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父母格局有多大,孩子就能走多
第八章膽量:生命就是一場冒險,有多勇敢就有多精彩
父母過度地保護孩子,不想讓孩子冒險,將來就有更大的危險。因為一時的安全極有可能抹去孩子的膽量和勇氣,造成性格上的依賴和膽怯。所以鼓勵孩子明智地冒險,勇敢地嘗試新事物,有意識地給他提供能獨立自主的機會,使孩子永遠相信自己的力量,才是父母給予孩子最深切的愛。
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親口去嘗一嘗
人們常說,想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親口去嘗一嘗。你不親自去品嘗,又怎麼知道梨子究竟是酸還是甜呢?
然而,現在很多父母過度地保護自己的孩子:孩子要學游泳,家長怕出危險就進行阻止;孩子想爬樹,家長怕摔着就不允許……他們不想讓孩子去冒險,害怕孩子過早地品嘗失敗的滋味,寧願自己多受一點苦和累,也要幫助孩子處理所有的事情。當孩子主動做某件事情的時候,父母又擔心孩子做不好,或是做多了會累,總是急於幫忙孩子解決問題。還有一些父母甚至常常不知所措地跟在孩子身後,恨不得所有事情都替孩子代勞。
這些父母忽視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他們這種不給孩子嘗試的做法,實際上並不是對孩子的愛,而是對孩子一種更深的傷害。因為孩子失去了嘗試的機會,失去了主動做事的積極性,久而久之,就會造成性格上的依賴和膽怯,失去了嘗試的勇氣和膽量。
毋庸置疑,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勇敢,將來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可有些父母的做法卻恰恰抹去了孩子的膽量和勇氣,甚至是阻礙了孩子健康成長。
孩子的成長應該是順其自然的,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勇敢地去嘗試。只有他們親自去嘗試了,才能夠知道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才知道什麼適合
膽自己什麼不適合自己;只有他們親自去嘗試了,主動地面對和解決困難,才能有戰勝困境的勇氣,才能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相反的,如果父母總是擔心孩子做不好,凡事都搶着為孩子代勞,那麼他永遠也學不會獨立,永遠只能在父母的庇護下,得不到健康的成長。
小兵的媽媽非常愛自己的孩子,從孩子剛出生開始就對他悉心照顧,生怕孩子受到什麼委屈,甚至為了照顧孩子而把工作辭掉了,做起了全職媽媽。她每天跟在孩子後面,為孩子包辦所有事情,穿衣、吃飯、喝水、睡覺……
可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小兵也有了自主意識,想要嘗試更多新鮮的事物。比如別的小朋友到了一年級都可以獨自參加夏令營,他也想要參加;別的同學都參加了足球隊,他也想要嘗試一下;還比如與小朋友發生了矛盾,別的同學都可以自己解決,他也想要如此。可小兵媽媽太小心翼翼,擔心孩子受到傷害,擔心孩子因為做不到而沮喪,全部否決了孩子所有的躍躍欲試。
一次,在體育課上,小兵和同學們一起踢球,由於對方的進攻速度太快,不小心將防守的小兵撞倒,導致膝蓋擦傷了。雖然對方犯規了,但是卻拒不承認自己的錯誤,反而說小兵“假摔”。於是,兩人便爭吵起來,後來還發生了肢體衝突,幸好體育老師及時趕來,矛盾才得以解決。
回到家之後,媽媽看到小兵膝蓋擦傷了,就問起緣由。小兵如實相告,誰知媽媽當時就發火了:“明明就是他犯規,讓你受了傷,怎麼還惡人先告狀呢?你告訴我那個同學的名字,我一定要找他家長和老師,讓他們處理這個孩子!”
小兵立即說:“我沒事的,媽媽!你不要大驚小怪的。踢球的時候發生衝突是很正常的,我們能自己解決,你不要擔心了。”
沒想到小兵媽媽第二天放學前竟然找到了班主任,希望班主任處理那個“不講理”的同學。之後,她竟然又找到了那個同學,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嚴厲“教訓”了他,最後在老師的一再勸說下才罷休。
看到媽媽這樣,小兵感到非常氣憤又羞愧。事實上,小兵和那個同學早在上學的時候就已經“冰釋前嫌”了,雙方都認識並承認了自己的錯誤。這一下,媽媽反而讓事情變得更加糟糕起來。回家之後,小兵非常氣憤地說:“我已經長大了,你能不能別什麼事都替我處理!你什麼都不讓我嘗試,什麼都替我做,我將來怎麼獨立生活?”
