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走為上(1)
第55章走為上(1)
原典全師避敵。左次無咎,未失常也。
譯文以退為進,待機破敗,這是不違背正常法則的。為了保全軍事力量,避免自己的滅亡,退卻就是一種明智的舉動。雖然退居次位,但免遭災禍,這也是一種常見的用兵之法。
解讀“走為上”的意思,並不是說此計在三十六計中是最高明的計謀,而是說當處於劣勢時不要硬拼,及時撤退,尋找時機再戰才是上策。這種“走”和“逃”是不能相提並論的。“走”是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保存實力,主動撤退。“逃”則是膽小怯懦,稍遇挫折便喪失鬥志,望風而逃。
而“走”之所以是良策,是因為在寡不敵眾時,往往只有幾種選擇:或求和,或降服,或死搏,或撤退。而這些方案中,求和必然要妥協;降服勢必喪失節操;死搏註定犧牲;唯有撤退可以保全自己,保證日後可以捲土重來,這是最佳選擇。因此古人說,“走為上”。
無論哪一種戰鬥,文也好,武也罷,誰都不會常有必勝的把握。在戰鬥過程中的小勝小敗、若隱若晦狀態以及瞬息萬變之勢,不機警便無以應對,不變通就不能達權。眾人皆知,戰爭中要爭取的並非一時的得失,而是最終的勝利。而最終的勝利往往屬於能堅持到底的人。所以,“不走”並非英雄,“走”也並非懦夫。
而我們在運用此計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一、千萬別拿雞蛋和石頭碰。敵人實力強大而我方實力虛弱時,敵我雙方的較量就如同石頭碰雞蛋。如果死拼,我們必然會弄得頭破血流,而敵人則不會受太大的損失。既然如此,我們何苦要損兵折將、一敗塗地呢?不如一走了之,“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不妨索性來個大撤退,留住實力,以備東山再起。
二、要知難而退,不可一味莽撞。這裏的知難而退,不是主張消極應對,不是讓我們一遇到困難就縮手縮腳,前怕狼后怕虎。而是一旦發現事情實在做不成,就不要硬着頭皮去做,要見機而動,及早放棄,不白白浪費時間和精力。即“見可而進,知難而退”,“知其不可為”而不為。也就是要按客觀規律辦事,不可不顧實際情況,一氣亂闖。
三、要把握時機,急流勇退。在與敵人作戰時,要善於觀察戰機,做到進退自如。戰場如此,官場亦如此。然而,要做到急流勇退並非易事。它不但要求我們要果斷行事,還要葆有勇氣和魄力。更重要的是,我們要能夠克服自身的弱點,割捨得掉既得的利益。而後選擇適當的時機,從容“走”掉,讓敵人捕捉不到我們的蹤跡。
四、要分散敵人的力量,以退為進,各個擊破。我們應清楚地認識到撤退並不是最終的目的,退卻着實是在為下一輪的進攻做準備。這裏的“走”通常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如前面所述,我方沒有能力與敵人對抗,以“走”避之,保存實力。而另一種情況,主要並不是因為力不可支,而是出於引誘和調動敵人考慮,以迂為直。通過偽裝的退卻,誘敵深入我們事先設計好的包圍圈,然後各個擊破,最終以少勝多。因此,這種退卻是製造一種懼怕敵人的假象,迷惑敵人,進而將其麻痹。
當然,如果敵人對我們施用此計,我們也應該採取一些措施加以應對。
