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第151章 嘩然
第151章嘩然
翌日,早朝。
隨着戶部高聲唱禮,百官匯聚皇極門。
崇禎升坐,不等文武百官出班奏事,內閣首輔施鳳來便即站出,奏道:“陛下令我的內閣諸臣,商議廢除遼餉之事已有共識,諸員皆以為此乃利國利民之事良政,可以立刻昭告天下以顯我皇仁德!”
此言一出,百官先是一愣隨即嘩然。
皇帝什麼時候給內閣下旨要廢除遼餉,此事先前竟然毫無徵兆。
而且最為詭異的是,內閣竟然同意了?
對於此事反應最大的,莫過於戶部尚書畢自嚴。
朝廷每年在關外耗資數以百萬計,與朝廷可憐的三四百萬兩賦稅收入根本無法支撐,之所以能支撐到如今,完全是因為遼餉的緣故。
如果遼餉廢除,遼東每年的幾百萬兩開支讓他這個戶部尚書去哪裏弄?
好傢夥,合著傷腦筋的不是你們對吧!
想到這裏,畢自嚴也顧不得什麼,施鳳來都還沒有退回隊列,他便已經站了出來,茫然無措道:“請問陛下,元輔所言廢除遼餉之事是何原委,臣忝為戶部尚書竟一無所知?”
崇禎微微有點尷尬,按道理來說有關賦稅征餉之事的確應該提前知會戶部尚書。
畢竟戶部管着天下錢糧,而賦稅政策的任何變化都關繫着朝廷的錢糧收入。
最重要的是崇禎心意已決,決心要推行攤丁入畝,所以也就沒有召見六部尚書商議。
省得這些人人多嘴雜,到時候亂鬨哄的反而無法快速做出決定。
崇禎點點頭,施鳳來立刻代為解釋了一遍什麼叫攤丁入畝,以及整飭一條鞭法,嚴格推行的決議說了一遍。
當然也少不了解釋什麼叫攤丁入畝,以及攤丁入畝將會對大明朝廷造成怎樣的影響。
然而不解釋還好,一解釋頓時群臣嘩然。
有明一朝對於讀書人優待甚厚,只要考中秀才名下便能有一定額度的賦稅優免。
這也就導致天下士紳豪強,都在不遺餘力地培養自己族內的讀書人。
因為可以將家族內的土地掛靠在這些讀書人的名下,以享受朝廷的優免政策。
即便是那些無依無靠沒有家族的普通讀書人,一旦考取功名之後,也會立刻有當地的大家族前來拉攏,並將族內的女子許配,以求獲得此人名下的賦稅減免。
即便有少量並非出身大家族,也不願意給人當上門女婿的讀書人,這些人一旦入朝為官之後,只要不是海瑞一類兩袖清風之人,用不了幾年也會成為新的地方豪強,兼并大量土地並同時享有朝廷的優免。
簡單來講,如今這黃金門外站着的文武百官,每一個人的身後都代表着一個甚至多個大地主的利益,甚至他們本身就是一名大地主。
崇禎這道聖旨看似利國利民,但卻唯獨不利官商豪強!
甚至還要把手伸進他們的兜里掏銀子,這如何能忍!
於是乎,不論是六部大員、還是科道官員,甚至就連御史言官也紛紛站出來反對。
一個個口口聲聲,皇帝這是與民爭利,國將不國民將不民!
好在這件事是由施鳳來先站出來提出的,雖然百官知道這一定是崇禎授意,但剛開始也不敢直接就把矛頭對準崇禎,於是紛紛攻擊起施鳳來。
不說本來就與閹黨勢不兩立的東林黨人,即便是那些原來的中立者,打算兩不得罪看熱鬧的官員,此時也不得不下場,攻訐起施鳳來等人。
慢慢的戰況漸漸擴大,因為聽施鳳來的意思整個內閣對於崇禎的這道中旨都是同意的,於是慢慢的戰火不再局限於施鳳來身上。
次輔張瑞圖、大學士錢龍錫、來宗道、楊景色辰等人全部受到抨擊。
然而幾人卻不敢稍有辯駁,只能臉色鐵青的站在原地,怨恨的盯着施鳳來。
昨夜施鳳來出了皇宮之後,便連夜拜訪了二人,將崇禎要推行攤丁入畝之事說了。
兩人自然也是明白這攤丁入畝背後,將會傷害多少門閥大族的利益,自然都是一口否決的,甚至錢龍錫還要拉着司鳳來進宮陛見,要勸說崇禎皇帝收回成命。
然而卻都被施鳳來一一說服,倒不是施鳳來的口才有多好,而是施鳳來忽然掏出一把尚方劍拍在桌子上,表示皇上對此事心意已決,並命他總裁攤丁入畝,這把尚方劍就是用來長佞臣的。
至於誰是佞臣,施鳳來並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標準。
但很顯然,內閣首府帶着尚方寶劍和皇帝的旨意,深夜拜訪其他內閣大學士,若是不能得到令崇禎滿意的答案,施鳳來就只能帶着別的東西回去了。
至於那件東西是什麼,很簡單,就是要用尚方寶劍才能割下來的東西。
崇禎帝這台上台不到半年,就敢讓內閣首府帶着尚方寶劍到處嚇唬人,簡直駭人聽聞!
然而施鳳來之所以能夠如此輕易說服內閣諸臣,除了自己帶着尚方寶劍之外,也與此時內閣組成的政治立場不無關係。
此時的東林黨遭受魏忠賢數年打壓之後,還沒有來得及迅速搶佔權力真空。
施鳳來、楊景臣、來宗道、張瑞圖等人幾乎都是外人眼中的閹黨,或是親近閹黨的浙黨之流,即便是與施鳳來不睦的錢龍錫,也十分厭惡東林黨人。
如今閹黨勢微,東林黨漸有抬頭之勢,朝中諸部大員也有是好東林黨的趨勢,於是他們這些閹黨或者與東林黨不合的內閣大臣,其實日子很不好過。
幾乎沒幾個人給他們好臉色,於是乎這些內閣諸大臣也樂得給大家吃顆老鼠屎,無論攤丁入畝成功與不成功,至少噁心一下百官們也好。
更何況施鳳來拍着胸脯保證,這件事全程由他出面主持,只需要其他人保持沉默便可。
於是乎眾人便也沒有拒絕的理由。
果然,施鳳來說到做到,面對百官的職責並沒有拖其他人下水,而是一個人舌戰群儒,與每一個反對攤丁入畝的官員辯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