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後晉滅亡
第153章後晉滅亡
遼朝,會同元年。
耶律德光開懷大笑:“好啊!中渡橋之後,後晉再無一戰之力,我軍必能長驅直入,直搗京城!”列陣於黃河之上,又有什麼用呢?大軍的軍心已經動搖,那些節度使們,會為了石重貴死戰到底?
若是節度使會為了石重貴死戰到底,那理論上當初後晉就不應該能夠建立——若不是各處節度使紛紛望風而降,石敬瑭何以直下洛陽,隨後就建立王朝?
所以,當直屬於石重貴的大軍投降后,那些節度使所率兵馬、所鎮城池就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小節了。而京城,現在正值兵力空虛。
他暗自感嘆,給中原這些將領們、節度使們許諾立其為帝的方法,還真是好用。一個個或許最核心的投降原因不是因為為了稱帝,但如果能夠稱帝,絕對能把他們的投降之心變得真誠十分,甚至還可以讓他們發自內心地願意為本國效力。
比如趙延壽。
耶律德光了解自己,也對趙延壽有些了解,如果說任命趙延壽為南面官樞密使,還是為了他在燕雲地區的人脈和力量、為了安撫他也安撫漢人,那麼這一系列南下戰爭中這般任用他、他也如此賣力,那必然是自己對他有了什麼說法。
只不過,最終未必會兌現罷了。
【十二月初十,後晉大軍在杜重威、李守貞、張彥澤等人的率領下正式投降。
耶律德光帶領數萬騎兵,登上附近的山頂,接受了後晉大軍的投降。
隨後,就讓趙延壽前往後晉營地安撫士卒,“漢兒兵士,皆爾有之,爾宜親自慰撫。”還賜了他龍鳳赭袍。
耶律阿保機倒是想到了另一個方面:“既然中原這些節度使中,總有人對登基稱帝充滿渴望,那我大契丹何不從現在開始就暗中參與呢?”雖然如今後唐的力量還很強大,皇帝還能鎮得住各方藩鎮,但總有一天、總有一個皇帝會無法做到的。
【而後晉中央呢?
當然,耶律德光誰也沒有落下,他也賜了許諾稱帝的杜重威一件赭袍。不過,巡視軍營的還是趙延壽。
契丹,天顯二年。
想到石重貴,劉秀猛然想起,耶律德光斷掉糧道,也就相當於斷絕了後晉大軍和朝廷的溝通渠道——所以,石重貴不會要等到張彥澤帶兵前來,才知道杜重威投降了吧?
東漢,建武十七年。
而京城內部,兵力空虛,就連絕大部分宿衛禁軍都已經在先前派往了前線。
若是後晉京中人心惶惶、對契丹充滿敵意,那難道不會拖住契丹嗎?不會給原本還算順利的進程平添各種困難嗎?沒必要啊。
述律平也很贊同,她秉持草原本位的想法,並不想要在中原起一些無謂的衝突,花費一些原本沒有必要的精力。
自從耶律德光斷絕後晉大軍糧道和溝通渠道后,朝廷就喪失了對前線信息的掌控。
十二月初六,王清戰死,石重貴十三日才收到消息;初十,杜重威率領大軍投降,石重貴十六日才知道情況。
延後了這麼長時間才知道前線情況,石重貴已無回天之力,他只能和大臣們一同陷入恐慌之中。
隨後,待情況基本穩定,耶律德光授予了杜重威守太傅、鄴都留守的職位,又授予李守貞天平軍節度使一職,其餘將領的職位不變。而投降的後晉大軍則是被分成了兩半,一半歸杜重威指揮,另一半則隸屬到了趙延壽麾下。
但是,事實證明,在主力投降以後,這些防線,這些鎮守一方的節度將領,大多是不可能起到在最後力挽狂瀾的作用的。
劉秀有些牙疼:“所以,這又是一起和平投降?”