一、對敵人嚴加看管,以防其逃脫。對敵方警惕,我們決不能有絲毫懈怠,一丁點兒的麻痹大意都很可能會留下禍患。而對已到手的敵人,我們要立即就地處決,不留他任何喘息的機會,更不能讓其從我們的地盤逃走。
二、堵截敵人,切斷其退路。如果不小心,讓狡猾的敵人溜走了,不要急於在後面追趕。可以趕到前面,在敵人的必經之路上進行堵截。如果只是跟在敵人的後方追,就只會始終處於被動。此時,即使我們實力很強,也會受制於人。
敵人可能會在撤退的路上設下埋伏,將我們拖垮,也可能轉入對其有利的環境中,還可能同他們的援軍會合起來,這樣,我們就是自取滅亡。
三、放縱敵人,任其天馬行空,最後來個“大掃蕩”。一旦發現阻截已遲,追也追不上,乾脆讓敵人大肆逃跑好了。因為他逃跑后必然會心存僥倖,直至麻痹大意、放鬆警惕,這時我們再來個“大掃蕩”,可謂事半功倍。因此,任敵人逃跑並不是徹底放棄,而是選擇良機,將其一舉擒獲。
智慧典例
敦刻爾克大撤退
希特拉佔領波蘭之後,並不像英法所希望的那樣,立刻去進攻蘇聯,而是加緊準備向英法的歐洲地盤奪取生存空間。為了迷惑英法,以達到突然襲擊的目的,希特拉故伎重演,表面上向世界各國一再呼籲“和平”,暗地裏卻加緊了對英法的戰爭準備。
1940年5月,希特拉集中了136個師、3000輛坦克和幾千架轟炸機,迅速將英法聯軍壓到了法國北部一個名叫敦刻爾克的小海港。
5月24日,美國駐英國大使甘迺迪給羅斯福總統發去了一封電報:“一切都已經不可挽回了,只有奇迹才能拯救英國遠征軍免於全軍覆滅。”羅斯福總統看着這份電報,許久沉默不語。
這天,英國首相丘吉爾所能做的事情也只是用力咬住自己的煙斗,以掩飾內心巨大的沮喪。
而此時,德軍坦克部隊突然在離敦刻爾克只有20英里的地方停了下來,因為他們接到了最高統帥部就地待命的命令。
丘吉爾一時捉摸不透希特拉葫蘆里到底賣的是什麼葯。不過有一件事,他還是很快便反應過來了。那就是立刻通知海軍部,馬上徵集起全國的艦隻,將聯軍火速運過英吉利海峽。
於是,5月26日這一天,全英國都接到了同一道來自海軍部的命令:執行發電機計劃。這是聯軍從敦刻爾克大撤退的代號。
夜幕中,英國雲集在敦刻爾克的船隻已經多達810艘,從巡洋艦、驅逐艦到各種帆船、划艇,從皇家豪華艇到骯髒的垃圾船,大小不一,種類繁多。總之,英國所有能在海上漂浮的承載物,全部都被派去了敦刻爾克。
剛開始,德國人對英法聯軍的撤走計劃一無所知。後來當他們有所察覺時,便派出德國空軍前去實施干擾。但是,英吉利海峽一直被濃雲籠罩,根本無法投彈。看來,連上帝都明顯地站在了英國人這邊。
6月3日深夜,德軍開始從陸地進攻敦刻爾克。可此時,聯軍已撤走35萬人,在海灘上抵抗的只剩下4萬法國士兵。
6月4日,丘吉爾自信地在下議院發表演說:“我們將把戰鬥進行到底。我們會在海灘上戰鬥,農田上戰鬥,街道上戰鬥。我們決不投降。我相信,今天敦刻爾克的成功撤退,將是聯軍明天勝利的開始。”
事實證明,敦刻爾克大撤退是二戰期間一次著名的撤退,這不是一次普通的撤退,而是一次偉大的撤“走”。因為這一撤,撤出了整個英國的未來。
敦刻爾克大撤退是成功的,它保存了盟軍僅有的生力軍,許多法國飛行員及時彌補了隨後的英德空戰中英軍飛行員數量的不足,與英國人民攜手對德軍予以了抗擊。在1944年6月開闢第二戰場時,也正是這30餘萬盟軍士兵,成為了諾曼第登陸的主力軍,為扭轉戰局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