媽媽聽到兒子的話,愣在那裏,心想:“難道我自己真的做錯了嗎?”
沒錯,小兵媽媽對於孩子太過於保護了,讓孩子失去了獨立自主和嘗試的機會。要知道,孩子雖然年紀小,但是也是獨立自主的人,需要在體驗和嘗試的過程中成長。而這種成長是孩子必不可少的,更是父母不能夠代替的。如果父母什麼都為孩子做,過度保護孩子,那麼他就會失去嘗試的機會和勇氣,就會在將來變得懦弱又無能。
我們不可否認,父母都是愛孩子的,都想要竭盡全力地保護孩子。但是這種做法或許是父母太“一廂情願”了。因為孩子對這個世界充滿着好奇和探索慾望,他們更想去嘗試、去冒險,即便是遭遇失敗和傷害。父母只顧着自己的感受,而不顧孩子的感受和成長,勢必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不利影響,還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固然,現在孩子還小,或許缺乏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或許還可能遭遇到失敗和挫折,可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還學習到了相關知識,並且得到了成長和進步。父母現在可以幫助孩子,可將來呢?你能永遠跟在孩子身邊嗎?你能永遠幫助他們解決所有事情嗎?不給孩子嘗試的機會,不讓孩子獨立行動,將來他們又怎麼獨立自主,又怎麼創造屬於自己的事業和生活?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應該有一定的遠見,不要過度地保護孩子,孩子自身應該做而又能做的事也不要包辦代替,多鼓勵孩子自己去做自己的事情,多鼓勵孩子勇敢地去嘗試自己想做的事情。久而久之,孩子才能形成獨立的能力,才能相信自己的力量。只有在嘗試中,孩子才能驗證自己的想
膽法,發現自己的不足,並且努力做出改變。
身為父母,大膽放手吧!當孩子想知道梨子的滋味時,鼓勵孩子大膽地嘗試:“你不親口嘗一嘗,又怎麼知道它的滋味!”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不要為孩子解決問題,而是對他說:“去大膽嘗試吧!沒試過你怎麼知道自己不能成功!”當孩子想要做某件事情的時候,和孩子說:“去嘗試吧!沒試過,你怎麼知道感不感興趣!”
放心讓孩子嘗試着去做一些事情,當孩子敢於大膽地嘗試,就會驚奇地發現,孩子將變得越來越自信,越來越有膽量和勇氣。
大英雄從不害怕做決定
在中國,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微不至的,生怕孩子受到一點傷害,所以他們對孩子更多的是保護,而不是放開手腳,讓孩子學會獨立自主。有些父母在處理孩子事情的時候,通常會認為:“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還是我替他決定吧!”他們時常不讓孩子做選擇,總是忍不住為自己的孩子做決定。比如決定是否報興趣班,決定是學習舞蹈,還是學習畫畫。還有些家長,孩子不管做什麼事情,他們都事先考慮好,替孩子做主,從來不讓孩子做,更別說讓孩子自己做決定了。
可是,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孩子的想法得不到父母的關注,且所有的事情都由父母決定,那麼他們的自主意識就會被抑制,將來會嚴重缺乏判斷和選擇能力。而且孩子失去了做事、思考、說話的機會,總是按照父母意志去做事,很容易被捆住手腳,束縛住思想。到那時,父母即便想讓他們自己為自己的人生大事做決定,恐怕他們也沒有這種意識和能力了。就像是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凡事都事必躬親,鞠躬盡瘁,為阿斗做好了萬全之策,其結果,不但是累壞了自己的身體,反而還培養了一個“扶不起的阿斗”。
“生命的價值在於選擇。”在生活和學習中,孩子需要的不是父母的保護,而是應該懂得如何管理好自己,如何做最好的自己。當孩子還小的時候,他們需要決定自己的興趣、愛好,是愛好跳舞,還是愛好唱歌;決定周末的
膽時候是選擇看電影還是做運動;決定學習的時候自己是預習功課還是先做作業……而等到孩子長大成人,進入社會之後,孩子必須敢於決定自己從事什麼職業,決定選擇什麼樣的愛人,決定自己選擇怎樣的人生道路,等等。
有大格局的家長,不會替孩子做決定,反而會鼓勵孩子自己做決定。因為他們知道,這是孩子必須經歷的過程,只有讓孩子養成獨立自主的意識,才能讓孩子對自己充滿信心,才能形成勇敢、獨立的性格。更重要的是,父母多給孩子自主決定的機會,孩子也會感到被尊重、被信任,從而給他帶來自豪感和成就,使他們對將來的生活更有把握。
一位6歲小女孩的媽媽想要培養孩子的興趣,準備給孩子報興趣班。這麼做不是因為她想讓孩子“隨大流”,而確實是孩子自己想去學。孩子以前接觸過畫畫,對畫畫也有很濃厚的興趣,可以說美術是興趣班的首選。可是,孩子也很想學舞蹈,因為班上很多孩子都報了舞蹈班,而且孩子本身的身體條件也非常適合學習舞蹈。
這個媽媽並沒有根據自己的意願為孩子做主,而是想聽聽孩子自己的意見。她對孩子說:“你不是一直想要參加興趣班嗎?你看看,你想學什麼?”
