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杜重威
第151章杜重威
【耶律德光欣然接受了這個消息,但他這一次不打算再像前兩次那樣單純打仗了。
他派出了趙延壽。
在開運二年,也就是會同八年的時候,石重貴就派人給趙延壽秘密送過信,想要勸降趙延壽。這並不算異想天開,畢竟當時先歸契丹又歸中原的人並不少。而當時趙延壽的回應模稜兩可,並沒有答應,但也沒有明確拒絕。
開運三年三月,石重貴再次派人悄悄給趙延壽送信,又是說朝廷的心意、又是許以厚利,還專門派了曾經在趙延壽手下任職的趙行實。
等到七月份,趙行實回到後晉,帶回了趙延壽的信:“我久陷契丹,願回到中原,請發大軍接應,我當脫身南歸。”
而就在六月底,耶律德光再一次拜謁了祖陵;七月二十三的時候,又徵召各道兵馬。】
漢朝初年。
不用往下看,結果已經很明顯了:石重貴相信了趙延壽的說法,而後晉的整個朝堂、或者說有話語權的人也都相信了趙延壽的投降之意。
劉邦不由感到牙疼。
九月初五,耶律德光在漁陽西棗林淀檢閱兵馬。同時,耶律德光還做了另一件事:給趙延壽詐降加一道保險。
除此之外,劉延祚還在信中說了契丹此時的境況:今年秋天雨水泛濫,各處的河流水位都上漲甚至溢出,特別是瓦橋關北面,水流到處蔓延、無邊無際。耶律德光已經回歸本國境內,如今若是瓦橋關以南發生變故,隔着路途和上漲的河流,他即使想要做出反應,也來不及了。
這一封信,言辭懇切,又帶着大量的信息。原本就已經相信趙延壽,打算出兵北上以接應趙延壽的後晉朝廷不由自主開始相信劉延祚。
大契丹不是沒有其他漢人將領或者大臣,但排的上號、能夠有話語權的非將領的大臣,基本上都屬於地位比較頂尖的行列了,和他們大契丹綁定也已經很深,與中原、特別是後晉聯繫較少,也難以取信。
而現在看來,別的不好說,但內政、用人眼光方面,石重貴是真的不夠高明——既然如此,這樣好的機會,他們怎能放過?
【八月,耶律德光再次親自統兵,開始南下。
耶律德光眼睛一亮,這麼簡單的招數他不是沒有想過,但他沒想到居然如此好用?
他不由為自己先前任用趙延壽的行為更加肯定,也對趙延壽這個臣子越發滿意:趙延壽,用處真的很多啊!用他真是不虧。
其他漢人將領同樣的道理,要麼與大契丹綁定已深,要麼就是和後晉關聯不大。總之,都不如趙延壽好使。
當然,後晉的問題不止這些,還有不斷發生的天災,不夠完善的情報系統……
宋朝,開寶年間。
要他來說,這也太容易就相信了吧?換做他,不試探上幾個回合、用上好幾條途徑,他是絕不會真的相信的,就算接受了這趙延壽的投降信件,自己也必然有着其他打算。總之,絕不可能全盤交託信任。
畢竟,讓他自己從趙延壽的角度來,想要騙人那可是方法多了去——誰能想到石重貴居然這麼就選擇相信了?或者就算沒有全部相信,也沒有進行充足的準備?
