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馬利·愛斯普利·里昂·瓦爾拉
(1834—1910)
今天,當我們回顧這位學者的生平時,我們對於他毫無怨言地獻身於一項任務所表現出的淳樸的偉大精神感到震驚。他的學說的內在邏輯、不可避免性和力量就像自然事物那樣給我們留下了印象。他在純粹經濟學方面的獨特沉思形成了他的學說的主要內容。沒有任何別的東西能干擾他整個學說的統一性,在其學說中,也沒有其他成分是重要的,只有這種獨特的沉思影響着我們。他一生的著作,似乎是由於其沉甸甸的分量,緩慢而穩定地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來簡單回顧一下他的生平。我們可以從瓦爾拉的自傳中獲得關於他那具有歷史性的科學學說的樸素的框架的材料。1834年12月16日,瓦爾拉誕生在埃夫勒的厄爾,從他的學習過程中,我們了解到這位思想家不適宜於研究實際問題:如同一個學子為準備技術學校考試而學習笛卡兒和牛頓那樣,我們完全可以預見到他的失敗。就像所有有鑽研思想的人所經歷過的那樣,他疲於踏上人們已經走熟的道路。他曾在礦業學校求學,成績不能令人滿意,然後他就嘗試從事新聞學,並為各種企業寫過稿,而這些企業又都缺乏成功的特質。但是這些事對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因為他在1859年發表的第一篇著作里,就企圖駁斥蒲魯東的基本概念。他深信經濟理論可以用數學方式來論述。從這個時刻起,他知道了他需要的是什麼東西;也是從那個時刻起,他全力以赴去實現那個目標。這便是他的對於理論工作而非實際問題的研究的起始點。雖然當時他並不知道自己能在這條道路上走多遠,但他感到有一股力量在推動他沿着這個方向前進。而且那時缺乏必要的環境與空餘時間,這一點也在他的自傳里有所體現:他苛刻地諷刺了法國科學界的氣氛。然而,總體而言,他當時並未成功地站穩腳跟。
在這個關鍵的時刻,他得到了一個為科學服務的機會。1860年,瓦爾拉參加了在洛桑舉行的稅收會議。會議上對稅收的討論為他的第二篇文章的發表奠定了基礎。兩篇文章的連貫性是他日後被任命為新成立的經濟學學會主席的主要原因,這一任命,對科學界或他本人來說,都具有重要意義。凡是對瓦爾拉的作品有很高評價的人,無一不被他的《自傳》中的這一部分所深深感動。在這一部分里,他嚴肅地描述了他如何前往省長官署並獲得了出國許可,然後又是怎樣“從卡昂經過昂熱、普瓦提埃、穆蘭和里昂,於1870年12月7日到達洛桑”。抵達洛桑后,他立即開始工作,將畢生心血都傾注於工作中。
1892年,瓦爾拉離任。但作為名譽教授,他仍與洛桑學院保持聯繫。他在克拉倫斯附近一所小小的公寓房間裏繼續工作,1910年1月1日他在那裏逝世。
我必須再提到一件事情,即由於人們對於他的著作的忽視,他的一生最後30年都被陰影所籠罩。這似乎正符合那個陳舊的話題,即在這個世界上,真理和紅顏都是薄命的。尤其是當新生事物注重於觀察事物的方法而不注重迎合人們的興趣和理解的發明創造時,更會遭受冷遇。但是最後人們一定會對後者感到厭倦而轉移視線。瓦爾拉的境遇就是這樣。我們由此很容易理解到,一個人獲得外界的認可並走向成功是多麼艱難而又緩慢的過程。如果我們將這一切都考慮在內,就不會不滿於瓦爾拉實際上取得的成就了。正相反,人們或許應該驚訝於他能取得如此大而非如此小的成就。瓦爾拉創立了一個學派,而且這個學派還通過馬歇爾而擴大了影響。長期以來,倫理和政治科學院一直否定他的著作,並對它進行了評判。然而,毫不誇張地說,他的著作仍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並且其影響力與日俱增。雖然在很長時期內沒有人為瓦爾拉站出來進行申辯,但他在有生之年仍然感受到了勝利的喜悅。此時,他已不需要為自己的思想辯護,同時他的思想已超越了科學領域。他為此喜悅,但他也永不會忘記自己的失敗和奮鬥。他以嘲諷的語句作為自傳的結束語,在思想上他一直處於痛苦的狀態,因而他的一生充滿着悲劇性的彷徨。
1909年春天,他的第一部著作發表50周年的慶祝會就像陰雨過後的彩虹,他被深深地感動了。他從前沒感覺到的同情和推崇都在這次慶祝會上湧現出來了。他受到了他從來不曾奢望的賞識,這是他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
經濟均衡理論是瓦爾拉的不朽貢獻。這個偉大理論以水晶般明澈的思路闡明了純經濟與一個基本原則之間的關係結構。在洛桑大學為尊敬他而豎立的紀念碑上只是刻着這幾個字:經濟均衡。確實,他的基本思想主張使他得出了許多具有實際重要意義的結論。沒有一個人能夠比他更令人信服地主張土地國有化。在貨幣政策方面的貢獻極少有人能和他相比擬。但和他為我們提供的知識相比,這一切就微不足道了。他一生的研究成果可以綜合為三卷著作,它們都屬於這個領域中最好的著作,而包含在第一卷第二至第四部分的思想則具有永久的活力。
