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他們的研究方向是錯的
在國內,哪怕是普通網友,提起徐源也會狂熱,更不要說科學院的科研人員。
李國建這句話,無疑是丟了顆重磅炸彈。
幾乎是聲音落下瞬間,便見在場所有人,同時把目光集中在李國建身上。
眼神中流露出來的,全是驚喜和期待。
早知道總院會派來徐源擔任總設計師,他們肯定是高興都來不及。
舉雙手贊成。
甚至都能連夜去燕京,直接把人帶回來。
省得夜長夢多。
要是到時候總院又變卦,那真叫做後悔都來不及。
沒辦法。
誰不知道徐源參與負責的項目,截止目前就沒有失敗的例子。
科研傳奇可不是瞎叫的。
他們大家聚集在這裏,為人造太陽項目奮鬥了這麼多年時間,肯定是希望真正攻克可控核聚變,徹底解決國家未來的能源問題。奈何進度實在是太慢了點,讓人看不到最終的結果。
不知道還要多長時間,才能製造出真正穩定的可控核聚變裝置。
但現在有了徐源的加入,那局面就不一樣了。
有很大概率,他們也能創造奇迹,大幅度推進可控核聚變裝置的研發進度。
各種念頭很快在腦海中閃過,其中幾位較為年輕性格開朗的研究員,更是主動向李國建追問起來。
“李院。”
“這事靠譜嗎,總院難道是想加快核聚變進展,所以派徐源院士過來幫忙。”
“真是這樣那可太好了。”
“徐源院士可是我的偶像,可惜一直沒機會見面,沒想到居然能有機會共事。”
“廬陽可算是徐源院士的家鄉。”
“徐院是不是今天過來,那咱們還等什麼,趕緊過去接人啊。”
……
李國建聽着幾人的話,臉上笑容也是越盛,對眼下的氛圍非常滿意。
隨即他便也不再耽擱時間,隨手一指說:“就你們幾個跟我去吧,動靜太大反而也不好。”後者被指到的幾人頓時那叫一個激動。
原本李國建的想法,確實想搞一個比較隆重的接機歡迎儀式。
以此表達他們等離子體研究院,對徐源的重視。
但又想到徐源平時的作風,還是決定稍微低調,只選擇幾位教授級研究員前往。
不多時。
他們一行七八個人,便從科學島出發,前往廬陽機場接人。
6月6日,周四。
距離端午假期的前兩天。
徐源和陳雨然一起,在相關人員的護送下,順利從燕京回到廬陽。
剛從通道出來,便注意到一群人正朝他招手。
站在前面兩位乃是中年男子,且穿着行政茄克,明顯和其他乘客不同。
見到這一幕,徐源頓時嘴角上揚,浮現出一抹笑容。
“我們過去吧。”
低聲和身旁的陳雨然說了句,便徑直朝對方走去。
徐源來過廬陽的次數有很多不假,尤其之前和新成立的量子創新研究院合作,在廬陽停留的時間不短,對各方面可以說都非常的熟悉。
簡單來說的話,就是和回到家沒兩樣。
不過當時精力都在量子直接通信系統上面,倒沒機會去人造太陽項目交流。
所以對裏面的項目成員,基本都是比較陌生的。
這次因為要作為人造太陽項目的總設計師,親自參與其中展開研究,那肯定要用最短的時間,和原本的項目團隊成員磨合好。
所以在來這裏之前,他便查看了每位成員資料。
眼下自然能夠認出來,站在最前面的行政夾克,正是人造太陽項目的核心人物李國建院士。
和他一樣的兩院院士。
含金量不用多說。
或許是沒想到對方會親自過來迎接,徐源近前後當即伸手主動打起招呼。
“李院士好,真是麻煩你還要過來這一趟。”
身旁的陳雨然也同樣微笑着有禮貌的問候了句:“李院士您好。”
李國建這時候也相當激動,緊緊握住徐源的手,臉上堆滿笑容回應。
“這是我們應該做的,你願意來我們這幫忙,可是幫了我們整個項目團隊的大忙。”
“我先來給你介紹下。”
說著不忘抬手指向身後的其餘幾人,分別講出他們的名字以及擔任職務。
基本都是教授級別的研究員。
而或許是首次如此近距離見到偶像,幾位研究員罕見有些磕巴起來,同徐源說話時變得有些吞吐。
“徐院您好,我是您的粉絲。”
“歡迎徐院您回廬陽。”
“徐院士好。”
徐源知道整個人造太陽項目團隊,成員平均年齡只在三十多歲。
可以說是一支年輕且很有天賦的項目隊伍。
也怪不得,人造太陽項目能世界首位。
讓周邊那麼多國家地區眼饞。
待雙方經過簡短的交流后,這時李國建再次拿到話語權說:“我們先回院裏吧,這兩天你可以陪着自己的夫人先把生活安排好,然後熟悉下院裏的情況,至於具體展開工作不妨等端午節后再說。”
徐源將李國建的話悉數聽入耳中,對此自然沒有任何異議。
當即點頭回應道:“那就麻煩院裏了。”
