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讀者文摘精華:冬》(2)
第1章中華寓言哲理
中國古代寓言,源遠流長,成就輝煌,在世界寓言文學寶庫中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中國古代寓言的題材,多數取自於社會、政治、歷史、軍事,具有強烈的政治色彩和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寓言的主人公多數是人,人物寓言多於動物寓言;寓言多用比喻、誇張和擬人化的手法,還有白描、說理、隱喻、荒誕,藝術風格多樣化。
一、十二生肖寓言故事
01鼠→→誰去解鈴
一群老鼠召集會議,決定想出一個好法子讓大家在大敵貓到來之前可以有個戒備。在許多計策中,老鼠們發覺其中最好的提議是找一個鈴系在貓的頸子上,如此這般,在貓到來的時候,老鼠們一聽到鈴聲,可以迅速逃離躲到自己的洞裏去,但是當進一步討論要派誰去把鈴系在貓頭上的時候,卻頓時鴉雀無聲,沒有一隻老鼠敢去做這件事情。
空言對事情毫無助益,時
間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
准,能付諸於行動的言
論,才是真理。可是這個世界上這種老鼠還是很多的。
02牛→→公牛的無奈
一條公牛被老鼠咬了一口,傷口很痛,就要去捉老鼠。但老鼠馬上躲到洞裏,於是公牛用自己的角去挖牆,挖得累了便睡在洞旁。老鼠從洞中向外看了一會兒,偷偷地爬到牛的腹部,再咬了一口又迅速退回到洞裏。公牛痛得爬起來,又急又氣地卻不知道如何是好。老鼠喃喃的說:“大的不見得就會得到勝利,有時候弱小的,低賤的,反倒是最有能力去惡作劇的。”
能力無關形體大小,濃縮
的才是精華。不過過分悲
哀於自己形體的不足,四
肢發達頭腦簡答的人大有所在。
03虎→→受了騙的老虎
有一次森林之王獅子患了很重的病,狡猾的狐狸趁機巴結,日夜細心照顧。一天,獅子對狐狸說:“我現在很想吃虎肉,而且聽說吃了虎的心很快就會恢復健康。”於是諂媚的狐狸立刻到森林找到老虎,告訴老虎說,獅子就要死了,想選出一個繼承王位的。獅王考慮后覺得只有老虎合適,因此就請他跟狐狸到獅王那裏走一趟。老虎沒有懷疑狐狸,就和狐狸到了獅子洞穴,於是就被等待已久的獅子給吃了。可憐的虎就這樣失去了他的性命。當獅子津津有味地吃着虎肉,突然一不小心把虎的心掉在地上。狐狸看見了,悄悄地把它撿起來吃了。獅子吃完虎肉之後四處尋找虎心,可怎麼都找不到,就問狐狸。狐狸說:“陛下,那虎大概知道自己會受騙,所以沒有把心帶來,況且,像他那它笨的傢伙,又哪兒來的心呢?”
應隨時察言觀色以免招
損,世事多留一顆心,在
高處審視,總不會是一件
壞事。
04兔→→龜兔賽跑
有一天,一隻兔子嘲笑烏龜的腳短且走路又慢,於是烏龜笑着說道:“雖然你走路很快,但假使我和你賽跑一次,我一定會贏你的!”兔子以為烏龜在說笑,便答應他的提議,並請狐狸選擇跑道,指定終點。到了比賽那天,他們一同出發。烏龜雖然跑得慢卻堅定不移,一步一步地向目標前進。兔子相信自己能跑得很快,一點也不將賽跑的事放在心上,於是便在中途的一棵樹下睡著了。等到醒來以後,再儘力向前跑去時,烏龜卻早已到達終點,獲得了勝利,正舒舒服服地在那兒休息呢!
驕矜者終必失敗。不要仗
着天生的優勢來蔑視別人
的劣勢,豈不知哪天,你
就這隻兔子就碰見了那隻烏龜。
05龍→→龍困淺灘遭蝦戲
一條受傷的龍困在淺灘上,剛開始群蝦被這龐然大物嚇得躲起來,但後來經測試后,以為龍不過如此而已,於是蝦群開始戲弄龍。一隻老烏龜看不過去,警告蝦群將來會有報應,果然三天後龍體康復了,飛上天之前,回頭一吐火,一群蝦變成了胡椒烤蝦。
強者只有強者的落魄之
時,莫在他的低谷時去侮
辱和戲弄,痛打叭兒落水
狗着實痛快,但是一旦假以時日,落水狗也會有致命的報復。
06蛇→→父親和蛇
一條蛇住在茅屋門口,把住在茅屋中的嬰兒狠狠咬了一口,那嬰兒因此受傷而死。嬰兒的父母很傷心,父親決定要殺死這條蛇替他的孩子報仇。翌日,他在那蛇出洞覓食的時候,舉起斧頭,朝蛇頭砍下去。但因為砍得太快,沒有砍下蛇的頭,只砍掉了尾巴。從此之後,他們怕蛇會再來報仇,於是每天提心弔膽度日,蛇在洞口對外頭斥責地說:“我和你不可能再和平共存了,因為我一看見你,便會想起我失去的尾巴!”而父親也不甘示弱地說:“我一遇見你,就會記起我死去的兒子!”
事出有因,冤冤相報總是
為了當初不明智的決定。
收起我們的牙齒和斧頭,
或許多愛一點,這個世界不更美好嗎?
07馬→→人、馬、牛、狗
馬、牛、狗因為饑寒交迫,非常痛苦,便請求人給他們庇蔭和保護。人親切地接待它們,生起火來,讓它們溫暖,也毫不吝嗇地給馬飽食燕麥,又給牛喂足稻草,同時拿出他自己桌上的肉給狗飽餐一頓。它們非常感激,就決定盡各自的力量,來報答人的厚恩。因此,它們三個各自將自己特異的本質贈送給人。馬選擇最早的初年將自己的特性送給人們,所以每個人在青年時代總是樂觀上勁,積極進取;牛選定第二個時期,因此人在中年時代,都是埋頭工作,勤儉積聚自己的資財;而狗的特性就奉獻給人最後的一段時光了,於是老年人較重情義,守家顧家。
人的智慧是獨一無二的,
人生的各個階段也是多姿
多彩的,親愛的朋友們,
抓住人生的各個時段,發揮你最大的能力來創造生活吧!
08羊→→狼和羊
一隻狼被獵狗咬傷,傷勢很重,只能躺在洞裏。因為缺少食物,它就懇求一隻路過的羊,請它從附近的山溪里取一些水來讓狼解渴。病狼說:“你若能好心地替我取些水來,我就可以自己去尋找一些食物了。”羊說:“是的,要是我供給你水喝,無疑的,我將成為你要的那些食物了!”
只要我們對於邪惡有着高
度的警惕,那麼再美的花
言巧語都是徒勞的。保
持一份明辨之心,尤為重要。
09猴→→天神和猴子
天神丘彼特通知森林裏的野獸,將要頒獎給那個有最漂亮子女的野獸。猴子也跟着其他的野獸來了。它以寬容的母愛,帶着一隻扁鼻無毛、相貌醜陋的小猴子,作為這個獎項的候選者。當猴子獻出孩子時,引起了一陣哄堂大笑,但它卻毅然地說,我不知道丘彼特是否會將獎品給我,但有一點我是明白的——在母親的眼裏,這小猴子才是一切野獸中最親愛、最漂亮、最美麗的子女!
在母親的眼中,孩子永遠
是最美麗的,愛可以彌補
時間最丑的東西。
10雞→→賊和公雞
有個賊進入一座屋子裏去,他找不到什麼值錢的東西,只看見有一隻公雞,於是他就偷了公雞很快逃跑。回到了家裏,他正打算去殺那隻公雞,卻未料公雞苦苦哀求說:“請饒了我吧!我是很有用處的,我可以在清晨啼叫,催醒人們去工作。”但是賊人卻回答說:“因為當你叫醒人們時,正好破壞了我的偷竊行動,這正是我必須殺你的理由呀!”
邪惡和正義永遠都是對立
面,在邪惡的敵人面前,
想用你的正直去說服他們
是徒勞無功的。
11狗→→狗和野兔
一條獵狗從兔窩中追出一隻野兔來,追了好久,便停下來不追了。一個牧童看見獵狗停住,便嘲笑地說:“你們兩個反而是小的跑得較快。”獵狗回答說:“你可知道我們的目標是不同的!我只是為了一頓美餐而跑,但他卻為了性命在跑呢!”
需要的目標不同,努力的
程度也不一樣。生死攸關
的時候,是潛力最大發揮
的時候。有時候還是讓我們這些兔子多碰碰獵狗吧!
12豬→→野豬和狐狸
一頭野豬站在樹底下,在樹皮上磨利自己的獠牙。一隻狐狸走過,問:“現在還沒有獵人或獵狗到來的危險,為什麼要這樣磨利你的牙齒呢?”野豬回答說:“我已經仔細想過才這樣做的,如果當我需要用到我的兵器時才臨時去磨利,那就來不及了!”
