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暗殺1905第一部》(2)

第二章《暗殺1905第一部》(2)

魚腸劍的前世今生

金谷香刺殺案

距離胡客在巡撫大院裏被賀捕頭帶走,已經過去了整整二十天。在這二十天裏,張明泉和朱聖聽無時無刻不在擔憂。

他倆是巡撫大院滅門案中僅剩的兩個倖存者。雖然暫時保住了平安,但在親身經歷了這場人間慘劇后,兩人都已是驚弓之鳥。張明泉還好,回來后的第三天,就硬着頭皮去府衙辦事了,畢竟王家那麼多屍體,都擺在義莊裏等着他去檢驗,好歹要拿出一個驗屍結果來。人能等,屍體卻不能等,再磨蹭下去,一具具的肉體就要腐爛生蛆了。朱聖聽則不同,他怕到躲在家中,整日整夜閉門不出,生恐一邁出家門,就有災禍落到頭上來。

一直到平安度過二十天後,朱聖聽才終於壯了壯膽子,第一次邁出了家門。他去了一趟張明泉的家,詢問有關胡啟立的事。在茶房裏,他對張明泉說:“你好歹給個准信兒,胡鐵匠到底死了還是沒死?”

在接受查辦滅門案的公差們的問詢時,張明泉隱瞞了胡啟立一家沒死的事。他怕說出去后,那個在義莊威脅過他的蒙臉人會來兌現承諾。但面對共同在巡撫大院經歷過生死的朱聖聽,他就沒有繼續再隱瞞的必要了。

“那天接到任務后,我很快趕到義莊,驗了四具被燒焦的屍體。屍體的鼻腔和喉道里沒有灰,很顯然四人是先被殺死,再被放火燒屍的。我原以為死的是胡鐵匠一家,可是從骨架上看,四具屍體的盆骨一樣,都是狹窄而高。”張明泉分開食中二指,比劃了寬度和角度,然後用鐵定的語氣說,“胡鐵匠夫婦育有一子一女,可四具屍體都是男性,所以我敢肯定,死的不是胡鐵匠一家四口,而是另有其人!”

“這麼說,死的應該是王幕安派去的四個人了。”朱聖聽揣測道,“難怪啊,我們把衡州府各大縣鄉找通了,也找不到這四個人的蹤跡,原來他們早已經死了。”

“是啊,驗屍的時候我也這麼想,估計打鐵鋪的火是有人故意放的,目的就是想燒毀屍體,不讓人辨出面目,造成是胡鐵匠一家四口被殺的假象。當時我就想,必須趕緊回府衙,將事情稟報給知府老爺。可是我一轉身,就看見一個蒙面人站在門口……後面的事,你都知道了。”說到這裏,張明泉嘆了聲氣,“朱師爺,你說這能怪我嗎?換了是你,你能撐得住?”

朱聖聽毫不猶豫地搖起了頭:“你張老二膽子比我大,你硬撐不住,我這個連死人都不敢碰的人,拿什麼來撐?不過我實在想不明白啊,胡啟立一個小小的鐵匠,怎麼會扯出這麼多簍子?你說,”朱聖聽眉頭一揚,“他當真是一個鐵匠嗎?”

就在兩個人大眼瞪小眼,誰也給不出一個合理解釋的時候,張明泉的妻子推門而入,說外面有人拜訪,在客廳里候着。

“誰?”張明泉問。

“我不認識。”

“男的女的?”

“男的,說是你的舊友。”

“舊友?”張明泉暗自疑惑。身為仵作,他的尋常工作便是驗屍,屍體則被老百姓普遍視作陰晦之物,所以這個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他在生活中沒有多少朋友。

張明泉和朱聖聽一起來到客廳,在這裏,張明泉看見了所謂的“舊友”——胡客。

胡客沒有戴臉譜,而是以本來面目示人,所以朱聖聽和張明泉不知道眼前這人就是二十天前在暖閣內嚇得他們魂飛魄散的臉譜人,只是瞧着身型有些眼熟。

“閣下是……”張明泉瞧了半晌,還是不認識,心裏犯着嘀咕:“這是哪門子舊友?我怎麼一點印象都沒有?”

胡客的臉色如同陰雲密佈,他說,用刀子般的目光直視着朱聖聽:“朱師爺也在啊,很好,很好。”

朱聖聽一下子就癱了。這聲音,這眼神,錯不了,絕對錯不了!

張明泉也聽了出來,嗓音打起了哆嗦:“是你……你……”

“如實地回答我。”胡客說。

“是,是……”兩人忙不迭地應聲,絲毫不敢違逆,彷彿站在眼前的不是生人,而是來自地獄的羅剎鬼官。

胡客問的第一個問題,是義莊裏威逼張明泉的蒙臉人有何特徵。這個人既然逼迫張明泉承認死的是胡啟立一家四口,那麼胡啟立一家人的失蹤,十有八九與此人有關。

張明泉開動腦筋,緊鑼密鼓地回想,一點一滴地描繪。在他的記憶里,這個蒙臉人體型微胖,身高中等,沒有留辮子頭,長發齊肩,嗓音有點老,最重要的是,他的右手齊腕而斷,沒有手掌。

回答完后,張明泉緊張地看着胡客。

“這些天裏,有沒有其他人來找過你們?”

“有的……都是辦案的公差。”

“除此之外呢?”

“那就沒有了。”

“說一說胡啟立的事。”

張明泉和朱聖聽有些不明白,相互看了一眼,問:“說……說什麼?”

“把這段時間裏所有關於胡啟立的事,無論是看到的,還是聽到的,全都一五一十說出來。”胡客在廳中央的太師椅上坐下,抬眼看着兩人。

朱聖聽和張明泉被胡客錐子般的目光盯住,如芒在背,惶恐不安。

“是,是……這就說,這就說……”朱聖聽率先開了口,他哆嗦着嗓音,“那得從……得從王巡撫在上海被刺說起了……”

朱聖聽口中的王巡撫,便是清泉縣巡撫大院的主人——前廣西巡撫王之春。

在廣西任巡撫期間,王之春因預借法兵鎮壓革命黨一事,激起國內轟轟烈烈的拒法運動,事情鬧大后,朝廷為平息各界民眾的不滿情緒,只好委屈一下王之春,先將他解職,待罪京師,不久后遷寓上海。

