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壞人讓兒子當吧(1)
吉本等人的騷亂過後,曹操跟劉備爭漢中失敗,劉備稱漢中王,關羽水淹七軍,嚇得曹操準備帶着皇上遷都。***但是謀士給他出主意,讓他聯合孫權共擊關羽,於是有了呂子明白衣渡江,關羽失荊州走麥城、最後丟了性命的事。
關羽死後,孫權派人把關羽的腦袋送給了曹操。一來表示自己對曹操的真誠,你看我跟您合作,替您把關羽幹掉了;二來也有嫁禍的意思,孫權是想告訴劉備,這事是曹操指使的,跟我沒關係,您要是生氣,就打曹操,可別打我。
曹操接過關羽的腦袋之後,念及舊,按照諸侯的禮節將其隆重地安葬了。
這次跟孫權聯手,曹操起先也不是很放心,畢竟倆人在合肥剛打完,怕孫權出工不出力,到時候打關羽還得靠自己,所以也做了一番安排——讓名將張遼等各路軍隊都回來,解樊城之圍。張遼尚未回來,呂蒙就成功了,樊城之圍也解除了,於是曹操親自宴請並重賞抗擊關羽有功的徐晃等人。
曹操對荊州殘餘的民眾和在漢水兩岸屯田的百姓有所疑忌,想把這些人都遷移到其他地方去。司馬懿對曹操說:“我們在荊楚一帶的力量很薄弱,極易生動蕩。現在關羽剛剛被消滅,那些跟着關羽的人或藏或逃,都在等待觀望。如果這時候遷徙當地民眾,可能會傷了那些人的心,那些逃離的人就再也不敢回來了。”
曹操一聽,覺得之有理,就沒有遷徙荊州百姓。這樣一來,逃亡的人都回來了,荊州一帶曹操的佔領區就算安定下來了。此時的荊州,基本上是被曹操和孫權瓜分了。
曹操看到孫權真心誠意跟自己合作,幫自己解了圍、殺了關羽,沒功勞也有苦勞,沒苦勞也有疲勞,認為荊州被孫權佔着一部分也是理所當然的,於是表奏朝廷,任命孫權為驃騎將軍兼荊州牧,封南昌侯。曹操是代表中央的,因此孫權的這些身份可以說是漢朝朝廷給的,和劉備自封的漢中王大不一樣。
孫權一看,我這個禍水北引計劃沒有成功,我把關羽的腦袋給曹操送去了,想把劉備的怒火引向曹操,沒想到曹操老奸巨猾,沒上當,反而隆重地代表朝廷封賞了我。孫權還是害怕劉備打他,怎麼辦?他就派人去面見曹操,表示歸順。孫權的使者見曹操的時候,帶了一封孫權寫的勸進書,信中勸曹操乾脆稱帝算了。
曹操把孫權的勸進書拿給手下大臣們看,並說:“是兒欲踞吾着爐火上邪!”(《三國志·魏書·武帝紀》注引《魏略》)孫權這小子想把我架在火上烤。不過,曹操手下很多人的看法跟孫權一樣,都認為曹操稱帝是天命所歸。侍中陳群就公開說:“漢朝統治已經結束了,並非始自今日。殿下您的功德如同高山一樣巍峨,天下人都寄希望於您,所以孫權在遠方也向您稱臣。這是天意在人間的反映。您還有什麼可猶豫的呢!”
曹操的愛將夏侯惇說得更直接:“天下咸知漢祚已盡,異代方起。自古已來,能除民害為百姓所歸者,即民主也。今殿下即戎三十餘年,功德著於黎庶,為天下所依歸,應天順民,復何疑哉?”(《三國志·魏書·武帝紀》注引《魏氏春秋》)天下人都知道漢朝名存實亡,應該有新天子出現。自古以來,能夠帶領百姓除掉禍患、過上安定生活的就是百姓的主人。殿下您帶領我們南征北戰三十多年,功德巍巍,天下老百姓誰敢不敬仰?這樣的人做天子,老百姓心服口服,您還有什麼可猶豫的呢?說完,夏侯惇獨眼圓睜(他在作戰中被箭射瞎了一隻眼),扔掉身上佩帶的漢朝的印綬,要求得到魏國的印綬。
曹操一看手下文臣武將的積極性這麼高,心裏特別高興,但是表面上他還是說:“‘施於有政,是亦為政’。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三國志·魏書·武帝紀》注引《魏氏春秋》)如果真的是天命在我,那我願意做周文王,取漢而代之的事留給我兒子干吧。周文王是他的兒子周武王在滅了殷商之後追封的,他終其一生還是殷商的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