平時多燒香,以免臨時抱
佛腳。如果我們提前做足
準備,在未知面前,我們
已經處於不敗之地了。
二、成語故事
01樂不思蜀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國家各據一方,征戰不休,爭奪中國的統治地位。其中,劉備割據管轄的地方稱為蜀。
劉備依靠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一批能幹的文臣武將打下了江山,他死後將王位傳給了兒子劉禪。臨終前,劉備囑咐諸葛亮輔佐劉禪治理蜀國。劉禪是一位非常無能的君主,什麼也不懂,什麼也不做,整天就知道吃喝玩樂,將政事都交給諸葛亮去處理。諸葛亮在世的時候,嘔心瀝血地使蜀國維持着與魏、吳鼎立的地位;諸葛亮去世后,由姜維輔佐劉禪,蜀國的國力迅速走起了下坡路。
一次,魏國大軍侵入蜀國,一路勢如破竹。姜維抵擋不住,終於失敗。劉禪驚慌不已,一點繼續戰鬥的信心和勇氣都沒有,為了保命,他赤着上身、反綁雙臂,叫人捧着玉璽,出宮投降,做了魏國的俘虜。同時跟他一塊兒做了俘虜的還有一大批蜀國的臣子。
投降以後,魏王把劉禪他們接到魏國的京都去居住,還是使他和以前一樣養尊處優,為了籠絡人心,還封他為安樂公。
司馬昭雖然知道劉禪無能,但對他還是有點懷疑,怕他表面上裝成很順從,暗地裏存着東山再起的野心,有意要試一試他。有一次,他請劉禪來喝酒,席間,叫人為劉禪表演蜀地樂舞。
跟隨劉禪的蜀國人看了都觸景生情,難過得直掉眼淚。司馬昭看看劉禪,見他正咧着嘴看得高興,就故意問他:“你想不想故鄉呢?”劉禪隨口說:“這裏很快樂,我並不想念蜀國。”
散席后,劉禪的近臣教他說:“下次司馬昭再這樣問,主公應該痛哭流涕地說:‘蜀地是我的家鄉,我沒有一天不想念那裏。’這樣也許會感動司馬昭,讓他放我們回去呀!”果然不久,司馬昭又問到這個問題,劉禪就裝着悲痛的樣子,照這話說了一遍,但又擠不出眼淚來,只好閉着眼睛。司馬昭忍住笑問他:“這話是人家教你的吧?”劉禪睜開眼睛,吃驚地說:“是呀,正是人家教我的,你是怎麼知道的?”
司馬昭明白劉禪確實是個胸無大志的人,就不再防備他了。
劉禪身為一國之主,居然
樂不思蜀,甚至連裝着想
念故鄉都裝不出來,貪
圖享樂而志向淪喪竟到了這種地步,實在可氣可嘆。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該放棄自己的理想,而要嚴格要求自己,志存高遠,不懈地奮鬥。
02卧薪嘗膽
公元前496年,長江下游的吳國和越國因小怨而爆發了一場戰爭!年輕的越王勾踐以范蠡為軍師,使吳軍大敗,年老的吳王也因傷重而亡!年輕的夫差登上了王位。他發誓消滅越國。三年後,夫差率領雄兵攻伐越國。雙方交戰後,越敗吳勝,吳國大軍攻至越都會稽。文種買通吳國大臣伯嚭與夫差極力周旋,終於讓夫差動了懷仁之心,不滅越國,越國得以保存。勾踐率王后與范蠡入吳為奴。為奴三年後,夫差生病。
范蠡抓住良機,讓勾踐為夫差嘗糞而尋找病源,此舉徹底感化了夫差,從而釋放了勾踐。回到越國的勾踐,睡在柴草上,在房梁吊下一根繩子,繩子一端拴着一隻奇苦無比的豬苦膽,每天醒來,勾賤第一件事就是先嘗一口奇苦無比的苦膽!二十年,他雷打不動,天天如此。
公元前473年,勾踐秘起藏於民間的三萬雄兵,一舉將姑蘇城團團圍困。
此時,夫差還有五萬兵馬,卻因糧草難濟而不敢出城一戰。勾踐創下了人類君王史的奇迹!他苦心勵志,發憤強國,創下了以小打大,以弱勝強,以卵擊石的人間神話!他三年為奴,嘗糞問疾,二十年卧薪嘗膽、勵精圖治,能吃人所不能吃之苦,忍人所不能忍之辱,百折不撓的精神,堅韌不拔的意志,最終以弱小的越國打敗了強大的吳國,創下以弱勝強、以卵擊石的神話!
“卧薪嘗膽”說的不是憂患
意識,而是說從哪裏跌倒
的就從哪裏爬起來,是一
種已然狀態后的深藏不露,而“憂患意識”
說的是一種未然狀態,告誡人們要防患於未然,要居安思危,正所謂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
03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綉,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雲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裏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麼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嚮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嚮導搖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嚮導說:“你什麼也別說,我來想辦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於事。腦筋一轉,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着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裏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
士兵們一聽,梅子彷彿已經吃到嘴裏,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
安慰自己或他人。在一定
範圍內是一個貶義詞,可
是在生活中我們有時間必須有這種望梅止渴的精神。當物質不足以取悅於我們的時候,或許精神上能給我們莫大的幫助呢?
04按圖索驥
孫陽,春秋時秦國人,相傳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相馬專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馬的好壞。因為傳說伯樂是負責管理天上馬匹的神,因此人們都把孫陽叫做伯樂。
據說,伯樂把自已豐富的識馬經驗,編寫成一本《相馬經》,在書上,他寫了各種各樣的千里馬的特徵,並畫了不少插圖,供人們作識馬的參考。
伯樂有個兒子,資質很差,他看了父親的《相馬經》,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馬。他看到《相馬經》上說:“千里馬的主要特徵是:高腦門,大眼睛,蹄子像摞起來的酒麴塊”,便拿着書,往外走去,想試試自己的眼力。
走了不遠,他看到一隻大癩蛤蟆,忙捉回去告訴他父親說:“我找到了匹好馬,和你那本《相馬經》上說的差不多,只是蹄子不像摞起來的酒麴塊!”
伯樂看了看兒子手裏的大癩蛤蟆,不由感到又好笑又好氣,幽默地說:“這‘馬’愛跳,沒辦法騎呀!”
把癩蛤蟆誤認為千里馬,
這是寓言上的誇張。但
是,在學習和工作中,死
背教條,生搬硬套,以致鬧出笑話,招致損失的事例,確實是經常見到的。前人傳下來的書本知識,應該努力學習,虛心繼承,但是,一定要注重實踐,在實踐中切實驗證、牢固掌握,並加以發展,這才是正確的態度。
05畫餅充饑
三國時候,魏國有個人叫盧毓。他十歲就成了孤兒,兩個哥哥又先後去世。在兵荒馬亂中,他辛勤努力養活着寡嫂和侄兒,日子過得很艱難。他的為人和學問受到了人們的稱讚。
後來盧毓做了官。他為官清
正,任職三年多,提出了不少好建議,魏明帝很信任他。
那時選拔官吏,一般是憑人推薦,而推薦者往往只推薦有名的人物,這些名人多數只重清談,不務實際,互相吹捧,因此魏明帝很不滿意。在選拔中書郎時,魏明帝就下令說:“這次選拔,要由盧毓來推薦。選拔的人不要只看重名聲。名聲就像在地上畫個餅一樣,其實是不能吃的啊!”
用空想來作自我安慰,或者
虛名是沒有實際用處的。真
金不怕火煉,是金子中是會
發光的。其實懷才和懷孕是一樣的,日子久了,也就顯現出來了。
06掩耳盜鈴
春秋時候,晉國貴族智伯滅掉了范氏。有人趁機跑到范氏家裏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裏吊著一口大鐘。鍾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裏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鐘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鍾又大又重,怎麼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鐘敲碎,然後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一把大鎚子,拚命朝鐘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
小偷慌了,心想這下糟了,這鐘聲不就等於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裏偷鍾嗎?他心裏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鐘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鐘聲,可鐘聲又怎麼捂得住呢!鐘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鐘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就聽不見鐘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鐘聲了。
於是就放手砸起鍾來,一下一下,鐘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鐘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偷鍾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
己的耳朵,明明掩蓋不住
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
這種自欺欺人的事情,很多時候卻總被現在的人借用。毒奶粉、瘦肉豬、假麵粉等等讓我們不堪其苦,過多的掩飾也讓我們無言以對。
07拔苗助長
古宋國有個人擔憂他的禾苗長不高,就拔高了禾苗,一天下來十分疲勞,回到家對他的家人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他兒子聽說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長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為禾苗長大沒有用處而放棄的人,就像是不給禾苗鋤草的懶漢。
妄自幫助它生長的人,就像拔苗助長的人,不但沒有好處,反而害了它。
遇事如果不從客觀實際出
發,只能是好心辦壞事。
現在的人總喜歡在生活中
過分的加快生活節奏,快餐、速食等已經嚴重危害了人們的身體健康,你是不是也在拔苗助長呢?
08刻舟求劍
戰國時,楚國有個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隨身攜帶的一把寶劍掉落江中。他趕緊去抓,已經來不及了。
船上的人對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個記號,並向大家說:“這是我寶劍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個記號。”
大家雖然都不理解他為什麼這樣做,但也不再去問他。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撈取掉落的寶劍。撈了半天,不見寶劍的影子。他覺得很奇怪,自言自語說:“我的寶劍不就是在這裏掉下去嗎?我還在這裏刻了記號呢,怎麼會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紛紛大笑起來,說:“船一直在行進,而你的寶劍卻沉入了水底不動,你怎麼找得到你的劍呢?”
其實,劍掉落在江中后,船繼續行駛,而寶劍卻不會再移動。像他這樣去找劍,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不
斷地發生變化,人們想問
題、辦事情,都應當考慮
到這種變化,適合於這種變化的需要。
辦事刻板,拘泥而不知變通是不行的。
把眼光靈活一點,變通的去思考變化中的事情,這樣才不至於犯錯。
09井底之蛙
在一口廢井裏,住着一隻青蛙。一天,青蛙在井邊碰見一隻從東海來的大鱉。青蛙自豪地對海鱉誇口說:“你看,我住在這裏多麼愜意呀!我要高興,就在井邊跳躍遊玩,累了就到井壁石洞裏休息。有時把身子舒服地泡在水裏,有時愉快地在稀泥中散散步。你看旁邊的那些小蟲、螃蟹和蝌蚪,它們誰能比得上我呢!我獨自佔據這口廢井,多麼自由自在!先生為什麼不經常到井中觀賞遊玩呢?”
