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第254章 空戰體系
第254章空戰體系
繼此之後,轟炸機再次出動炸毀了德軍另一個榴炮陣地。
飛行員幾乎沒有休息,他們降落後稍作檢查,裝完航彈加滿油后又再次出發。
卡特有些擔心他們過於疲勞建議休息一段時間,但飛行員卻瞞不在乎的回答:
“這算不了什麼,少校,它幾乎就是一次旅遊!”
“是的,我們什麼也不需要擔心,只是把飛機飛到敵人頭頂把炸彈丟下去,如此而已!”
“我認為我可以這樣干一整天!”
飛行員們輕鬆的笑了起來。
這是轟炸機的“黃金時期”,沒有戰鬥機能追得上它們,地面又沒有足以對其構成威脅的防空火力,這使飛行員可以毫無壓力的執行任務。
於是,僅僅距離第一次轟炸兩小時,德軍又一個榴炮陣地被轟炸機炸毀。
兩次成功的轟炸瞬間引起新聞界的鬨動。
最新是《功勛報》在報紙上緊急刊印了專題報道,它在戰鬥結束後半個多小時就上市了,文章甚至是在進攻前寫好的:
“今天早晨8點和11點,我軍轟炸機摧毀敵軍兩個炮兵陣地。”
“其中一個炮兵陣地是位於淇木薩地區的隱藏炮兵陣地,我軍前線步兵甚至都沒能發現它。”
“但它還是被我軍轟炸機大隊摧毀!”
《功勛報》沒有把真實的轟炸過程報道出來。
如果照實報道,說這次任務是因為提前獲得情報知道榴彈炮的位置,然後才成功定位將其炸毀,其結果就是提醒了德國人讓他們自查,最終很可能讓“白衣夫人”陷入危險。
夏爾授意科布多把這口“黑鍋”甩給偵察機和戰鬥機。
科布多在文章里隱晦的說:“誠然,轟炸機因為體積大轉向不便等缺點不適合偵察。”
“但‘軍事評論家’們似乎忽略了一點:轟炸機可以與偵察機、戰鬥機協同。”
“偵察機發現目標,再在戰鬥機的掩護下為轟炸機指示目標,成功就是水到渠成了!”
“也就是說,但凡偵察機能偵察到的目標,原則上都可以用轟炸機將其炸毀!”
……
德國人對此深信不疑,因為這就是他們看到的。
“眼見為實”這個觀點深入人心,誰要是不信,那些從戰場上倖存下來的德軍士兵跟誰急!法蘭西“軍事評論家”也不得不信,因為這個想法無懈可擊,它甚至在實戰中也能實現。
但實際上,此時的偵察機既沒有高倍攝像機也沒有雷達,想找到地面的隱藏目標十分困難,除非德國人露出明顯的破綻。
接着媒體就開始鋪天蓋地的報道轟炸機,風向由質疑全部轉向稱讚,由施耐德控制的《晨報》及右翼控制的《費加羅》報也不例外。
這並非他們願意這麼做,而是為了生存不得不這麼做。
媒體歸根結底是依附“熱點”迎合大眾的期待心存在的。
如果今天《晨報》和《費加羅》逆大勢而為,在轟炸機取得巨大的成功后依舊質疑、詆毀、反對,能起到的作用極為有限,反而會使自己邊緣化讀者越來越少。有一天,當《晨報》和《費加羅》報需要向大眾推出某些觀點時,他們會發現已經推不動了,因為它們根本就無人問津。
……
英國首相看着報紙陷入了沉思:法蘭西與英國只隔着一條海峽,確切的說只有幾十英里,即便從法蘭西首都巴黎計算,到英國首都倫敦的直線距離也只有兩百多英里。
如果有一天,法蘭西的轟炸機增加了航程,是不是意味着他們就可以把炸彈毫無顧忌的丟往倫敦?
不行,英國必須要發展偵察機、戰鬥機、轟炸機這樣的制空體系,否則整個英國都不安全,更別提什麼話語權了!考慮了一會兒,英國首相對助手說:“派人去法蘭西走一趟,就說我們需要轟炸機技術與德國人作戰!”
趁現在還是盟友,在共同利益下談合作應該會更容易些。
……
德皇威廉二世是時正與法金漢共進午餐。
午餐很簡單,就是兩塊牛排加一點水果和紅酒。
威廉二世的腦海里只想着一件事,怎麼才能快速打敗敵人結束自己壓抑的生活。
威廉二世的人生可以說是個悲劇,他年輕時是個放蕩的王子,那才是他的內心。
但自從繼位后,他所做的一切都需要刻意營造,這使他像是一個被關在籠子裏受人支配的木偶。
只要打敗敵人結束這場戰場,威廉二世如是想,他就可以結束這種生活回歸真實的自己!
吃過午餐,兩人一邊喝着咖啡一邊討論西線的戰事,法金漢依舊保持着樂觀:
“雖然我們的兵源很緊張,前線部隊承受着巨大的壓力,但敵人也同樣如此。”
“他們就像是一道瀕臨崩潰的堤壩擋在我們面前,危如壘卵!”
“我相信只要我們再多施加一點壓力,它們就會在我們面前崩潰,到時我軍將再次走向全面勝利!”
這時參謀給威廉二世送來一份電報,威廉二世看着電報愣了下,然後把電報遞到法金漢面前,不無諷刺的說:
“將軍,為什麼我覺得,我們的防線才是一道瀕臨崩潰的堤壩?”
法金漢接過電報一看,瞬間失去血色,電報上寫着:
“法軍出動轟炸機,炸毀我軍兩個隱蔽的炮兵陣地。”
與之前被炸毀兩個機場不同,這回法軍轟炸的目標是隱蔽單位。
如果法軍能如此輕鬆的把隱蔽單位找出來並將它們一一炸毀,西線還能守得住嗎?西線士兵,就很可能在沒有炮兵、沒有飛機、甚至沒有食物和彈藥的情況下與敵人作戰!真正崩潰的應該是德軍才對吧!……
俄國沙皇是在晚餐時知道這個消息的,正在嚼食物的他收到電報時像觸電似的把刀叉一丟,“騰”的一聲站起來興奮的叫道:“我們有救了!如果法蘭西人能用這方法對付德國人,我們當然也可以!”
“馬上派人去法蘭西與夏爾聯繫,不惜一切代價買到,不……是爭取獲到授權生產。”
“我相信他們會同意的,他們也不希望東線崩潰,這是對我們最好的增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