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

荀攸

荀攸(公元157~214年),東漢末曹操謀士,潁川潁陽(今河南許昌西)人,出身於士族家庭。曹操曾說過“二荀令之論人,久而益信,吾沒世不忘。”曹操所說“二荀”,一是荀彧,一是荀攸。荀彧任曹操謀臣期間,曾推舉過十數名命世大才,荀攸是其中之一。

荀攸也以智策顯名,成為魏尚書令。攸是彧的侄子,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漢獻帝都許昌后,政治上處於主動,急於網羅人才,荀彧遂推舉荀攸。曹操早就聽說過荀攸大名,親自寫信給荀攸。苟攸欣然應命,相見之後,一番交談,曹操知道他確有大才,甚為高興。

對苟彧說:“公達,非常人也,吾得與之計事,天下當何憂哉!”立即任命為軍師,謀划軍機大事。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荀攸隨曹操征討南陽張綉。荀攸分析了當時各政治軍事勢力及其關係,建議曹操:“張綉與荊州劉表聯合,互為依靠,勢力很強,然而,張綉沒有根據地,後勤供應全靠劉表,時間久了,劉表必定供應不起,雙方肯定會因此分離。我們不如暫停進攻,待其聯盟破壞以後,即可乘張綉困難之機誘使歸附。如果現在急着進攻張綉,劉表不會看着我們吃掉張綉而使自己孤立無援,必定會前去救援。

兩軍相合,我則難以取勝。”

這本來是一條符合當時局勢的上策,以靜待變,可以坐收漁利,而曹操卻沒有採納。遂於三月進軍至穰(今河南省鄧縣境內),進攻張綉。張綉急忙求救於劉表。

五月,劉表果然派兵來援救,直插曹軍後衛。曹操被迫撤退。張綉則乘勝追擊,直到安眾(今河南省南陽市北),曹操前後受敵。曹操後悔沒有採納荀攸之謀,說:“不聽先生之言,落到這步田地。”在此危急之時,又是荀攸扭轉了敗局,與操出奇計,“夜鑿險為地道,悉過輜重,設奇兵。會明,賊謂公為遁也,悉軍來追。乃縱奇兵步騎夾攻,大破之。”

從此事以後,曹操對荀攸的謀略才華有了更深的認識,對荀攸的計謀,都予以採納。

同年秋,呂布與袁術串通派高順攻劉備。夏侯忄享救援,連戰失利。劉備也被高順打敗。曹操欲親征呂布,諸將反對說:“劉表、張綉在我們後邊,虎視眈眈。此時,遠襲呂布,劉表、張綉乘機從我們後邊進攻,那是十分危險的。”荀攸認為:“劉表、張綉剛被打敗,必不敢輕舉妄動。而呂布驍猛,又仗恃袁術,如果在淮、泗之間縱橫征伐,豪傑必然響應依附他。如今,我們乘其剛剛起事,眾心尚未統一,即刻前往,定能取勝。”曹操對荀攸的分析很贊成,決心征討呂布。九月東征,十月下彭城,攻至下邳。呂布敗退固守。攻之不拔,連攻數次,無濟於事,曹軍疲憊。曹操無奈,打算退兵。

荀攸、郭嘉等謀士隨軍出征,見下邳久攻不下,而曹操又要退兵,急忙勸說曹操:“呂布有勇無謀,三戰皆敗,銳氣全無。三軍以將為主,主衰則軍無戰心。呂布手下的陳宮雖有謀而遲,現在,呂布士氣衰竭,尚未恢復,陳宮的謀划尚未決定,我們應急速進攻,則城可拔,布可擒。”荀攸、郭嘉又獻計,決沂、泗(沂水,在今山東省南部和江蘇省北部,經今臨沂入蘇北平原,至下邳西人泅水。泅水,流經江蘇沛縣東,下邳等地)之水淹下邳。

曹兵居高原,坐視水淹下邳。曹操深諳孫武用兵之法。《孫子兵法·行軍篇》中指出:“視生處高,無迎水流。”說的就是在江河地帶作戰,要居高陽,不要逆着水流在敵軍下流駐紮或佈陣,以防敵方決堤淹我或順流來攻。