海鱉聽了青蛙的一番高談闊論,就想進入井中看看。可是,它的左腳還沒有完全伸進去,右腳就被井欄絆住了。
它只好後退幾步,把它看到的大海的情景告訴青蛙:“你見過大海嗎?海的廣大,豈止千里;海的深度,何止千丈。
古時候,十年裏就有九年鬧水災,海水並不因此增多;八年裏就有七年鬧旱災,海水卻不因此而減少。大海不受旱澇影響,住在廣闊無垠的大海里才是真正的快樂。”
生活中這種見識狹窄、短
淺,而又盲目自大、不接
受新事物、不識大局的
人太多了,這時,他們只需要把窗戶打開,把眼界放寬,就能看到外面萬千變化的世界,而不再踟躕與那個井底了。
10庖丁解牛
有一個廚師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觸牛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腳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頂着的地方,都發出皮骨相離聲,這些聲音沒有不合乎音律的。
梁惠王說:“嘻!好啊!你的技術怎麼會高明到這種程度呢?”
廚師放下刀子回答說:“臣下所喜好的是自然的規律,這已經超過了對於宰牛技術的追求。當初我剛開始宰牛的時候,對於牛體的結構還不了解,看到的沒有不是全牛的,和一般人所見一樣。三年之後,我見到的是牛的內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見整頭的牛了。現在宰牛的時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和牛接觸,而不用眼睛去看,就像視覺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動。順着牛體的肌理結構,劈開筋骨間大的空隙,沿着骨節間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順着牛體本來的結構。
宰牛的刀從來沒有碰過經絡相連的地方、緊附在骨頭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結的地方,更何況股部的大骨呢?技術高明的廚工每年換一把刀,是因為他們用刀子去割肉。技術一般的廚工每月換一把刀,因為他們用刀子去砍骨頭。現在臣下的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數千頭,而刀口卻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牛身上的骨節是有空隙的,但是刀刃沒有厚度,用這樣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節,那麼在運轉刀刃時一定寬綽而有餘地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一樣。即使如此,可是每當碰上筋骨交錯的地方,我一見那裏難以下刀,就十分警惕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動作放慢。刀子輕輕地動一下,嘩啦一聲骨肉就已經分離,像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我提起刀站着,為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環顧,為這一成功而悠然自得、心滿意足。擦拭好了刀把它收起來。”
梁惠王說:“好啊!我聽了你的話,學到了養生之道啊。”
世間萬物都有其固有的規
律性,只要你在實踐中做
有心人,不斷摸索,久而
久之,熟能生巧,事情就會做得十分漂亮。
11塞翁失馬
靠近邊境一帶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長占術的人。一次,他們家的馬無緣無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鄰居們都為此來慰問他。那個老人說:“這怎麼就不能變成一件好事呢?”過了幾個月,那匹馬帶着胡人的良馬回來了。鄰居們都前來祝賀他們一家。那個老人說:“這怎麼就不能變成一件壞事呢?”他家中有很多好馬,他的兒子喜歡騎馬,結果從馬上掉下來摔得大腿骨折。人們都前來安慰他們一家。那個老人說:“這怎麼就不能變成一件好事呢?”過了一年,胡人大舉入侵邊境一帶,壯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戰。靠近邊境一帶的人,絕大部分都死了。唯獨這個人的兒子因為腿瘸的緣故免於徵戰,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福禍不單行。我們要善
於用冷靜的頭腦,辯證
的眼光看待福與禍。在
一定的條件下,福可以轉化為禍,禍也可變化成福。好事和壞事在一定條件可以互相轉換。福與禍的轉化,需要一定的條件,不能誤解成福與禍的轉化是必然的。但如果能從容、鎮靜,在困境中拼搏、奮起,那麼,這又不失為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當然,在困境中一蹶不振,喪失信心,甚至失去生活勇氣,這禍就只能是禍了。所以,要注意把握好轉化的條件。
12智子疑鄰
宋國有一個富人,天下大雨,他家的牆壞了。富人的兒子說:“要是不修築,一定會有盜賊來偷東西。”鄰居家的老公公也這樣說。晚上富人家果然丟失了很多東西。結果,那個富人認為自己的兒子聰明,卻懷疑鄰居家的老公公偷了他家的東西。
疏不間親,感情親近與疏
遠往往會導致認識錯誤。
這就需要我們辦事情時要
公正嚴明,不要讓感情蒙蔽了公正的判斷。
13自相矛盾
在很久以前,楚國有一個人既賣矛又賣盾。有一次他誇耀自己的盾說:“我的盾是世界上最堅固的,什麼東西也刺不破它。”然後又誇耀自己的矛說:“我的矛是最銳利的,任何東西都能刺破。”一個人問:“那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結果會如何呢?”聽了此話后,這個人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
矛盾是事物存在的普遍形
式,任何事物都存在矛
盾,不管是物質的客觀
世界,或是思維的主觀世界,都存在矛盾問題。關鍵是我們要認識矛盾,分析矛盾,研究矛盾,解決矛盾。只有這樣才能讓事物得到發展。像這個楚國人言行不一致,前後不對頭,那就貽笑大方了。
14南柯一夢
有一個叫淳于棼的人,平時喜歡喝酒。他家的院中有一棵根深葉茂的大槐樹,盛夏之夜,月明星稀,晚風習習,樹影婆娑,是一個乘涼的好地方。
淳于棼過生日的那天,親朋好友都來祝壽,他一時高興,多喝了幾杯酒。
夜晚,親友們都回去了,淳于棼帶着幾分醉意在大槐樹下歇涼,不知不覺間睡著了。
夢中,淳于棼被兩個使臣邀去,進入一個樹洞。洞內晴天麗日,別有世界,號稱大槐國。正趕上京城舉行選拔官員考試,他也報名。考了三場,文章寫得十分順手。等到公佈考試結果時,他名列第一名。緊接着皇帝進行面試。
皇帝見淳于棼長得很帥,又很有才氣,非常喜愛,就親筆點為頭名狀元,並把公主嫁給他為妻。狀元郎成了駙馬郎,一時京城傳為美談。
婚後,夫妻感情十分美滿。不久,淳于棼被皇帝派往南柯郡任太守。淳于棼勤政愛民,經常到屬地內調查研究,檢查部下的工作,各地的行政都非常廉潔有效,當地百姓大為稱讚。三十年過去了,淳于棼的政績已是全國有名,他自己也有了五男二女七個孩子,生活非常得意。皇帝幾次想把淳于棼調回京城升遷,當地百姓聽說后,都紛紛湧上街頭,擋住太守的馬車,強行挽留他在南柯繼任。淳于棼為百姓的愛戴所感動,只好留下來,並上表皇帝說明情況。皇帝欣賞他的政績,就賞給他許多金銀財寶,以示獎勵。
有一年,擅蘿國派兵侵犯大槐國,大槐國的將軍們奉命迎敵,不料幾次都被敵兵打得大敗。敗報傳到京城,皇帝震動,急忙召集文武官員們商議對策。
大臣們聽說前線軍事屢屢失利,敵人逼近京城,兇猛異常,一個個嚇得面如土色,你看我,我看你,都束手無策。
皇帝看了大臣的樣子,非常生氣地說:“你們平時養尊處優,享盡榮華,一旦國家有事,卻都成了沒嘴的葫蘆,膽小怯陣,要你們有什麼用?”
這時宰相想起了政績突出的南柯太守淳于棼,於是向皇帝推薦。皇帝立刻下令,調淳于棼統率全國的精銳兵力與敵軍作戰。
淳于棼接到皇帝的命令,立即統兵出征。可是他對兵法一無所知,與敵軍剛一交戰,就被打得一敗塗地,手下兵馬損失慘重,他自己也險些當了俘虜。
皇帝得知消息,非常失望,下令撤掉淳于棼的一切職務,貶為平民,遣送回老家。淳于棼想想自己一世英名毀於一旦,羞憤難當,大叫一聲,從夢中驚醒。他按夢境尋找大槐國,原來就是大槐樹下的一個螞蟻洞,一群螞蟻正居住在那裏。
“南柯一夢”指一場大
夢,或比喻空歡喜一場,
有時也指人生如夢,富貴
權勢虛無縹緲。有夢想就有希望,只要我們能努力的朝着希望進發,南柯得到的或許就不一定是夢了,而可能變成真的。
15精衛填海
夏朝以前,國家還沒有形成,那時候的帝王,遠不如後來帝王那麼闊氣,享有許多特權;而是純粹的人民公僕,只有盡義務的份兒。帝王的子女也沒有什麼太子、公主之類的特殊稱呼,身份也尊貴不起來,和老百姓的子女一樣。
炎帝有個女兒,名叫精衛,性格開朗活潑,喜歡打抱不平。一天,她走出小村,找小朋友玩耍,看到一個大孩子把小孩子當馬騎。小孩都累爬下了,大孩子還不肯罷休。
精衛走過去,指着大孩子的腦門怒斥道:“你這個人太不知羞恥,欺負小孩子算什麼本事,有力氣,去打虎打熊,人們會說你是英雄。”
大孩子見精衛是個小姑娘,生得單薄文弱,根本不把她放在眼裏。他從小孩背上跳下來,走到精衛面前說:“我是海龍王的兒子,你是什麼人?竟敢來管我!”
