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37式”燧發槍

第六十八章 “37式”燧發槍

崇禎9年11月,長溝堡機械組,利用工業母機,按照李國強設計的圖紙,造出了第一代真正具有現代意義的車床,由於有了工業母機幫忙,第一代車床,在jing度上,已經比工業母機大大提高,特別是軸承的凹凸槽,以前是用手工,而現在用工業母機來做,不管是jing度,還是生產效率,都大幅度的提高。

車床的功能,也更加齊全,齒輪也開始嘗試製作漸開線齒輪,絲杠也在jing度上提高了一個等級,動力則淘汰了人力,開始使用水力驅動。

第一代車床,也是一次就試車成功,經過測試,雖然在jing度上,還是達不到槍管的加工水平,但已經很接近了。

崇禎10年正月初三,處理好福新公司的各種事宜,年都沒怎麼過,李國強就一頭扎進了長溝堡機械組,和方平、劉克明一起攻關第二代車床。

第二代車床的攻關重點是;主軸與導軌的水平度,主軸與尾頂尖的同軸度,刀具與工件的定位準確度等,經過兩個多月的攻關,崇禎10年2月,具備現代意義的車床,長溝堡第二代車床,製造成功!

有了第二代車床,機械加工需要的其他車床,如木工車床、鑽床、鋸床、刨床、銑床、沖床等,很快都做了出來。

這些車床,有些是李國強設計圖紙,方平做,有些李國強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只能提個概念,讓方平自己帶人去琢磨。

李國強則帶着學生,把這一年多做車床的過程、試驗數據、經驗等等,整理出來,寫成了兩本手寫書:《機械基礎》與《車床概論》,以便後來者學習,改變傳統的由師父口口相傳的傳授方式。

崇禎10年3月,李國強來到明末,已經整整三年了,在鋼鐵、機械已經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之下,長溝兵器工業公司,開始進行“火槍、火炮跳躍”試研發。

自從測試過劉克明做的第一支“工藝品”火槍后,李國強覺得,劉克明做的火槍,不僅是質量上不行,而且火繩槍也太原始、太落後,與弓箭對shè沒有優勢可言,李國強直接否決了明朝版的火繩槍。

對於火槍的發展歷史,李國強略知一二,最好的步兵武器,當然是後世的各種槍械,這些武器,憑現在的工業實力,那是想都不要想,通過與劉克明的不斷交流、探討,經過慎重考慮,李國強決定,直接跨過火繩槍,上燧發槍,才是現在最佳的選擇。

燧發槍與火繩槍相比,從表面上看,也就是點火方式的不同,還沒有超出劉克明的理解範圍,而且劉克明也聽說過燧發槍,明朝把燧發槍叫做自來火槍。

定下了做燧發槍,李國強參照自己從後世帶來的九五式自動步槍外形,設計出了燧發槍的外形,並製作了燧發槍的結構圖紙,讓劉克明先練練手。

燧發槍的攻關小組,是崇禎9年3月成立的,由於當時鍊鋼和車床都還沒成功,於是李國強讓燧發槍的攻關小組,先拋開了槍管的製作,專攻燧發機構的製造與木製槍身的製造。

木製槍身倒是很快成功,這是按後世人體工學設計的,李國強測試過後,認為新的槍身,不僅外觀漂亮,而且符合人體工學,握槍和shè擊都很舒適,認可了槍身的製造.

只是木製槍身,全是木工用手工製作出來的,一個熟練的木工做一隻槍身,時間需要4~5天,李國強也懶得去提高槍身的製造效率,反正車床成功后,等木工車床和圓鋸造出來,用車床來做槍身,時間肯定會大幅度縮短。

燧髮結構的製作,就困難多了,劉克明因為還要參加車床攻關,燧發機構的研製,一直是斷斷續續,李國強也不急,現在讓劉克明做燧發機構攻關,不過是讓劉克明熟悉燧發機構,弄懂燧發機構的原理,為以後用車床大規模生產燧發槍,先進行技術儲備。

時間到了崇禎9年12月,車床攻關小組取得了突破,第一代車床的試車成功后不久,劉克明的燧發機構研製,也取得了成功,第一支燧發槍的樣槍,在崇禎10年二月底製造了出來。

