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讀者文摘精華:秋》(6)
第5章看得開
佛祖說,幸福是心的感覺。幸福與哀愁往往會同時敲響人的心門,你把誰邀請進來,你就將與誰同在。
佛祖說,不幸往往源於自己,煩惱往往源於比較,痛苦往往源於不知足。心好一切都好,心美一切都美,心快樂一切都快樂,心幸福一切都幸福!
01幸福在哪裏
一日,佛祖遇見了一個農夫。農夫的樣子非常苦惱,他向佛祖訴說:“我家的水牛剛死,沒有它幫忙犁田,我怎麼能下田作業呢?”於是佛祖賜給了他一頭健壯的水牛,農夫很高興,佛祖在他身上感受到了幸福的味道。
又一日,佛祖遇見了一個男人。男人非常沮喪,他向佛祖訴說:“我的錢被騙光了,沒有盤纏回鄉。”於是佛祖給他銀兩做路費,男人很高興,佛祖在他身上感受到了幸福的味道。
又一日,佛祖遇見了一個詩人。詩人年輕、英俊、有才華且富有,妻子貌美溫柔,但他卻過得不快活。佛祖問他:“你不快樂嗎?我能幫你嗎?”詩人說:“我什麼都有,只欠一樣東西——幸福,你能給我嗎?”佛祖說:“可以。”
於是佛祖把詩人所擁有的都拿走了——拿走了詩人的才華,毀去了他俊朗的面容,奪走了他的財產和他妻子的生命。
佛祖做完這些后便離去了。一個月後,佛祖回到詩人的身邊。這時,詩人已經餓得半死了,正衣衫襤褸地躺在地上掙扎。於是,佛祖把他原有的一切都還給了他。然後,佛祖又離去了。半個月後,佛祖再去看詩人。這次,詩人摟着妻子,不停地向佛祖道謝,因為他得到了幸福。
肚子餓壞時,有一碗熱騰
騰的面放在你眼前,是幸
福;累得半死時,有一
張軟軟的床讓你躺上去,是幸福;哭得傷心欲絕時,旁邊有人溫柔地遞過來一張紙巾,是幸福……幸福沒有絕對的定義,幸福只是心的感覺。幸福與否,只在於你的心怎麼看待。
02貪多是一種痛苦
據說造物主在創造蜈蚣時,並沒有為它造腳,但它仍可以爬得和蛇一樣快。
有一天,它看到羚羊、梅花鹿和其他有腳動物都跑得比自己快,心裏很不高興,便說:“哼!腳愈多,當然跑得愈快啊。”
於是,他向造物主禱告說:“造物主啊,我希望擁有比其他動物更多的腳。”
造物主答應了蜈蚣的請求。他把很多很多的腳放在了蜈蚣面前,任憑它自由取用。
蜈蚣迫不及待地拿起這些腳,一隻一隻地往自己身體上貼去,從頭一直貼到尾,直到再也沒有地方可貼了,它才依依不捨地停止。它心滿意足地看着滿身是腳的自己,暗暗竊喜:“現在我可以像箭一樣飛出去了!”
然而,等它想要開始跑步時,它才發現自己完全無法控制這些腳。這些腳都在各走各的,所以蜈蚣一定要全神貫注,才能使一大堆腳不致互相絆跌而順利地往前走。這樣一來,它走得比以前更慢了,而且還累得夠嗆。
佛祖說,滿足不在於多加
柴草,而在於減少火苗;
不在於積累財富,而在於
減少慾念。貪多的人,雖然表面上看得到了很多,但事實上最後得到的更少,還有可能成為痛苦的奴隸。很多時候,人之所以活的疲累,不是因為擁有的東西太少,而是想要的東西太多。只有懂得把握分寸,適可而止,生活平衡,才能享受到更多的幸福與快樂。
03放下即是快樂
有個富人儘管擁有很多財富,但卻總感覺不到快樂。他已經厭倦了當下的生活,便決定到美麗而神秘的遠方去尋找快樂。一天,富人背上許多金銀珠寶出發了,他要去遠方尋找快樂。
背負沉重包袱的他上路了。可是,他發現自己走得越遠就越是煩躁,覺得根本就不可能有所謂的快樂。走遍了千山萬水的他,累得氣喘吁吁,根本就沒有心思去欣賞野外的風景,體會那閑雲野鶴般的悠閑自在。
一天,一位衣衫襤褸的農夫唱着山歌從對面走了過來。富人忍不住問農夫:“你看上去很快樂,對嗎?”
“呵呵!是的,我覺得自己很快
活!我剛從田地里回來,我的秧苗又長高了一截;在路上,我又幸運地撿到了一些柴火和蘑菇!”
“我什麼都不缺,你看我背上有這麼多寶貝,可我就是感覺不到快樂,你能告訴我快樂的秘訣嗎?”
農夫憨厚地笑了笑說:“哪裏有什麼秘訣啊?想快樂很簡單啊,只要你把背負的東西放下來就可以了。”
富人忽然頓悟。是啊,自己背着那麼沉重的金銀珠寶,腰都快被壓彎了,而且一路上擔心的事情也太多了:晚上住店時害怕財物會被人偷走,白天走在大路上擔心身上的東西被別人搶了去,帶着太重不方便,丟下又捨不得。自己成天如此憂心忡忡、驚魂不定,又怎麼能快樂得起來呢?如果自己只帶夠用的銀兩,然後把心思單純地放在欣賞身邊的自然風光上,或者把身上的金銀財寶分發給窮人,讓別人得到快樂,也許自己不但能輕鬆,也能獲得快樂!
富人真的這樣做了,結果他發現,沒有了沉重的包袱,他因獲
得了輕鬆而快樂,另外,他
還因為幫助了別人而快樂。
原來,快樂是如此簡單,只
要懂得放下,只要學會分
享!