孩子思考了一會兒,說:“我想畫畫,也想學習跳舞。可是一時間又不知道怎麼選擇。媽媽我可以同時報兩個嗎?”
媽媽說:“當然不可以了。一下子報兩個班,你怎麼學得過來啊!”
孩子為難地說:“那我怎麼選擇啊!畫畫和跳舞我都非常喜歡,我該選擇哪一個啊?你能幫助我嗎?”
媽媽說:“我也知道你兩者都喜歡,但是這是你自己的事情,必須自己做決定。你好好考慮一下吧!”
經過了一天之後,媽媽又問起了孩子,可孩子說還是沒有想好。到了第三天,孩子還是猶猶豫豫,沒有做出決定。看着孩子如此,媽媽給孩子下了最後通牒,“孩子,你今天必須做好決定,因為明天我就去給你報名了!”
這時候,孩子立即着急地說:“不行媽媽,我還沒想好呢!難道你就不能幫助我嗎?”
媽媽語重心長地說:“當然不可以!每個人都必須敢於為自己的事情做決定。現在這麼小的事情,你都不能做出選擇,長大之後,面臨大事又怎麼能果斷呢?雖然你是小孩子,但是從小就必須學會敢於決定,不能害怕做出選擇,因為生活中每一件事都要經過選擇。因為我不能總是為你做決定。”
這時候,媽媽又說:“我知道,有時候做決定很困難,尤其是對你們小孩子來說,就更難了。雖然我不能幫你決定,但是卻可以給你些建議。你願意聽媽媽的建議嗎?”
孩子立即肯定地點點頭。媽媽說:“你不妨思考一下,在畫畫和舞蹈之中,你最喜歡什麼呢?你覺得自己的自身條件,最適合學什麼呢?”
孩子沉思了一會兒,說:“我還是最喜歡畫畫,因為我喜歡用畫筆畫出五顏六色的圖畫。所以我決定報美術班了!”
其實,每個孩子在生活中,都會遇到很多做出選擇和放棄的機會。而很多孩子不敢做出決定,總是左右搖擺,猶豫不決,是因為他們對自己沒有信心,不敢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任。這個時候,父母就應該多鼓勵孩子,讓他們勇敢地面對自己,敢於為自己做決定。
父母應該明白,與其事事幫孩子做決定,不如教會孩子如何做決定。當孩子猶豫不決,不敢做出決定時,父母應該給予積極合理的建議,為孩子分析利弊,讓孩子大膽地做出自己的選擇,而不是為孩子做決定,幫孩子做出選擇。這是因為,如果父母幫孩子做了太多的決定,就會讓孩子形成一種依賴心理:“反正有父母幫我做決定,我就沒有必要費心了。”一旦這種心理形成了,孩子的成長就會受到很大的限制,將來對於工作、愛情、生活、事業等,都難以獨自做決定。這樣一來,孩子如何能夠在人生的岔路口做好選擇?如何能夠在關鍵時刻果斷地下決定,又如何能夠為自己營造美好的人生?
膽要知道,那些有所成就的大英雄,從來不怕做決定,不管到什麼時候他們都能做到自信而又果斷。想要孩子有所成就的父母,放開自己的雙手吧,讓孩子自己學着自行決定。這樣一來,孩子長大后才能有效地管理自我、控制自我,更好地成就自我。
就像是人們常說的,每個人都應該敢於為自己的人生做決定,儘管因為年輕,他會遇到一些挫折,但是這些挫折最終會和成就在一起,讓他感受到生命的精彩和價值。更重要的,這是他自己的人生!
