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被禪讓(1)
曹丕當上魏王之後,勸進的一幕繼續上演。公元220年夏秋時節,有人給曹丕上書,說魏應該取代漢,經過占驗河圖和讖緯之書,很多都證明了這一點。大臣們因此紛紛上表,勸魏王曹丕上應天意,下合民心,取代漢朝登基為帝。
但是曹丕不同意——這個不同意就是個姿態,其實稱帝的準備工作一直在秘密進行着。
漢獻帝也不是傻子,也知道自己的皇帝寶位坐到頭了,而且明白這樣被架空的皇帝幹着也沒多大勁,不如自己識趣點捲鋪蓋走人,給人家讓位,沒準兒還能留一條活命。於是,這一年冬十月,漢獻帝很配合地派人帶着符節,捧着皇帝的璽綬和詔書,表示讓位給魏王曹丕。
曹丕三次上書推辭。獻帝執意要讓,“就你了,我不幹了,我真不幹了”,曹丕說“不行不行,我幹不了”。這麼讓了三回,再讓下去就沒勁了,演出到此結束了。曹丕築起高壇接受皇帝璽綬,繼皇帝位,祭祀天地山川,改國號為魏,建元黃初,大赦天下。
對於獻帝劉協,曹丕還是很尊重的,封他為山陽公,允許他仍然使用漢朝的曆法,行皇帝的禮儀,用皇帝的音樂,把他的四個兒子封為列侯。與此同時,曹丕對自己的祖先也進行了一番追認:祖父魏太王曹嵩為太皇帝;父親魏武王曹操為武皇帝,廟號太祖;母親卞氏為皇太后。於是,曹操就被稱為魏武帝,曹丕就是魏文帝。
曹丕登基稱帝,正式宣告了東漢劉氏王朝的終結,中國歷史從此進入到三國時代。雖然小說《三國演義》從公元184年黃巾之亂開始,但是實際上真正進入三國是在公元220年曹丕篡漢的時候。
那麼,對於曹丕篡漢自立,劉備、孫權有什麼反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