佛祖說,生
活原本沒有
痛苦,沒有
煩惱,沒有憂愁,當慾望
太多,計較太多,背負太多
時,痛苦、煩惱、憂愁和沉
重便產生了。慾望越多,痛苦便越多,幸福便越遠離。只有懂得節制慾望的人,才能享受到人生的真正樂趣;只有懂得不去計較的人,才能享受到左右逢源的和諧;只有懂得放下自己的人,才能享受到生活的自在從容。
04看重杯子裏的水
有一天,幾位分別了多年的同學相約去拜訪大學時的老師。
老師見了大家后很高興,問他們生活得怎麼樣。沒想到,這一句話就勾出了大家的滿腹牢騷。大家紛紛訴說著生活的不如意:工作壓力大呀,生活煩惱多呀,做生意的商戰失利呀,當官的仕途受阻呀……彷彿都成了時代的棄兒。
老師笑而不語,從廚房裏拿出了一大堆杯子,然後擺在茶几
上。這些杯子各式各樣,
形態各異,有瓷器的,有
玻璃的,有塑料的,有
的杯子看起來豪華而高
貴,有的則顯得普通而簡
陋……
老師說:“大家都是我
的學生,我就不把你們當
客人看待了。你們要是渴
了,就自己倒水喝吧。”
眾人正好都說得口乾舌燥了,便紛紛拿了自己看中的杯子去倒水喝。等大家手裏都端了一杯水時,老師說話了。
他指着茶几上剩下的杯子說:“你們注意了沒有,你們手裏的杯子都是最好看最別緻的杯子,而像這些塑料杯卻沒有人去選它。”
當然,大家對此都不覺得奇怪,因為誰不希望自己拿着的是一隻好看的杯子呢?
老師繼續說:“這就是你們痛苦和煩惱的根源。大家需要的是水,而非杯子,但我們總是會有意無意地去選擇漂亮的杯子。這就如同我們的生活──如果生活是水,那麼工作、金錢、地位這些東西就是杯子,它們只是我們盛起生活之水的工具。其實,杯子的好壞,並不影響水的質量。如果將心思花在杯子上,我們哪裏還有心情去品嘗水的苦甜啊。這,不就是自尋煩惱嗎?”
佛祖說,財富、地位、名
利,這些讓很多人慾罷不
能的東西,其實只是生活
的裝飾、生活的虛相而已,並不是生活本身。可惜,很多人把生活的重點放錯了,忘記了此生的目的,把心思都放在了追求錯誤的東西上,痛苦自然難免。
真正的幸福,是杯子裏的水,而不是裝水的杯子。
05懂得惜福才是福
有個男子最近正在和妻子鬧離婚。
他是那種很不現實的男人,有許多和他年齡不相符的浪漫,甚至是天真的想法。他的愛人很愛他,除了工作之外,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放在了他的身上,全身心地盡着妻子的責任。而他的表現卻很差勁,不但不體貼妻子,還時常無端地向妻子發火。他還常常懷疑妻子有外遇,不相信妻子是真心愛他。不久前,他又以感情不合為由提出了離婚。
一天,他見到一位老和尚,便向老和尚抱怨起了自己的妻子,在數落了妻子的種種不好后,又說,妻子不願意和他離婚,搞得他很煩惱。
老和尚聽完他的抱怨后,問他:“每天在你下班進家門時,在你晚飯後,在你風塵僕僕出差歸來時,她會不會總是給你端上一杯水?”他想了想,然後點了點頭。老和尚又問他:“難道這不是幸福嗎?你可曾在她忙碌之後給她端過一杯水?”這個男子若有所悟。
老和尚又說:“其實,所謂的幸福,就像一杯水一樣平淡,不易覺察。
只有在你失去她的時候,你才會知道她的珍貴。富人在他腰纏萬貫的時候,覺得自己是幸福的,他不了解一個窮人家的幸福。窮人則認為,能夠自始至終都擁有一碗水,不至於在口渴難忍的時候到別人門前等候賞賜,就是極大的幸福了。在感情問題上也是一樣,我們不能抱怨自己的婚姻平淡無味,在你厭倦了這一切的時候,你應該問問自己,是否始終對對方有一份愛心,對家庭有一份責任感。你是否在她需要幫助的時候,給她以溫暖和關懷?如果你能對感情生活負責,對愛負責,婚姻何愁不美滿?”男子聽后,汗顏不已,漸生慚愧,從此厚待妻子。
幸福哪有那麼難尋?幸福
不過就是一碗水,但這碗
水卻要比一杯陳釀還要香
濃。懂得惜福,才會有福。心中存有幸福,幸福就在你的身邊。每個人都要學會珍惜眼前的實實在在,不要總是這山望着那山高,馬不停蹄地疲於奔命。謹記,一味盲目地去追尋那虛無縹緲、遙不可及的幸福,你就會錯過所有路邊的最美的風景。
06可怕的貪慾
弟子問禪師:“世上最可怕的是什麼?”禪師說:“慾望!”弟子滿臉疑惑。
禪師說:“聽我講一個故事吧!”
有一個農民想要買一塊地,他聽說有個地方的人想賣地,便決定到那裏打探一下。到了那個地方,他便向人詢問:“這裏的地怎麼賣呢?”
當地人說:“只要交1000塊錢,然後就給你一天時間,從太陽升起的時間算起,直到太陽落下地平線,你能用步子圈多大的地,那些地就是你的了,但是如果不能回到起點,你將不能得到一寸土地。”
這個人心想:“那我這一天辛苦一下,多走一些路,豈不是可以圈很大的一塊地?這樣的生意實在太划算了!”