大家都沒做的,正是你該做的
很多父母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聽話、乖巧的好孩子。當孩子淘氣時,便認為孩子不聽話,隨口就數落孩子不乖;當孩子嘗試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特別是有些冒險的事情,比如攀高、跳躍,或是野外冒險遊戲時,父母就會抱怨孩子總是不斷闖禍,甚至會約束孩子的行為。而隨着年齡的增長,孩子越發想要做自己沒有做過的事情,越發想要冒險。這時候,父母就會嚴厲地說:“不行!你不可以這樣做!”“不行,這是危險的!你必須規矩一些!”
因為在父母的眼中,孩子正處於不斷成長的時期,不看緊點,就有可能出現大問題!不是給自己帶來安全隱患,就是會遇到挫折和失敗,心裏受到了傷害。於是,父母給孩子造了一個大籠子,把孩子限制在裏面,無時無刻不教育孩子這不要做那也不要做。結果,孩子是聽話了,變得乖了,也循規蹈矩了,卻也變得越來越不敢嘗試,做什麼事情都唯唯諾諾,甚至是連走出父母臂膀的勇氣都沒有。
所以說,如果你的孩子很乖巧、很聽話,不敢越“雷池”一步,那麼這沒有什麼可開心的,更沒有什麼可炫耀的。父母應該反省自己的教育,是否因為自己的過於保護以及嚴格約束扼殺了孩子的勇氣和探索慾望。當然,如果你的孩子是一個總喜歡和你對着乾的淘氣鬼,時常做一些“不合規矩”的事情,時常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那麼也不要抱怨。因為這就是他們探
膽索和嘗試的表現。
簡單來說,敢做、敢嘗試就是成功的根源。這一點對於孩子來說,更是如此。
路路是一個閑不住的孩子,總是喜歡弄弄這弄弄那,越是別人不敢做的事情,他就越要做。雖然爸爸媽媽覺得這個孩子太淘氣了,但是覺得孩子敢於嘗試也是不錯的,便沒有多加約束。
一天,路路拿出了家裏一隻非常破舊的鐘錶,據說是爺爺奶奶結婚時購買的,用了很多年,後來經常走走停停的,便被放在了儲藏室中。路路說:“這個鐘錶很漂亮,為什麼不修一修呢?”
媽媽說:“這樣的古董鍾早已經停產了,配件都買不到了,也沒有人會修理,等會兒我把它扔掉吧!”路路說:“反正你也打算丟掉了。不如讓我修修吧!修壞了也沒有什麼可惜的。”媽媽聽了覺得很在理,就同意了孩子的意見。
就這樣,孩子興奮地研究起那隻鐘錶來。他先是小心翼翼地把舊鐘拆開,掃除了內部堆積的塵土,然後檢查裏面所有的零件是否有損壞。為了研究裏面的構造,他還專門上網找了相關資料,查找問題出在哪裏。然後他又按照資料把每一個零件調整好,安裝起來,調整錶針、錶盤……就這樣,拆了又裝,裝了又拆,花了大半天的時間,竟然把鐘錶修好了!
爸爸媽媽都高興極了,因為不僅爺爺奶奶的結婚紀念品被修好了,孩子的嘗試能力和探索精神也實在讓人感到驚訝!
事實上,不管是嬰幼兒時期的孩子,還是青春期的孩子,他們都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心和征服欲,渴望通過冒險和探索來了解甚至是征服這個世界。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不僅可以體會快樂和成就感,更可以鍛煉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勇氣和自信心。但是,我們會驚訝地發現,等孩子長大之後,有些孩子思維活躍,自信勇敢,做什麼事情都永遠在前面,好像無論做什麼都可以遊刃有餘;而有的孩子卻思維僵化,膽小怕事,做什麼事情總是跟在別
人的屁股後面。
雖然我們不可否認,這與孩子的個性和天性有點關係,但是更重要的還是父母後天的教育導致的。試想,一個孩子總是被父母教育要聽話,不能做冒險的事情,那麼他怎麼敢做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情呢?一個孩子總是被父母保護在臂膀下,從來都是循規蹈矩,那麼他又怎麼有走在別人前面的意識呢?
