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五章 定數
北京,現如今已然是大明陪都,俗稱北都,聖武大帝巡視天下,乘火車由南京直抵北都,火車之便捷早已深入民心,然而對於皇宮內的所有妃嬪皇嗣,乃至少數跟隨而來的大臣來說,乘坐火車還是第一次,如果不是親身體會,如何能體會到工業發展對於天下將會產生何等巨大之改變。
如今的北都與十年前的北京幾乎沒有太大的改變,巍峨聳立的紫禁城經歷着本該屬於它的滄桑,如果不是朱慈炯的出現,這裏將會成為異族的都城,迂腐陳舊的滿清將會在這座城池裏面帶領着華夏民族走向蒙昧,以至於差點滑落無底的深淵。
這座紫禁城承載着朱慈炯兒時的記憶,如同十年前南京作為陪都時候一樣,偌大的宮城依舊有數千宮人進行日常維護,只是南京紫禁城重新迎來它的主人,用了兩百五十年,聖武帝遷都回金陵,卻不知這北都何時才能再一次成為大明的政治與權力中心。
大明的國都與陪都,完全相同的官場架構如今已經不復存在,北都不存在六部,這裏不會是落魄官員養老的地方,政府官員榮退還是受排擠歸仕,下野已成為唯一選擇。
朱慈炯漫步紫禁城內,如果不是因為他的重生,崇禎十七年城破那一夜,紫禁城內上皇會賜死他的母后以及後宮諸妃嬪,會親手斬下他長姐的一條手臂,然後在絕望與不甘中弔死於煤山之上。
朱慈炯覺得自己的性格很矛盾,有時候心硬如鐵,他可以在玄武門外砍掉兩萬多顆頭顱,只為整頓軍紀,可以與逆賊達成協議,造成東南四省滔天血案,只為重創利益階層,可以開創磨體煉魂之酷刑只為震懾不法,但有時候又心軟如綿,例如對待上皇與他的兄弟姐妹,其實上皇幽居六合竹林,才是其一生最好的歸宿。
此番借祥瑞之機巡視天下,朱慈炯自然不是為了遊山玩水,他在現代時候就是資深驢友,否則也不可能在三清谷遇到石傳風,從此改變一生的命運,而且以帝王之尊就算玩,前呼後擁一大片不說擾民不擾民這一類的廢話,有一點總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絕對不可能玩的盡興,更何況,朱慈炯出了南京以後先是去祭奠英雄紀念碑,接着就到了北京緬懷過去,精神很是壓抑,連帶着一向屬於樂天派的徐后都悶悶不樂。
朱慈炯在北都連頭連尾只待了三天,北都如今作為大明陪都最重要的意義還是因為這裏有大明十二座帝陵,朱慈炯身為大明帝君,朱家後世子孫,祭奠帝陵自是應有之意。
三天後,車駕啟程直抵山西,如果說大明如今哪一個省的變化最大,毫無疑問就是山西,因為朱慈炯需要藉助晉商的信用開辦銀行,故而對幾大晉商網開一面,又因為晉商群體乃是除了朱慈炯以外最大的銀行股東,這幾年間幾大晉商積累的財富堪稱恐怖,但他們心知肚明朱慈炯需要他們做什麼,於是哪怕最摳門的商賈都會從自己的利潤當中取出一成進行建設,高一些的甚至能拿出三成造福鄉里。
晉商豪賈每年賺取的利潤有多少?天文數字,哪怕僅僅只有一成,起步也是百萬兩紋銀,每年商賈加起來無償投入幾千萬兩,整個山西如果還不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那才叫奇迹。
如今的山西,新式學校多達五千座,比整個南直隸還要多上近一千座,儼然成了大明第二個文化中心,捐資修建的橋樑更是多不勝數,山西境內的善商之家亦是全境之最,一等善商如今都已經誕生出了三個!也是大明僅有的三個!
即便是朱慈炯自己也沒有料到,當初為了借信用而對那十幾個本該處決的晉商網開一面,最後卻收到了這樣的奇效,可見人之善惡並非定數,崇禎年間社稷動亂,商賈為漁利不顧家國安危,不顧百姓死活,這是由大環境決定的,官府盤剝商賈更是無所不用其極,到最後不管是小商還是大賈,誰又會對大明產生歸屬感,李自成入山西,他們奉為新主,想的還不是換了青天,能讓自己的家族在明末動亂時期頑強的生存下去。
而聖武朝對商戶之好堪稱歷代之最,官府即便索取好處手段也隱晦了不知道多少,如果還以為可以如崇禎年間那般酷虐商戶,最終的下場幾乎可以預見,聖武天子還以各種手段鼓勵行善,他們就算投之以桃報之以李,也會全力支持天子大政,這事實上就是一種良性循環,好的風氣如果能長此以往的保留下去,整個社會的風氣都會呈現的積極向上。
離開山西,聖武車駕停駐於潼關之前,如果從軍事角度論,歷史上有兩座關隘與大明的生死存亡息息相關,一座毫無疑問是山海關,甲申之年,李自成兵鋒太盛,一個月打穿山西,一直猶豫不決的崇禎皇帝最終下定決心放棄山海關,調集關寧鐵騎入京勤王,此舉等於是將山海關棄之不顧,不過顯然滿清也沒想到大明內亂竟然會發展到這等地步,因此錯過了最佳戰略時機,隨後更不必說,因為北京被破,吳三桂半道折返,滿清發動國戰,吳三桂開關降虜,山海關也一躍成為明代最有名的關隘,沒有之一。
而這座潼關,名氣雖然小,但在歷史上的重要意義絕對不容低估,崇禎朝,李自成作為最大的叛亂勢力,中原唯一具備機動、強悍戰力的孫傳庭部五萬大軍,就是在潼關誓師出征,若非崇禎好大喜功導致孫傳庭部戰線過長加上天降暴雨,那一次追擊,李自成險些被徹底剿滅,而僥倖逃脫大難的李自成乘勝反擊,也是於這潼關之下,徹底誅滅了孫傳庭部,消滅了崇禎朝在中原的最後一支野戰力量。
滿清入關征討李自成,最遠打到的地方也就是剛過潼關,但因為聖武帝出兵北上,不得不匆匆會援,這潼關就好像是王朝歷史上的一道分割線,一邊是興一邊是衰,似有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