於是他就和當地人簽訂了合約。
太陽剛一露出地平線,他就邁着大步向前疾走,到了中午的時候,當他回頭已看不見出發的地方時他才拐彎。他的步子一分鐘也沒有停下,只是一直地向前走着,心裏還在想:“忍受住這一天的辛苦,以後就可以享受這一天的辛苦帶來的歡悅了。”
他又向前走了很遠的路,眼看着太陽快要下山了,他心裏非常着急,因為如果他趕不回起點處,就一寸地也得不到了。於是,他走斜路向起點趕去。可是太陽也馬上就要落到地平線下面了。
於是他加緊了腳步,只差兩步就要到達起點了,但這時他的力氣已經耗盡,倒在了那裏,倒下的時候他的兩隻手剛好觸到了起點的那條線。那片土地歸他了,可這又有什麼用呢,他的生命已經失去了。
禪師講完,閉目不語,弟子則從這個故事中知道了“世上最可怕的是什麼”的答案。
世上最可怕的是貪慾無止
境。有慾望不是錯,慾望
過盛,就會自尋煩惱,自
招痛苦,甚至引來災禍。這一切,都是我們那顆不聽話的心在作怪。如何避免這一最可怕的東西降臨到我們身上?掌控好我們的心,讓心聽自己的話,不被貪慾蠱惑。
07管住自己的心
有個人在市場上買了一個青花瓷瓶,價錢還算公道,做工精雕細刻。回家以後,他一會兒擦擦,一會兒端在手裏看看,喜歡的不得了。有位朋友來了,他把青花瓷瓶拿出來展示,結果被朋友澆了一盆冷水:“現在誰還買這樣的老古董啊?早過時了,你看人家買的玻璃擺設,那才叫有品位呢。”
等朋友走後,這個人再把瓶子端在手裏看,這下可真不得了了,他覺得瓶子一下子變得很難看,原先精雕細刻的做工,現在感覺粗陋無比,原先的公道價錢也變成了低賤不值。他愈想愈氣,便拿起瓶子就摔了。這時,又有一個朋友來敲門,他是個收藏家。他撿起了地上的碎片一看,不禁驚呼一聲:“這可是寶貝啊!”然後把這個瓶子的來龍去脈講了一遍。
所謂管事容易,管人難;
管人容易,管心難。有時
候,我們責怪別人不肯
聽自己的話,其實,最不聽話的是我們的心,今天要求這樣,明天希望那樣,總是翻來覆去,心猿意馬。一切問題的根源,在於我們是否掌握了辨別是非、好壞的能力。如果我們沒有能力自己判斷,就會惑,就會陷入恐慌、焦慮和浮躁,被別人牽着鼻子走。之所以惑,往往是因為我們已經付出了,付出前沒有搞清背景實情,沒有掌握客觀的評價標準,因此無論我們如何私下揣摩,患得患失,結果都反而損失更大。
08幸與不幸
一日,無德禪師遇見三位信徒,他們向禪師詢問道:“信佛真的能解除痛苦嗎?如果是真的,那為什麼我們信佛多年卻還是不快樂呢?”
無德禪師說:“你們為什麼要活着?”
思考了片刻后,甲說:“我活着是為了不死,死亡太可怕了,我不想死,所以我要活着。”
乙說:“我活着是為了現在努力勞動,老的時候能享受豐裕的生活。”
丙說:“我活着只是為了能養活一家老小,沒有我他們就無法生活,我是一家的頂樑柱,缺了我,這個家就要崩潰。”
禪師說:“你們整天想着死亡、年老、辛勞,又怎麼能夠快樂呢?你們應該想到理想、信念和責任,想着這些你們就會快樂!”
信徒們對禪師的話半信半疑,說:“這些說著容易,實際上它能當飯吃嗎?沒有飯吃怎麼能快樂呢?”
禪師說:“那你們說擁有什麼才能夠快樂呢?”
甲說:“擁有名譽就擁有了一切,所以擁有名譽就能夠快樂。”
乙說:“愛情是最甜蜜的,擁有了愛情,就能夠快樂。”
丙說:“金錢最有用,擁有了金錢,就能夠快樂。”
禪師說:“為什麼世上有那麼多擁有了名譽、金錢和愛情的人,還是很煩惱呢?”
信徒們無言以對。
幸福與不幸、痛苦和快樂
就像是硬幣的兩面,不幸
與痛苦在正面,幸福與
快樂就會被轉到反面;當你把幸福與快樂放在正面的時候,不幸與痛苦也就離開了你的視線。很多人只看到了別人所擁有的,卻很少想想自己已經把握住了的,於是就認為只要自己擁有了別人擁有的,就一定能幸福快樂,卻不知道,幸福還是不幸,快樂還是不快,全在於你眼晴怎麼看,心裏怎麼想。
09做好本職也是修行
一天,有一位女士來找秀峰禪師,抱怨工作得很辛苦,上司給的壓力太大,下屬又不懂合作,所以工作得很辛苦,她想不如去出家好了,以後就不用再面對這些工作上的煩惱了。
秀峰禪師聽了之後對她說:“生活不就是修行嗎?你可知道,現在對工作生厭就想出家,如果對出家也生厭了,那又怎樣?”
她的反應是“哦!”就無言以對了。
秀峰禪師便開導她說:“你要明白你在公司的職責,如果生活你都應付不了,去寺院你又應付得了嗎?例如寺院生活的清規或刻苦等。你要明白為什麼公司要僱用你,為什麼你的上司要賞識你?你的職責就是為公司解決難題,所以你要做好你的職責,你可以嘗試去了解你上司的煩惱,如果你明白了,你就會懂得處理他現在面對的難題。你覺得很難交給下屬去處理工作的情況也一樣,譬如你做衣服,你有什麼要求,你要清晰的告訴對方。對方明白,才可以按你的要求去做。其實,生活就是修行,做好工作、完成我們的職責也是修行。不要一味地抱怨上司和下屬,只要做好我們的職責,這就是入世修行的不動心!”
女士聽完這番話后,面上重現喜悅的神色,頂禮而去。
在生活和工作中,當感到
不如意的時候,不要一味
地嘴上去抱怨別人對我們
的不公平,更不要去逃避現實,而是要想辦法用行動去解決遇到的難題。真聰明不在嘴上,而在行動上。做好本職工作,其實也是一種修行。
10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佛光禪師有一次見到克契和尚,問道:“你自從來此學禪,好像歲月匆匆,已有十二個秋冬,你怎麼從不向我問道呢?”
克契和尚答道:“老禪師每日都很忙,學僧實在不敢打擾。”
時光荏苒,一晃又是三年過去了。
一天,佛光禪師在路上又遇到克契和尚,便問道:“你在參禪修道上有什麼問題嗎?怎麼不來問我呢?”
克契和尚回答道:“老禪師很忙,學僧不敢隨便和您講話!”
又過了一年。一天,克契和尚剛好經過佛光禪師禪房外面,禪師便對克契喊道:“你給我過來,我今天有空,到我的禪室談談禪道。”
克契趕快合掌作禮道:“老禪師很忙,我怎敢隨便浪費您的時間呢?”
佛光禪師知道克契如此地過分謙虛,即使再怎麼樣參禪,也是不能開悟的,所以在又一次遇到克契時,佛光禪師問道:“學道坐禪,要不斷參究,你為何老是不來問我呢?”
克契仍然說道:“老禪師,您很忙,學僧不便打擾!”
佛光禪師當下大聲喝道:“忙!