正是在王之春閑居上海期間,轟動一時的“金谷香刺殺案”發生了。

光緒三十年冬月十九日,晚,天氣淺寒。

王之春坐在轎子裏,忍受着起伏不定的顛簸。此時的他,絲毫沒有意識到,不遠處的目的地——位於英租界四馬路的金谷香西菜館,有一場圍繞他的暗殺計劃,正在秘密地展開。

以鎮壓太平天國起義出身的王之春,能屹立官場三十餘年而不倒,其嗅覺之敏銳,自然不言而喻。當他意識到餐廳的侍者有問題時,急忙借口推託,離席下樓,企圖逃走。然而潛伏在樓下的革命黨人萬福華,在千鈞一髮的當口攔住了他,並掏出手槍,對準了他的腦袋。

王之春被這突如其來的狀況嚇得動彈不得。如無意外,槍聲一響,他的老命就將嗚呼哀哉。這本是他任巡撫時鎮壓革命黨而應得的下場。

然而意外卻發生了。

王之春實在命不該絕,萬福華屢扣扳機,槍卻始終未響。

說來可笑,負責行刺的萬福華、陳自新等人都攜帶了手槍,陳自新等人假扮成侍者潛伏在二樓上,萬福華一個人埋伏於樓下,別人的手槍都是新購的,唯獨萬福華的手槍是借自友人張繼之手。這把借來的手槍,撞針已經老壞,萬福華事先並未試用,是以不知。

這戲劇化的一幕,令刺殺與被刺殺的雙方都愣住了。

王之春最先反應過來,立即奔走躲避,同時大呼救命。

無巧不巧,館外的街道上正好有一群英租界的巡捕經過。這群巡捕衝進餐廳,抓捕了萬福華,其餘革命黨人均趁亂逃走,刺殺行動宣告失敗。

該案牽連黃興、章士釗等人被捕入獄,蔡元培、楊篤生、秋瑾等多位名士奔走營救,成為當年轟動一時的大案。

逃過一劫的王之春,情緒低落到了谷底。被朝廷暫時解職不說,還被革命黨人視為非拔不可的眼中釘,這日子還怎麼過?每時每刻,他都困頓在恐懼和彷徨的情緒里。這位時年六十二歲的老人,最終決定永遠地退出政治舞台。他想回家鄉清泉縣靜居,做一個不問世事的清樂翁,過幾年舒坦日子。

返鄉的途中,沿途地方官員們紛紛前來迎送,設宴為他送別。王之春深諳官場之道,不願在退休之際得罪某人,於是一一赴宴,命三兒子王幕安,先行押運行李和財物返鄉。

王幕安此次返鄉,從水路換陸路,行程逾千里,一直是順風順水,平安無事,直到離清泉縣僅剩下二十里地的沙子壠。

“三炷香”

沙子壠是清泉縣北官道上的必經之地。王幕安隨父親在外多年,是以不知早在兩年前,沙子壠就聚集了一批亡命之徒,佔山建寨,殺人越貨,成為方圓百里內最大的土匪據點。

匪信子早就踩過貨色,近百號匪崽子窩在沙子壠旁的陰龍溝里,等着“割稻”。

後面發生的事十分簡單。

傍晚時分,王家的馬隊經過,土匪殺出,鏢師不敵,王幕安及妻妾隨從望風而逃,財物和行李全部被劫。

一口口的扣鎖大箱被掛在扁擔上,經流土坡、吊藤崖、懸木橋和桐樹林,搖搖晃晃地抬進了山巔寨。

寨中高掛燈籠,張羅酒席,慶祝“豐收”。一張張酒桌首尾相連,擺成圓圈狀,以討個圓圓滿滿的彩頭。

秦副寨主主持豐收宴,按照慣例,要先給關二爺拈上三炷香。

接着就是當眾“開流”。所有的箱子被抬到圈子中央,秦副寨主一聲令下,箱子一口接一口地打開。

畢竟是巡撫大員的家財,貨色不菲,壩子上的歡呼聲一浪高過一浪。

開到第十一口箱子時,鎖撬掉了,箱子卻怎麼也打不開,仔細一檢查,原來是被鐵釘釘牢了。在得到秦副寨主的首肯后,撬鎖的人一斧頭斫下去,木箱子稀里嘩啦地破了,露出一口黃澄澄的銅皮箱子來。

匪崽子們的眼睛立刻都綠了,不少人更是站了起來。

這木箱套銅箱,箱中藏箱,必定是寶物!

銅箱子是用鬼頭鎖扣住的,在鬼頭的兩邊,分別有兩個紅色的字,左邊是“二”,右邊是“十”。

這鬼頭鎖材質奇特,結構精巧,撬了幾次,絲毫不見動靜,銅箱子又沒法砸破,撬鎖的人只好偏轉了腦袋,向一個面黃肌瘦的男人求助。

這個面黃肌瘦的男人是山巔寨的開鎖行家。他捲起袖子,走到箱子前,先嗅了嗅鬼頭鎖兩邊的字跡,發現是用血寫成的。所謂“血鎖鬼頭,趁早收手”,瘦子是個識相之人,立刻把卷高的袖子放下來,不敢開了。

秦副寨主卻不信邪,命令打開,瘦子仍是不肯,站在原地左右為難。

秦副寨主是個暴脾氣,抓起一柄板斧,照準鬼頭鎖就是一斫。他臂粗力大,鬼頭鎖立刻斷裂,啪地掉落在地。秦副寨主掀起銅箱蓋,表情當場就凝固了。原來銅箱裏既無兇險,也無寶物,卻只有一封信,封殼子上寫着五個字——“白老闆親啟”。

白老闆是山巔寨的正寨主,三天前去磅礴山接親,按日程要明日正午才能返回。

這可奇了,明明是搶來的箱子,卻用鬼頭鎖鎖住,暗示不可打開,可裏面偏又放了一封捎給白老闆的信。秦副寨主也算見多識廣,可如此自相矛盾的古怪事,他卻從所未遇。

左思右想,始終覺得不妥,秦副寨主擅作主張就把信封給撕開了。攤平信紙,三個用松煙墨寫成的大字出現在紙上:“三炷香”。

莫名其妙,實在是莫名其妙。

秦副寨主想了想,忽然咧開大嘴笑了起來,向匪崽子們問道:“誰他媽開的玩笑?還三炷香呢!這信紙倒是香得很。”說著把信紙湊到鼻前嗅了一下,“是哪位大妹子乾的?”

