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活着

第167章 活着

第167章活着

可是貿然給趙守嚴打電話問《鄉村醫生手冊》的出版,肯定會導致他心情不快啊。

雖然當初在跟趙守嚴接觸當面接觸的時間很短,可是王德明還是可以感覺到其身上若有若無的那種知識分子的清高和世家子弟的驕傲。

這也是王德明雖然等待的很焦急,但是一直沒有給上海商務印書館的趙守嚴打電話的原因.

為今之計嘛.回到四進院正房的王德明,把自己書桌上架子裏的一本草稿本拿出來,翻到最後幾頁,擰開派克鋼筆,筆落有聲,刷刷。

只能是趕緊碼字,把《活着》這本書趕緊完稿,以這本書的名義去旁敲側擊下,才不得罪人吶。

我現在怎麼變的這麼市儈?王德明苦笑着搖搖頭,果然經歷使人成熟啊!

繼續低頭碼字。

四月中旬,清明節一周后,京城終於迎來暖熏的春天,屋裏的火爐已經撤去,棉門帘也摘下,透過門窗的玻璃,可以看到院裏的石榴樹已經抽條出長圓狀的綠葉,樹枝間偶爾還能發現淡黃色的花苞。

石榴樹兩側的花圃里,成片淡紫色的二月蘭,迎着微風散發出陣陣清香。

二月蘭又名諸葛菜,相傳是諸葛孔明為了解決糧草難題,在路邊發現一種“蔓菁”,從老農口中得知此菜渾身是寶,嫩葉和花莖都能吃,還能腌菜;

而且二月蘭還不挑地,尤其青黃不接時,更是當家菜。

“看,多嫩?簡單過水焯一下,有條件再加點糖,配着六必居的醬菜或者天源醬園的就這麼簡單一拌,嘿,味兒別提多美了!”

臨近中午,請來的廚子師傅帶着幫廚到四進院這邊揪二月蘭,交談聲驚醒了沉迷於寫作的王德明。

最近因為國寶文物轉交和中藥廠擴建的事情牽扯王德明太多精力,真是好久都沒有這麼沉浸在寫作中了。

只有沉浸效率才高啊!

王德明微微一笑,心滿意足的寫下最後一行字:“我知道黑暗轉瞬即逝,太陽從天而降了。”

借鑒不等於照抄,照抄等於找死《活着》的最後一句是: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

等文化活動的時候有人問,怎麼就黑夜降臨了?你怎麼解釋?

擰好鋼筆,插入胸前口袋,草稿本重新規整到書架里,王德明拿起飯盒去廚房,今天有二月蘭必須去吃。

廚房就在一進院與門房相對的房子裏,有幾個大灶還有小灶,請來的廚子師傅姓劉,老家在南營子,之前是接紅白喜事跑單幫的,大鍋飯有一手,秦老衚衕也算是提前吃上大鍋飯。

至於專門的食堂那就沒有了,廚房排隊打好飯端去幾個院的教室或者實驗室,當然蹲牆角吃也沒人管,只不過沒人這麼做。

丟不起那個人吶,好歹也是個大夫身份,雖然現在沒有了.

“喲,王教員,您今兒也在這邊吃中飯吶?”

“嗨,聽到劉師傅院裏說今兒中午做二月蘭,特意過來吃口新鮮的。”

“哈哈,有同志還問呢,怎麼院裏的二月蘭都禿禿了?”

“這說明有的同志脫離群眾了嘛?”

“哈哈.沒錯。”

“同志們加把勁兒,距離6月份的第二次考試還有1個半月的時間,咱們苦一苦,熬一熬就過去了。有什麼還學的不紮實,把握不準的隨時來找我。”

排隊的王德明一邊跟學員們和老師們閑聊,一邊給學員們鼓勁。

“王教員,您就是不說我們也會去找您的。”

這時人群里突然冒出來一句,“就是考試過了還不是得做醫助!”

剛剛還熱鬧的氣氛隨之一靜,代之以沉悶。

說話的人也就20多歲,是某位中醫大夫的徒弟,而且他的抱怨也是事實.只要是年齡30歲以內,之前沒什麼名聲的中醫大夫或者學徒,即使是通過考試,也只給頒發醫助的資格證書。

醫助之後也要在正式的診所里行醫三年後,再通過中醫和西醫的雙重考試,才能成為正式的中醫大夫。

而這個政策文件,還是去年底王德明通過考試之後頒發的.

王德明內心暗嘆,就因為這個政策,好多中醫學徒都已經改行西醫,因為不僅是上海醫學院特別開設針對中醫學徒的內科班,京城醫學院也同樣有。

王德明只能是繼續給學員們打氣:“同志們難道忘記咱們中醫學協會還有配套的中藥廠?”

“咱們中藥廠現在僅僅在京城就準備再開20個鋪面,每個鋪面可都需要中醫大夫坐診吶。而且同志們就沒聽說中藥廠的工錢和福利有多好?醫助一個月也至少有上百塊啊!”

“再者醫助只是一個過渡身份嘛。咱們學中醫的,跟着前輩們多增加幾年的行醫經驗,對於以後的單獨行醫只有好啊!”

什麼增加行醫經驗?根本沒幾個學員關心。

都被王德明話里的一個月賺100多塊所吸引,“啊,咱們中藥廠竟然福利這麼好?”

“王教員,您說的真的假的?”

“要是一個月能有100多塊,比我們之前單獨開中醫診所也少不了多少吧?”

“你可真給你自己臉上貼金!沒名氣的時候哪有多少人找伱看病?能賺什麼錢?”

學員們的鬥志成功被王德明激發出來,頓時紛紛向他打聽中藥廠的細節。

尤其是聽聞藥廠現在不僅僅是在京城,而且在外地也準備開設諸多分廠后更是群情激奮!

“沒想到咱們中藥廠竟然發展的這麼好?”

“那肯定的啊!吃五穀雜糧哪有不生病的?光靠城裏那麼幾個西醫醫生能看幾個病人?”

“可是農村的生病都硬抗啊,哪有花錢治病的?”

“你說的那是解放前,咱們現在解放了,農村分了田,家家有餘糧,秋收賣了糧,兜里都有錢看病買葯。再說咱們中成藥價格不貴,還能採藥抵錢。”

“嘿,也是啊!”

聽着學員們的熱情的議論,王德明嘴角微微上揚,自己費這麼老大勁搞的中藥廠終於發揮應有作用的時候。

值得了!

要不是自己有前世的經驗,懂得以葯補醫,通過賣葯賺取的利潤來補貼醫生的收入。讓中醫學徒沒們有後顧之憂,繼續投入中醫的學習,而不是被政策響應被生計所迫轉去西醫。

能多挽留一個中醫學徒,未來說不定就多一位中醫國手的機會啊.

而不是像前世國家幾十年後再次想振興中醫的時候,中醫人才凋零的不得了。

而不是像前世國家的科技展里竟然通過AI把脈機械人來給患者把脈.

而不是像前世國家的中醫藥大學培養出來的博士生只能依靠西醫做診斷,用信息化和大數據的輔助診斷開藥方

至於什麼五行辯證、經方加減,那是什麼東西?

最近讀完余華老師的新書《我們生活在巨大差異里》.怎麼說呢?恰巧也在看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想起看過的余華老師的採訪,別人問:您跟魯迅先生都是學醫然後從文,請問您覺得誰比較好?

余華老師的回答很智慧:魯迅是海歸派,我TM是赤腳醫生,誰能跟魯迅比。

我非常贊同。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四合院:年代從享受生活開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四合院:年代從享受生活開始
上一章下一章

第167章 活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