正如一位教育學家曾經說過的:“父母對孩子約束越多,孩子越是循規蹈矩,越是膽怯。但另一方面,他又會表現出極端情緒。”孩子變得怯懦和無能,相信沒有一個父母願意看到。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勇敢、有魄力,將來能夠獨當一面,做出一番事業來。但是父母限制孩子,保護孩子的做法,卻無形中給孩子套上了一個枷鎖。
所以說,教育孩子聽話、乖巧是短視父母的做法,因為這時候不想讓孩子冒險,不想讓孩子嘗試,那麼將來孩子就會面臨更大的風險。在一些家庭,父母會有意識地讓孩子去冒險和嘗試,給孩子探索的自由,希望通過這樣的行為,讓孩子更加勇敢、自信、獨立自主,以及擁有克服困難挫折的品質和能力。
父母不要把孩子膽怯、不勇敢推脫到先天的性格上,而是應該給孩子正確的教育。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千萬不要過於約束孩子,而是應該鼓勵和支持孩子的明智的冒險行為,多鼓勵孩子去嘗試、去冒險,對孩子說:“大家都沒有做的,正是你該做的。”如此孩子的膽量才能越來越大。而當孩子不斷地探索和嘗試新的事物,或是別人不敢嘗試的事情時,他們才能收穫更多的東西。如此,才是父母給予孩子最深切的愛,最正確的教育。
而對於孩子來說,讓他們去嘗試,不管是成功也好,失敗也罷,這都是一種成長和體驗,更是他們人生中不可多得的財富。
當然,鼓勵孩子冒險,並不是讓孩子肆意妄為,明知道做這事情有危險,會傷害到孩子,卻坐視不管。聰明的父母不會把所有的心思都撲在孩子身上,
膽處處約束和保護孩子,而是給孩子一個嘗試新事物的機會,一個獨立自主決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的機會。如此一來,一個自信、勇敢的孩子就會站在你的面前。
總替孩子收拾殘局,他怎麼敢於擔當
生活中,經常聽到父母發這樣的牢騷:“我家孩子真是不爭氣,總是在外面惹麻煩,讓我給他收拾殘局。”“孩子犯了錯誤不敢承認,還往別人身上賴,現在的孩子怎麼這麼會推卸責任呢!”“孩子遇到問題不是找我幫忙,就是想辦法逃避,這究竟應該怎麼辦呢?”
其實,孩子這些表現都是不能做到獨自承擔責任的表現,一旦遇到了問題或是犯了錯誤,首先想到的不是承擔,而是逃避或是尋求父母幫助。而不能承擔責任的孩子,不僅會給父母帶來一大堆麻煩,還會導致孩子責任心缺失,隨意地肆意地犯錯誤、闖禍搗亂。因為在他們心中會有這樣的想法:“反正我惹了麻煩,爸爸媽媽會替我解決,那我還怕什麼呢?”“反正我遇到了問題,爸爸媽媽會幫助我解決,那我還着什麼急呢?”
所以說,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必須要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和擔當意識,教會孩子承擔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讓孩子遇到問題自己解決。這對他現在的學習和生活以及未來的人生都有着深遠的影響。
或許有一些父母覺得這樣對孩子太苛刻了,還會說:“孩子這麼小,還不懂事,能承擔什麼責任啊!”“孩子都會犯錯誤的,長大就好了!”可是不要忘記了,父母越是對孩子遷就、縱容,孩子的行為就越過分;父母越是總替孩子收拾殘局,他們就越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和問題,不把責任放在心上,將
膽來也無法對自己、他人負責。試想,如果孩子現在連一點小事都不能擔當,將來又怎能擔當起大任呢?
以前,有一個美國小男孩,他非常調皮,而且總是為自己所犯下的錯誤找借口,甚至是把責任推卸給他人。父母認為他這是不負責任的表現,長此以往肯定會缺乏擔當和責任心,於是他們開始教育孩子,試圖讓他成為一名敢於為自己所做下的事負責的男子漢。
一天,男孩踢足球的時候,一不小心踢碎了鄰居家的玻璃。鄰居非常不高興,要求他賠15美元。可一個幾歲的小男孩怎麼能有這麼多錢!於是,他只好向爸爸媽媽尋求幫助。爸爸媽媽知道這是教育孩子的好機會,便要求他對自己的過失負責。爸爸鄭重地對男孩說:“你自己犯了錯誤,就必須承擔責任。我們可以幫你,但是絕不能代替你承擔責任。所以,這個問題你必須承擔後果。”
男孩說:“可是我自己沒有那麼多錢啊!”
