紙”這個簡單地動作?

那時候福特剛從大學畢業,他到一家汽車公司應聘,一同應聘地幾個人學歷都比他高,在其他人面試時,福特感到沒有希望了。當他敲門走進董事長辦公室時,現門口地上有一張紙,很自然地彎腰把他撿了起來,看了看,原來是一張廢紙,就順手把它扔進了垃圾桶。董事長對這一切都看在眼裏。福特剛說了一句話:“我是來應聘地福特”。董事長就出了邀請:“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經被我們錄用了。”這個讓福特感到驚異地決定,實際上源於他那個不經意地動作。從此以後,福特開始了他地輝煌之路,直到把公司改名,讓福特汽車聞名全世界。

無獨有偶。平安保險公司的一個業務員也有與福特相似的驚喜。他多次拜訪一家公司的總經理,而最終能夠簽單的原因,僅僅是他在去總經理辦公室的路上,隨手建起了地上的一張廢紙並扔進了垃圾桶。總經理對他說:“我(透過窗戶玻璃)觀察了一個上午,看看哪個員工會把廢紙撿起來,沒有想到是你。”而在這次見面總經理之前,他還被“晾”了3個多小時,並且有多家同行在競爭這個大客戶。

一個人要養成重視小事的習慣,因為從一些小事上,能反映出做事的態度。不要忽略一些不起眼的小事或細節,有時這是這些小事或細節,決定着一個人的成敗。即使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動作,或許就會改變一個人的一生。

日本東京貿易公司的一位專門負責為客商訂票的小姐,她給德國一家公司的商務經理購買往來於東京、大阪之間的火車票。不久,這位經理現了一件趣事:每次去大阪時,他的座位總是在列車右邊的窗口;返回東京時又總是靠左邊的窗口。經理問小姐其中緣故,小姐笑答:“車去大阪時,富士山在你右邊,返回東京時,山又出現在你的左邊。我想,外國人都喜歡日本富士山的景色,所以我替你買了不同位置的車票。”就這麼一樁不起眼的小事使這位德國經理深受感動,促使他把與這家公司的貿易額由400萬馬克提高到1200萬馬克。

小事成就大事,細節成就完美。有時,看似無關緊要的小事卻往往關係到一件事的成敗,關係到個人的前途和命運。我們必須真正了解“平凡”中蘊藏的深刻內涵,關注那些以往認為無關緊要的平凡小事,並盡心儘力地認真做好它。所以,我們要真正從小事做起,從細節入手,把小事做好,把細節做得更周到細緻,注意在做事的細節中找到機會,從而使自己走向成功之路。

美國印第安人克魯姆是餐廳中的廚師,有一天來了幾個法國客人,他們嫌他製作出來的油炸食物太厚太硬。克魯姆知道后很生氣,他隨手拿過一隻馬鈴薯,切成很薄的片,扔到了油鍋里。起鍋后就送到法國客人的桌上。誰知客人一吃,大呼好吃。從此這種炸薯片風行開來,最後成為肯德基、麥當勞推的主食。

事物都具有偶然性,雖然它生的概率比較低,但它畢竟存在。成功也是如此。有時,一個細節往往就會創造成功。所以,不要忽視我們生活和工作中的細節,抓住這個細節,也許它就是成功的開始。

我們應該養成注意細節的習慣,以認真的態度做好每一件小事,以責任心對待每個細節。因為細節中往往蘊含著機會,細節往往決定着成敗。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拋開感性 保持理性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拋開感性 保持理性
上一章下一章

10.第十章 感性生活,理性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