忙!為誰在忙呢?我也可以為你忙呀!”這一句話,瞬間打入到了克契和尚的心房裏,使他立有所悟。
所謂極限,往往是自己給
自己划的一條線。只要走
出自己劃下的疆界,你
就會發現事情原來可以這麼簡單;只要你不再“作繭自縛”而是“破繭而出”
時,你就會發現,外面的世界其實廣大得很,美麗得很!事實上,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地有這樣的積習,自覺不自覺地就給自己貼上了標籤:以我的身份、地位,就應當這樣!其實,這是在劃地自限。外面的世界大得很,你為什麼非要把自己圈在一席之地呢?
11門門通不如一門精
佛祖有個叫般特的徒弟,生性愚鈍。佛祖讓500名羅漢天天輪流教他,可是般特仍不開竅。佛祖便把他叫到面前,逐字逐句地教了他一首偈:“守口攝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
佛祖說:“你不要認為這首偈稀疏平常,你只要認真學會這一首偈,就已經是不容易了!”於是般特翻來覆去地就學這一偈,終於領悟了其中的真諦。
過了一段時間,佛祖派他去給附近的女尼講經說法。那些女尼早就聽說過這個愚笨的人了,所以心中都不服氣,她們想:“這樣愚笨之人也會講經說法?”雖然心裏這樣想,但是她們表面上仍然用應有的禮遇對他。
般特慚愧而謙虛地對眾女尼說道:“我生來愚鈍,在佛祖身邊只學得一偈,現在給大家講述,希望靜聽。”接着便念偈:“守口攝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
話音剛落,眾女尼便鬨笑:“居然只會一首啟蒙偈,我們早就倒背如流了,還用你來講解?”
般特不動聲色,從容講下去,說得頭頭是道,新意迭出。一首普通的偈,說出了無限深邃的佛理。眾女尼聽得如痴如醉,不禁感嘆道:“一首啟蒙偈,居然可以理解到這種程度,實在是高人一等啊!”於是對他肅然起敬。
般特只學了一偈,可他一絲不苟的精神體現於行動之中,於是一偈也得道了。
“學不在多,貴在力
行。”如果只把聰明停留
在嘴巴上,這樣的聰明是
結不出累累碩果的。因為真聰明不在嘴上,從來只在身體力行上。
12找好樹再踹
有個年輕人路過一片杏樹林,看見了滿樹的大白杏后,很想買一點來吃。
這時,他看見杏樹下面坐着一位老漢,身邊放着幾個鐵皮桶,便問道:“老人家,杏多少錢一斤?”老漢說:“兩毛錢一腳。”年輕人詫異地問老漢,究竟是兩毛錢還是兩角錢。當年輕人弄清楚是交了兩毛錢就允許向杏樹踹一腳時,他驚喜地想,天下居然還有這樣讓人興奮的買賣。
他給了老漢兩毛錢,便拎起了一個桶走向杏林深處。杏樹大小不一,他瞄了半天,才選了一棵碩大無比、枝頭低垂的杏樹,鉚足了勁兒,背過身像馬尥蹶子一樣,猛踹杏樹,腳腕子都快腫了,結果卻是一顆杏都有落下來。年輕人剛想再接着踹時,老漢對他說:“再交兩毛!”這時年輕人才明白了過來,於是選擇了一棵細弱的小樹,不輕不重地踹了一下,結果掉下的杏讓他撿了半桶。
這件事讓年輕人明白了這
樣一個道理:凡事要量力
而行,知道自己有幾斤幾
兩,能吃幾碗飯,能肩挑多重的擔,能幹多大的事兒。
13虛懷若谷
有個年輕人千里迢迢來到法門寺,對住持釋圓說:“我一心一意要學丹青,但至今還沒有找到一個能令我滿意的老師。”
釋圓笑了笑,問道:“你走南闖北十幾年,真的沒能找到一個令自己滿意的老師嗎?”年輕人深深地嘆了口氣說:“許多人都是徒有虛名啊,我見過他們的畫,有的畫技甚至還不如我呢!”釋圓聽了,淡淡一笑說:“老僧雖然不懂丹青,但也頗愛收集一些名家精品。既然施主的畫技不比那些名家遜色,就煩請施主為老僧留下一幅墨寶吧。”說完便吩咐一個小和尚拿了筆墨硯和一沓宣紙來。
釋圓又說:“老僧的最大嗜好,就是愛品茗飲茶,尤其喜愛那些造型流暢的古樸茶具。施主可否為我畫一個茶杯和一個茶壺?”年輕人聽了,說:“這還不容易?”於是調了一硯濃墨,鋪開宣紙,寥寥數筆,就畫出了一個傾斜的水壺和一個造型典雅的茶杯。那水壺的壺嘴正徐徐吐出一脈茶水來,注入到了那茶杯中去。年輕人問釋圓:“這幅畫您滿意嗎?”
釋圓微微一笑,搖了搖頭說:“你畫得確實不錯,只是把茶壺和茶杯放錯了位置。應該是茶杯在上,茶壺在下呀。”年輕人聽了,笑道:“大師為何如此糊塗,哪有茶壺往茶杯里注水,而茶杯在上茶壺在下的道理?”釋圓又微微一笑,說:“原來你懂得這個道理啊!
你渴望自己的杯子裏能注入那些丹青高手的香茗,但你總把自己的杯子放得比那些茶壺還要高,香茗又怎麼能注入到你的杯子裏去呢?澗谷把自己放低,才能吸納別人的智慧和經驗啊。”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江
海能成為百穀之王,是因
為它首先願意身處低下。
要想擁有百川的事業和輝煌,首先應擁有容得下百川的心胸和氣量,這也是一種自知之明。
14煩惱都是自找的
佛祖在旅途中遇到了一個不喜歡他的人。連續好幾天,在好長的一段路上,那個人都在用各種方法去誣衊佛祖。但佛祖從來不跟他計較。最後,佛祖問那個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禮物,但你拒絕接受,那麼這份禮物屬於誰的?”