精衛說:“龍王的兒子有什麼了不起,我還是炎帝的女兒呢,以後你少到陸地上撒野,小心我把你掛到樹上晒乾。”
龍王的兒子說:“我先讓你知道知道我的厲害,往後少管小爺的閑事。”
說著動手就打。精衛從小跟着父親上山打獵,手腳十分靈活,力氣也不小,見對方蠻橫無禮,並不示弱,閃身躲開對方的拳頭,飛起一腿,將龍王的兒子踢個嘴啃泥。龍王的兒子站起來,不肯服輸,揮拳又打,被精衛當胸一拳,打個仰面朝天。
龍王的兒子見打不過精衛,只好灰溜溜地返回大海。過些天,精衛到海中游泳,正玩得十分開心,剛巧讓龍王的兒子發現了。他游過來,對精衛說:那天在陸地上讓你撿了便宜,今天你跑到我家門前,趕快認個錯,不然我興風作浪淹死你。”
精衛倔強地說:“我沒錯,認什麼錯。”
龍王的兒子見精衛倔強,根本沒有服輸的意思,立即攪動海水,掀起狂風惡浪,精衛來不及掙扎,就被淹死了。
精衛死後,變成一隻紅爪白嘴的小鳥,立志要把大海填平。她用嘴銜來石頭與樹枝投向大海,併發出“精衛,精衛”的叫聲,像是在激勵自己。年年月月,永不停歇。
精衛鍥而不捨的精神,善
良的願望,宏偉的志向,
受到人們的尊敬。熱烈贊
揚精衛小鳥敢於與大海抗爭的悲壯戰鬥精神。後世人們也常常以“精衛填海”
比喻志士仁人所從事的艱巨卓越的事業。
16破釜沉舟
有一年,秦國的三十萬人馬包圍了趙國的巨鹿(今河北省平鄉縣),趙王連夜向楚懷王求救。楚懷王派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帶領二十萬人馬去救趙國。誰知宋義聽說秦軍勢力強大,走到半路就停了下來,不再前進。軍中沒有糧食,士兵用蔬菜和雜豆煮了當飯吃,他也不管,只顧自己舉行宴會,大吃大喝的。這一下可把項羽的肺氣炸啦。他殺了宋義,自己當了“假上將軍”,帶着部隊去救趙國。
項羽先派出一支部隊,切斷了秦軍運糧的道路;他親自率領主力過漳河,解救巨鹿。
楚軍全部渡過漳河以後,項羽讓士兵們飽飽地吃了一頓飯,每人再帶三天乾糧,然後傳下命令:把渡河的船鑿穿沉入河裏,把做飯用的鍋砸個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統統燒毀。這就叫破釜沉舟。項羽用這辦法來表示他有進無退、一定要奪取勝利的決心。
楚軍士兵見主帥的決心這麼大,就誰也不打算再活着回去。在項羽親自指揮下,他們以一當十,以十當百,拚死向秦軍衝殺過去,經過連續九次衝鋒,把秦軍打得大敗。秦軍的幾個主將,有的被殺,有的當了俘虜,有的投了降。
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圍,而且把秦軍打得再也振作不起來,又過兩年,秦朝就滅亡了。
打這以後,項羽當上了真正的上將軍,其他許多支軍隊都歸他統帥和指揮,他的威名傳遍了天下。
不留退路,下定決心,義無
反顧,不顧一切地干到底
的執着精神讓我們記住了
這位偉大的將軍。其實,在現在的生活中,我們有時候也需要破釜沉舟的精神來支持我們的事業,置之死地而後生。
17名落孫山
孫山去省城參加科舉,和鄉人託付的兒子一同前往。鄉人的兒子未中,孫山的名字雖然被列在榜文的倒數第一名,但仍然是榜上有名。
不久,孫山先回到家裏,同鄉便來問他兒子有沒有考取。孫山既不好意思直說,又不便隱瞞,於是,就隨口念出兩句不成詩的詩句來:“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
他這首詩的意思是說:“舉人榜上的最後一名是我孫山,而令郎的名字卻還在我孫山的後面。”
從此,人們便根據這個故事,把投考學校或參加各種考試,沒有被錄取,叫做“名落孫山”。
名字落在榜末孫山的后
面,指考試或選拔沒有錄
取。其實名落孫山不可
怕,可怕的是永遠的落於損孫三而不在孫三之前,甚至自暴自棄。
18四面楚歌
公元前202年,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後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的項羽部隊。經過幾次激戰,最終韓信使用十面埋伏的計策,佈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間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了楚地了嗎?為什麼他的部隊裏面楚人這麼多呢?”說著,心裏已喪失了鬥志,便從床上爬起來,項羽在營帳裏面喝酒,以酒解憂,自己吟了一首詩,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意思是:“力量能搬動大山啊氣勢超壓當世,時勢對我不利啊駿馬不能奔馳。駿馬不能奔馳啊如何是好,虞姬虞姬啊我怎樣安排你!”,並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唱和。歌數闕,直掉眼淚,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低着頭一同哭泣。唱完,虞姬自刎於項羽的馬前,項羽英雄末路,帶了800餘名騎士突圍,最終只餘下28人。他感到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最終自刎於江邊,劉邦獨攬天下。
因為這個故事裏面有項羽
聽見四周唱起楚歌,感覺
吃驚,接着又失敗自殺的
情節,所以以後的人就用“四面楚歌”
這句話,形容人們遭受各方面攻擊或逼迫的環境,而致陷於孤立窘迫的境地。
19負荊請罪
戰國時期,有七個大國,它們是齊、楚、燕、韓、趙、魏、秦,歷史上稱為“戰國七雄”。這七國當中,又數秦國最強大。秦國常常欺侮趙國。有一次,趙王派一個大臣的門客藺相如到秦國去交涉。藺相如見了秦王,憑着機智和勇敢,給趙國爭得了不少面子。秦王見趙國有這樣的人才,就不敢再小看趙國了。趙王看藺相如這麼能幹,就先封他為“大夫”,后封為上卿(相當於後來的宰相)。
趙王這麼看重藺相如,可氣壞了趙國的大將軍廉頗。他想:我為趙國拚命打仗,功勞難道不如藺相如嗎?藺相如光憑一張嘴,有什麼了不起的本領,地位倒比我還高!他越想越不服氣,怒氣沖沖地說:“我要是碰着藺相如,要當面給他點兒難堪,看他能把我怎麼樣!”
廉頗的這些話傳到了藺相如耳朵里。藺相如立刻吩咐自己手下的人,叫他們以後碰着廉頗手下的人,千萬要讓着點兒,不要和他們爭吵。以後,他自己坐車出門,只要聽說廉頗打前面來了,就叫馬車夫把車子趕到小巷子裏,等廉頗過去了再走。
廉頗手下的人,看見上卿這麼讓着自己的主人,更加得意忘形了,見了藺相如手下的人,就嘲笑他們。藺相如手下的人受不了這個氣,就跟藺相如說:“您的地位比廉將軍高,他罵您,您反而躲着他,讓着他,他越發不把您放在眼裏啦!這麼下去,我們可受不了。”
藺相如心平氣和地問他們:“廉將軍跟秦王相比,哪一個厲害呢?”大伙兒說:“那當然是秦王厲害。”藺相如說:“對呀!我見了秦王都不怕,難道還怕廉將軍嗎?要知道,秦國現在不敢來打趙國,就是因為國內文官武將一條心。
我們兩人好比是兩隻老虎,兩隻老虎要是打起架來,不免有一隻要受傷,甚至死掉,這就給秦國造成了進攻趙國的好機會。你們想想,國家的事兒要緊,還是私人的面子要緊?”
藺相如手下的人聽了這一番話,非常感動,以後看見廉頗手下的人,都小心謹慎,總是讓着他們。
藺相如的這番話,後來傳到了廉頗的耳朵里。廉頗慚愧極了。他脫掉一隻袖子,露着肩膀,背了一根荊條,直奔藺相如家。藺相如連忙出來迎接廉頗。
廉頗對着藺相如跪了下來,雙手捧着荊條,請藺相如鞭打自己。藺相如把荊條扔在地上,急忙用雙手扶起廉頗,給他穿好衣服,拉着他的手請他坐下。
藺相如和廉頗從此成了很要好的朋友。這兩個人一文一武,同心協力為國家辦事,秦國因此更不敢欺侮趙國了。
“負荊請罪”也就成了一句
成語,表示向別人道歉、承
認錯誤的意思。現在的人
都比較傲,常常發生一點小口角,如果人人都能發揮一點謙讓的精神,那麼這個世界就會更加美好了。
20東施效顰
春秋時代,越國有一位美女名叫西施,無論舉手投足,還是音容笑貌,樣樣都惹人喜愛。西施稍用淡妝,身着衣服樸素,但是不管走到哪裏,都有很多人向她行“注目禮”,她實在太美了,沒有人不驚嘆她的美貌。
西施患有心口疼的毛病。有一天,她的病又犯了,只見她手捂胸口,雙眉皺起,流露出一種嬌媚柔弱的女性美。
當她從鄉間走過的時候,鄉里人無不睜大眼睛注視着她。
鄉下有一個醜女人,動作粗俗、說話大聲大氣,卻一天到晚做着當美女的夢。今天她穿這樣的衣服,明天梳那樣的髮式,卻沒有一個人說她漂亮。
這一天,她看到西施捂着胸口、皺着雙眉的樣子竟博得這麼多人的青睞,因此回去以後,她也學西施的樣子,手捂胸口的矯揉造作使她樣子更難看了,可用扭捏作態一詞形容。結果,富人看見醜女的怪模樣,馬上把門緊緊關上;窮人看見醜女走過來,馬上拉着妻和孩子遠遠地躲開。人們見了這個怪模怪樣模仿西施心口疼,在村裡走來走去的醜女人,簡直像見了瘟神一般。
這個醜女人只知道西施皺眉的樣子很美,卻不知道她為什麼很美,而去簡單模仿她的樣子,結果反被人譏笑。
不能盲目地去模仿,如果
一味地模仿別人的話,可
能會適得其反。
21邯鄲學步
古時候,燕國有一位壽陵少年。這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就是缺乏自信心,經常無緣無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別人的好,飯菜是別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別人高雅。他見什麼學什麼,學一樣丟一樣,卻始終不能做好一件事。日久天長,他竟懷疑自己該不該這樣走路,越看越覺得自己走路的姿勢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幾個人說笑,只聽有人說邯鄲人走路姿勢非常優雅。他一聽,非常好奇,急忙走上前去,想打聽個明白。不料,那幾個人看見他,一陣大笑之後揚長而去。
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究竟怎樣美呢?
