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第六十五章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身為一個學機械的穿越人士,後世的鋼鐵種類與定義,李國強大體還記得,後世的鋼鐵定義為:熟鐵,含碳量0.02%以下,鋼,含碳量0.02%-2.0%,一般在1.5%以下,生鐵,含碳量2.0%以上,一般在2.5%-4.0%。

後世的電影、電視中,如果是鍊鋼廠,畫面都會有火紅的鋼水、飛濺的鋼花,無數的事實說明,鍊鋼!首先要練出鋼水。

李國強就算是鍊鋼的門外漢,也看出來了,林長民煉的是鐵,不是鋼,至少煉不出自己想要的鋼來。

而林長民煉出的是什麼呢?煉出來的都是一些半固態、糊狀,甚至是還沒有充分融化的鐵塊。

這說明了什麼?說明林長民煉鐵的溫度不夠,不能完全、充分的融化鐵礦石,所以,後續的鍊鋼,也就無從談起。

經過李國強的簡單分析、解說,冶鍊組的全體人員,都滿臉茫然的看着李國強,林長民心裏更是很不服氣,總司根本就不會煉鐵,還在那嘰嘰咕咕的說了一大堆,而且他根本就聽不明白,“含碳量”?這是什麼東西?於是小心翼翼的問道:“請問總司,啥叫含碳量?”

“含碳量?”李國強想了一下說道:“要知道什麼是含碳量,首先就要知道,這個‘碳’,是什麼東西,碳!木炭,石碳,焦炭,這些都是碳,裏面都有“碳”這個東西。”

冶鍊組的人員,仍就茫然的看着李國強。

李國強看見過劉克明用滲碳的工藝,打造過工具,於是耐心解說道:“比如:草木灰裏面就含有碳,用草木灰,塗在已經用熟鐵打好了的工具上面,然後把塗了草木灰的工具,放在爐子裏燒一段時間,這碳就會滲到熟鐵表面里去。”

“剛才我已經說過了,熟鐵,是含碳量0.02%以下,鋼,含碳量0.02%-2.0%,採用了滲碳工藝,熟鐵的含碳量就變了,讓他的表面變成鋼了。但是,這種方法,工具一般只有薄薄的一層是鋼,所以這只是滲碳法,不是鋼!”

“哦,原來是這個道理?”林長民恍然大悟,李國強說的滲碳法,林長民的師父就是這樣教過他,他也一直知道,用塗草木灰的方法,然後鍛打出來的東西,表面是很堅硬,很像鋼,但從來就沒弄明白,為什麼會這樣呢?

“那按總司的說法,熟鐵加碳,就可以得到鋼了?”林長民不愧是林大匠,馬上就明白了,這鋼,就是含碳量比熟鐵多嘛!

李國強說道:“林組長說對了,熟鐵加碳,含碳量只要達到要求,熟鐵就可以變成鋼了。”

“可惜咱們根本煉不出總司說的那種鋼水,這碳加不進去啊。”林長民旁邊的一個工匠,看着李國強說話和藹,也大着膽子說了一句。

李國強看見說話這人,名叫陳慶洪,這人技術也不錯,跟林長民一樣,也是李國強從定軍山鎮鐵場“綁架”來的。

“陳師傅說得不錯,所以咱們鍊鋼,首先就是要把鐵礦石完全融化,而且加碳以後,鋼水的溫度要求會更高。”這是一個常識,上過中學的人都知道。

李國強繼續說道:“所以,我們現在的第一個難關,就是提高爐溫,煉出鋼水。”

明白了問題原因,大家就開始群策群力,氣氛漸漸活躍,說來說去,無非就是兩個方向,一,用更好的燃燒材料,比如焦炭、木炭。二,如何保證爐溫不流失。

第一點,燃料問題,焦炭和木炭都好解決,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並利用煤炭的國家,也是世界上最早用煤炭煉焦用於冶鍊生鐵的國家。

據考證,南宋年間,中國北方就有用煤炭煉焦的歷史記錄。但受當時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中國的煉焦工業一直處於手工作坊式經營,未能形成一種產業。

林長民和陳慶洪這些工匠,都會用煤炭練焦,李國強現在要做的,就是讓林長民和陳慶洪總結經驗,提高煉焦技術,練出更好的焦炭來。

第二點,倒是讓李國強想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給煉鐵爐加蓄熱室,這就是一個概念問題,沒有技術限制,窗戶紙一捅破,林長民和陳慶洪馬上就找到了具體的辦法,很快就有了成熟的方案,比李國強預想的要好得多。

李國強不由得感嘆,華夏幾千年來的歷史長河中,從來就不缺乏能工巧匠,像林長民、陳慶洪這樣的普通工匠,在芸芸眾生中,不知道有多少,但是,只要給他們一個合適的舞台,他們很快就會脫穎而出,放shè出絢麗的光芒!