那個人答:“屬於原本送禮的那個人。”
佛祖微笑着說:“沒錯。若我不接受你的謾罵,那你就是在罵你自己。”
那個人恍然大悟,摸摸鼻子走了。
佛祖的意思是說,只要你對別人給你的煩惱採取不理不睬不接受的態度,那麼無論別人如何謾罵你、如何對待你,都影響不了你的快樂,奪不走你的高興。你可以生別人的氣,但那只是在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你自己罷了,真正受害的還是你自己。
當我們在為種種苦惱之事
感到失落甚至掉淚時,其
實快樂就在身邊朝我們微
笑。做一個快樂的人其實並不難,擁有一個幸福的人生也很簡單,只要記住三條:不要拿自己的錯誤懲罰自己,不要拿自己的錯誤懲罰別人,不要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不要擾亂了自己的心,煩惱往往都是自找的。只要你不接受“煩惱”這份禮物,任何人都破壞不了你的好心情。
15無欲則剛
傳說八仙當中的呂洞賓,有一天從天界下凡來,發心要救度有緣的眾生。
在半路上,呂洞賓看見有個少年坐在地上流淚,於是上前問道:“小朋友,你為什麼哭呢?遇到什麼困難了嗎?”
少年嘆了一口氣:“我母親卧病在床,家裏沒有錢請醫生來看病,我本來要出去做工賺錢的,可是母親又不能沒有人照顧!”
呂洞賓一聽,心裏很高興,難得世間還有這麼孝順的孩子。為了資助這個少年,呂洞賓使用法術,把路旁的一塊石頭變成了黃金,並交給了少年。沒想到,少年卻搖搖手,表示不要這塊黃金。
呂洞賓心裏更是歡喜欣慰,這少年竟然還是一個不貪戀黃金的君子。“你為什麼不要黃金?這足夠讓你們母子幾年不愁衣食了呀!”呂洞賓問。
“你給我的黃金,總有用完時候,我要你的金手指,以後只要我需要錢,手指隨意一指,遍地就是黃金。”少年一臉貪鄙。
呂洞賓聽了以後,感嘆一聲,飄然遠去。
人人都有凡心,沒有慾望
是不可能的,而且適度的
慾望為公為私都是好事,
但是慾望太盛,就會引發災難,小到個人是犯罪,大到國家就變成了戰爭。所以說,人不能無欲,但不可貪心,貪心不足蛇吞象,人活着一定要知足,只有明白了這一點,才能真正體會到幸福的真諦。
16助敵就是助己
戰國時,中山國相國司馬熹很得國君信任,但是國君的寵姬陰簡十分憎恨司馬熹,常在國君的枕邊說他的壞話。
怎麼樣才能不這樣坐以待斃呢?想了很長時間,司馬熹都沒能想出一個萬全之策。
中山國有個叫田簡的智者,他看出了司馬熹的艱險處境,於是悄悄地向司馬熹獻策。
不久之後,趙國來了一位使者。對戰國七雄之一的趙國的來使,小小的中山國自然是不敢怠慢的,所以,司馬熹幾乎寸步不離地陪伴在趙國使臣身邊,生怕有一點怠慢。
一次在宴會上,司馬熹問使者:“聽說貴國擅長音樂的美女很多,是這樣嗎?”使者說:“並非如此。”司馬熹說:“我曾經到過許多國家,見過無數美女,但總覺得沒有人比得上我國的那位陰簡了,她的容貌傾國傾城,儀態婀娜多姿,簡直有如仙女下凡!”
趙國使者記在了心裏,回去之後便馬上把這一情況稟報給了趙王。趙王聽了之後,還未見到陰簡本人,就已經很動心了。於是,趙王派使者到中山國,請求把陰簡送給自己。
陰簡是中山國國君最寵愛的妃子,國君視她為掌上明珠,現在趙王要奪人所愛,他哪裏肯答應。但是,國君又擔心如果得罪了趙王,中山國就會遭到趙國的報復,中山國國力微弱,很可能要蒙難。正當中山王束手無策之時,司馬熹向國君進諫說:“啟奏大王,臣有一個辦法,既可以回絕趙國,又可以避免我國蒙難。”國君一聽十分高興,忙問道:“你有什麼萬全之策?”司馬熹說:“您可以立即冊封陰簡為王后,這樣就能死了趙王的邪念。”
中山國國君立即照辦。就這樣,中山國保全下來了,陰簡順利地做了王后。司馬熹因力薦陰簡為王后而得到了陰簡的尊重,陰簡從此不再憎恨司馬熹,心中對他感激涕零,司馬熹終於擺脫了困境。
幫助敵人,就能讓你少一
敵,而少一個敵人就是多
一個朋友。這個由敵人
轉變而來的朋友,會比你一般的朋友更對你好!因此,幫助敵人不但是保護自己,更是為自己找到更大的助力。
17人無佛祖眾僧之別
有個人為南陽慧忠國師做了30年的侍者,慧忠國師看他一直任勞任怨,忠心耿耿,所以想要對他有所報答,幫助他早日開悟。
有一天,慧忠國師像往常一樣喊道:“侍者!”
侍者聽到國師叫他,以為慧忠國師有什麼事要他幫忙,於是立刻回答道:“國師!要我做什麼事嗎?”
國師聽到他這樣的回答感到無可奈何,說道:“沒什麼事要你做的!”
過了一會,國師有喊道:“侍者!”
侍者又是和第一次一樣的回答。
慧忠國師又回答他道:“沒什麼事要你做!”
這樣反覆了幾次以後,國師喊道:“佛祖!佛祖!”
侍者聽到慧忠國師這樣喊,感到非常不解,於是問道:“國師!您在叫誰呀?”
國師看他愚笨,萬般無奈地啟示他道:“我叫的就是你呀!”
侍者仍然不明白地說道:“國師,我不是佛祖,而是你的侍者呀!你糊塗了嗎?”
慧忠國師看到他如此不可教化,便說道:“不是我不想提拔你,實在是你太辜負我了呀!”
侍者回答道:“國師!不管到什麼時候,我永遠都不會辜負你,我永遠是你最忠實的侍者,任何時間都不會改變!”
慧忠國師道:“還說不辜負我,事實上你已經辜負我了,我的良苦用心你完全不明白。你只承認自己是侍者,而不承認自己是佛祖,佛祖與眾生其實並沒有區別。眾生之所以為眾生,就是因為眾生不承認自己是佛祖。實在是太遺憾了!”
你看不起自己,別人又如
何看重你?你看得起自
己,別人才會看得起你!
有的人為什麼只會應聲與被動?進退都跟着別人走,就不會想到自己的存在!