壽陵少年怎麼也想不出來。這成了他的心病。終於有一天,他瞞着家人,跑到遙遠的邯鄲學走路去了。
一到邯鄲,他感到處處新鮮,簡直令人眼花繚亂。看到小孩走路,他覺得活潑;看見老人走路,他覺得穩重;看到婦女走路,他覺得搖擺多姿;他都照樣學那些人走路。就這樣,不過半月光景,他連自己原來走路的姿勢也忘記了,路費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了家。
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
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
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
和本領也丟掉。
22畫蛇添足
楚國有個人,賞給門客一壺酒。門客們互相商量說:“大家一起喝這壺酒不夠,一個人喝它還差不多。請大家在地上畫蛇,先畫好的人喝這壺酒。”
一個人最先把蛇畫好了,拿起酒壺準備飲酒,卻左手拿着酒壺,右手拿筆,說:“我能夠為它畫腳。”他還沒有把腳畫完,另一個人的蛇畫好了,搶過他的酒壺,說:“蛇本來就沒有腳,你怎能為它畫腳呢?”話剛說完,就把那壺酒喝完了。
那個畫蛇腳的人最終失掉了那壺酒。
做事要把握好尺度和火
候,因為真理和謬論往往
只差一步,千萬不要多此
一舉。
23諱疾忌醫
名醫扁鵲,有一次去見蔡桓公。他在旁邊立了一會兒對桓公說:“你有病了,現在病還在皮膚的紋理之間,若不趕快醫治,病情將會加重!”桓公聽了笑着說:“我沒有病。”待扁鵲走了以後,桓公對人說:“這些醫生就喜歡醫治沒有病的人當做自己的功勞”
十天以後,扁鵲又去見桓公,說他的病已經發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還會加重。桓公不理睬他。扁鵲走了以後,桓公很不高興。
再過了十天,扁鵲又去見桓公,說桓公的病已經轉到腸胃裏去了,再不從速醫治,就會更加嚴重了。桓公仍舊不理睬他。
又過了十天,扁鵲去見桓公時,對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桓公覺得很奇怪,於是派使者去問扁鵲。扁鵲對使者說:“病在皮膚的紋理間是燙熨的力量所能達到的;病在肌膚是針石可以治療的;在腸胃是火劑可以治癒的;病若是到了骨髓里,那還有什麼辦法呢?現在桓公的病已經深入骨髓,我也無法替他醫治了。”
五天以後,桓公渾身疼痛,趕忙派人去請扁鵲,扁鵲卻早已經逃到秦國了。桓公不久就死掉了。
隱瞞疾病,不願醫治。怕人
批評而掩飾自己的的缺點
和錯誤,最終自食其果。
24買櫝還珠
一個楚國人,他有一顆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這顆珍珠賣出去。為了賣個好價錢,他便動腦筋要將珍珠好好包裝一下,他覺得有了高貴的包裝,那麼珍珠的“身份”就自然會高起來。
這個楚國人找來名貴的木蘭,又請來手藝高超的匠人,為珍珠做了一個盒子(即櫝),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氣撲鼻。然後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細刻了許多好看的花紋,還鑲上漂亮的金屬花邊,盒子看上去閃閃發亮,實在是一件精緻美觀的工藝品。
這樣,楚人將珍珠小心翼翼地放進盒子裏,拿到市場上去賣。
到市場上不久,很多人都圍上來欣賞楚人的盒子。一個鄭國人將盒子拿在手裏看了半天,愛不釋手,終於出高價將楚人的盒子買了下來。鄭人交過錢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可是沒走幾步他又回來了。楚人以為鄭人後悔了要退貨,沒等楚人明白,鄭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見鄭人將打開的盒子裏的珍珠取出來交給楚人說:“先生,您將一顆珍珠忘在盒子裏了,我是特意回來還珠子的。”於是鄭人將珍珠交給了楚人,然後低着頭一邊欣賞着木盒子,一邊往回走去。
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尷尬地站在那裏。他原本以為別人會欣賞他的珍珠,可是沒想到精美的外包裝超過了包裝盒內的價值,以至於“喧賓奪主”,令楚人哭笑不得。
原意是買來珠寶而只留下
漂亮的盒子不要裏面真正
價值高的珠寶。經常用來
比喻沒有眼光取捨不當,只重外表而不重內在,而楚人的不分主次也讓自己沒賣出珍珠。
25南轅北轍
魏王想攻打邯鄲,季梁聽到這件事,立刻半路折回,來不及舒展衣服皺褶,顧不得洗去頭上的塵土,就忙着去拜見魏王,說:“今天我回來的時候,在太行山上遇見一個人,正駕着他的車往北面趕,他告訴我說:‘我想到楚國去。’我說:‘你既然要到楚國去,為什麼往北走呢?’他說:‘我的
馬好。’我說:‘馬雖然好,
但這不是去楚國的路啊!’
他說:‘我的路費多。’我說:
‘路費即使多,但這不是
去楚國的方向啊。’他又說:
‘我的車夫善於趕車。’這
幾樣越好,反而會離楚國越
遠!如今大王的每一個行動都想建立霸業,每一個行動都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國的強大,軍隊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鄲,以使土地擴展,名分尊貴,大王這樣的行動越多,那麼距離大王的事業無疑是越來越遠。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國去卻向北走的人一樣的嗎?”
做事不能背道而馳,要切
合實際情況。如果行動與
目的相反,結果會離目標
越來越遠。所以磨刀不誤砍柴工,在做一件事情前先樹立正確的目標。無論做什麼事,都要首先看準方向,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有利條件;如果方向錯了,那麼有利條件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26狐假虎威
楚宣王問群臣,說:“我聽說北方諸侯都害怕楚國令尹昭奚恤,果真是這樣的嗎?”群臣無人回答,江一回答說:“老虎捕捉各種野獸來吃,有一天捉到一隻狐狸。狐狸對老虎說:‘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獸的領袖,如果您吃掉我,就違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話,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後面,看看群獸見了我,有哪一個敢不逃跑的?’老虎信以為真,就和狐狸同行。群獸見了它們,都紛紛逃跑。老虎不知道群獸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以為是害怕狐狸。現在大王的國土方圓五千里,大軍百萬,卻由昭奚恤獨攬大權。
所以,北方諸侯害怕昭奚恤,其實是害怕大王的軍隊,這就像群獸害怕老虎一樣啊。”
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風去嚇
唬其他野獸。比喻依仗別
人的勢力去欺壓別人。
從上面的故事,我們可以知道,凡是藉著權威的勢力欺壓別人,或藉著職務上的權力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來形容。同時也說明凡事應開動腦筋,不能盲目信從,否則,就會鬧出笑話。
27驚弓之鳥
戰國時,魏國有一個叫更羸的射箭能手。有一天,更羸與魏王在京台之下,看見有一隻鳥從頭頂上飛過。更羸對魏王說:“大王,我可以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這隻大雁就能掉下來。”
“射箭能達到這樣的功夫?”魏王問。更羸說道:“可以。”
說話間,有雁從東方飛來。當雁飛近時,只見更羸舉起弓,不用箭,拉了一下弦,隨着“咚”的一聲響,正飛着的大雁就從半空中掉了下來。
魏王看到后大吃一驚,連聲說:“真有這樣的事情!”便問更羸不用箭怎麼將空中飛着的雁射下來的。更羸對魏王講:“沒什麼,這是一隻受過箭傷的大雁。”
“你怎麼知道這隻大雁受過箭傷
呢?”魏王更加奇怪了。更羸繼續對魏王說:“這隻大雁飛得慢,叫得悲。”更羸接着講:“叫得悲是因為它離開同伴已很久了。傷口在作痛,還沒有好,它心裏又害怕。當聽到弓弦聲響后,害怕再次被箭射中,於是就拚命往高處飛。
一使勁,本來未愈的傷口又裂開了,疼痛難忍,再也飛不動了,就從空中掉了下來。”
“驚弓之鳥”比喻受過驚嚇
的人遇到類似的情況就惶
恐不安。也說明在生活中有
一些人總是生活中失敗的陰影之中,過分的悲哀讓他們再也無法戰勝自己。
28濫竽充數
古時候,齊國的國君齊宣王愛好音樂,尤其喜歡聽吹竽,手下有300個善於吹竽的樂師。齊宣王喜歡熱鬧,愛擺排場,總想在人前顯示做國君的威嚴,所以每次聽吹竽的時候,總是叫這300個人在一起合奏給他聽。
有個南郭先生聽說了齊宣王的這個癖好,覺得有機可乘,是個賺錢的好機會,就跑到齊宣王那裏去,吹噓自己說:“大王啊,我是個有名的樂師,聽過我吹竽的人沒有不被感動的,就是鳥獸聽了也會翩翩起舞,花草聽了也會合著節拍顫動,我願把我的絕技獻給大王。”齊宣王聽得高興,不加考察,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編進那支300人的吹竽隊中。
這以後,南郭先生就隨那300人一塊兒合奏給齊宣王聽,和大家一樣享受着優厚的待遇,心裏得意極了。
其實南郭先生撒了個彌天大謊,他壓根兒就不會吹竽。每逢演奏的時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隊伍中,人家搖晃身體他也搖晃身體,人家擺頭他也擺頭,臉上裝出一副動情忘我的樣子,看上去和別人一樣吹奏得挺投入,還真瞧不出什麼破綻來。南郭先生就這樣靠着矇騙混過了一天又一天,不勞而獲地白拿薪水。
但是好景不長,過了幾年,愛聽合奏的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齊湣王繼承了王位。齊湣王也愛聽吹竽,可是他和齊宣王不一樣,認為300人一塊兒吹實在太吵,不如獨奏來得悠揚逍遙。於是齊湣王發佈了一道命令,要這300個人好好練習,作好準備,他將讓這300人輪流來一個個地吹竽給他欣賞。樂師們接到命令后都積極練習,都想一展身手,只有那個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惶惶不可終日。他想來想去,覺得這次再也混不過去了,只好連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那些弄虛作假的人雖能蒙
混一時,但是無法矇混一
世,他們經不住時間的考
驗,終究會露出馬腳的。諷刺了裝成內行,冒充有本領而無真才實學的人。像南郭先生這樣不學無術靠矇騙混飯吃的人,最終逃不過實踐的檢驗而被揭穿偽裝。只有練就一身過硬的真本領,才能經受得住一切考驗。人如果沒有真才實學,卻混在大家裏面充數,一定是要敗露的。
29聞雞起舞
當初,范陽人祖逖,年輕時就有大志向,曾與劉琨一起擔任司州的主簿,與劉琨同寢。夜半時聽到雞鳴,他踢醒劉琨,說:“這不是不吉利的叫聲。”就起床舞劍。
渡江以後,左丞相司馬睿讓他擔任軍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驍勇強健的壯士,對司馬睿說:“晉朝的變亂,不是因為君主無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亂,而是皇親宗室之間爭奪權力,自相殘殺,這樣就使戎狄之人鑽了空子,禍害遍及中原。現在晉朝的遺民遭到摧殘傷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強奮發,大王您如果能夠派遣將領率兵出師,使像我一樣的人統領軍隊來光復中原,各地的英雄豪傑,一定會有聞風響應的人!”