李家莊已經開辦了半年之久的掃盲夜校,效果有目共睹,為了能早ri煉出鋼來,這種掃盲的好方法,李國強自然不會放棄,長溝堡夜校,在崇禎9年2月正式開學,長溝堡的匠人,都可以自願來參加學習。

提高爐溫的方法找到了,經過試驗,鐵礦石順利的燒成了鐵水,但新的問題又出來了,煉鐵爐根本承受不住高溫,燒塌了!

而且,沒有一個測量溫度的溫度計,爐溫是多少?什麼溫度該加料?怎麼控制火力?......還是沒法掌握,全靠林長民、陳慶洪這種老窯工憑經驗把握,其他的普通工匠,根本沒法掌握爐溫,這肯定不行!

煉鐵爐燒塌了,林長民和陳慶洪都很沮喪,李國強到是很高興,安慰兩人,這說明,經過改進了的煉鐵爐,爐溫已經上來了,現在只是耐火磚不行,等找到新的耐火磚,煉出鋼水,只是時間問題。

經過幾次試驗,耐火磚的問題依然無法解決,李國強倒是想到了一個測量爐溫的方法,後世在兵工廠工作,有一種“雙金屬溫度計”,原理是利用兩種金屬,不同的熱脹冷縮原理,來測量溫度。

李國強經過幾十次試驗,採用各種材料對比,做出了一個原始的雙金屬溫度計,雖然誤差很大,但比靠人的經驗來判斷,還是要準確得多,一個普通的工人,也可以像林長民和陳慶洪這樣的老師傅一樣,能基本控制爐溫了。

爐溫測量,暫時攻關成功,耐火磚的研製,仍然毫無進展,又一次“諸葛亮”會議,在長溝堡的會議室召開,有了幾次“諸葛亮”會議經歷,冶鍊組的人員,都已經習慣了這種方式,大家積極發言,共同攻關,李國強也努力回憶,自己那可憐巴巴的一點鍊鋼知識。

“要不用方爐試試?”有人建議道。

“方爐?這是什麼爐子?”李國強問道。

那人大概描述了一下方爐的樣子,說道:“小人早年聽老父描述過這樣的煉鐵法,不過煉的是鐵,而不是鋼,方爐可化鐵,但是卻沒有辦法化鋼。”

李國強一激靈,迫不及待的問道:“是不是圓圓的、大大的?還有兩個大耳朵,像一隻大桶一樣?”

那人點點頭說道:“跟總司說的很像,但小人自己沒煉過。”

李國強拍掌大笑道:“哈哈,你說的方爐,其實就是坩堝,這下找到方法了,哈哈......你說得很好,給了我們一個好點子,獎勵你5兩銀子,哈哈......”

這是諸葛亮會議的一種獎勵辦法,目的就是鼓勵大家獻計獻策,多提合理化建議,儘快攻克技術難關,只要建議確實有用,李國強就發獎金。

其實李國強早就想到了,尋找高溫耐火磚,可能不是攻關的方向,李國強不懂鍊鋼,後世鍊鋼畫面中,看不出鍊鋼的原理來,剛才一說方爐的形狀,李國強就想起來了,看過的穿越小說中,經常提到的坩堝鍊鋼法。

“坩堝鍊鋼法”,在石墨黏土坩堝中熔化金屬料成為鋼水的方法,1742年由英國人洪茲曼(b.huntsman)首先應用,鐵料吸收石墨中的碳而熔化成為高碳鋼水,所以練出的鋼(工具鋼)的質量優於當時的各種金屬材料,坩堝法是人類歷史上第一種生產液態鋼的方法。“坩堝鍊鋼法”與後世大型鍊鋼相比,生產量極小,成本高。

問題找到了,剩下的就是怎麼做坩堝了。明朝既然已經出現了坩堝,技術上就沒有了限制,只是怎麼做出合用的坩堝而已。

李國強發動長溝堡的全部人員,看有人會不會做坩堝,還別說,真有人會做,還不只一個人會,這讓李國強放心了一半。

不過會做坩堝的人告訴李國強,他們做的坩堝,不一定能達到鍊鋼的溫度要求。

這個問題好解決,組織起實驗小組,將石墨、瓷土、黏土這些做坩堝的材料,分成不同的配比,然後燒製成型,再扔到窯爐去測試耐溫程度就可以了。

經過實驗配比,很快就得出了結果,找到了合適的坩堝材料配方,讓林長民、陳慶洪等人咂舌不已,這樣也可以?

只有李國強知道,這樣搞,方法是簡單了,但是是用銀子堆出來的,爬科技樹,果然是個燒錢的玩意!

********************************************************************************

橘子是新人,新人需要你的支持!請各位看官大大,點一下收藏,橘子再求一下推薦票。

謝謝!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生1634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重生1634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十五章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