不能感覺自己的心魂,能接觸自己的真正的生命嗎?
18看得起自己
有位王子長得很英俊,可惜他是一個駝子,這個缺陷令他非常自卑。
一天,國王請了全國最好的雕刻家來,要給王子刻一座雕像。過了一段時間,雕像刻出來了。只見雕刻家刻出來的雕像沒有駝背,背是直挺挺的。國王將此雕像豎立於王子的宮前。
當王子在宮門前看到這座雕像時,心中產生了一種震撼。
幾個月之後,百姓們都說:“王子的駝背不像以往那麼嚴重了。”當王子聽到這些話時,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鼓舞。
有一天,奇迹出現了,當王子站立時,背是直挺挺的,與雕像一模一樣。
佛祖說,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沒有救。一個人是什麼,是因為他相信自己是什麼。一個人狂妄,是因為他覺得自己有狂妄的資本,只要讓他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明白山外有山樓外有樓天外有天,他就能夠謙虛謹慎下來。一個人自卑,是因為覺得自己缺這個缺哪個,同時認為別人擁有這個有哪個,兩相比較之下,自己就越看不起自己!
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
人沒有救。你看不起自
己,別人又如何看重你?
你看得起自己,別人才會看得起你!事實上,人的許多缺陷都是由自己的心理造成的,正所謂“相由心生,相隨心滅”。你能看見與否,取決於你相不相信。你相信自己,你就會充滿自信;你看不起自己,就會自卑得很。選擇自信還是自卑,在於你自己。
19找回失落的自我
道謙和尚是大慧禪師的弟子,他參禪20年了還是沒有悟道,心裏很是着急。
有一次,禪師讓他出門辦事,大約需要一年時間。道謙想:“需要這麼長的時間,而自己參禪還沒有什麼進展,這不是在荒廢時間嘛!”於是他心中很苦惱。
他的朋友宗元和尚聽他訴說了這些苦惱后,安慰他說:“我和你一起去吧!路上我也可以幫助你參禪!”道謙十分高興,於是二人就出發了。
一路上,宗元總是說說笑笑,似乎把原先的承諾都給忘了。道謙非常失望,便主動請求宗元幫助。可是宗元卻說:“不是我不幫你,而是我實在幫不了你!這一路上你必須自己做五件事。”
道謙問:“哪五件事?”
宗元回答說:“吃、喝、拉、撒、睡。”
這句話剛一說完,道謙猛然醒悟,終於頓悟。原來,他從這幾句話中認識到了“自我”。於是,他便獨自踏上了行程,不再要朋友陪伴了。
一年以後,道謙到師父那裏復命,大慧禪師一見到他就說:“你終於找到自己了!”
塵世間,又有多少人還沒
有找到“自我”啊!沒
有找到“自我”,難免
會煩惱不已,疲憊不堪,感覺今天過得忙亂,對於明天非常迷惘。找回失落的“自我”吧,當你能自我審視、自我洗滌、自我完善、自我凈化、自我跌落、自我升華、自我頓悟時,你就能真正地認識自己,發現自己是一座無窮無盡的寶藏,找到你希望的幸福與快樂。
20破繭方能成蝶
有一天,毛毛蟲問蝴蝶:“我要怎麼樣才能變成一隻蝴蝶?”
“要成為蝴蝶,首先要有飛行的渴望,其次要有勇氣衝出束縛你的繭。”
“那不就是死亡嗎?”
“表面上看是死亡,實際上是新
生。在現實生活中,這就是差別。有的成為了蝴蝶,有的則因逃避而死亡。”
佛祖說,眾生的“未知”
永遠大於其“已知”。當
一個人說“不可能”時,
只是代表在其“已知”內的方法都已經試過卻沒有奏效而已。所謂極限,往往是自己給自己划的一條線。只要走出自己劃下的疆界,你就會發現事情原來可以這麼簡單;只要你不再“作繭自縛”
而是“破繭而出”,你就會發現,外面的世界其實廣大得很,美麗得很!
21清醒之後才是柳暗花明
有個喝醉酒的人在深夜裏踉踉蹌蹌地尋找着回家的路。走着走着,忽然“咚”地一聲,他的頭撞到了一個硬梆梆的東西上面,撞得他兩眼直冒金星。
他往後退了兩步,抬頭一看才發現,原來是一塊路標,上面寫着“此路不通”。
醉漢眨了眨眼,定了定神,又糊裏糊塗地走了一會兒。這時,他又來到了這塊路標前,不小心“咚”地又把頭撞得生疼。
他朝後退了兩步,抬頭一看,原來又是一塊路標,上面寫着“此路不通”。
醉漢定了定神又糊裏糊塗地走了起來,走着走着,頭又被“咚”地一聲撞痛了。原來,他又來到了這塊標牌前。
醉漢摸了摸頭上撞出的疙瘩,穩了穩神,又繼續走路。
走着走着,他的頭又被“咚”地一聲碰痛了。他朝後退了幾步,抬頭一看,是一塊路標。上面還是寫着“此路不通”。
“天啊,我被圍住啦!”醉漢絕望地喊道。
世上之人,如醉漢者實在
太多。他們在自己在多
次碰壁后,便以為無路
可走了,卻不知道自己只是在同一條路上來迴繞彎。很多時候,我們真的陷入到“山重水複疑無路”的境地了嗎?其實,只要清醒一下自己,靜一靜內心,穩一穩眼神,往往就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22有果必有因
一隻小狐狸對一隻老狐狸抱怨說:“真是生不逢時啊!我想的好好的計謀,不知道為什麼,幾乎總是不成功。”
老狐狸問:“告訴我,你是在什麼時候制訂你的計謀的?”
小狐狸說:“肚子餓了的時候唄。”
老狐狸笑了:“問題就在這裏!飢餓和周密考慮從來走不到一起。你以後制訂計謀,一定要趁着肚子飽飽的時候,這樣就會有好的結果了。”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生活沒有特別地偏愛誰。
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有一
個明確的原因,看到別人取得成就的時候,要想想他為之付出的汗水與艱辛,他之前所做出的準備與謀划。當你如願地吃到甘甜的果實時,你也要弄清楚自己為什麼會成為幸運兒,否則幸運只是暫時和偶然的。凡有果,必有因。與其在不幸時怨天尤人怪佛祖,在好運來臨時彈冠相慶得意忘形,不如多想想“因果”。
23放開眼界
這位法師在一次講解佛法時,拿出了一張白紙,然後在白紙上畫了一個黑色圓點。他問大家:“你們看見了什麼?”