這支燧發槍的樣槍,大量採用了長溝堡最新的工業科技成果。

木製槍身,如果是以前的明朝工藝,光是木材的自然乾燥,時間就是1~2年。冶金組鍊鋼加了蓄熱室以後,排出的廢熱氣,仍然可以利用,李國強只是提了一個概念,劉克明與林長民、陳慶洪三人,就依據李國強提的概念,做了一個木材幹燥室和工匠的洗澡室,解決了木材幹燥和工匠洗澡,兩個問題。

木材的乾燥,從以前的1~2年,縮短到了1~2天,提高效率三百多倍,槍身的製造,用木工車床,從原來的4~5天,縮短到5~6小時,提升效率二十多倍,驚得做槍身的木工,目瞪口呆。

最關鍵的槍管鑽膛打磨,時間從原來的1個多月時間,大幅縮減至1~2天,而且槍管是用整根鋼材鍛造成槍管后再鑽膛打磨,又經過特殊處理,再次把槍管硬化,這樣做出的槍管,壽命大增,可shè擊3000次以上,驚喜太多,劉克明直接麻木了。

燧發機構的製造,也是大幅度縮短時間,除了兩三個零件採用鑄造外,其他的零件,直接衝壓成型。

最後使用流水線生產流程來進行裝配,生產一支燧發槍的時間,從原來的一個多月一支或一批,大幅縮減至1~2天一支或一批,比原來提高效率幾十倍,要不是熟練的車床工太少,這效率還可提高。

新式燧發槍與明朝版火繩槍相比,不僅質量大大提高,更是在槍上裝了準星和表尺,大大提高了shè擊的準確度,更配備了刺刀,這樣火槍兵近戰也有了保證。

經過測試后,李國強把燧發槍定型為:“37式”燧發槍。

37式燧發槍採用紙包定裝子彈,這不是什麼高科技,就是一個概念問題。採用紙包定裝子彈后的37式燧發槍,訓練時可以達到每分鐘4~5發的shè擊速度,特別優秀的士兵,可以達到每分鐘6發以上,作戰時,則可以達到每分鐘3~4發的shè擊速度,是明朝版火繩槍的三倍。

150米的距離排槍shè擊(即排隊槍斃),命中率為一成半,100米距離,命中率為三成,這是古代極個別弓箭高手,也可以達到的有效shè擊距離,70米距離排槍shè擊,命中率提升到可怕的五成半,這也是普通弓箭手的有效shè擊距離,50米距離shè擊,出現脫靶的現象不多。

李國強估計,37式燧發槍已經接近了100年後的歐洲滑膛燧發槍水平,當然,這些數據,都是經過訓練,能熟練使用燧發槍的火槍兵,不是那種剛摸槍的新兵。

37式燧發槍與弓箭相比,弓箭的殺傷力,顯然無法跟火槍相比,只是弓箭的shè擊速度,還是比37式快。考慮到弓箭手一次只能連續shè擊10~12次,如果37式燧發槍與弓箭手對shè,就佔有了絕對優勢。

37式燧發槍採用機械製造,成本約為8兩銀子一支,劉克明告訴李國強,沒有機械幫忙,光是槍管製作,就肯定做不出來,8兩銀子一支37式燧發槍,實在是很便宜了。

李國強卻知道,這8兩銀子裏面,最大的成本是鋼鐵,就佔了5兩銀子之多,這主要是長溝堡冶金組是試驗xing質,不是規模化的生產,等以後鍊鋼規模化了,成本應該還可以下降。

根據37式燧發槍原理,武器研發組又研製出了短管的37式手槍,37式騎兵用的燧發騎槍。

火槍成功定型,李國強讓劉克明再次優化流水線生產流程,從而形成規範,提高生產效率,保證產品質量。

武器生產組,第一批生產37式燧發槍500支,手槍50支,限三月內完成生產任務,燧發騎槍做為樣品,暫不不生產。

交代完燧發槍的生產任務,李國強又帶着劉克明開始研究火炮。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生1634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重生1634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十八章 “37式”燧發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