寨子裏的女人有十來個,但都不承認。肯上山當匪婆的女人,大都五大三粗,大字不識幾個,即便識字的,也不會使用這麼香的信紙。

秦副寨主認定是匪崽子開的玩笑,見沒人承認,索性就不當回事,把信裝回封殼子內,壓在案桌上,等明天白老闆回來定奪,接着命令匪崽子把剩下的箱子迅速開完,然後就是吃豐收宴。

秦副寨主站起來,端起大碗,說了一通暢快話。

“來,弟兄們,幹了這一碗!”

一碗烈酒下肚,秦副寨主打了個飽嗝,臉色就青了,向前重重地撲倒在酒桌上,七竅里竟一絲絲地流出血來。

在他的身後,內堂關二爺畫像前的三炷香,星子一滅,不早不晚,剛好燃盡。

“三炷香”,是用來敬奉死人的;信紙上宛如梔子花般的清香味,配上烈酒,恰好是致命的毒藥。

要進入沙子壠的山巔寨,沿途須過四關,分別是流土坡、吊藤崖、懸木橋和桐樹林。這四關依山勢而建,“關關守得嚴,上下過春點”。“春點”就是“切口”的意思,意即對上切口才能放行。四關之中,數那懸木橋最難,建在兩斷崖之間,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想硬闖過去,根本沒這可能。

兇手聰明至極,事先準備了一封信,把裝信的箱子混在王幕安的馬隊裏,借土匪的手搶上山去,不費吹灰之力便過了四關,而土匪“割稻”成功,勢必要開宴慶祝,一開宴慶祝,勢必就要喝酒,一旦聞過信紙上的香味,再飲下烈酒,即刻生成劇毒,如此便能殺人於千里之外。只不過死的本該是白老闆,想不到秦副寨主卻做了替死鬼。

翌日正午,白老闆迎親回寨,一路敲鑼打鼓上山,正撞上寨子裏嗩吶哭天,紅白輝映,倒煞是有趣。

新娘子蓋頭還沒揭,就被冷落在了一旁。頭等大事,自然是追查兇手,給秦副寨主報仇。

一查,就查到馬隊的主人是清泉縣的王幕安。白老闆雖然生了一張儒雅臉,骨子裏卻匪氣十足,對頭雖說是巡撫大員的公子,可既然欺負到頭上來了,這口惡氣如何咽得下去?當下命令匪崽子們擦槍磨刀,準備即刻下山,前去踏平王家!

白老闆氣勢洶洶地沖回房去換匪裝,此行是去殺人放火,總不能穿着新郎官的衣服去吧。可他這一進房,就再也沒有機會走出來。

俗話說得好,溜得走初一,躲不過十五。有時候運氣背到極致,別說十五,連一個完整的日頭都過不去。

白老闆被發現死在了掛紅鋪新的婚床上,梳着刀頭辮的腦袋不見了,被人齊脖子割了去。想必他死時正在換匪裝,所以赤裸着上身。在他的後背上,發現了兩個血寫的字:“十一”。

自從昨晚秦副寨主死後,沙子壠上下戒備森嚴,外人根本不可能混進寨子,匪崽子們當時都聚集在壩子上候命,沒人有時間去謀殺白老闆。

只有一個解釋。

山巔寨中有一個上山的外人,只有一個,一個沒有經任何盤查就上山的外人。

然而這個人已經逃跑了,留下了一襲艷紅色的喜袍,和一扇在風中搖曳的窗戶。

還好,只要過不了懸木橋,就沒法下沙子壠,除非她選擇跳崖。

龍三副手一聲號令,上百號匪崽子一起行動,搜山!

“就算是挖地三尺,也要把兇手挖出來!”

五件命案

在白老闆被殺的同時,朱聖聽扶正了頭上的瓜皮棉帽,懷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進了巡撫大院。

怒氣衝天的王幕安,上來就是劈頭蓋臉一通臭罵,什麼玩忽職守、失職懈怠,總之所有能想到的罪名,全都安在了朱聖聽的頭上。最後下達了任務:半個月內,必須剿滅沙子壠的土匪,蕩平山巔寨,奪回被搶的行李和財物,少一件就提頭來見!

朱聖聽一邊賠着笑臉,一邊暗暗叫冤,知府大人明知要挨罵,就以病推託,讓他這個師爺來頂口水。再說了,沙子壠的白老闆每月初一和十五按時給府衙送“份子”,比朝廷的俸祿還準時,這說剿就剿,不是斷自己的財路嗎?

馳報知府大人,知府大人倒是痛快:“剿!”土匪得罪得起,巡撫大人可得罪不起,雖說是退休的巡撫,可到底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等到了規定的最後期限,朱聖聽拿着兵符去新軍營抽調了五百人,抄上傢伙就奔沙子壠而去。途經巡撫大院門外,所有人一起搖旗吶喊。在王幕安的眼皮子底下,場面必須做足,而說到剿匪,倒不會真剿,只是去勸勸白老闆,讓他歸還財物,然後搬家去別的山頭而已。

然而令朱聖聽沒有想到的是,往日半里一門營的沙子壠,今日一連四個關卡竟全都無人把守。抬頭仰望,山巔寨靜悄悄的,似乎鬼影子都沒一個。

山巔寨的夾板門大敞,朱聖聽還在幾百步外,就嗅到了風中飄來的血腥氣,刺激得他胃臟倒騰,直欲作嘔。

進入寨子,眼前的景象,令朱聖聽和隨行的五百名士兵心驚膽寒!

寨中三廳十二院,到處都是死人,上百號匪崽子,竟全部被滅口,或被割首,或被穿胸,或被腰斬,死狀極其慘烈,每具屍體的臉上或手上,都發現了血寫的數字,其中數字“十一”最多,不知道代表什麼意思。地上的血液尚未完全凝固,應該是一兩個時辰之前剛發生的。只有關在牢房裏的二十來個人還活着,這些人大都非老即弱,是遭匪崽子搶劫后,被抓上山來當苦力使的。據這些人講述,事發當時,牢房外一片鬼哭神嚎,根本沒人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朱聖聽急忙派人搜查寨子,發現所有搶來的財物都在,這才鬆了口氣。

朱聖聽雖說是府衙的師爺,吃公家飯的,可骨子裏卻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脾性,奉若聖旨的人生原則就是得過且過。眼前這等死上百人的非同小可之事,如果發生在太平年代,上面有人盯着,或許還要硬着頭皮管一管,但眼下時局混亂,朝廷風雨飄搖不說,各地的衙門和軍閥更是暗懷鬼胎,甚至可以說隨時都有可能改朝換代。上頭的官僚們個個忙着拉關係尋靠山留後路,誰會來管這鳥不拉屎的山頭?朱聖聽定了定神,決定此事就這麼著,不往深了調查,反正死的都是一群可有可無的土匪,就當什麼事也沒發生過。他不願也不敢在這兇險之地久留,只求不招惹是非,能向王幕安交差就行。