眾人回答:“一個黑點。”
法師說:“你們只說對了極少一部分,紙中最大的部分是空白。我們很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只見小,不見大,從而束縛住了我們的心。”
法師又說:“另外,如果我們把這個黑點比喻為人的缺點。它給我們最大的啟示就是,有些人總喜歡盯住自己的缺點不放,從而使自己成為了一個自卑而怯懦的人;還有一些人習慣於盯住別人的缺點不放,從而使自己失去了世界上所有的朋友。”
如果你總盯着別人的缺點
不放,你就會失去所有的
朋友;如果你只看到別人
的優點,絕不計較別人的缺點,別人的心門將馬上為你而開,把你引為知己、摯友。
24一舉一動皆有後果
在一輛公交車上,有一名男子靠着車窗悠閑地抽完了一支香煙,然後一揮手,將煙頭劃出一道火紅的曲線,以一種優美的姿態飛出了窗外。兩秒鐘后,一輛疾馳而來的出租車突然轉了個方向,一頭撞進了路邊的綠化帶。半個月後,一家工廠發生了火災,上千萬的資產頃刻間化為了烏有。一個月後,當初扔煙頭的男子戒煙了,因為他失業了。
他失業的原因是,他所在的工廠破產了。
工廠破產的原因是,半個月前的一場大火把廠子燒了個精光。
工廠失火的原因是,一個月前請來的對工廠消防設施進行改造的工程師出車禍住院了。
工程師出車禍的原因是,他所乘坐的出租車突然沖入了綠化帶。
出租車沖入綠化帶的原因是,有一個燃着的煙頭突然落入了司機的衣領。
佛陀說,善有善報,惡
有惡報,不是不報,時
辰未到。因果報應,絲
毫不爽。佛陀說,惡由自己作,苦由自己受。你做的每一件事都與你有關,而且影響着你的現在與未來。要想避免在未來少吃苦頭少遭罪罰,現在就少種惡因;要想收穫一個美好的令自己滿意的未來,就要從現在播下一顆令自己滿意的種子。
25苦盡甘來
有一座即將落成的佛寺想要雕刻一尊本師釋迦牟尼佛像,於是,僧眾找來了兩塊非常有靈性的大石頭。這兩塊石頭的質地都差不多,但其中有一塊略為好一點,所以雕刻師就拿這塊較好的石頭先刻。
在雕刻過程中,這塊石頭常常抱怨道:“痛死我了,你快住手吧!我不想讓你刻了。”雕刻師好言相勸:“你再忍一下,再過兩個星期就好了,你能忍得下來,就將成為萬人膜拜的釋迦牟尼佛像。”它聽了后說:“好吧,我再忍兩天。”結果在這兩天中,它還是拚命地喊叫,喊得雕刻師的心都快碎了,最後只好說:“好吧,那你就先歇一會兒。”
就把它放在了一旁,然後對另外一塊石頭說:“我現在要雕刻你了,你可不能喊痛。”這塊石頭說:“我絕對一聲都不吭,你大可放手來雕刻,來磨鍊我。”
雕刻師因為受第一塊石頭的影響,邊雕刻還會邊問它痛不痛,但這第二塊石頭由此至始都沒有過任何怨言。
兩個星期過去了,非常莊嚴的本師釋迦牟尼佛像終於雕出來了。因為雕得很莊嚴,所以令成千上萬的信徒前來膜拜。因為來膜拜的人太多了,踩得地上塵土飛揚,必須得想一個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佛寺主持看到旁邊的第一塊大石頭,便讓大家把它打碎,然後鋪在了地上。就這樣,第二塊石頭成為了萬人膜拜的佛像,而第一塊石頭則成為了萬人踐踏的碎石。
忍受雕刻和磨鍊的苦因,
才有萬人膜拜的甜果;抱
怨和逃避被雕琢的痛,最
后只能接受被萬人踩踏的苦果。人世間所有甜蜜的果實,皆要通過風吹雨打的考驗和苦難的磨鍊,才能品嘗得到。故此,佛陀開示眾生:先吃苦,后嘗甜。
26珍惜擁有的
有一個樵夫,每天上山砍柴,日復一日,過着平凡的日子。
有一天,樵夫跟往常一樣上山砍柴,在路上撿到了一隻受傷的銀鳥。銀鳥全身包裹着閃閃發光的銀色羽毛,樵夫欣喜地說:“啊!我一輩子都從來沒有看到過這麼漂亮的鳥!”
於是,樵夫把銀鳥帶回了家,用心地替銀鳥療傷。
銀鳥在療傷的日子裏,每天唱歌給樵夫聽,使樵夫過着快樂的日子。
有一天,鄰居看到了樵夫的銀鳥,便騙樵夫說,他曾看到過金鳥,金鳥要比銀鳥漂亮千倍,而且,歌也唱得比銀鳥更好聽。樵夫無限聯想,原來還有金鳥啊!從此樵夫便每天只想着金鳥,而不再仔細地聆聽銀鳥清脆的歌聲了,他的內心也因此越來越不快樂。
有一天,樵夫坐在門外,望着金黃的夕陽,想着金鳥到底有多美。此時,銀鳥的傷已經康復,所以準備離去。
銀鳥飛到樵夫的身旁,要最後一次唱歌給樵夫聽。樵夫聽完,只是很感慨地說:“你的歌聲雖然好聽,但是比不上金鳥;你的羽毛雖然很漂亮,但是比不上金鳥的美麗。”
銀鳥唱完歌,在樵夫身旁繞了三圈后便行告別,向著金黃的夕陽飛去了。
樵夫望着銀鳥,突然發現銀鳥在夕陽的照射下,變成了美麗的金鳥。原來,他夢寐以求的金鳥,就在那裏。只是,金鳥已經飛走了,飛得遠遠的,再也不會回來了。
其實,我們常常在不知不
覺之中便成了樵夫,而自
己卻不知道,不知道原來
金鳥就在當下,就是自己已然擁有的銀鳥。懂得珍惜,才會擁有。在這個世界上,什麼是最重要的呢?它既不是你失去的,也不是你沒有得到的,而是你正在擁有的。
27多施捨多福報
有位禪師在院子裏種下了一株菊花,到了第三年的秋天,院子便成了菊花園,香味一直傳到了山下的村子裏。
凡是來寺院的人都忍不住讚歎道:“好美的花兒呀!”