說完。
眾人便不在原地過多逗留,隨即便乘坐院裏安排的專車前往科學島。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儘管這次徐源廬陽之行,行程上面相對比較低調,但並沒有特意隱藏自己的行蹤。
加上他在國內的熱度,早已超過了所謂大牌明星。
所以從機場出來的時候,還是被一些群眾注意,產生些許騷動。
相信用不了多長時間,網上就會出現,他來到廬陽相關的話題新聞。
不過這倒也不是什麼要緊的事情,這些年徐源早就已經習慣,就算外界猜出他是要參加人造太陽項目,也就只會感到激動和興奮期待。
畢竟可控核聚變裝置的研究,只要成功的話,可是有利於全體民眾的。
再講徐源這邊。
也不知道是礙於徐源的身份和氣場,還是自己感覺有些不好意思,車上的時候大家都顯得非常安靜。
能看出那幾位年輕的研究員時不時欲言又止。
顯然是很想和徐源說些什麼,卻又不知道該怎麼開口打破氛圍。
徐源自然是將這幕全看在眼裏,心中也不免感覺有些好笑。
回想自己在學生時代時,和他們似乎也沒強多少。
但感慨歸感慨,他也沒有率先打開話匣子,想着接下來共事的時間還有很長。
倒也不用急於這會兒。
——
車子行駛的非常平穩,有專車開道之下,沒花費多長時間便來到科學島。
當車輛在某個建築群旁停下,眾人從車裏下來,李國建便又主動向徐源和陳雨然介紹情況。
“如今的科學島相比以前已經發展了很多,除了我們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外,還有固體物理研究所,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等。”
“正是這些研究所和重點實驗室,才組成了眼前這座具有科技實力的科學之城。”
徐源聽着李國建的講解,目光眺望過去,只見五座科研樓一字排開。
周圍則是雅緻大方的別墅,和其他附屬設施。
整個環境也可謂是綠蔭濃郁,鳥語花香,對在這裏工作的科研人員來說,確實能稱得上是一個潛心搞研究的好地方。
也就在徐源欣賞着周圍風景時,下面耳旁又響起了李國建的聲音。
“我們為你安排了其中一棟別墅居住,因為地方就在科學島上,相對來說比較方便,當然如果有其他意見的話我們也都會全力配合滿足。”
“我非常滿意,勞煩李院操心了。”徐源聞言連忙接過話茬回應道。
而接下來的時間,徐源和陳雨然便在李國建等人的帶領下,先去了科研樓周圍的一棟別墅。
至於等離子物理研究所那邊,在和李國建他們商議之後,決定等端午假期結束,在過去正式開展工作。
畢竟人造太陽項目進行了這麼多年,到現在也只能維持十幾分鐘的運行。
確實沒必要緊張這幾天。
就這樣。
在李國建等人離開之後,徐源也沒忘記和自己姐姐徐瑩去了一個電話。
這些年因為他的工作問題,和姐姐徐瑩一家,往來的次數是比較有限的。
如今剛好回到廬陽開展工作,肯定要見面聊聊。
電話中徐瑩得知弟弟已經回到廬陽,立刻便表示要過來幫忙收拾屋子。
晚上一大家子人圍坐在飯桌旁,難得享受起這份溫馨和歡樂。
唯一遺憾的是,自家閨女眼下還在燕京,以至於就只有姐姐徐瑩的一個兒子。
不過考慮到眼下正值暑假,等他在等離子物理研究所這邊的工作穩定之後,可以將閨女接過來,等開學后再返回燕京。
……
而就在徐源一家人享受溫馨氛圍時,網上關於徐源來廬陽的消息,相關話題也輕鬆登上了熱搜榜首。對於廣大網友來說,徐源的動向基本上就代表着科技領域的大新聞。
和人類文明息息相關。
自然是非常受到大家的重視。
不過自從國內成功實現載人登月,並在後面召開的會上公佈月球國際科研站規劃后,徐源的身影便完全消失在了鏡頭前。
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新的消息傳來。
根據大家的推測,都認為徐源可能是接到了新的重點科研項目。
所以沒有時間出現在網絡上。
但只要露面的話,恐怕大概率伴隨着重磅消息。
就比如新一代航天飛行器的問世。
可誰都沒有想到,在這種特殊的周期下,卻突然看到徐源出現在廬陽。
本來這個消息還沒什麼,畢竟有可能是正常的出差或者參加學術會議,奈何卻很快有眼尖的人發現,和徐源同時出現並握手的人,正是人造太陽項目負責人李國建院士。
之所以大家對李國建不陌生,是因為前不久總台新聞才報道了,關於可控核聚變的最新研究成果。