爸爸說:“這個問題我考慮到了,我可以借給你。但是你必須在一年之內將錢還給我。”
男孩說:“我怎麼來償還呢?一年後,我還是沒有錢啊!”
爸爸說:“你可以攢下自己的零花錢。你也可以幫家裏或是別人打工來賺取更多的零花錢。”
從這之後,男孩總是把父母給的零花錢省下來,還通過給家裏和鄰居割草、送報紙賺錢。經過一年的努力,他終於攢夠了15美元,還給了爸爸。這件事情讓男孩知道了責任的重要性,他開始逐漸改變身上的毛病,敢於承擔自己所做的事情。
這個男孩父母的做法很值得我們思考。如果換了我們現在的父母,很多人往往會為孩子來收拾殘局:替孩子賠禮道歉,或是找到鄰居,希望通過成人之間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因為他們覺得孩子還小,雖然犯了錯,但是卻沒有
獨立承擔責任的能力。然而,時間長了,孩子就會認為父母為自己收拾殘局是理所當然的,認為自己犯錯也不必承擔任何責任。
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把解決問題的責任和權利留給孩子,讓他們自己想辦法解決。即便孩子需要父母的幫助,也應該讓孩子明白,這是你應該承擔的,沒有人可以為你負責。就像著名教育家茨格拉夫人所說的:“必須教育孩子懂得他們的一舉一動能產生的後果,那麼隨着時間的推移,孩子們一定會學得很有責任感的。”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一定要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不管這結果是好的還是壞的,不管是受到表揚還是批評。因為只有學會了承擔自己的責任,才能變得堅強,才能真正地成長。
父母千萬不要時常對孩子說:“這不是你的問題,都是別人的錯。”“犯錯不要緊,媽媽會為你解決的。”更不要對孩子說,“這個問題對你來說太難了,我來為你解決吧!”否則,父母就只能跟在孩子屁股後面,為他們收拾殘局了。父母應當試着對孩子說:“犯了錯,就應該勇敢地承擔!你應該為自己的錯誤負責!”“你自己的問題,就應該自己獨立解決。就算是爸爸媽媽也不能總是為你善後!”這些聽起來似乎都是小問題,但是如果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強化孩子的責任意識,那麼孩子就會習慣性地推卸責任,甚至是以自我為中心,絲毫沒有擔當。
當然,想要孩子敢於擔當,敢於獨立承擔責任,父母也應該以身作則,承擔起對家庭和社會的責任,遇到問題不逃避,勇敢地面對。因為如果父母自己尚且做不到敢於擔當,又有什麼資格來要求孩子呢?
膽勇敢些,沒什麼可怕的
我們的人生需要不停地向前,需要不斷地迎接挑戰,而勇敢就是一種必需的態度和歷練。所以,身為父母應該給孩子的性格中多注入一些勇氣,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告訴孩子沒有什麼可怕的。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變得越來越勇敢。
可事實上,我們卻發現,生活中很多孩子膽小怯懦,缺少勇氣:小一點的孩子怕天黑、怕打雷,不敢獨自一個人睡覺;大一些的孩子怕和陌生人打招呼,上學后不敢和同學們交往,更不敢在課堂上回答問題;還有些孩子即便是受了欺負也不敢反抗,就連向老師和父母反映情況也是小心翼翼……
不可否認,孩子由於缺乏生存經驗和足夠的能力,或者有時比較脆弱和敏感,所以時常對陌生事情感到害怕,會對危險感到恐懼。這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但是孩子過於膽小怕事,做什麼事情都缺乏勇氣,那就是大問題了。
身為父母,不要以為孩子天生就膽小,更不要因為自己的過分保護而讓孩子逐漸抹去了原本的勇氣和膽量。這是因為,如果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不能讓孩子戰勝膽小的心理,變得勇敢一點、自信一些,那麼將影響孩子將來的生活,甚至使其一生都成為膽小懦弱的人。
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沒有勇氣的孩子,很難在這個社會上立足。也許