司馬睿一直沒有北伐的志向,他聽了祖逖的話以後,就任命祖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僅僅撥給他千人的口糧,三千匹布,不供給兵器,讓祖逖自己想辦法募集。
祖逖帶領自己私家的軍隊共一百多戶人家渡過長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槳說:“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復成功,就像大江一樣有去無回!”於是到淮陰駐紮,建造熔爐冶鍊澆鑄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後前進了。
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比
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
起。只有不斷努力,才有
可能獲得成功。不經過努力奮鬥,不能成就事業。
30畫龍點睛
南北朝時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畫家名叫張僧繇,他的繪畫技術很高超。當時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廟,都讓他去作畫。
傳說,有一年,梁武帝要張僧繇為金陵的安東寺作畫,在寺廟的牆壁上畫四條金龍。他答應下來,僅用三天時間就畫好了。這些龍畫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簡直就像真龍一樣活靈活現。
張僧繇畫好后,吸引很多人前去觀看,都稱讚畫得好,太逼真了。可是,當人們走近一點看,就會發現美中不足的是四條龍全都沒有眼睛。大家紛紛請求他,把龍得眼睛點上。張僧繇解釋說:“給龍點上眼珠並不難,但是點上了眼珠這些龍會破壁飛走的。”
大家聽后誰都不相信,認為他這樣解釋很荒唐,牆上的龍怎麼會飛走呢?
日子長了,很多人都以為他是在說謊。
張僧繇被逼得沒有辦法,不得不答應給龍“點睛”。這一天,在寺廟牆壁前有很多人圍觀,張僧繇當著眾人的面,提起畫筆,輕輕地給兩條龍點上眼睛。奇怪的事情果然發生了,他剛點過第二條龍眼睛,突然間天空烏雲密佈,狂風四起,雷鳴電閃,在雷電之中,人們看見被“點睛”的兩條龍震破牆壁凌空而起,張牙舞爪地騰雲駕霧飛向天空。
過了一會,雲散天晴,人們被嚇得目瞪口呆,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了。再看看牆上,只剩下了沒有被點上眼睛的兩條龍,而另外兩條被“點睛”的龍不知去向了。
人們根據這個傳說引申出
“畫龍點睛”這句成語,
比喻說話或文章,在主要
處用上關鍵性的、精闢的一兩句話,點明要旨,使內容就更加生動有力了。但是在資訊時代,我們可以認為這就是一種創新,因為給龍點了眼睛就發生了一個質的飛躍。
31葉公好龍
春秋的時候,楚國葉縣有一個名叫沈儲梁的縣令,大家都叫他葉公。葉公非常喜歡有關龍的東西,不管是裝飾品、樑柱、門窗、碗盤、衣服,上面都有龍的圖案,連他家裏的牆壁上也畫著一條好大好大的龍,大家走進葉公的家還以為走進了龍宮,到處都可以看到龍的圖案!
“我最喜歡的就是龍!”葉公得意地對大家說。有一天,葉公喜歡龍的事被天上真的龍知道了,真龍說:“難得有人這麼喜歡龍,我得去他家裏拜訪拜訪呀!”真龍就從天上飛到葉公的家,把頭伸進窗戶中大喊說:“葉公在家嗎?”葉公一看到真正的龍,嚇得大叫:“哇!怪物呀!”真龍覺得很奇怪,說:“你怎麼說我是怪物呢?我是你最喜歡的龍呀!”葉公害怕得直發抖,說:“我喜歡的是像龍的假龍,不是真的龍呀,救命呀。”葉公話沒說完,就連忙往外逃走了!留下真龍一臉懊惱地說:“哼,葉公說喜歡龍這件事是假的,他根本是怕龍嘛!害我還飛來拜訪他!”
表面上愛好某事物,實際
上並不真愛好,虛假可以
騙得了別人,但是永遠騙
不了自己的內心。
32朝三暮四
宋國有一個養猴子的老人,他很喜歡猴子,養了一大群猴子,他能懂得猴子們的心意,猴子們也能夠了解那個人的心思。那位老人減少了他全家的口糧,來滿足猴子們的慾望。但是不久,家裏缺乏食物了,他想要限制猴子們吃橡粟的數量,但又怕猴子們不聽從自己,就先欺騙猴子們:“我給你們橡粟,早上三顆,晚上四顆,這樣夠嗎?”眾多猴子一聽很生氣,都跳了起來。過了一會兒,他又說:“我給你們橡粟,早上四顆,晚上三顆,這樣夠嗎?”猴子們聽后很開心地趴下,都服服帖帖的了。
看問題不要只停留在表
面,或被表面現象所迷
惑,應該看到其本質。多
與少不在其給予的時間,而在於總量。
33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春秋時期,吳國國王闔閭準備攻打荊地楚國,遭到大臣的反對。吳王很惱火,在召見群臣的會上警告:“誰敢勸阻就處死誰!”儘管如此,還是有人想阻止吳王出兵。王宮中一個青年侍衛知道自己身份卑微說話沒有分量,想要規勸吳王可是不敢,便想出一個好辦法:每天早晨,他拿着彈弓、彈丸在王宮後花園轉來轉去,露水濕透他的衣鞋,接連三天如此。吳王很奇怪,便問他為什麼這樣做,侍衛道:“后園裏有一棵樹,樹上有一隻知了,知了停息在樹上吸飲着露水,卻不知道有隻螳螂就在知了的身後;螳螂彎起了前肢,想撲上去捕捉知了,卻不知道有隻黃雀就在螳螂身旁;黃雀伸長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卻不知道有個人舉着彈弓在樹下要射它。
這三個東西,都極力想要得到它們眼前的利益,卻沒有考慮到它們身後有隱伏的禍患。”吳王聽后,覺得很有道理,於是放棄了攻打楚國的打算。
這裏諷刺了那些只顧眼前
利益,不顧身後禍患的
人。教導我們在考慮問
題,處理事情時,要通盤謀划,近憂遠慮,居安思危,不能顧此失彼。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想一下。
34亡羊補牢
從前有一個牧民,養了幾十隻羊,白天放牧,晚上趕進一個用柴草和木樁等物圍起來的羊圈內。
一天早晨,這個牧民去放羊,發現羊少了一隻。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間有狼從窟窿里鑽了進來,把一隻羊叼走了。
鄰居勸告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
他說:“羊已經丟了,還去修羊圈幹什麼呢?”沒有接受鄰居的好心勸告。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發現又少了一隻羊。原來狼又從窟窿里鑽進羊圈,又叼走了一隻羊。
這位牧民很後悔沒有認真接受鄰居的勸告,去及時採取補救措施。於是,他趕緊堵上那個窟窿,又從整體進行加固,把羊圈修得牢牢實實的。
從此,這個牧民的羊就再也沒有被野狼叼走過了。
犯了錯誤,遭到挫折,這
是常見的現象。只要能認
真吸取教訓,及時採取補
救措施,就可以避免繼續犯錯誤,遭受更大的損失。
35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戰國時,趙國、燕國都不是實力很強的國家,然而趙惠文王無視對趙、燕兩國虎視眈眈的強大的秦國,打算出兵攻打燕國。
為了避免一場國破家亡的戰亂,燕國的蘇代跑到趙國去求見趙惠文王,以遊說趙與燕兩相和好、共同抗秦。蘇代對趙惠文王說:
“大王您先別談打仗的事,我且講個故事給您聽:一隻河蚌好久沒上岸了。有一天出了太陽,河岸上十分暖和,於是河蚌爬到岸上,張開蚌殼曬太陽。河蚌只覺得渾身舒服極了,它懶洋洋地打起瞌睡來。這時,一隻鷸鳥飛過來,悄悄落在河蚌的身邊,很快地用長長的尖嘴伸過去啄河蚌的肉。河蚌猛一驚醒,迅速用力把蚌殼一合,將鷸的尖嘴緊緊地夾住了。鷸鳥對河蚌說:‘我看你能在岸上呆多久!如果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會被乾死、曬死,到時候,這岸上就會有一隻死蚌了。’
河蚌也十分強硬地說:
‘我看你能餓多長時間!我今天不鬆開你的嘴,明天也不鬆開你的嘴,你就會在這裏被餓死,到時候這岸上就會有一隻死鷸了。’
兩個小東西就這樣對抗着,誰也不肯相讓,真有要拼個同歸於盡的架式。
這時,一位漁人走過來,十分輕鬆地就撿了個便宜,把蚌和鷸都捉住,滿心高興地趕回家去。
蘇代的故事剛一講完,趙惠文王幡然醒悟。他拍着自己的腦袋說:“多謝先生的啟發,如果我們小國間自相殘殺,讓秦國從中得利,那我們跟這故事裏剛愎自用的鷸和蚌又有什麼區別呢?”