有一天,有人開口向禪師要幾棵花種在自家的院子裏,禪師答應了。他親自動手挑揀開得最鮮、枝葉最粗的幾棵,挖出根須送到了別人的家裏。消息很快傳開了,前來要花的人接連不斷。
在禪師眼裏,這些人一個比一個知心、一個比一個親近,所以都要給。沒幾天,禪師院裏的菊花就被送得一乾二淨。
沒有了菊花,院子裏就如同沒有了陽光一樣寂寞。秋天最後的一個黃昏,弟子看到滿院的凄涼,便對禪師說道:“真可惜!這裏本應該是滿院香味的。”
禪師笑着對弟子說:“你想想,這樣豈不是更好,三年後一村子菊香!”
“一村菊香!”弟子不由心頭一熱,看着禪師,只見他臉上的笑容比開得最好的菊花還要燦爛。
禪師說:“我們應該把美好的事與別人一起共享,讓每一個人都感受到這種幸福,即使自己一無所有了,心裏也是幸福的!這時候我們才真正擁有了幸福。”
不要總想着自己,應該把
自己美好的東西拿出來與
別人一起分享。人多施捨
多福報。當你看到別人臉上洋溢的笑容時,你一定能體會到,其實與別人分享幸福,要比自己佔有幸福更幸福!而幸福,是你能獲得的最好的福報。
28害人與防人
有個漁夫很早就起來去趕海捕撈。
在黎明的微光中,他已經站在了沒膝的海水中,把捕捉到的海鮮熟練地扔進了大簍子裏,並帶着回了家。
就這樣,在離大海不遠的漁夫家裏,一隻牡蠣遇到了幾條魚。它們被漁夫扔在了地上,喘着粗氣,臉色十分難看。
“哎,我真擔心在這兒我們都得
死,真的沒有辦法了嗎?”牡蠣從來沒有這樣憂傷,它望着同伴們低聲地問道。
這時,有隻老鼠從這兒經過。牡蠣準備利用這從天而降的惟一機會。“老鼠,請您聽着,您的心腸這麼好,肯定能把我帶到海邊去吧?”
老鼠看了牡蠣一眼,心裏想道:“這隻牡蠣又漂亮又肥大,一定有許多可口的、富有營養的精肉。”
“馬上就行動!”老鼠回答,其實他內心裏已經決定要吃掉牡蠣了,“不過,為了把你帶到海邊,你得配合一下,把你的殼張開一點。現在你的殼緊閉着,我怎麼帶你走呀?”
“哦,聽你的!”牡蠣同意了。但他還是十分警惕地半張半開,因為牡蠣也不是傻瓜。
老鼠一見殼張開了,便立刻伸過嘴巴就咬。不過,儘管他的行動迅速,但牡蠣事先就預料到了這一步,一下子就夾住了老鼠的腦袋。老鼠疼得吱吱地叫。這叫聲傳到了貓的耳朵里,使貓立刻跑過來捉住了老鼠。就這樣,老鼠沒吃到肉,反而把自己給搭進去了。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
心不可無。我們在傷害別
人之前,一定要想到別人
同樣也能傷害到我們。保護自己的最好原則往往是:既不能去傷害別人,又不能讓別人傷害到自己。
29恨之深愛之切
有一位婦人來向福林法師哭訴說,她的丈夫是多麼不懂得憐香惜玉,多麼橫暴無情,哭到後來竟說出了這樣的話:“真希望他早點死!真希望他今天就死!”
法師聽出婦人對丈夫仍有愛意,就對她說:“通常我們非常恨、希望他早死的人,都會活得很長壽,這叫做怨憎會;往往我們很愛、希望長相廝守的人,就會早死,這叫做愛別離。”
婦人聽了,感到愕然。
“因此,你希望丈夫早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拚命地去愛他,愛到天妒良緣的地步,他就活不了啦。”法師說。
“可是,到那時候我又會捨不得他死了。”婦人疑惑着。
“愈捨不得,他就死得愈快呀!”
婦人笑了起來,好像找到了什麼武林秘笈,歡喜地離開了。
最好的報復其實是更廣大
的愛,使仇恨黯然失色的
則是無限的寬容。砒霜與
蜜糖,猶如恨與愛,惡與善。然而,誰又能說恨與愛不能轉化,惡與善不能轉變呢?就像蜜糖吃太多了就會患上很多疾病甚至還會致命一樣,砒霜用得妙不是也可以救人嗎?是善是惡,全在一念之間的抉擇。
30抑惡揚善
綿羊生性軟弱,不得不忍受許多動物的欺凌。於是,它來到佛祖面前,請求佛祖減輕它的苦難。
佛祖對綿羊說:“讓我在你嘴裏裝上可怕的獠牙,在你腳上裝上尖利的爪子,好不好?”
“噢,不,”綿羊回答,“我完全不想跟那些猛獸一個樣子。”
“那麼,就讓我給你的唾液里加進毒素吧?”佛祖又說。
綿羊搖搖頭說:“我也不願意與毒蛇為伍,毒蛇遭人痛恨!”
“給你額頭安上角,並且讓你的脖子變得強勁起來。這樣可以嗎?”
“也不要。那樣一來,我會變得像山羊一樣好鬥了。”
“可是,你想要保護自己不受別的動物傷害,就必須有傷害別的動物的能力啊!”
“唉,”綿羊嘆了口氣,說,“那就讓我還是老樣子吧。因為我擔心,有了傷害別的動物的能力后,會喚起我傷害別的動物的慾望。”
從此,選擇善良的綿羊便忘記了訴苦和抱怨。
綿羊寧願繼續承受許多動
物的欺凌,也不願意選擇
惡而是選擇了善,這很值
得我們每一個人省思。如果我們都選擇了惡,世界將充滿了紛爭與惡鬥,世界將亂了套,大家都將生活在痛苦和悲慘的深淵裏;如果我們都選擇了善,我們將生活在越來越和諧的環境裏。即使有些人選擇了惡,我們也還是應該選擇當一個善良的人,以抑惡揚善為己任,儘可能幫助別人棄惡從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