朱聖聽一把火燒了山巔寨,也算是處理了上百具屍體,以免發生瘟疫,順着水源傳播,接着把倖存的二十幾個老弱苦力放了,押着財物下山,來到巡撫大院,對王幕安說已經剿滅了土匪。王幕安遠遠望見沙子壠方向濃煙沖霄,也就信了。王幕安要回了被搶的行李和財物,又格外相中了幾件古董。朱聖聽私留了幾件珍品,又挑了幾件上等貨轉送知府大人,剩下的,一部分分給手下的士兵,一部分上繳朝廷,也算是功勞一件。

只是山巔寨被滅口的景象,在往後的時間裏,一直陰魂不散地糾纏在朱聖聽的腦海里。

王幕安運氣不錯,不但追回了財物,還白撿了幾件上等古貨,算是小賺了一筆。

在這幾件古貨當中,有一件十分奇特,是一塊徑長五寸、厚約半寸的圓形木盤。木盤一面光滑,另一面刻有九個很奇怪的圖案,每個圖案似乎都不完整,給人一種支離破碎之感。

起初王幕安並沒有在意,將這件古貨扔在一邊,過了幾天又想起,找出來把玩,這才發現木盤上的九個圖案可以推動,最終拼成一副完整的山水圖。這時,咔的一聲,木盤的上下層分離開來,原來這九個圖案是開盤的機關。在木盤的夾層中,一塊方形的鐵塊掉了出來。這鐵塊約半個手掌大小,只有一粒米那麼厚,上面既無圖案也無刻痕,打磨得十分光滑。

左看右看,鐵塊的六個面光滑平整,普通至極,實在沒有什麼奇特之處,王幕安不禁大覺奇怪,這樣一方平平無奇的鐵塊,為什麼會被如此隱蔽地藏在木盤裏?

過了幾天,縣裏的鐵匠胡啟立,給巡撫大院送來新鑄的鐵器。既然是鐵匠,對鐵器懂得肯定多,王幕安就把胡啟立叫到書房,拿出鐵塊,讓他瞧瞧可有什麼古怪。

胡啟立拿着鐵塊一掂量,就說這東西不對勁。

王幕安問哪裏不對勁。

胡啟立說:“重了。”

按照胡啟立多年和鐵器打交道的經驗,這麼大小的一塊鐵,不會有這麼重。

“這鐵塊裏頭還有東西,別的東西。”胡啟立很肯定地說。他說這話時,額頭上的疤痕,跟隨歲月的皺紋一起起伏。

王幕安把鐵塊交給胡啟立,要他拿回去切開,看看裏面裹着什麼東西。胡啟立點點頭,拿着鐵塊,一瘸一拐地走了。

第二天,胡啟立沒來。

第三天,胡啟立還是沒來。

第四天,王幕安坐不住了,差人去打鐵鋪。胡啟立不在鋪子上,聽說出去辦事了,不過他的老婆孩子都在家中。去的人在打鐵鋪守到傍晚,終於守到了騎馬歸來的胡啟立,於是把胡啟立“請”來了巡撫大院。

胡啟立把切開成兩半的鐵塊還給了王幕安。王幕安見鐵塊的內部有一個小小的扇形凹槽,就問裏面的東西在哪裏。

胡啟立說裏面是空的,根本沒有東西。

“你當我是黃口小兒嗎?”王幕安拍案而起,“少在我面前裝蒜,裏面如果沒東西,應該更輕才是,你那天怎麼會說它重了?”

面對王幕安的喝問,胡啟立無話可說。

王幕安認定鐵塊里藏有寶物,保不定是什麼價值連城的稀世珍寶,被胡啟立私藏了,於是把胡啟立截留在府上,威逼他交出來。胡啟立一口咬定裏面什麼也沒有,死也不改口。

胡啟立和巡撫家的公子爺杠上,一夜未歸家,這個消息好比蒲公英的種子,見風就跑,縣城裏一下子轟動了,如同炸開了鍋,連鄰縣的人都沸騰了,好像胡啟立是什麼焦點人物似的。胡啟立的老婆連夜趕來,哭着喊着要人,也被王幕安吩咐下人轟了回去。

第二天,朱聖聽聽到風聲,心急火燎地趕來,好說歹勸,讓王幕安最好把胡啟立放了。

王幕安怒了:“我王某是什麼人?他姓胡的又是什麼東西?一個臭打鐵的,難不成有玉皇大帝撐腰,要你來求情?”

朱聖聽見王幕安不肯聽勸,只好給他講了辛丑年,也就是三年前,衡州府發生的五件命案。

衡州府的治安雖然不好,但也不算太差,這些年裏發生的命案並不多。但辛丑年間的五件命案,卻長時間沸沸揚揚,鬧得滿城風雨。這五件命案發生在二月到臘月之間,兇手沒有留下任何痕迹,至今仍未告破。但這五件命案有兩個顯而易見的共同處。首先,五個死者都與胡啟立有關係,他們都曾得罪或者說是欺壓過胡啟立,尤其是其中一個叫何二娃子的爛痞子賭徒,是殺死胡啟立小兒子的第一嫌疑人,只不過官府沒有找到證據,再加上何二娃子在大牢裏耍痞子性,死不承認,最終被釋放出來;其次,五個死者的身邊,都發現了一節沾有鮮血的竹筒。

至於兇手留下這節竹筒的含義,衡州府的男女老少都在猜測。有人說,竹筒多半代表兇手的身份,很可能兇手的名字裏就有一個竹字,兇手這是殺人留名;也有人說,兇手是個自命清高之人,以竹自表;還有人說,兇手說不定是住在某處和竹有關的地方……總之各種猜測,林林總總,應有盡有,莫衷一是。

雖然不能確定兇手真正的身份,但毫無疑問,有一個人從始至終貫穿了五件命案——胡啟立。

胡啟立作為最大的嫌疑犯被抓進了府衙大牢,但無論如何審問,都得不出個所以然,再加上確實尋不到證據,最後只能將胡啟立放了。死者的家屬,以及四村八店的街坊鄰居,紛紛跑來打鐵鋪,或威逼或哀求或詢問,想從胡啟立的嘴裏問出點真材實料來,但通過多次接觸,所有的人最終都判定,胡啟立確實對此事一無所知。在這一點上,他和每個人都是一樣的。所有人只能猜想,很可能是有人躲在暗中,為胡啟立報仇雪恨,討回了公道,至於是誰,連胡啟立本人也不知曉。從此以後,衡州府所有的人,都變得知趣了,再沒有人敢輕易去招惹胡啟立一家人。