小時候,還有父母的幫助和支持,不會造成什麼嚴重的後果,但是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進而進入社會後,就會因為膽小和缺乏勇氣而失去更多的機會。甚至是,即便機會就擺在他們面前,他們也沒有勇氣做些什麼,以至於錯過原本屬於自己的成功和幸福。
小威是一個聰明的男孩,可就是有些膽小,平時在家裏比較活潑,可到了外面就不一樣了,看起來怯怯懦懦的。更重要的是,他做什麼都小心翼翼,沒有一絲男孩子的勇敢勁兒。比如同學們一起去郊遊,路過一條寬不到兩米、深只有二三十厘米的小溪。別的同學都大膽地蹚水過去,就連女同學都過去了,他卻站在小溪邊不敢動,嘴裏還念念有詞地說:“這不會有危險吧!這水已經到了膝蓋了,如果踩到石頭滑倒了,就糟糕了!”儘管同學們都鼓勵他,給他加油,但是他還是繞了很大一段路程,選擇了小橋過來。再比如,他從來不參加足球、籃球這樣的運動,因為怕運動的時候受傷,怕和別人發生衝突。
其實,小威這樣膽小、缺乏勇氣是和爺爺奶奶的嬌慣有直接關係的。由於小威父母工作繁忙,所以爺爺奶奶就擔當起照顧孩子的重任。對於這個寶貝大孫子,老人自然寵愛得不得了,簡直是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口裏怕化了,生怕孩子受到一點委屈和傷害。父母平時又很少和孩子交流,即便是發現孩子有些膽小內向,也認為長大些就好了,沒有太放在心上。
可是,等到孩子上了中學之後,小威父親卻發現,雖然孩子年齡越來越大,但是膽怯心理仍然沒有改觀。這讓父親非常着急,“一個男孩子怎麼能這麼膽小呢?”所以,他時常命令孩子勇敢些,不要害怕這害怕那。但是,由於孩子的性格已經形成了,又怎麼那麼容易改變呢?
應該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孩子的膽小怕事、缺乏勇氣,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因為父母的不當教育造成的。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把孩子當成了易碎的寶貝,怕磕着碰着、怕遇到什麼危險的事情,所以總是把孩子帶在身邊,什麼事都不放心讓孩子做,更別說危險的事情了。尤其是,對於那些天性比
膽較膽小、內向的孩子,父母更是保護得密不透風,極少讓孩子單獨做什麼事情。這樣一來,孩子就一直膽小下去,更別提堅強勇敢了。
正如一位美國教育家說過的:如果把一個人的一生比作瓷器,那麼孩童時代就是製作瓷器的黏土。也就是說,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如果一味保護他們,害怕他們受到傷害,那麼孩子就會成為易碎的瓷器;如果父母給予他們積極的教育,鼓勵他們勇敢些,不要害怕任何事,那麼他們就會充滿勇氣,成為堅強有膽量的人。
所以說,父母應該把孩子當成強者來看,敢於放手讓他們去做一些事。當孩子對某些事情心生恐懼的事情,應該大聲地告訴孩子:“勇敢些,這沒有什麼可怕的!”當你這樣做的時候,就會驚訝地發現,孩子不僅會克服自己的膽小和恐懼,還會慢慢地做到以前不敢做的事情,並且能做得很好。
事實上,真正有大格局的父母不是想辦法保護膽小怕事的孩子,凡事都為孩子考慮周到,而是不斷地給予孩子鼓勵,讓孩子充滿勇氣,能夠大膽地面臨生活中的所有事情,尤其是困難和未知的風險。只有孩子變得勇敢了,敢於面對自己害怕的東西,敢於面對生活中的陌生人,以及所謂的困難和危險,內心才能變得強大起來,自信心才能得到提高,從而得以自信,從容地應對學習和生活,以及未來的一切。
孩子也只有相信自己的力量,充滿了勇氣和膽量,才能去往更遠的地方、更廣闊的天地,創造更加精彩的人生。
快些放手吧,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
很多時候,父母總是習慣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教育孩子,孩子想做這個,父母卻想讓孩子做那個。比如孩子的夢想是成為飛行員,可父母卻想讓孩子成為鋼琴家;孩子想要擁有自己的空間,可父母卻總想着監督孩子;孩子想要到外面去闖一闖,父母卻害怕孩子受到傷害,想要把孩子捆在自己的身邊……
可父母應該知道,孩子的成長需要一個廣闊的空間,需要一片自由自在的天空。只有如此,孩子才能不被父母牽着走,才能獲得更廣闊的天地。
父母們應該都聽說過“魚缸法則”。