李國建所負責研製的托卡馬克核聚變裝置,成功運行十幾分鐘。
這項記錄依然處在了全球領先位置。
當時這項消息公佈之後,不單單引起國內轟動,連海外媒體都爭相報道。
畢竟這個是可控核聚變,誰走在前面,就有可能最先攻克這項技術。
讓人類文明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而現在徐源和李國建的同框,很明顯釋放出了一個信號。
那就是,徐源或許要參與,可控核聚變的研究。
如果說先前關於人造太陽的報道,讓大家看到了攻克可控核聚變的希望。
那麼現在,則是在想還有多久可控核聚變會攻克。
兩年?
又或者五年?因為大家都非常堅信,只要有徐源的參與,那麼項目的成功便是必然的。
其他的只是時間問題。
於是當相關消息快速傳播開來后,網友們可謂是相當的興奮激動。
各個評論區,都能看到幾乎相同的留言。
不知道的,恐怕還以為國內已經研發出可控核聚變裝置了呢。
“徐院居然來廬陽了,沒有遇到真是遺憾。”
“我記得去年登月之後,徐院好像就沒再有新的消息傳出,大家都以為是接到了新的科研項目,沒想到原來人是在廬陽市。”
“我去,這絕對是重大發現,和徐院握手的好像是科學島人造太陽項目負責人李國建院士,難道說徐院接下來要參加可控核聚變裝置的研究?”
“感覺很有可能。”
“怪不得徐院這段時間一直沒露面,可控核聚變研究可是國家重點項目。”
“感覺這件事應該沒跑了,如果真能解決可控核聚變面臨的難題,那麼能源問題便能徹底解決。”
“可控核聚變才是現今人類文明的終極難題,以徐源的天賦和實力,應該早就參與到這個重點項目中才對。”
“可能是以前某些條件沒有滿足,知道沒有辦法研製出真正的可控核聚變裝置,現在說不定是這些條件已經達到了。”
“這可太令人激動興奮了,該不會到年底突然告訴我可控核聚變被攻克了吧。”
“估計這會兒海外已經汗流浹背了,等咱們真的研究出可控核聚變裝置,那就是徹底掌握了全部的話語權。”
……
正如國內網友所說的那樣,徐源參加可控核聚變裝置的研究。
無疑就像是一雙大手,給海外蒙上了一層恐慌。
使得原本穩定的國際局勢,頓時湧現出不少緊張不安的情緒氛圍。
沒辦法。
現在全球格局或許還能保持現狀。
可一旦哪方率先宣佈攻克可控核聚變,局面就會瞬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是其他國家絕對不希望看到的。
所以這些年各國一直在進行核聚變競爭,全力支持自己的可控核聚變項目,並且很多都做出了成績。
本來各方所處的水平線,相對來說之間差距並不是特別大。
處在一個比較平衡的位置。
可現在徐源加入到了可控核聚變的研究中,這無疑會讓人感到擔心。
害怕華方可能會在徐源的作用下,率先攻克可控核聚變裝置。
如果是換做其他任何一位科學家,那麼他們絕對不會有任何的擔憂,畢竟可控核聚變技術作為人類文明終極難題,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想要真正成功,這個可能性基本上屬於零。
奈何偏偏徐源是個特殊存在。
以往對方所負責參與的項目中,也有很多是理論上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但最終都取得了成功。
於是當消息傳到海外之後,各方也都召開了緊急會議來討論這件事情。
扭約這邊議員格溫,更是第一時間來到了國家核聚變重點實驗室,希望能得到一個可以安心的結論。
——
“目前我們已經再次復現了核聚變點火實驗,展現慣性約束核聚變原理,並且實現凈能量增益突破,我認為我們的研究有望突破,現階段具有主流地位的托卡馬克裝置技術。”
核聚變國家重點實驗室內,作為負責人的威爾伯教授正向格溫介紹。
和世界上主流的托卡馬克裝置不同,他們實驗室採用的是激光核聚變。
通過利用激光束製造設備,其原理是模擬太陽的壓力和熱量,將大量的激光束聚集,從而實現核聚變的反應並點火成功。
這種方式和托卡馬克裝置的磁場約束,存在比較大的不同。
算是屬於兩個不同的研究方向。
格溫因為不是專業人員,面對威爾伯的介紹,很快他便提出了自己的問題。
“威爾伯教授。”
“我們的激光核聚變,在研發進度上能否超過華方的托卡馬克裝置?”