隨後,耶律德光掉頭到了恆州,恆州投降。解決了背後大患的耶律德光此時才開始南下。但先於大軍出發且速度極快的,是御史大夫耶律解里、監軍傅桂兒、張彥澤率領的兩千騎兵,他們帶着耶律德光的詔書,是曉諭石重貴之母、後晉太后李氏的,用來安撫後晉京城的人心。】
耶律阿保機很清楚,雖然他確實對中原地區有所渴望,但他並不是打算將中原掠奪一空的那種渴望,而是想要穩定統治的渴望。既然如此,那就不能對中原地區搞什麼燒殺搶掠。作戰的時候打草谷也就算了,如今真的要滅亡後晉了,還是要維護一下形象的。
他們契丹也不需要現在就去撩撥後唐中央,只需要暗暗推動一把就行了。以前雖然也沒有少往後唐探知消息、派遣間諜,但到底沒有如今目標明確。
耶律阿保機對於耶律德光特意頒發詔書安撫後晉京城人心的舉動還是贊同的:“沒錯,畢竟我大契丹也不是要對中原百姓、公卿百官做什麼,只是要懲處石氏忘恩負義的行為罷了。況且,雖然石氏要否認,但他和我大契丹到底有一層君臣-父子、孫的關係在。”
沒有這封詔書,說不定石重貴還可能掀起一次反抗,亦或者就像之前那個後唐末帝李從珂一樣自盡。但是有了這樣一封詔書,只要耶律德光在詔書上說的好聽一些,石重貴還有沒有那樣的勇氣,就很難說了。
而之前知道大軍屯駐中渡橋以南時的調兵遣將,在黃河一帶的重兵佈防、沿線防守,就成了最後的救命稻草。
派出去偵查探知消息的人發現,就在十六日晚上,也就是今夜,作為信使、先鋒的張彥澤等人並兩千騎兵已經到了黃河以南的滑州。】
宋朝,開寶年間。
趙德芳不由吐槽:“這消息滯后的也太多了。”前面發生情況,後方知道消息的時候已經過了六七天,時間差這麼多,就算遼國行動能力差一些,後晉也沒辦法做什麼了。何況,遼國的速度相當之快。
“後晉北部諸道諸藩鎮的兵力全部都集中在北面行營,京城禁軍的大部也在北面行營,因此在杜重威率軍投降的那一刻,後晉就已經沒有任何可能了。”趙匡胤平淡道。
除去劉知遠的兵馬還在他的鎮守之地外,其餘北方各藩鎮和京師兵馬都砸進了北面行營中,這數十萬兵馬一旦投降,北面各藩鎮自然也會隨之投降,這是沒有任何挽回可能的。
至於南面藩鎮……本來相對於北面藩鎮就較少,而且也等不到他們來援了。
或許從第三次南下開始,耶律德光都沒有把握能夠在此次南下中滅亡後晉,但杜重威給了他希望。
“所以還是杜重威太離譜了!”趙德昭下了定論,“明明有很多次機會,北面行營又兵力雄厚,可他偏偏都坐視不管,最終還直接投降……”
且不說石重貴是否開始過度自傲,輕信敵方的投降,只是杜重威就足夠離譜——手握後晉幾乎是最雄厚的兵力,居然能夠打出這樣的結果,簡直讓人想要懷疑他是不是一開始就是耶律德光的間諜了。
當然,石重貴自己也還是要擔負責任,明明在這一次之前,杜重威已經貢獻出那麼多離譜、可憎的事迹,他居然還是這般大力任用。最後好了吧,給自己挖好了一個大坑。
【不等石重貴等人想好如何自救,就在十六日的半夜,先前還在滑州的張彥澤通過急速行軍,已經到達了封丘門,這是京城的北牆西門。
沒有什麼停頓,張彥澤就從封丘門破關而入,直入京城。
石重貴這時也知道沒有任何機會了,於是開始準備投火自焚,但沒有成功,被親校薛超抱住攔下了。
隨後,十七日清晨,張彥澤屯兵到了明德門,也就是宮城南面的中門。又從寬仁門,也就是宮城東一門將耶律德光給李太后等的詔書遞了進去,石重貴這才放棄自焚,令人撲滅煙火。
隨後,石重貴起草降表,以“孫男臣重貴”自稱,向耶律德光請罪。】
宋朝,開寶年間。
趙匡胤深深吸氣,呼氣,吸氣,呼氣,平緩自己的情緒。
雖然他發自內心的不喜歡石敬瑭也不喜歡後晉,但是如今真的再看石重貴向遼國俯首稱臣又稱孫,還是忍不住情緒激蕩。
你倒是自焚啊?!自焚啊!怎麼一看到耶律德光給你的詔書,或者說招降書,就決定不投降了?就決定俯首稱臣,自陳罪過了?