美國一家大公司的前台處擺放了一個漂亮的魚缸,裏面養着十幾條產自熱帶的小魚,每天自由自在地在水中嬉戲遊動。這些熱帶魚身長約3寸,頭部非常大,脊背上有一片火紅色,看起來非常漂亮。不管是公司的員工還是過來洽談業務的客戶都喜歡在魚缸處駐足,觀賞這些美麗的小魚。
轉眼兩年過去了,這些小魚沒有什麼變化,依然在小小的魚缸中悠閑地遊動着。人們都以為它們的身長本來就是如此小。有一天,董事長帶着自己幾歲的兒子來到公司。這個小傢伙看到這些長相奇特的小魚,感到非常好奇和興奮。於是,他便試圖想要抓出一條來看看,可是由於小魚身體太光滑了,瞬間就跳出了孩子的手。在手忙腳亂中,孩子不小心將魚缸推到了地上,碎了一地,十幾條小魚也可憐地在地上跳躍着。
膽之後,工作人員立即把小魚撿起來,但是魚缸已經碎了,又怎麼安置它們呢?董事長四處看了看,發現只有院子中的噴泉能夠暫時安置它們,於是他們就把這些小魚放進了噴泉。等到董事長想起這些小魚,並重新給它們購買新的魚缸,已經是兩個月之後的事情了。
這時候,工作人員跑到噴泉便準備撈出那些漂亮的小魚。然而,令人們感到驚訝的是,僅僅兩個多月的時間,這些只有3寸長的小魚竟然長到了近1尺長。有人說,是因為噴泉中的水含有某種礦物質,才令小魚快速成長;也有人說,是因為噴泉的水是活水,才令小魚長得迅速。但是,我們不妨想一想,如果小魚沒有換魚缸,依然生活在小小的魚缸中,它又怎麼能長得那麼長呢?
我們不難發現,任何人、任何事物只要限制了它,那麼它的成長就會受到束縛。如果給予它更大的空間,更大的自由,那麼其結果也是無限的。事實上,這個法則非常適合孩子的教育,一些教育學家也將這個法則引申到家庭教育之中來。簡單來說,如果父母時刻限制孩子的自由,用愛的名義將孩子拘泥在小小的“魚缸”中,那麼孩子就只能成為長不大的小魚。相反,如果父母給予孩子更大的自由空間,讓孩子憑藉自己的興趣和愛好發展,給孩子提供獨立自主的機會,那麼孩子的未來就會有着無限的可能。
所以說,身為父母,想要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就應該給孩子獨立、自由的空間,讓孩子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出來,讓孩子在自己的地盤盡情地“為所欲為”。不僅如此,父母還應該給孩子自由支配的時間,讓孩子去做他們想做的事情;讓孩子獨立思考,自主決定自己的事情。
然而,令人感到遺憾的是,現在的很多孩子雖然物質生活充裕,但是思想和精神卻是非常匱乏的。這些孩子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受到父母的監督管教,不僅失去了自由玩耍的權利,更失去了獨立自主的意識。在這些孩子的世界中,永遠都是父母要求做什麼就做什麼,別說“為所欲為”的地盤了,就連最基本的自由都沒有。
這是因為,很多父母總是覺得,孩子一旦有了自由的空間,他們就會放任自己,就會慢慢地變壞;還有些父母認為,孩子一旦自主地決定事情,就會出現什麼問題或是受到傷害。顯然,父母給予孩子適當的教育,是理所應當的,也有利於孩子更健康地成長。但是,如果父母讓孩子失去了自由成長的自由,就絕對不是好的教育方法。
雖然所有的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他們或許就是用自己的方式愛孩子和教育孩子。但是父母不要忘了,很多時候孩子需要的不是你無微不至的關懷和保護,而是自由自在的發展空間。這是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本身就具有自由的天性。更何況,孩子的膽量,是在不斷地嘗試和行動過程中練就的;孩子的自信,也是在自己做事的時候培養的;孩子的能力更是在父母放手,孩子自由自在的探索中逐漸養成的。如果沒有獨立的自由空間,被父母束縛在一個框框中,那麼看似杜絕了問題和危險,實際上,卻增加了孩子成長的阻力,造就了孩子的懦弱、自卑和無能。
沒有自由,就沒有勇氣;沒有自由,就沒有自信;沒有自由,更沒有將來在社會上立足的能力。事實上,不管是勇敢,還是自信,孩子所有這些良好的品質、能力,哪一個不是在父母充分給孩子自由成長空間的情況下才可以獲得的?而缺乏了這些優良的品質,孩子們又如何獲得將來的成功呢?
雖然身為父母,對孩子放手是最難的一步,但放手也是教育孩子的第一步。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吧,如此,孩子的人生才會活出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