耶律圖魯窘笑道:“大汗,看起來這位後晉的繼位之君對於內政處理不甚擅長啊。”他明白,耶律德光必然會對石重貴動手。在他看來,既然有這樣的意圖,那就決不可中途停止,那他們要做的就是尋找石重貴的弱點。
“而且,後晉對契丹的情報刺探做的顯然不夠充分。”要不就是收集到了情報,卻根本不能將各類情報聯繫整合,從中拼出關鍵信息。
遼朝,會同元年。
劉邦眉宇有些凝重,他和呂雉、蕭何、張良等人對視一眼,都打算在接下來的時間中,儘可能地加強大漢的情報系統建造,要培養挑選擅長此道之人,不僅要有人能夠刺探情報,也要有人能夠分析刺探來的信息。
九月,瀛州刺史劉延祚向後晉樂壽監軍王巒寫了封信,同樣是一封投誠信,說自己願意舉城歸附,同時現在城內契丹軍隊不足千人,請求後晉發兵攻打,和自己裏應外合。
況且,瀛州歸於後晉,這樣的誘惑太大了,大到樂壽監軍王巒屢屢上書陳述此時的形勢之好、攻取瀛州和莫州的時機之正確,大到石重貴和一眾大臣稍稍試探便立刻選擇了相信,將瀛州和莫州也納入了行動計劃之中。】
石重貴那是打出了自信心嗎?那分明自信心已經爆棚了。
耶律德光會意,這確實是一個好的切入口。
呂雉涼涼道:“這還有什麼可說的?不就是之前的戰爭打出了自信心嘛。”頗有幾分陰陽怪氣。
趙德芳做出總結:“但是,事實證明,天上不會掉餡餅,任何突如其來的‘好消息’,都應該對其抱有懷疑的態度。”
那麼多好事,怎麼突然全都落到了你身上呢?而且,這還不只是你個人的好事,而是整個國家的好事——會有這麼容易嗎?即使那些人基本上說的內容、寫的信都是真的,但只要在最關鍵、最重要的地方瞞上一手,或者改變一下說辭,就足以將另一方拖入無可挽回的境地。
“不,該信的時候還是要適當信一信的,只是不能全信。”趙匡胤道,“就如遼國和後晉的這次詐降,他們提供的信息很多都是真的,確實更容易讓人相信。最關鍵的事情,是少帝完全沒有做出第二套、第三套方案,他對於可能被欺騙沒有任何準備。”
遼國提供了一些信息,沒有問題,那麼這些信息就是可以利用的。但最關鍵的一點,是絕對不能夠就此賭上全部身家——特別是後晉一方在遼國境內的情報網還不夠的情況下,自身又沒有對遼國產生絕對優勢的時候。
趙光美也加入討論:“這倒是,有時候還真有人投降,所以還是在於己方對於情報的掌握,和對於萬一有所不測的處置手段。”如果被騙,那能否及時止損?能否避免被真的損害到核心?
情報啊情報……
【於是,石重貴開始為了這一目標準備起來。
首先是各路兵馬將領的任命,其中,杜重威依舊擔任北面行營都指揮使,而擔任北面行營兵馬都監的是李守貞。
同時,石重貴還發出敕榜:先取瀛、莫,安定關南;次復幽、燕,蕩平塞北。
就這樣,後晉北上的大軍浩浩蕩蕩地出發了,帶着此行必收瀛莫,甚至更進一步攻克幽燕,將契丹重創的期待。
十月二十五,杜重威和李守貞在廣晉會兵,共同北上。而在此過程中,杜重威還幹了一件事:向石重貴要求增兵,“深入敵境,必資眾力”。而石重貴也真的贊同了他的要求,將大部分禁軍都派了出去。
十一月,杜重威帶兵到達了瀛州城下。
此時,耶律德光早已率軍南下,在十一月初一包圍了鎮州,又在初九的時候派騎兵探知了後晉軍隊即將抵達的動向。
從這裏開始,一切想着耶律德光想要的方向走去。】
唐朝,貞觀年間。
李世民雖然預料到了石重貴心態失衡、對現狀判斷失當,但沒有想到石重貴竟然一下子走到了這個程度:“先取瀛莫,安定關南……次復幽燕,蕩平塞北?”
這步子邁得也太大了些,按照後晉的情況,別說想要收復幽燕蕩平塞北了,就是前面想要奪取瀛州莫州,且讓瓦橋關以南變成安定之地,就是一個艱難的任務。
是的,後晉的情況。想要北上,影響最大的還是後晉自身——天災不斷,四處飢荒,又有官員搜刮百姓,這樣的國力,怎麼可能能夠支撐得起後晉大規模作戰,還是北上遠離本土的戰爭?
當年漢武帝出征匈奴,還是想盡辦法維持國內正常生產、使勁從各處獲取軍需糧草呢。而即便那樣,等到晚期,漢朝的經濟情況也已經不容樂觀,開始轉向休養生息,減少大規模主動作戰。
而後晉……單單國土面積,就決定了石重貴能夠發動戰爭的上限和頻率,更別說還有天災人禍,又剛剛連續兩年作戰,如今已經是第三年。
李世民看着石重貴這次的將領任命,下了一個判斷:“這個杜重威,很可能最後選擇了投降……還是在耶律德光攻下後晉之前。”他說的比較委婉,意思很明顯,杜重威不僅會在後晉滅亡前投降,還很可能就此掀開了後晉滅亡的序幕。
長孫無忌看得眼角直抽抽:“這個石重貴還當真把禁軍都派出去了大半?!”之前的各種的戰役,可沒哪個把禁軍都派出去的——歷史上,那些失去禁軍、中央空虛的皇帝,大部分是什麼樣的下場,還表現得不夠清楚嗎?