也就是說,那一次自焚的嘗試,說的好聽點是一次嘗試,之後就沒了勇氣,說的難聽點,可能就是一次表演,證明自己還是有着氣性的。
可你後來投了降,也沒見日子過得多好啊,還有一堆罵名。
趙匡胤之所以這麼生氣,實在還是因為他不自覺地就開始聯想——聯想到了誰呢?自然是大宋互動視頻彩蛋里的那兩個王八玩意兒。
現在想想,那兩個畜生是怎麼想的,怎麼就能投降而不選擇自盡呢?如果把石重貴這個後晉少帝也算上,哪石重貴就算是一個明晃晃的先例啊!
國破投降,遷徙北方,這不正有一個例子擺在前面嗎?而石重貴過得怎麼樣、是什麼日子,那也都有史冊記載,那兩個畜生真就不覺得自己會過得一樣甚至更慘?即使為了不淪落到那種悲慘生活,也應該自盡吧。
他們怎麼就能心安理得地活着呢?
【有了張彥澤等在前打頭陣,耶律德光率領主力就以一個比較平穩的速度向後晉京城挺進,中途一路受降,包括高行周、符彥卿等人。
將要渡過黃河的時候,石重貴還表示要親自到郊外迎接,張彥澤卻沒有同意,而是先上報了這件事,耶律德光斷然拒絕:“天無二日,豈有兩天子相見於道路耶?”
二十六日,耶律德光到達京城外,駐紮在赤岡。
此時,石重貴舉族出封丘門以草繩肉袒自縛準備覲見,耶律德光還是選擇拒絕,並將石重貴及其全族遷到了封禪寺暫居。又有後晉百官身着縞衣紗帽向耶律德光伏地請罪,如接受後晉各城池投降的守軍一般,耶律德光並沒有對百官進行什麼處置,而是依舊讓他們擔任舊職。
會同十年正月初一,耶律德光正式進入京城,御臨崇元殿接受百官朝賀,後晉宣告滅亡。】
唐朝,貞觀年間。
眾人皆是嘆息,雖然知道後晉這一回是要亡了,但他們在之前可沒想過後晉會滅亡的這般輕易。沒錯,就是輕易,幾乎不起什麼波瀾。
沒什麼像樣的抵抗,沒什麼優秀的決策,前線沒有打出怎樣的驚心動魄,後方朝堂君主沒有什麼力挽狂瀾的意思……張彥澤疾馳入京沒有任何阻攔,耶律德光帶領主力是不斷接受投降……
杜如晦做出了一個肯定的判斷:“後晉,即使今次沒有被遼太宗所滅亡,後日也總會有這麼一天的,說不得就是如天幕中其他五代國家一般,某一地的節度使舉起反旗滅掉朝廷。”
不說別的,就是石重貴後半段執政時期的驕縱自我、任人唯親,再配合上五代十國時期節度使們的忠心指數、造反概率,以及後晉本身具有的天災連綿……那真是沒有耶律德光,也會指不定哪一天後晉就沒了。
“耶律德光雖然滅亡了後晉,但是他能夠穩定佔有後晉土地的可能性不高。”李世民道,這不僅是從宋太宗那個故事中可以看出來,還因為他覺得耶律德光、或者說契丹並沒有真正做好入主中原的準備。
入主中原,可不是說說而已,也不是打下來土地就可以——耶律德光必須做好思想上的準備、制度上的準備、人員上的準備……
如今,耶律德光或許是想要真的將後晉的土地划入範圍,但他在如今真的滅亡後晉前,有想過這裏該如何治理嗎?如何平衡、處理好契丹人和這裏漢人的關係?如何面對後晉剩餘的未投降的節度使、以及周邊的政權?
房玄齡懷疑道:“游牧一向有打草谷的習慣,而他們打了勝仗之後往往也要劫掠一番……入京之後,契丹軍隊是否還會保留這樣的行事風格?”耶律德光能夠及時意識到並加以處理嗎?
不是說漢人的軍隊就不劫掠,但是契丹一旦劫掠,就會讓百姓們自動聯繫到他們異族的身份,從而更加不滿;而且,漢人的軍隊有時候是能夠減少這樣的現象的,但是契丹呢?他們南下遠征,耶律德光不說能否意識到問題了,就算意識到,又用什麼來安撫?
而就在太原,還有一個劉知遠在呢。
程知節呵呵:“別的不知道,起碼杜重威這幫傢伙大概是不會有什麼好結果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