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不被理解的主帥(1)
就在孫權向曹丕稱臣,雙方在懷疑和試探中暫時達成聯盟的時候,蜀漢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劉備率軍從秭歸出兵進攻東吳。
身受諸葛亮器重的部將黃權勸諫劉備:“吳軍強悍善戰,而我們的水軍順長江而下,前進容易,撤退困難。請陛下派我做先鋒,向敵人動攻擊,陛下應該在後方坐鎮,不要輕易涉險。”
但是劉備不聽黃權的建議,不肯讓黃權做先鋒,非要自己統率大軍前進,而任命黃權為鎮北將軍,統領長江以北各路蜀軍,到夷陵以北,跟江北吳軍相距,監視魏軍動向,以防襲擊。
於是,劉備親率大軍自秭歸經崎嶇山道進至夷陵,坐鎮猇亭督師。蜀軍水陸並進,從巫峽到夷陵,沿路紮下幾十個大營。然後劉備派侍中馬良率部進武陵郡,策應反吳投蜀的少數民族領沙摩柯部,威脅吳軍側翼。
探報劉備來襲,當時的吳國將領紛紛請求出兵迎擊,大都督陸遜連連擺手,說:“劉備率軍沿長江東下,銳氣正盛,而且憑據高山,堅守險要,很難向他們起迅猛進攻,即使攻擊成功,也不能把他們全部擊敗。如果攻擊不利的話,還將會損傷我們的主力,這可不是一個小失誤。目前,我們只有褒獎、激勵將士,多方採納和實施破敵策略,密切觀察形勢變化。如果這一帶是平原曠野,咱們還要擔心互相追逐的困擾,而他們現在是沿着山嶺部署軍隊,這就太好了,天助我也。蜀軍不但兵力無法展開,反而因為困在樹木亂石之中,自己會漸漸筋疲力盡。咱們要有耐心,要等待他們戰鬥力消減之後再加以攻擊。”
陸遜帳下的將領都不是很能理解主帥的想法,反而認為陸遜害怕劉備,不敢應戰,對陸遜很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