不說別的,大唐後來中央和地方失衡,就是一個活生生、距離後晉時間還很近的例子啊!那還是大唐中央尚有軍力存在的情況。
“所以,杜重威一投降,後晉中央的軍力基本就損耗殆盡了。”李世民也不能理解這種行為,但這也是他判斷杜重威投降拉開了後晉滅亡的序幕的原因之一。
【杜重威抵達瀛州城下,而作為誘餌的瀛州,此時也開始對後晉兵馬收網。
杜重威帶兵三十萬抵達時,瀛州城門打開,安安靜靜,無人把守,杜重威等人見狀,生怕有異,不敢進入。
這時,一個消息傳來:這裏的契丹將領高模翰已經帶兵潛出。瀛州城暫時不敢進去,這個兵力弱小、又無支援的契丹軍隊怎麼可能放過?
於是,杜重威派遣了貝州節度使梁漢璋帶領兩千騎兵前去追擊。
而事實上,高模翰正是耶律德光讓瀛州刺史劉延祚行使這一詐降計策的前提。高模翰麾下士卒確實不多,但他並非一個平庸之輩。在這幾次與後晉的交戰中,高模翰“拔赤城,破德、貝諸寨;略地鹽山,破饒安”還曾“兼總左右鐵鷂子軍,下關南城邑數十”。
耶律德光又對他信任有加,“朕自起兵,百餘戰,卿功第一,雖古名將無以加。”“此國之勇將,朕統一天下,斯人之力也。”
此時,知道杜重威帶兵抵達后,高模翰並不慌張,反而對左右說了這麼一句話:“軍法在正不在多。以多陵少,不義必敗。其晉之謂乎!”
且不論正義的問題,只說這次交鋒,高模翰確實展示了人數多未必能夠獲勝的道理。清晨,他率領麾下三百人和梁漢璋交戰,直接殺掉了梁漢璋,導致剩下的後晉士卒四處潰散。
而杜重威得知梁漢璋戰死後,絲毫沒有堅持作戰的打算,而是直接收軍撤退,就此退到了武強。
退至武強后,杜重威才知道耶律德光已經率軍南下,於是乾脆連武強都不想呆了,其他地方也不打算去了,而是想要直接沿着直線,從冀州、貝州一路南退。】
漢朝,元狩四年。
霍去病對於高模翰的那句話非常贊同,也很有心得:“沒錯,軍法在正不在多,若是其他地方都錯了,人數再多也沒什麼用。”
他帶兵奔襲匈奴,哪一次是靠人數取勝的?而哪一次沒有給匈奴帶來大規模的殺傷?
不要說天幕中高模翰這樣的小規模戰鬥,大規模戰役中以少勝多的同樣不在少數。
春秋戰國,吳起的陰晉之戰,白起的伊闕之戰,田單的即墨之戰,廉頗的鄗代之戰……哪一個獲勝者,都不是在人數上佔據優勢的,但通過各種方式,卻獲得了最終的勝利。
劉徹聽着霍去病講自己的作戰心得,等他講完后,突然道:“是有人阻止了杜重威,還是有人已經倒向了契丹?”見霍去病一瞬間有些茫然,他接著說:“杜重威想要南退,那若是最終他投降了契丹……以他南退的速度,契丹能夠在他退回鄴都甚至京城之前追上他嗎?”
而且,退的太遠太猛,石重貴還是很可能會反應過來,讓杜重威重整軍隊,再佈置各地,那麼契丹和後晉很容易就會再次回到前兩次的拉鋸模式——但遼太宗這一次達成所願,所以杜重威應當沒有真的撤退太遠。
霍去病頓時反應過來:“契丹現在主力在鎮州附近,想要儘快斷絕杜重威帶領的軍隊的戰鬥可能,那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他主動向鎮州靠攏。”
但還是那句話,杜重威怎麼可能有膽量主動向契丹軍隊所在靠攏?只能是有人推動。而這個人,投向契丹的可能性相當之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