得知這五件命案后,王幕安也多少被嚇到了。雖然是個我行我素的紈絝子弟,但對於危及性命的事,王幕安還是十分懼怕的。一個人越是富有,就越是怕死,這是放之四海皆準的道理。所以王幕安當場就拍胸口表態,不會再去找胡啟立的麻煩,併當着朱聖聽的面,把關了一晚上的胡啟立給放了。朱聖聽得到了王幕安的保證,鬆了口氣,放心地走了。

但是王幕安不找胡啟立的麻煩,並不代表他不找回鐵塊里的寶物。

當天晚上,他左思右想,還是不肯吞下這個啞巴虧,就派了四個手下去打鐵鋪,找胡啟立要回屬於自己的東西。他千叮嚀萬囑咐,要四個手下必須客客氣氣,不能硬來,即便實在要不回,那也罷了,回來從長計議就是。

去的四個手下,這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

天亮的時候,消息傳來,胡啟立一家四口慘遭滅門,打鐵鋪被一場大火燒得精光。王幕安當場就蒙了,急忙派人去找辦事的四個手下,哪知卻怎麼也找不到。

張明泉驗過四具焦屍,並受蒙面人的威脅而做了假證,說死的是胡啟立一家四口,是被利器先殺死,然後被大火焚屍滅跡。

王幕安心想,派去辦事的四個手下,一定和胡啟立鬧僵了,一時衝動動了手,結果不小心鬧出了人命,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將胡啟立夫婦和一對子女一併殺死,然後放火燒毀現場,腳底抹油跑路,可是這個黑鍋,卻最終要扣在王幕安的頭上。

果然,王幕安派人殺死胡啟立全家的傳聞,很快就在坊間傳開,成為衡州府人人必備的談資,走到哪裏,被人問起,如果不知此事,那是要遭人笑話的。

朱聖聽風風火火地再一次趕來,找王幕安問清楚了情況,回去稟報知府大人,隨後派出大批公差,四處查找逃逸的四個手下,但一直杳無結果。

於是王幕安開始了日夜不停地擔心,於是衡州府的每個人都掛懷起了這件事。人人都在想,辛丑年間的五件命案,還會不會再一次上演。

到底是眾望所歸。

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雖然遲到了一個月。

閻老頭的信

一個月後,王幕安和朱聖聽的擔心,終於變成了現實——王幕安最寵愛的四太太,被發現死在了吊水閣的鏤雕褶紋床上。

這位四太太死的時候,身上穿着雲南滇緞做的水線花絨睡衣。在她的左胸偏右一寸三分的位置,睡衣被割開了一個大洞,乳房附近的皮肉一條條地向外翻裂,碗大的一塊肉被挖去,留下了一個血淋淋的肉坑,很像一朵開放了的紅蓮。此外,在她的臉上,留下了一個血寫的“九”字,不知何意。

朱聖聽和張明泉聽到這一兇殺消息后,馬不停蹄地從府衙趕到了巡撫大院。張明泉第一時間驗了屍。他從四太太左胸處形如紅蓮的肉坑中,發現了一節塞得很深的三寸長的竹筒。

當這節沾滿血漿的竹筒被取出來時,王幕安的臉色一下子變得雪白。他想起了朱聖聽講述的發生在辛丑年間的五件命案,那五位死者的身邊,也同樣發現了竹筒。他強撐着想站住,可兩腿哆嗦着不聽使喚。終於,像泰山崩塌一般,他的身子軟倒在了躺椅里。強烈的恐懼感,掏空了他的身子,讓他的眼睛裏只剩下了洞悉命運后的絕望和悔恨……

眼見王幕安頹然地倒在躺椅里,朱聖聽也是慌亂不已。

朱聖聽與這件事沒有多大關聯,他甚至勸過王幕安別去找胡啟立的麻煩。但死的畢竟是前廣西巡撫王之春的兒媳婦,而巡撫大院的地頭又歸衡州府管,如果王家出了什麼事,尤其是王幕安出事的話,朝廷一旦追究下來,衡州府大大小小的官吏都落不得好,尤其是朱聖聽。他從率兵剿山巔寨開始,巡撫大院的事情,基本上都是由他在負責。一旦出了事,首先就會拿他開刀。所以此刻朱聖聽所表現出來的狀態,絲毫不比始作俑者王幕安好多少。

過了良久,總算有些緩過了神,朱聖聽忽然從椅子裏直起了腰板:“王公子,或許有一個人,能夠救你性命!”

王幕安像遇到了活命神仙一般,猛地從躺椅里跳了起來,迫不及待地追問是誰。

“五塘鋪的閻老頭。”朱聖聽說。

“閻老頭?”王幕安沒聽說過這個人。

朱聖聽告訴王幕安,在辛丑年間的五件命案發生后,關於兇手留下的竹筒有什麼含義,一直熱議不止。在紛紜的說法當中,他曾聽到過一個最為奇特的說法,說竹子如果留在死者的身外,就代表該殺的人已經殺完,如果留在死者的體裏,就代表該殺的人還沒殺完,在第二種情況下,如果竹子是留在死者的胸腔內,則表示尚未被殺的人已是俎上之肉,必死無疑。這一點,很符合四太太的死狀——胸中藏竹。

“我不知道可不可行。”朱聖聽說,“但這個奇特的說法,就是出自閻老頭的口。”

這種時候,哪怕只是一根細細的稻草,王幕安也要緊緊拽住。“走!”他說,“現在就去!”

閻老頭的家是一座孤立在山腳道旁的土坯草房,離最近的五塘鋪村子約有半里路。

王幕安和朱聖聽抵達時,道旁的片地里有一個老頭正在鋤地。老頭見了兩人,把鋤頭支在地上,問:“二位可是來找閻老頭的?”

朱聖聽點了點頭。

“二位總算來了,可讓小老兒好等!”老頭丟了鋤頭,一邊擦着汗,一邊朝閻老頭的草房走去,“二位請進。”

王幕安和朱聖聽對視一眼。朱聖聽問:“你就是閻老頭?”