於是,趙惠文王打消了攻打燕國的念頭。
有頭腦的人不論幹什麼事
情,都要全面、周密地思
考一下,權衡利弊得失后
再行動。否則,為了一點點恩怨、矛盾而互相爭鬥,必定會做出鷸蚌相爭的蠢事來。
36守株待兔
宋國有一個農民,每天在田地里勞動,一年四季,早上天一亮就起床,扛着鋤頭往田野走;傍晚太陽快落山了,又扛着鋤頭回家。他實在是很辛苦。
有一天,這個農夫正在地里幹活,突然一隻野兔從草叢中竄出來。野兔見到有人而受了驚嚇。它拚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農夫地頭的一截樹樁子上,折斷脖子死了。農夫放下手中的農活,走過去撿起死兔子。他非常慶幸自己的好運氣。
晚上回到家,農夫把死兔交給妻子。妻子做了香噴噴的野兔肉,兩口子有說有笑美美地吃了一頓。
第二天,農夫照舊到地里幹活,可是他再不像以往那麼專心了。他干一會兒就朝草叢裏瞄一瞄、聽一聽,希望再有一隻兔子竄出來撞在樹樁上。就這樣,他心不在焉地幹了一天活,該鋤的地也沒鋤完。直到天黑也沒見到有兔子出來,他很不甘心地回家了。
第三天,農夫來到地邊,已完全無心鋤地。他把農具放在一邊,自己則坐在樹樁旁邊的田埂上,專門等待野兔子竄出來,可是又白白地等了一天。
後來,農夫每天就這樣守在樹樁邊,希望再撿到兔子,然而他始終沒有再得到。而農夫地里的野草卻越長越高,把他的莊稼都淹沒了。農夫因此成了宋國人議論的笑柄。
把一次偶然的事件當作常
有的現象,看成是一種必
然規律的做法是缺乏根據
和十分輕率的。一個人如果那樣去看問題,就會做出像這個宋國人一樣的蠢事來。
37愚公移山
在山西省境內,聳立着太行和王屋兩座大山,佔地七百餘里,高逾萬丈,據說是從冀州與河陽之間遷徙而來的。
那還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位名叫愚公的老人,已經快90歲了,他的家門正好面對着這兩座大山。由於交通阻塞,與外界交往要繞很遠很遠的路,極為不便。為此,他將全家人召集到一起,共同商議解決的辦法。愚公提議:“我們全家人齊心合力,共同來搬掉屋門前的這兩座大山,開闢一條直通豫州南部的大道,一直到達漢水南岸。你們說可以嗎?”大家七嘴八舌地表示贊同這一主張。
這時,只有愚公的老伴有些擔心,她瞧着丈夫說:“靠您的這把老骨頭,恐怕連魁父那樣的小山丘都削不平,又怎麼對付得了太行和王屋這兩座大山呢?再說啦,您每天挖出來的泥土石塊,又往哪兒擱呢?”兒孫們聽后,爭先恐後地搶着回答:“將那些泥土、石塊都扔到渤海灣和隱土的北邊去不就行了?”
決心已下,愚公即刻率領子孫三人挑上擔子,扛起鋤頭,幹了起來。他們砸石塊,挖泥土,用藤筐將其運往渤海灣。他家有個鄰居是寡婦,只有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也跳跳蹦蹦地趕來幫忙,工地上好不熱鬧!任憑寒來暑往,愚公祖孫很少回家休息。
有個住在河曲名叫智叟的人,看到愚公率子孫每天辛辛苦苦地挖山,感到十分可笑。他勸阻愚公說:“你也真是傻到家了!憑着你這一大把年紀,恐怕連山上的一棵樹也撼不動,你又怎麼能搬走這兩座山呢?”
愚公聽后,不禁長長地嘆了一口氣。他對智叟說:“你的思想呀,簡直是到了頑固不化的地步,還不如那位寡婦和她的小兒子哩!當然,我的確是活不了幾天了。可是,我死了以後有兒子,兒子又生孫子,孫子還會生兒子,這樣子子孫孫生息繁衍下去,是沒有窮盡的。而眼前這兩座山卻是再也不會長高了,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挖下去,還愁會挖不平嗎?”面對愚公如此堅定的信念,智叟無言以對。
當山神得知這件事後,害怕愚公每日挖山不止,便去稟告上帝。上帝也被愚公的精神感動了,於是就派兩個大力士神來到人間,將這兩座山給背走了,一座放到了朔方的東部,一座放到了雍州的南部。從此以後,冀州以南一直到漢水南岸,就再也沒有高山擋道了。
智叟孤立而靜止地看待愚
公之老和太行王屋兩山之
高,其實無“智”可言;
而愚公能用發展眼光洞悉子孫無窮與山高有限,又怎麼能說是“愚”呢?要想干成一番事業的人,就應像愚公那樣充滿信心,有頑強的毅力,不懼艱難險阻,堅持不懈地幹下去,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38嗟來之食
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互相征戰,老百姓不得太平,如果再加上天災,老百姓就沒法活了。這一年,齊國大旱,一連3個月沒下雨,田地乾裂,莊稼全死了,窮人吃完了樹葉吃樹皮,吃完了草苗吃草根,眼看着一個個都要被餓死了。可是富人家裏的糧倉堆得滿滿的,他們照舊吃香的喝辣的。
有一個富人名叫黔傲,看着窮人一個個餓得東倒西歪,他反而幸災樂禍。
他想拿出點糧食給災民們吃,但又擺出一副救世主的架子,他把做好的窩窩頭擺在路邊,施捨給過往的饑民們。每當過來一個饑民,黔傲便丟過去一個窩窩頭,並且傲慢地叫着:“叫化子,給你吃吧!”有時候,過來一群人,黔傲便丟出去幾個窩頭讓饑民們互相爭搶,黔傲在一旁嘲笑地看着他們,十分開心,覺得自己真是大恩大德的活菩薩。
這時,有一個瘦骨嶙峋的饑民走過來,只見他滿頭亂蓬蓬的頭髮,衣衫襤褸,將一雙破爛不堪的鞋子用草繩綁在腳上,他一邊用破舊的衣袖遮住面孔,一邊搖搖晃晃地邁着步,由於幾天沒吃東西了,他已經支撐不住自己的身體,走起路來有些東倒西歪了。
黔傲看見這個饑民的模樣,便特意拿了兩個窩窩頭,還盛了一碗湯,對着這個饑民大聲吆喝着:“喂,過來吃!”
饑民像沒聽見似的,沒有理他。黔傲又叫道:“嗟,聽到沒有?給你吃的!”只見那饑民突然精神振作起來,瞪大雙眼看着黔傲說:“收起你的東西吧,我寧願餓死也不願吃這樣的嗟來之食!”
黔傲萬萬沒料到,餓得這樣搖搖晃晃的饑民竟還保持着自己的人格尊嚴,黔傲滿面羞慚,一時說不出話來。
本來,救濟幫助別人就應
該真心實意而不要以救世
主自居。對於善意的幫
助是可以接受的;但是,面對“嗟來之食”,倒是那位有骨氣的饑民的精神,值得我們讚揚。
39圍魏救趙
戰國時期,魏國派軍隊進攻趙國。
魏國的軍隊很快包圍了趙國首都邯鄲,情況十分危急。趙國眼看抵擋不住魏的攻勢,趕緊派人向齊國求救。
齊國大將田忌受齊王派遣,準備率兵前去解救邯鄲。這時,他的軍師孫臏趕緊勸他說:“要想解開一團亂麻,不能用強扯硬拉的辦法;要想制止正打鬥得難分難解的雙方,不宜用刀槍對他們一陣亂砍亂刺;要想援救被攻打的一方,只需要抓住進犯者的要害,搗毀它空虛的地方。眼下魏軍全力以赴攻趙,精兵銳將勢必已傾巢出動,國內肯定只剩下一些老弱殘兵。魏國此時顧了外頭,國內勢必空虛。如果我們此時抓住時機,直接進軍魏國,攻打魏國都城大梁,魏軍必定會回師來救,這樣,他們撤走圍趙的軍隊來解救首都的緊急,我們不是就可以替趙國解圍了嗎?”
一席話說得田忌茅塞頓開,他十分讚賞地說:“先生真是英明高見,令人佩服。”
孫臏接着又補充說:“還有一點,魏軍從趙國撤回,長途往返行軍,必定疲憊不堪。而我軍則趁此時機,以逸待勞,只需在魏軍經過的險要之處布好埋伏,一舉打敗他們不在話下。”
田忌嘆服孫臏的精闢分析,立即下令按孫臏的策略行事,直奔魏國首都大梁,而且把要攻打大梁的聲勢造得很大,一邊卻在魏軍回師途中設下埋伏。
果然,魏軍得知都城被圍,慌忙撤了攻趙的軍隊回國。在匆忙跋涉的途中,人馬行至桂陵一帶,不防齊軍擂鼓鳴金,衝殺出來。魏軍始料不及,倉皇抵禦,哪裏戰得過有着充分準備的齊軍。魏軍被殺得丟盔棄甲,還沒來得及解救都城,便幾乎全軍覆沒。這次戰爭,齊軍大獲全勝,趙國也得到了解救。
其實,事物之間是相互制
約的,看問題不能就事論
事或只注意比較顯露的因
素,而要抓住問題的關鍵和要害,避實就虛,這樣來解決問題可能更為見效。
40杞人憂天
在我國歷史上的春秋時代,有一個杞國人,總是擔心有一天會突然天塌地陷,自己無處安身。他為此事而愁得成天吃飯不香,睡覺不寧。
後來,他的一個朋友得知他的憂慮之後,擔心這樣下去會損害他的健康,於是特意去開導他說:“天,不過是一些積聚的氣體而已。而氣體是無處不在的,比如你抬腿彎腰,說話呼吸,都是在天際間活動,為什麼你還要擔心天會塌下來呢?”