“據我所了解到的信息,他們的托卡馬克裝置雖然實現了十幾分鐘的運行,但同樣面臨諸多問題,想要研究出真正的可控核聚變裝置根本不可能。”
“在我看來人類核聚變的研究方向,還是應該是激光核聚變。”
“我們的很多先進科技都是從自然界模仿而來,激光核聚變也正是模仿太陽的壓力和熱量。”
“這才是最為正確的核聚變研究方向。
威爾伯對自己的激光核聚變無疑非常有信心,幾乎沒有任何思考時間,便脫口給出了兩個不同研究方向的主觀判斷。
不過他也確實有資格具備這份自信,畢竟他們的激光核聚變已經點火成功,並實現了凈值能量增益突破。
這相比之前已經是取得了比較大的進展。
起碼在激光核聚變的領域中,他們是保持着絕對領先的地位。
現在就看究竟是他們的激光核聚變方向正確,還是對面率先製造出,真正能實現可控核聚變的托卡馬克磁場約束裝置。
格溫將威爾伯教授的這番話聽進耳中,儘管對方向他傳遞了自信態度。
可他心裏依舊有些不安。
畢竟他已經不是第一次和徐源打交道,並且之前還在其他領域吃過很多虧,深知徐源自身的變態天賦以及各學科的實力。
在這個時候對方突然參與可控核聚變研究,實在是會讓人忍不住多想。
主要可控核聚變的意義實在是太過重要。
誰都想成為率先攻克的那個人。
甚至如果說,雙方都成功攻克可控核聚變,那局面起碼還能重新達成平衡。
不會給世界格局造成太大的影響。
就怕對面研究成功,而自己這邊卻依舊沒有辦法實現可控核聚變。
到時候那可就是降維打擊了。
伴隨各種念頭在腦海中快速閃過,再稍微頓了數秒時間之後,格溫還是忍不住再次拋出了一個問題。
“恐怕你還不知道威爾伯教授,根據我們所掌握的最新情報消息,徐源已經參與到對面的,托卡馬克磁場約束核聚變裝置項目中。”
“這很大概率會讓他們的研究進度快速提升,我們也必須要加速了。”
威爾伯所有的精力都撲在激光核聚變上,他雖然對徐源有過了解,但確實不清楚對方已經參與了托卡馬克裝置的研究。
以至於剛才還非常自信的臉色,此時也不免變得有些凝重。
不過這種情況只持續了數秒鐘的時間,很快他便又重新恢復原本的狀態。
並且斬釘截鐵的回應道:
“徐確實是我見過最有天賦的科學家,他在很多學科領域創造了多項奇迹,但核聚變作為人類文明所面臨的終極問題,想要實現可控核聚變單靠一個人可不行,這需要整個團隊的共同努力。”
“就算有着徐的加入,他們也不可能成功研究出可控核聚變。”
“托卡馬克磁場約束可供核聚變裝置的方向,從根本上就是錯誤的。”
“因為世界上並不存在常溫超導材料。”
威爾伯教授在說這句話的時候,語氣可謂是相當的堅定。
在他看來,托卡馬克磁場約束裝置,如果沒有常溫超導材料,根本不可能迎來進一步的發展。
也就不用說成功實現可控核聚變。
而所謂常溫超導材料,全球不知道有多少材料實驗室進行研究。
可最終的結果依舊沒什麼兩樣,除了發現新的低溫或者高溫超導材料,始終無法得到常溫超導材料。
這也讓世界上很多知名材料專家學者認為,常溫超導材料是不存在的。
正因如此他們才會選擇激光核聚變的方式,始終不認為托卡馬克裝置還能有新的突破。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