瓦爾拉從庫爾諾的經濟理論出發,很快就有了發現,因此他告訴我們:庫爾諾的需求曲線反映的是需求量與價格間的函數關係,只能嚴格地用於兩種商品之間的交易,而對於兩種以上商品的交易則只能提供一個近似值。他首先把自己的研究限定在前一種情況下,並以一種精確的方法由一種商品的需求曲線求得了另一種商品的供給曲線,然後在兩條曲線的交點處得出了這兩種商品的均衡價格。從這些根據調查繪製的市場商品總量的曲線中,他得出了每一個個別的經濟單位的需求量和邊際效用曲線,並由此奠定了他的理論結構的基石——邊際效用理論。在這一階段中,這個理論發表於1873年,在隨後的若干年中,它又繼續得到了發展。他的這一理論成果和門格爾與傑文斯的結論的一致性,以及他們在出發點和論證方法的相異性,引起了世界的矚目。這是一種包含在簡明定理中的根本性的重要成就。
在不能分割的連續的推理過程中,隨着第一個問題的提出,又進一步引出了其他的問題。首先是兩種以上商品的交換問題,用科學的公式來反映這個問題所遇到的困難遠非一般人所能想像。其次,瓦爾拉通過把數量已知的生活資料放在市場中考察而引出了生產問題。為此,他曾孤立地把這個市場看作一個設想中的模擬性的生產要素市場。一方面,這些生產要素通過企業家利潤為零的準則而相互聯繫;另一方面,在完全競爭和均衡的條件下,生產資料的銷售總收入等於生活資料的銷售總收入。進行核算時,一方面,每一個參加商品交易的人要使邊際效用最大化;另一方面,所謂的生產係數則以各種特定的方式在變動着。在這種情況下,“成本”與“邊際效用”相互作用的理論,以及兩者在整個經濟發展過程中共同發揮作用的基本原則,使問題得到了非常簡明的解決。
瓦爾拉通過下述假定提出了資本化問題。他假定:有些生產性勞務的出售者進行儲蓄並把這些儲蓄投資在“新的資本貨物”上,因為這些貨物在市場上有一定的需求量。“新的資本貨物”的價格是在它們的勞務的基礎上形成的。這種價格又構成“舊的資本貨物”的資本價值的基礎。這就解決了資本化問題或一切貨物的資本價值的由來問題,這種看法存在錯誤之處,因此,我們關注它的目的不過是為了在今天把它和龐巴維克的成就做比較。也許它在很多方面像早期的利息理論一樣存在錯誤的地方,但在其他很多方面,它是更為優秀的。瓦爾拉的利息理論也許是能和李嘉圖的利息理論相比擬的最好的理論,但它們的相互關係則像是建築物與地基的關係一樣。
在瓦爾拉的理論體系中,其貨幣理論自產生之初直到現在,褒貶不一,然而它如今已成為這一領域中最成熟的理論。在1876年到1899年之間,瓦爾拉的大部分作品都致力於貨幣理論的研究。在《純粹政治經濟學要義》的第一版里,他仍然從“必要的流通量”出發,可是後來他的貨幣理論是建築在個人對支付手段的需求上的。這種差別是很重要的。人們不可能將整個經濟對交換手段的需要簡單地類比於人們對麵包的需要,但一個人對支付手段的願望卻完全和他對麵包的需求相類似,因此,它是可以包括在邊際效用遞減法則之內的。於是這一原理隨後就被高明地運用了,並從“流通方程式”發展出來一個很好的貨幣價格形成理論。但是我們在這裏並不打算對它進行具體研究,也許再說一點就夠了,即瓦爾拉關於複本位問題的論述是經典的,而且在未來很長時間內都是權威的。
在瓦爾拉看來,整個純粹經濟學建築在兩個基本假設之上:每個經濟單位要使其邊際效用達到最大化;每種商品的需求與供給相等。他的一切理論都來自於這兩個假定。或許埃奇沃斯、巴羅內及其他學者已經補充了他的作品,甚至在個別點上,帕累托等人已經超越了他的理論,但這無損於他的作品的重要意義。所有了解精確的自然科學的起源及其進行方式的人,都會了解這些著作在方法上和本質上的偉大成就,瓦爾拉的著作就是這種偉大的著作。探索這些現象的精確形式,把這一形式變成那一形式或從這一形式推出那一形式,是自然科學家所做的事情,也是瓦爾拉所做的事情,而且瓦爾拉是在一個新的領域裏從事這項工作的。這項工作的研究前無古人,一切都得從零開始,但他很快就取得了不錯的成果。他是內心強大的人,他在開始自己的研究工作時孤立無援,沒有得到任何人的鼓勵,在研究的過程中困難重重,他的力量來自內心深處。是他堅定的信念支撐他走向成功,創造出純粹經濟學理論的。他知道,他不能期望同時代的數學家和經濟學家認可他的成就,於是只能在沒有任何實踐家和科學家支持的情況下孤軍奮戰。他的形象表現出把真正具有創造思想的人和那些接受別人思想的人區分開的一切特徵。關於這位經濟學家我們就介紹到這裏,我堅信他的作品遲早會得到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