老頭搖搖頭。他將兩人引入草房。房內白布縞素,案上香燭齊備,供奉着一方靈牌。老頭指着靈牌說:“這才是你們要找的人。”

“閻氏子鹿山人之靈位。”

王幕安盯着靈牌一字字地讀下來,絕望之感像一柄重鎚,一錘錘地擊打在他的胸口。一旁的朱聖聽急忙問:“閻老頭是……什麼時候死的?”

“半個月前死的。閻老頭沒后,村子裏就湊了份子替他料理了後事。”老頭說,“他死之前,留下了一封信,說不出一個月,就會有衣着光鮮的貴人來找他,叫小老兒代為轉交。小老兒在地里候了十多天,今兒個總算把二位貴客給等來了。”

絕望的王幕安如同看到了最後一縷曙光:“信呢?趕……趕緊拿來!”

老頭拉開旁邊的小柜子,取出一封蠟封的黃殼子信。王幕安急忙奪過來拆開,動作慌亂,連信紙都不小心被撕破了一道口子。

信上的字跡逶迤如蛇,筆畫散亂,閻老頭落筆時多半大限將至,有氣無力,是以字跡並不清楚。

勉強讀來,前面四列是四句打油詩:

“請君騎馬走一遭,來時風寒路迢迢。見不得面莫嘆悔,我贈數言君聽好。”

接下來是一段話:

“使君須知,鱗刺所及,無路上天,無門入地。唯守備妥善,其一擊不達,必遠遁千里,此外無法可表。”

按信中的意思,對付這位沒有人性的對頭,逃避是沒有用的,唯一可以保命的法子,是儘可能多地聚集人手,將整個巡撫大院守備妥善,讓兇手沒有可趁之機。兇手一旦出手而沒能實現必殺,就會主動退去。只是信中提到的“鱗刺”,究竟指的是什麼,閻老頭沒有言明,王幕安和朱聖聽自然也不知道。

閻老頭雖然留了話,但是離開五塘鋪很久后,朱聖聽和王幕安仍然疑惑不解。他們實在想不通,閻老頭為什麼這麼肯定,在他死後會有人來找他,而且是衣着光鮮的貴人。在疑惑不解的同時,兩人也十分忐忑不安,尤其是王幕安。

“其一擊不達,必遠遁千里。”

一個殺人不眨眼的兇手,真的會這樣“客氣”嗎?

懷着滿腹的疑竇,兩人在傍晚時分趕回了巡撫大院。

四下里的農家野戶都升騰起了裊裊炊煙,一天中最為愜意的時光到來了。可是對於王幕安而言,卻是最為提心弔膽的黑夜如期而至。王幕安根本顧不上吃飯,急忙安排人手,四處去雇青壯年來看家護院,同時讓朱聖聽連夜趕去新兵營,向管營大人借了一百兵丁,趕回巡撫大院來駐守。

眼看有將近兩百人在看家護院,王幕安心神略定,這才招呼一家人吃飯。可一上飯桌,卻發現有一張椅子空着。

少了一個人!

剛坐下的王幕安噌地就站了起來。

他無法不緊張。因為少的是他的獨子,上個月才剛滿九歲。

王幕安急忙派人四處去找,很快噩耗傳來,說是在後門外的土路上,發現了小少爺的屍體,已經被抬到了堂下。

面對兒子的屍體,王幕安呆立木然,家中的其他人,則嚎哭不止。

朱聖聽的目光落在了小少爺蒼白的臉蛋上,那裏有一個血寫的“八”。朱聖聽忽然記起,在四太太的臉上,有一個血寫的“九”,同時不禁想起圍剿沙子壠山巔寨時的場景,上百號匪崽子被殺之後,臉上或手上都留下了血寫的數字,難不成山巔寨也得罪了胡啟立?而這些血寫的數字,又到底代表了什麼意思?

在王家人悲痛地度過了一個夜晚后,沿途應邀參加各類宴會的王之春,在天亮之後終於到家了。

王之春因金谷香刺殺案而產生的種種負面情緒,隨着一路把風賞景和回到故土而一掃而空。原本興緻不錯的他,一跨入家門就迎來了喪孫的晴天霹靂。在得知了這段時間裏家中發生的所有事情后,這位早已邁入花甲之年的老人,面對孫兒的半大棺材,如一個丟失了最喜愛玩物的孩童般,哭得老淚縱橫。

老頭子一哭,兒子媳婦就跟着哭,下人們也都做樣子哭,一個個地嚎啕大哭,哭完了,把淚一收,所有人都巴巴地望着王之春,等這位一家之主拿主意。

王之春癱軟在藤椅里,臉上老紋抽動,良久良久,終於嘆息着開了口:“看來……只有請他出山了。”

黃童拜拱

王之春從貼身的行李箱中找出了一方檀木盒,從檀木盒中取出了一個錦緞袋,又從錦緞袋中抽出了一塊土黃色的四方布。這塊四方布略有褪色之處,顯然已是多年的舊物。王之春在四方布上着墨落筆,加蓋了私人印章,封入信封,吩咐牛管家速去七十裡外的霧寒山無涯觀,找一個道號道權的秦姓老道士,將信件親手轉交,無論如何也要請他下山。

王之春親自把牛管家送到門口,千叮嚀萬囑咐,牛管家一臉鄭重,騎上馬絕塵而去。

王幕安見了父親這等架勢,忍不住詢問這個秦姓老道士的來頭。王之春卻不肯透露半分,只是說:“幕安啊,為父猜想,這個姓胡的鐵匠,多半有刺客道的人在背後給他撐腰。如果不幸被刺客道的人盯上,別說你請來這些人看家護院,就算是躲進軍營里,也是毫無用處。如今,只有這位秦道士能救我們王家了。只盼他看在二十多年前我曾救過他一命的分上,肯下山來這一趟。”

牛管家不辱使命,在傍晚來臨之前,領着秦道士趕了回來。

王之春當即率領全家老小在前院裏跪下,只求秦道士能幫王家除危解困。

秦道士扶起王之春,詢問此間的情況。

在聽完講述后,秦道士神色變得凝重,在查看了四太太和小少爺的屍體后,他的臉上露出了為難的神色。王之春滿含希望地望着他,他卻搖了搖頭,一屁股坐在了內堂的門檻上,顯得心事重重。王家人頓時心頭一冷,像被當頭澆了一盆涼水。

過了許久,秦道士才一邊嘆氣一邊站起來,拽着王之春的袖子到一邊,壓低聲音說:“王大人,你當年曾救過我一命,我一直感念在心。可我沒想到情況竟這麼嚴重。眼下這事兒,我實在是不敢管啊。”

王之春立馬急了,老臉上的皺紋一根根地全顫抖了起來。他用雙手緊緊地抓住秦道士,像溺水之人拽緊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秦道士的臉上寫滿了無奈:“王大人,你知道這些血字代表什麼嗎?唉,我實在不敢插手。怨只怨你,都打算辭官歸隱了,怎麼還去招惹這些煞星?”

