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第17章 儒家之人,裴矩?邪王!
第17章儒家之人,裴矩?邪王!
“儒士?”
高長生和楊玄感同時一愣!原本以為突然出現的會是哪個圖謀楊公寶庫的江湖人士。
沒想到竟是一個身穿儒衫的文士。
從容貌看,男子大約四五十上下。
白面長須,儒雅隨和!尤其是對方身上隱隱透露出的一種陽剛平和的氣息,讓人不自覺的心生好感。
儒家的浩然氣!
高長生和楊玄感都不是普通人,自然第一時間就認了出來。
這是真正的儒家子弟。
儒教作為當世顯學,傳播廣泛。
儒家弟子可以說遍佈九洲,數不勝數。
習文練字,便可稱儒家之後。
但實際上,那隻能算是儒家門徒。
只有像眼前這樣修出浩然氣的人,才算是真正踏上儒道,可以稱一句儒家弟子。
一個儒家之人突然出現在這裏,還是口稱賢侄,怎麼看怎麼奇怪。
高長生雙眼眯起。
對方身上的浩然氣自然是做不得假。
但高長生的內心卻是不自覺的緊繃。
看着來人如沐春風的表現,他並沒有一絲一毫的鬆懈。
似乎總有一種冥冥中的預感,對方那平和的外表下似乎隱藏了什麼。
就像是靈覺示警!越觀察此人,高長生就;越有一種寒毛直豎之感。
這感覺沒有來由,但高長生不敢有絲毫大意。
“閣下是?”
楊玄感也是皺了皺眉,開口問道。
“哈哈哈,高賢侄歷來深居簡出,無緣一見,但楊賢侄你,當初可是和老夫見過的!”
男子呵呵笑道。
楊玄感再次皺眉,看樣子似乎在不停回憶。
男子也不催促,不急不緩的坐了下來。
片刻之後,楊玄感才遲疑的開口:“你是,裴侍郎?”
“哈哈哈,好記性,數年前的一面之緣,楊賢侄竟然還記得。”
“老夫裴矩,見過兩位賢侄!”
“見過裴侍郎!”
“裴鉅!”
高長生外表平靜,但心中卻是掀起了驚濤駭浪。
裴矩此人出身河東裴氏,正擔任內史侍郎一職,也算是一方要員。
當然,讓高長生震動的,肯定不是這個。
而是此人的另一重身份。
沒有人知道,這樣大隋朝堂中頗為重要的一位官員,甚至參與主持西域戰略的人。
會有另一個聞名江湖的身份。
邪王,石之軒!
魔門兩派六道,近百年來,最為驚艷的人物之一。
也是被譽為最有可能承當初邪帝衣缽,一統魔門的人。
高長生也終於明白,自己為什麼會突然有危險之感了。
他也沒想到,才剛剛見過楊虛彥,轉眼間,又和對方的師父相遇了。
當然,高長生可以確認,石之軒肯定不是為了楊虛彥之事而來的。
對魔門中人,尤其是石之軒這樣的人,徒弟只不過是隨手可用,也是隨時可棄的棋子而已。
但這並不意味着不用擔心石之軒。
這個江湖高手如雲,比石之軒實力強的,也不是沒有。
但論危險性,是很少有能與這位相比的。
江湖上,無論是正道還是魔道,動手廝殺都是需要原因的。
或為名,或為財,又或者是為仇!
而石之軒危險就危險在他的不確定性上。此人兼修佛魔兩道功法,本想融合為一,別出窠臼。
但千算萬算,沒有想到被慈航靜齋算計,陷入情劫。
因為當初碧秀心一事,石之軒的心靈出現了極大的破綻。
性格雙分,分裂成了佛魔兩面。
佛性一面悲天憫人,多愁善感,魔性一面則無情無義,動輒殺人。
面對着這樣一個神經病,沒人能預估後面的事情發展。
而且這還是原著中的石之軒。
此世的石之軒明顯更加複雜,因為可以確定的是,對方還修鍊了儒家之法。
三道同修,這可以體現石之軒的天賦才情。
但現在性格分裂之後,也無疑會讓石之軒變得更加複雜,更加多變,也更加可怕。
石之軒舉着茶杯,抿了一口茶后,突然轉頭看了高長生一眼。
“好敏銳的感知。”高長生內心一動,迅速收起情緒。
“見過裴侍郎!”
一旁的楊玄感拱了拱手,高長生也同樣附和了一句。
兩人的稱呼都一樣,裴侍郎。
雖然石之軒口稱賢侄。
但無論是楊玄感還是高長生,顯然都不會那麼輕易認下叔侄的名頭。
更不用說,高長生還知道對方的隱藏身份。
“唉,遙想當初高公和楊公的風采,轉眼之間,卻是故人已逝。”
“不過兩位賢侄都如此出色,也算是能告慰兩位的在天之靈了。”
石之軒連連感嘆。
楊玄感皺了皺眉,露出了不適之色。
高長生同樣也是撇了撇嘴。
“唉……”
石之軒就像是沒有發現一樣,自顧自的喝着茶水,而後又是一嘆。
“不知裴侍郎剛才所言是何意?”
高長生率先開口。
石之軒此人因為身體原因,行為做事雖然無法估計。
但此番突然出現,肯定還是有着自己目的的。
高長生不願意浪費時間,索性直接挑明。
石之軒挑眉看了高長生一眼。
高長生則是舉杯回了一個微笑。
剛才是不知對方身份,所以心中猜疑。
現在知道了是石之軒,高長生也迅速恢復了平靜。
石之軒當然可怕。
警惕歸警惕,但高長生也不至於畏懼。
首先這裏是大興城,就像高伯說的,高家就算落寞,也不至於怕了一個石之軒。
再說了,石之軒天賦強,高長生也不弱,還有着金手指幫助,更加不至於怕了石之軒。
事實上,就算是現在,以他的實力,或許還敵不過石之軒,但全力爆發下,脫身也不困難。
高長生的回應,石之軒自然也看到了,他倒也沒做表示,只是微微一笑,然後開口道:
“剛才楊賢侄說和氏璧是傳說,沒出現過,並不存在,其實不然。”
兩人同時抬起了頭,看向石之軒。
“事實上,和氏璧曾經出現過。”
“當年太公姜尚垂釣於渭水,恰巧遇到了西伯侯訪賢!”
“此事想必兩位賢侄都聽過吧。”
兩人點頭,姜太公釣魚之事,自然人盡皆知。
“呵呵!後來,西伯侯姜太公為軍師,之後則是武王伐紂,鼎定乾坤。”
“大周建立之後,太公曾贈武王一物,以鎮大周國運!”
“而那物品,正是人皇之璽,和氏玉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