那個杞國人聽了,仍然心有餘悸地問:“如果天是一些積聚的氣體,那麼天上的太陽、月亮、星星,會不會掉下來呢?”
開導他的朋友繼續解釋:“太陽、月亮、星星,也都只是一些會發光的氣團,即使掉下來了,也不會傷人的。”
可是杞國人的憂慮還沒有完,他接着問:“那要是地陷下去了呢?又該怎麼辦?”
他的朋友又說:“地,不過是些堆積的石塊而已,它填塞在東南西北四方,沒有什麼地方沒有石塊。比如,你站着踩着,都是在地上行走,為什麼要擔心它會陷下去呢?”
杞國人聽了朋友的這一番開導之後,終於放下心來,十分高興。他的朋友也為他不再因無端的憂愁而傷身體,感到了欣慰。
對於一個時代所無法認知
和解決的問題,人們不應
該陷入無休止的憂愁之中
而無力自拔。人生還是要豁達些好。
41夜郎自大
秦漢時代,我國西南地區居住着許多部落。漢初,由於朝廷忙着平定內亂和對付北方匈奴的侵犯,沒有餘力顧及到遙遠的西南地區,而西南的這些部落也從不知道外面的世界。
西南地區的這些部落都很小,他們散住在山中、林間。其中有一支名為“夜郎”的部落,就算是很大的了。
夜朗部落有個首領名叫多同。在他眼裏,夜郎就是天底下最大的國家了。一天,他騎馬帶着隨從出外巡遊,他們來到一片平坦的土地上,多同揚鞭指着前方說:“你們看!這一望無邊的疆土,都是我的,有哪一國能比它大呢?”
跟隨一旁的僕從連忙獻媚說:“大王您說的很對,天下還有哪一國比夜郎更大呢!”多同心裏沾沾自喜。
他們又來到一大片高山前,多同仰起頭,看着巍峨的高山說:“天下還找得到比這更高的山嗎?”
隨從連忙應和說:“當然找不到,天下哪有比夜郎的山更高的山呢!”
後來,他們來到一條江邊,多同跳下馬來,指着滔滔江水說:“你們看,這條江又寬又長,這是世界上最長最大的河了。”
隨從們沒有一個不同意的,都齊聲說:“那是肯定的。我們夜郎是天下最大的國家。”
這次出遊以後,夜郎國的人更加自大起來。
漢武帝時候,武帝派使者出使印度,經過夜郎國。
夜郎的首領多同從沒去過中原,根本不知道中原是怎麼回事。於是他派人將漢朝使者請進部落帳中。多同問漢朝使者說:“漢和夜郎相比,哪個大些?”
漢使者聽了多同的問話,不禁哈哈大笑起來,他回答說:“夜郎和漢是完全不能相比的。漢朝的州郡就有好幾十個,而夜郎的全部地盤還抵不上漢朝一個郡的地盤。你看,哪一個大呢?”
多同一聽,不禁目瞪口呆,滿臉羞愧。
生活中也是這樣,見識越
廣的人越懂得謙虛,而見
識愈短淺的人反而愈盲目
自大。
42割席斷交
管寧和華歆在年輕的時候,是一對非常要好的朋友。他倆成天形影不離,同桌吃飯、同榻讀書、同床睡覺,相處得很和諧。
有一次,他倆一塊兒去勞動,在菜地里鋤草。兩個人努力幹着活,顧不得停下來休息,一會兒就鋤好了一大片。
只見管寧抬起鋤頭,一鋤下去,“喝當”一下,碰到了一個硬東西。管寧好生奇怪,將鋤到的一大片泥土翻了過來。黑黝黝的泥土中,有一個黃澄澄的東西閃閃發光。管寧定睛一看,是塊黃金,他就自言自語地說了句:“我當是什麼硬東西呢,原來是錠金子。”接着,他不再理會了,繼續鋤他的草。
“什麼?金子!”不遠處的華歆聽到這話,不由得心裏一動,趕緊丟下鋤頭奔了過來,拾起金塊捧在手裏仔細端詳。
管寧見狀,一邊揮舞着手裏的鋤頭幹活,一邊責備華歆說:“錢財應該靠自己的辛勤勞動去獲得,一個有道德的人是不可以貪圖不勞而獲的財物的。”
華歆聽了,口裏說:“這個道理我也懂。”手裏卻還捧着金子左看看、右看看,怎麼也捨不得放下。後來,他實在被管寧的目光盯得受不了了,才不情願地丟下金子回去幹活。可是他心裏還在惦記金子,幹活也沒有先前努力,還不住地唉聲嘆氣。管寧見他這個樣子,不再說什麼,只是暗暗地搖頭。
又有一次,他們兩人坐在一張席子上讀書。正看得入神,忽然外面沸騰起來,一片鼓樂之聲,中間夾雜着鳴鑼開道的吆喝聲和人們看熱鬧吵吵嚷嚷的聲音。於是管寧和華歆就起身走到窗前去看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原來是一位達官顯貴乘車從這裏經過。一大隊隨從佩帶着武器、穿着統一的服裝前呼後擁地保衛着車子,威風凜凜。再看那車飾更是豪華:車身雕刻着精巧美麗的圖案,車上矇著的車簾是用五綵綢緞製成的,四周裝飾着金線,車頂還鑲了一大塊翡翠,顯得富貴逼人。
管寧對於這些很不以為然,又回到原處捧起書專心致志地讀起來,對外面的喧鬧完全充耳不聞,就好像什麼都沒有發生一樣。
華歆卻不是這樣,他完全被這種張揚的聲勢和豪華的排場吸引住了。他嫌在屋裏看不清楚,乾脆連書也不讀了,急急忙忙地跑到街上去跟着人群尾隨車隊細看。
管寧目睹了華歆的所作所為,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嘆惋和失望。等到華歆回來以後,管寧就拿出刀子當著華歆的面把席子從中間割成兩半,痛心而決絕地宣佈:“我們兩人的志向和情趣太不一樣了。從今以後,我們就像這被割開的草席一樣,再也不是朋友了。”
真正的朋友,應該建立在
共同的思想基礎和奮鬥目
標上,一起追求、一起進
步。如果沒有內在精神的默契,只有表面上的親熱,這樣的朋友是無法真正溝通和理解的,也就失去了做朋友的意義了。
43三人成虎
魏國大夫龐恭和魏國太子一起作為人質,定於某日啟程赴趙都邯鄲。臨行時,龐恭向魏王提出一個問題,他說:“如果有一個人對您說,我看見鬧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一隻老虎,君王相信嗎?”魏王說:“我當然不信。”龐恭又問:“如果是兩個人對您這樣說呢?”魏王說:“那我也不信。”龐恭緊接着追問了一句道:“如果有三個人都說親眼看見了鬧市中的老虎,君王是否還不相信?”魏王說道:“既然這麼多人都說看見了老虎,肯定確有其事,所以我不能不信。”龐恭聽了這話以後,深有感觸地說:“果然不出我的所料,問題就出在這裏!事實上,人虎相怕,各占幾分。具體地說,某一次究竟是人怕虎還是虎怕人,要根據力量對比來論。眾所周知,一隻老虎是決不敢闖入鬧市之中的。如今君王不顧及情理、不深入調查,只憑三人說虎即肯定有虎,那麼等我到了比鬧市還遠的邯鄲,您要是聽見三個或更多不喜歡我的人說我的壞話,豈不是要斷言我是壞人嗎?臨別之前,我向您說出這點疑慮,希望君王一定不要輕信人言。”
龐恭走後,一些平時對他心懷不滿的人開始在魏王面前說他的壞話。時間一長,魏王果然聽信了這些讒言。當龐恭從邯鄲回魏國時,魏王再也不願意召見他了。
看起來,謠言惑眾,流言
蜚語多了,的確足以毀掉
一個人。隨聲附和的人
一多,白的也會被說成黑的,真是叫做“眾口鑠金,積毀銷骨”。所以我們對待任何事情都要有自己的分析,不要人云亦云,被假象所蒙蔽。
44涸轍之魚
莊子家已經貧窮到揭不開鍋的地步了,無奈之下,只好硬着頭皮到監理河道的官吏家去借糧。
監河侯見莊子登門求助,爽快地答應借糧。他說:“可以,待我收到租稅後,馬上借你三百兩銀子。”
莊子聽罷轉喜為怒,臉都氣得變了色。他忿然地對監河侯說:“我昨天趕路到府上來時,半路突聽呼救聲。環顧四周不見人影,再觀察周圍,原來是在乾涸的車轍里躺着一條鯽魚。”
莊子嘆了口氣接著說:“它見到我,像遇見救星般向我求救。據稱,這條鯽魚原住東海,不幸淪落車轍里,無力自拔,眼看快要乾死了,請求路人給點水,救救性命。”
監河侯聽了莊周的話后,問他是否給了水救助鯽魚。
莊子白了監河侯一眼,冷冷地說:“我說可以,等我到南方,勸說吳王和越王,請他們把西江的水引到你這兒來,把你接回東海老家去罷!”
監河侯聽傻了眼,對莊子的救助方法感到十分荒唐:“那怎麼行呢?”
“是哇,鯽魚聽了我的主意,當即氣得睜大了眼,說眼下斷了水,沒有安身之處,只需幾桶水就能解困,你說的所謂引水全是空話大話,不等把水引來,我早就成了魚市上的乾魚啦!”
遠水解不了近渴,這是人
們的常識。這篇寓言揭露
了監河侯假大方,真吝嗇
的偽善面目。諷刺了說大話,講空話,不解決實際問題之人的慣用伎倆。老實人的態度是少說空話,多辦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