王之春心裏也苦,哆嗦着嘴唇:“你好歹給我留下個法子吧……”

秦道士嘆了聲氣,想了想說:“好吧,我勉力試上一試,看能不能與他們接上話。”

秦道士在正門外的空地上,豎起兩塊土磚,蓋了一片琉璃瓦在上面,做成一個拱狀,又在拱面上放置了六個大小相等的小木塊。這些小木塊是秦道士當場用木頭削出來的,呈一字型擺開。做完這一切,秦道士呼了口氣,招呼所有人退入巡撫大院內,關上了大門。

王之春問這是何意,秦道士不答,只示意所有人不要出聲。

王家人全都屏息凝神,靜靜地等待着,儘管他們根本不知道要等待什麼。一絲緊張的氣息在空氣中若有若無地遊離。王之春不知為什麼,雙腿竟漸漸地發起抖來,需要兒子王幕安攙扶着才能站住。天空中有一道黑影掠過,一隻烏羽鳥收起翅膀,落在了牆角光禿禿的樹枝上。它並沒有打算在此間停留,似乎只是為了喘上一兩口氣。它在霜凍的春寒里悲傷地啼叫了兩聲,撲撲地振翅飛走了。

忽然,大門外“嘩啦”一響!

清脆而又響亮的聲音!

王家人都驚得一抖,唯獨秦道士一動不動。這位形貌頗有幾分仙風道骨的華髮道士,臉上原有的一絲盼望神情,也在瞬息間消失得無蹤無影。他說,用一種耐人尋味的語氣:“他們不買我的賬,看來我這個黃童不中用了啊,我……”他搖搖頭,“我實在是幫不了……王大人,你好自為之吧。”

說完這話,他牽了坐騎,在王家人驚詫的注目中,拉開大門,一步步地遠去,只留下大門外一地的琉璃瓦碎片和散落各處的小木塊,任憑六十二歲高齡的王之春在背後咳嗽喘氣地嘶喊和挽留。

秦道士走了,天也徹底黑了。

“爹,現在可如何是好?”王幕安焦急地問。

王之春想了想說:“唯有先照着閻老頭的話做了。把家裏的人都叫到暖閣吧,那裏依池傍水,守起來容易,你吩咐找來的這些人,在暖閣周圍守備妥善。等平安度過了今晚,明天天一亮,我們全家人就去府衙避難。”說完這話,他重重地嘆了口氣。想來他心中也沒有半點把握。

不管怎樣,這是眼前能想到的最為穩妥的辦法了。王幕安急忙按照父親的話去辦。

鱗刺

“唉!”講到這裏,朱聖聽重嘆了一聲,“那天晚上,我什麼響動都沒有聽到,可是一覺醒過來,卻發現王巡撫他們……竟然全死了……只有我和張老二還活着。我倆嚇得不行,縮在牆角不知所措,然後你就進來了……”

從午前到午後,幾乎都是朱聖聽一個人在說。他將事情從頭到尾、翻來覆去地講述了一通。講述完后,他還在冥思苦想,生怕漏了什麼。張家人好幾次來催吃午飯,張明泉都一一屏退,並吩咐有要事商議,不要再來打擾。

聽完事情的來龍去脈后,胡客陷入了沉思。“那封信呢?”片刻后,胡客忽然問。

“爺,”朱聖聽小心翼翼地詢道,“您說的是閻老頭的信吧?”

見胡客點了一下頭,他忙說:“信不在我這裏,一直是王幕安拿着。眼下巡撫大院被衙門封了,每天都有公差把守,不好進去,而且那地兒太大,怕不好找。”

“信里當真提到了鱗刺?”

“爺,我真不敢騙您。我記得很清楚,信上白紙黑字,寫着鱗刺,是鱗片的鱗,魚刺的刺。”

胡客閉上了眼睛,神情如汪洋大海般深邃。

胡客不說話,朱聖聽和張明泉也不敢弄出聲響。兩人就那樣筆直地站着,一動不動。

良久,胡客終於睜開眼睛:“帶我去見姓閻的。”

朱聖聽一愣:“可是……他已經死了……”

“死人也要見。”

“是,是。”朱聖聽雖然聽不太明白,但絕不敢再多言半句。他連忙備馬,與張明泉一道,領着胡客前往五塘鋪。

在馬背上顛簸時,胡客再一次陷入了沉思。他想起六年前那個大雨滂沱的夜晚,在練殺山的一處荒洞中,他第一次聽到關於鱗刺的故事。如果不是今天朱聖聽提及,他早就遺忘了這段塵封了六年的記憶。

“莫非這世上真的有鱗刺?”他暗暗地想。

鱗刺,在胡客不足六年的刺齡中,是他所知範圍內,刺客道上最陰狠毒辣的殺器之一。在練殺山的那位帶頭人,曾面帶敬畏地告訴他,鱗刺的前身,是“上古十劍”中的第八劍:魚腸。

所謂“上古十劍”,是指:軒轅夏禹劍、湛瀘、赤霄、泰阿、七星龍淵、幹將、莫邪、魚腸、純鈞、承影。

排在第八位的魚腸,是春秋時期鑄劍大師歐冶子的得意作品。此劍用赤堇山之錫,若耶溪之銅,經雨灑雷擊,聚天地精華,方淬鍊而成,因滿刃花紋畢露,宛若魚腸,遂得名魚腸劍。當時的天下第一相劍大師薛燭,在第一次見到此劍時,就發出了驚愕的感慨聲:

“魚腸劍逆理不順,不可服也,臣以殺君,子以殺父!”

