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資本主義也是文化體系(1)
經濟體制不會孤立存在,它總是與國家的法律和習俗緊密聯繫。***儘管資本主義依靠的是個人意願和個別選擇,但這種關聯仍存在。經濟一直影響着社會,而社會習俗反過來也引導了人們的**和野心。社會慣例決定了家庭規模,而家庭規模又影響了種群動態。無論是地主,還是農民,無論是貿易商,還是製造商,他們在過去、現在和未來都不是純粹的經濟參與者,他們都有複雜的社會需求,並且在社會中扮演着各種不同的角色,他們是父母、國民、鄰居,也是教會、政黨或志願團體的成員。當代的企業家、公司高管、銀行家以及股票和債券的大股東在財務上擁有共同的利益,特別是他們都想使資本免徵稅並使企業免受監管,我們因此可以把他們看成某種資產階級的構成。然而,即使這樣一群人也不會只是資本家,他們還是父母、運動員、槍支所有者、天主教徒、福音派新教徒、匿名戒酒者協會(alcoholicsanonymous,簡稱aa)會員、美好生活的愛好者、自然主義者、環保主義者或者藝術贊助人。
這本書的基本論調之一是,資本主義並非不可阻擋21、不可避免,它也不是註定出現。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小題大做?為什麼還要堅持認為資本主義的種子不是在中世紀生根,資本主義的心態不是與生俱來?這到底是為什麼?因為這些概念不正確。資本主義一旦違反了傳統,強大的推力就是它必然在人類舞台上出現的主要原因。
如今,抗拒資本主義方式的社會似乎很反常。然而,歐洲實際上也偏離了全球基準。更重要的還有一點:我們不應該把第一個實現資本主義轉變的國家當成其他國家與地區的模板,因為展的過程永遠不可能被複制。英國最先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而其後採用了資本主義制度的國家並不需具備實現次突破所需的相同的品質。這也適用於現今走入資本主義的國家,複製和創新並不一樣。
因為資本主義在英國萌芽,所以進入人類歷史的農業改良、全球探索和科學進步等資本主義方式都帶着英式口音。18、19世紀,很多國家都追隨英國的腳步,走上了資本主義的強國之路。換之,市場經濟對非英語國家保留了一絲異國氣息,資本主義是第二語。英國的鄰居和對手除了模仿它別無選擇,這也就是18世紀法國人驚嘆的英國奇迹。其他國家嚴絲合縫地展出了自己的資本主義變體,往往使某種風俗習慣避免了資本主義規則的衝擊。隨着西歐人去非洲、中東、印度和東印度群島開採資源,資本主義也被強加給了那裏的人民。還有一些人,比如北美和南美的原住居民,當歐洲人威脅到他們原本的生活方式時,他們就開始撤退,慢慢變成了故土的陌生人。
資本主義是歷史的展,而不是普世原則的現,意識到這一點使一個觀點更加清晰:第一個資本主義國家的經驗是獨一無二的22。其他國家的展潛力還有待掘。資本主義作為經濟制度影響了整個社會,每個國家都以自己的方式在改變它的價值觀和行為。所以在資本主義的歷史上,文化、偶然性和威權的角色也很關鍵,不應該被掩埋。每一代的市場都在變化,所以資本主義的展有各種可能。
資本主義在推力的作用下奪得了冠軍獎牌,也在前進的過程中堅持了自然品質。所有文化都很自然,依靠的是人們天生的品性,還有人們滋生的許多潛能。並非人類所有的特質都能在每一種文化中揮作用。文化是選擇機制,可以挑揀不同的人類技能和習性,在特定的時間和地點為某個群體糅合成獨有的方式。生物學、表觀遺傳學的新興領域研究了在特定環境下,人類的某些基因如何被激活,又如何遺傳給後代。如果沒有環境的觸,基因是惰性的。這說明生物學和文化之間有着錯綜複雜的交互,遠遠超出了我們熟悉的遺傳與環境的關係。所有的人都是自利的,但什麼能引起他們的興趣更多地取決於他們所處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