荀攸、郭嘉一提出水淹下邳之計,曹操非常高興。於是決水淹城。一月有餘,呂布手下將領宋憲、魏續等兵變,捕棟宮,投降曹操。呂布親自登白門樓抵抗,曹兵將白門樓團團圍住,呂布無奈,只得投降。操命人將呂布縊殺,然後梟首。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紹派部將郭圖、顏良等進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今河南省滑縣東),袁紹引軍進至黎陽,準備渡過黃河。劉延懼怕,向曹操求救。四月,曹操北上救援劉延。荀攸獻計:“如今敵眾我寡,不能力敵。必須分其兵削其勢,才能取勝。”讓曹操隱蔽救援白馬的意圖,率軍至延津,佯作渡黃河進攻袁紹之後方。袁紹必然分兵西應曹軍。這時,再率輕兵襲擊白馬,出其不意,掩其不備,則白馬之圍可解,顏良可擒。這一聲東擊西之計使曹操大喜,依計而行,北上延津。袁紹聞報,果然以為曹軍將渡過黃河襲擊河北後方,連忙分兵阻截。曹操知袁紹中計,急率軍迅速東向直取白馬,離白馬十幾里,顏良才得知,大驚失色,慌忙迎戰。曹操派張遼、關羽出陣,將顏良斬於陣上,解白馬之圍,救了劉延。因白馬難以固守,於是遷徙民眾,沿黃河而西。袁紹發現上當,趕快渡過黃河追曹軍至延津南。曹軍駐南阪之下。

曹軍紮營,待袁紹迫兵趕來,派哨兵登高觀察。有人報告說:“敵方已有五六百騎兵來到。”過了一會兒,又有報告:“騎兵漸多,步兵不可勝數。”曹操說:“不要再報告了。”乃令騎兵解鞍放馬。這時,從白馬遷出的輜重都還在道上。諸將認為敵兵眾多,不如趕快回軍護送輜重,保住營寨。荀攸力排眾議說:“這正可以餌敵,為什麼要離去?”袁紹大將文丑和暫歸袁紹的劉備率五六千騎兵一前一後趕到,諸將心急,催促上馬。曹操說:“還不到上馬的時候。”過了一會兒,敵騎兵越來越多,見了道上的輜重,亂了陣列,一擁而上,搶掠財物。這時,曹操方下令說:“可以上馬了。”這不滿六百騎兵,一起上馬,沖入亂搶財物的敵軍,大破之,陣斬文丑。

袁紹死後,小兒子袁尚繼位,而長子袁譚則另立門戶,互爭高低。在曹操進攻袁尚、袁譚之時,二人暫時合力抵抗。後來曹操放棄進攻兩袁,佯裝進攻劉表,駐軍西平。袁尚、袁譚內訌即起,爭奪冀州。袁譚失敗,退保平原,袁尚則猛攻不止。袁譚危在旦夕,只好派辛毗向曹操乞降求救。曹操準備答應,徵求部下意見。部下都認為劉表勢力強盛,應該先平定。而袁尚、袁譚剛剛被我打敗,不足為憂。荀攸分析了當時各派力量的情況,認為:“天下正是多事之秋,而劉表坐保長江、漢水之間,沒有爭奪天下的大志,這一點是顯而易見的。袁氏據四州之地,帶甲十萬。袁紹以寬厚贏得民眾,如果他的兩個兒子和睦相處,守其已成之大業,那麼天下之難就不會休止。他們并力對外,其勢必強,將很難征服。現在兩兄弟遘惡,勢不兩立,兩軍相鬥,不能兩全。應該乘其亂而取之,則天下可定。此機不可失也。”荀攸提出的乘亂取敵,先平兩袁,再圖劉表的謀略,使曹操稱善。曹操也說劉表是“自守之賊也,宜為後圖;譚、尚狡猾,當乘其亂。譚挾詐,不終束手,使我破尚,偏收其地,利自多矣。”肯定了荀攸的謀略。

曹操立即答應袁譚請求,率軍進攻袁尚。為了暫時籠絡袁譚,還與他結為親家。

袁尚得知曹軍來,放棄軍原,撤軍還鄴。建安九年(公元204年)二月,袁尚再度進攻袁譚,留蘇由、審配守鄴城。曹操率軍到達桓水,蘇由投降。而後攻鄴,決水灌鄴,城中餓死者過半。七月,袁尚還救鄴城被曹軍擊敗,逃往中山。八月,破鄴,殺審配。

袁譚被救脫險,乘機略取地盤,擊走袁尚,並其兵眾。曹操責袁譚背約,與之絕婚,把已嫁出的女子又要回來,然後進軍攻譚。可見,曹操當初許婚,不過是權宜之計,目的是為了穩住袁譚。袁譚棄平原,逃到南皮。曹軍破城,袁譚被俘斬首,冀州平定。

後來,遼東太守公孫康,斬殺袁尚,送其首級給曹操。袁氏勢力被徹底掃除。證明了荀攸的謀略是完全正確的。曹操稱述荀攸的謀略說:“軍師荀攸,自初佐臣,無征不從,前後克敵,皆攸之謀也。”封為陵樹亭侯。

荀彧是曹操的第一號謀臣,荀攸僅次之。但荀彧最後卻被逼自殺了。荀攸“深密有智防,自從太祖征伐,常謀謨帷幄。”曹操這樣稱讚荀攸的謀略:“公達外愚內智,外怯內勇,外弱內強,不伐善,無施勞,智可及,愚不可及。”他前後為曹操畫奇策十二,算無遺策,經達權變。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死於征戰途中。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北方各族人物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中國北方各族人物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