時光回溯到公元前515年,四月丙子日,吳國公子光府。

吳王僚滿面春風,大大方方地坐上了酒宴的首席。他之所以接受公子光的宴請,並非因為完全信任公子光。相反,他對公子光保留了應有的猜疑。他的兒子慶忌與手握兵權的母弟掩余、燭庸均征伐在外,公子光在這個時候宴請他,極可能另有所圖。

但他還是去了,因為他的自信。

他派出的衛隊,如長龍一般,從王宮一直排列到公子光的府上,宴廳的門戶和台階兩旁,夾道而立着效忠於他的甲士。有了如此嚴密的防護措施,諒他公子光也不敢有何異舉。王僚露出了信心滿滿的微笑。從目前的形勢來看,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觥籌交錯,推杯換盞,漸然酒席過半,兩人都有些微醺微醉。公子光忽然借口腿腳疼,身感不適,離開了宴席,一瘸一拐地走進了內堂。一入內堂,他的雙腿立刻恢復了正常。他緊張地看看左右,見沒人跟來,於是打開了一扇隱蔽的暗門,快步走入了陰暗的地下室。

王僚望着公子光離去的背影,臉上的酒意立刻消失了。他一點也不害怕,相反,竟有幾分期待。他看了看四周手持長戟的甲士,心想:“公子光啊,儘管放馬過來吧!只要你敢有所異舉,我正好藉此機會,一舉剷除你這個心腹大患!”想到此,王僚仰頭飲盡了杯中瓊釀,朗聲大笑,連呼:“好酒,好酒!”

事態的發展讓王僚有些失望,因為公子光好半天沒出來,倒是傳菜的奴僕們來了。

把守大門的甲士仔細搜查了這些奴僕的全身,沒有發現任何武器,於是放行。

一道道精緻的菜肴端了上來,擺放在王僚的面前。王僚原本還有警惕之心,但一連三個奴僕,都在獻完菜后小心翼翼地退了下去,連看都不敢看他一眼。王僚放心了,緊繃的神經逐漸放鬆。

就在這時候,第四道菜端上來了。

一股誘人的菜香遠遠飄至,已經放鬆了警惕的王僚,情不自禁地提了提鼻子,向前欠了欠身。實在是太香了,他的眼中只剩下炙好的金黃色的魚,卻忽略了那高舉菜盤、低眉下首的奴僕。

這奴僕正是專諸,為了這一刻,他已經隱忍了整整三個月。

他開始熱情地向王僚介紹這道菜。他說,這道菜名叫“梅花鳳鱭炙”,梅花是嚴冬臘月間採集的寒梅,鳳鱭是只在太湖裏才有的鳳尾鱭魚,用寒梅舉火,慢慢烤炙魚肉,炙足一個半時辰,再淋以秘傳醬汁,方成此菜。

“大王,請讓我為您分魚吧。”

王僚已經垂涎欲滴了。他扭頭看了看內堂的入口,不見任何動靜。

公子光,諒你也不敢膽大妄為!他這樣想着,放心地點了點頭。他絲毫沒有意識到,死亡離他只有咫尺之隔。

專諸開始認真地分魚,一股濃郁的香氣飄起,在空氣中遊離。周圍的甲士們不由自主地咽了咽喉嚨,目光朝“梅花鳳鱭炙”瞟去,心中暗暗羨慕能享此口福的君王。王僚情難自禁地閉上雙眼,湊近,深深地吸了一口。他嗅到了令人垂涎欲滴的菜香,以及隱藏在這股香氣中的殺氣!

王僚瞪大了眼睛,然而一切都晚了。

一股凜冽的殺氣從魚腹中激射而出,狻猊鎧甲一層層被刺透的脆響,清晰無比地響在他的耳邊!

當魚腸劍刺透王僚的第三層狻猊鎧甲時,伴隨一記沉悶的脆響,劍身從中折斷。劍斷,然殺氣未斷。只餘一半的魚腸劍,仍然刺進了王僚的心臟,當場結束了這位吳國第二十三任君王的性命。

周圍的甲士們這時才回過神來,像潮水一般撲上,一支支長戟搠向了專諸……

在內堂地下室里的公子光聽到了喧嘩聲。他知道時機到了!他振臂一呼,率領埋伏的武士從地下室里殺出。王僚已死,眾甲士群龍無首,鬥志全無,象徵性地抵抗了一陣便徹底崩潰了。公子光率部盡誅王僚的部下,隨即自立為吳國君主,是為吳王闔閭。

因感念專諸殺身成仁的大義,闔閭即吳王位后,冊封專諸之子專毅為上卿,厚葬專諸於泰伯皇墳之側,並親設“專諸塔”以祭奠其亡靈。闔閭將折為兩段的魚腸劍函封,藏於深宮,永不再用。

專諸隱太湖學治魚三月,獻“梅花鳳鱭炙”,藏魚腸劍於魚腹,成功刺殺吳王僚,助公子光謀得王位。專諸用其生命,成就了這位後來西破強楚,北威齊晉,南服越人的一代霸主。

“專諸進炙,定吳篡位”,這次史詩般的刺殺,記載在《左傳》、《史記》等傳世文典當中,史稱“專諸刺王僚”,又稱“鱄設諸刺吳王僚”。經此一役,專諸成功躋身“春秋戰國五大刺客”之列,這把“臣以殺君,子以殺父”的魚腸劍,也自此千古揚名。

時光荏苒,千年一日,轉眼到了唐代。繼春秋時期的歐冶子、幹將、莫邪之後,天下終於又出了一位鑄劍大師。此人姓張,名鴉九,曾鑄鴉九劍,與“上古十劍”齊名。

唐朝的大詩人白居易曾詠詩《鴉九劍》,有句云:

“歐冶子死千年後,精靈暗授張鴉九。

鴉九鑄劍吳山中,天與日時神借功。”

據傳張鴉九曾得魚腸二節,注入黑鐵,熔而為一,鑄成了鱗刺。

傳言鱗刺通體墨黑,長三寸七分,重一斤四錢,聞風顫音,見血變色,從問世之日起,便被譽為天底下最陰狠毒辣的殺器之一。

胡客想起那位帶頭人神秘地講完關於鱗刺的段子后,忽然朝火堆里扔了一截乾柴,沖一臉驚詫的他笑了起來:“這些都是傳言,說說而已,當不得真。”

但彼時年少的他,卻多麼希望這些都是真的啊!好長一段時間裏,他對鱗刺朝思暮想,滿懷憧憬,如稚童對精美玩具的那種嚮往。然而,這些美好的願望,終究抵不過時間的摧磨,在流逝的歲月長河中默然無聲地散去。

六年後的今天,胡客腦海深處這段被塵封許久的記憶,終於再一次被喚醒。

就在胡客沉浸在回憶中時,朱聖聽的喊聲忽然響在耳畔:“爺,快看,那就是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暗殺1905大合集(共3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暗殺1905大合集(共3冊)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章《暗殺1905第一部》(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