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晏

劉晏

劉晏(715~780)。理財家。字子安。曹州南華(今山東菏澤西北)人。肅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為戶部侍部,充度支、鑄錢、鹽鐵等使。代宗廣德元年(763年)任吏部尚書、同平章事。不久罷相。仍領度支鹽鐵轉運租庸使及東都、河南、江淮、山南等道轉運租庸鹽鐵使等職。理財達20年。疏浚汴水,用分段轉運方法,每年運江淮糧食數十萬石。以解決關中食糧。整頓鹽法。在離鹽鄉較遠地區設置常平鹽。缺鹽時平價出售存鹽又實行常平法。德宗即位后。被楊炎誣陷而死。

聰穎過人有膽有識

劉晏出身於一般官僚家庭,祖父劉恭,做過新井縣令,父親劉知海,出任過武功縣丞。劉晏從小聰慧敏智,刻苦好學,七八歲時就能熟讀詩文,會寫文章,有神童之譽。

開元十三年(725),唐玄宗到泰山封禪,百官相隨而行。當玄宗行至曹州行宮,剛十歲的小孩劉晏,給玄宗送來了他自己寫的《東封書》,歌頌皇帝東封泰山。出色的文采,使玄宗大為驚奇。他命宰相張說當面測試。張說問過劉晏,果然才智過人。他讚不絕口,回奏玄宗說:“這是國家將來的好徵兆啊!”於是,玄宗將劉晏帶回長安,破格授於他秘書省正字的小官,負責圖書文字的校勘工作。在秘書省,劉晏有機會閱讀大量著作,充實自己的學問。開元十五年(727),玄宗在勤政殿看雜技表演,有位叫王大娘的正在表演頭頂百尺竿,玄宗召來劉晏,要他詠一首王大娘戴竿詩。劉晏脫口而出:

樓前百戲競爭新,

唯有長竿妙入神。

誰得綺羅翻有力,

猶得嫌輕更著人。

玄宗聽后驚異讚歎!玄宗又問劉晏,你做正字,正了多少字?劉晏回答,天下字都正了,唯有“明”字還未正得,老向一邊傾斜。這機智、風趣的回答,逗得玄宗及在場的人大笑不止。

天寶七載,劉晏出任夏縣(山西夏縣)令,後來又任溫縣(河南溫縣)令。他所到之處為百姓謀利施惠的事迹均有記錄可查,老百姓把這些事迹刻在石頭上傳示後人。

天寶十四年(755)冬,安祿山起兵反唐,陷洛陽,破潼關,玄宗逃到了成都,京城長安也落入叛軍手中。天寶十五年(756)七月,玄宗的兒子李亨在靈武即位,改元至德。在戰亂中,劉晏逃到了襄陽避難。襄陽是玄宗第十子李磷的地盤,他是江陵四道的節度使,想乘此機會招兵買馬,奪取皇帝寶座。他知道劉晏的才華,想讓他來擔任藩國里的重要職務。劉晏分析了永王李磷的情況,堅決辭謝,而接受了唐肅宗的任命,就任戶部度支郎中,兼侍御史,掌管江淮地區的租庸事宜。劉晏從襄陽趕到吳郡(蘇州)上任,此時,永王正率大軍反叛。劉晏勸說吳郡太守李希言奮力抵抗,劉晏又分兵把守餘杭,李希言兵敗后和劉晏匯合。不久,李磷兵敗。在抗擊李磷的叛亂中,劉晏有膽有識,立下了功勞。

從此,唐肅宗對劉晏更加信任,調任劉晏為鼓原太守,后又升任隴、華二州刺史、河南尹。

親自勘察疏浚漕運

唐軍收復長安后,劉晏於乾元二年(759)被任命為京兆尹,做了首都長安的行政長官。京兆尹是個重要的職務,也是個很難當得長久的官。在皇帝眼皮底下做官,周圍還有不少地位比自己高、權力比自己大的王公官僚,倘若沒有官場經驗的人,要想在這個位子上周旋得開,那是很困難的。劉晏以才能升任,一不善於應酬,二又無靠山,不久就捲入一場政治糾紛,被貶了官。

司農卿嚴庄,因犯有通敵罪被捕入獄。劉晏作為京兆尹,就把他的住宅看管起來,加以監視。這是他職權範圍的事,但卻因此遭到嚴庄的忌恨。唐肅宗本來要嚴懲嚴庄,經不住嚴莊上下活動,最後不但赦免無罪,還親自召見他。在肅宗面前,嚴庄誣告劉晏有野心,功居自傲,不尊重皇上,並告訴他泄露皇帝在宮中的講話給別人聽。皇上聽到這些就信以為真。加上在上元元年(760)劉晏接替第五琦,出任戶部侍郎、兼御史中丞、度支鹽鐵鑄錢使,權力過大,引起宰相蕭華的妒忌,也在皇帝面前說他的壞話。肅宗就不加分辨,在上元二年(761)將劉晏貶為通州刺史。

劉晏在通州作了半年刺史。唐肅宗去世,他的兒子李豫繼位,是為代宗。代宗即位后不到兩個月,就把劉晏召回京城,官復原職,繼續加以重用。

寶應二年(763)正月,代宗升任劉晏為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做了宰相,還兼度支等使。劉晏在朝廷,長期與宦官程元振交好,程元振因事獲罪,一些人就攻擊劉晏與程元振關係密切。於是,第二年就罷相,改為太子賓客。

兩個月後,即廣德二年(764)三月,劉晏又被任命為御史大夫,領東都、河南、江淮轉運、租庸、鹽鐵、常平使,分理天下財賦。劉晏受命后,馬上着手解決京師糧食和全國財政的問題。

當時正是安史之亂后,京師糧食奇缺,米價高到每斗一千錢,連宮廷膳房也沒有隔夜糧,長安郊外的農民把還沒有熟透的麥粒從麥穗上揉搓下來交納,供軍隊用。

首先,他着手整頓江淮漕運。長安是全國的首都,人口稠密,周圍所產糧食已不能滿足需要。每年要從東南各地調進大量糧食,安史之亂后,原漕運路線破壞,漕運不暢通,因而發生糧荒。為解決漕運線路問題,劉晏親自到各地勘察,他順着黃河,察看三門峽漕運遺迹,到過硤石、河陰、洛口等許多地方。在獲得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總結以前的漕運經驗,選取了由淮河經汴水入黃河,再由黃河轉渭水到長安的運糧路線。在給宰相元載的信中,他詳述了打通這條路線的好處和存在的問題,希望朝廷給予支持。當時,元載獨攬朝廷大權,無暇顧及這些具體的事,得到劉晏的報告后,立即就把整治恢復漕運的事全部委派劉晏去辦。

劉晏按照自己確定的漕運路線,在他的指揮下,徵集民工,疏浚河道。經過大力整治,才使久已荒廢的汴水暢通,打通了漕運路線的關鍵一步。

汴水一通,整個漕運就活了。接着,劉晏又整頓管理,改善航運方法,改革漕運組織,大大縮短了漕運時間,使江南的糧食不斷運進長安,最多的時候,一年漕運糧食達一百一十萬石。

保證了長安的糧食需求,穩定了糧價。當運糧首批船到達長安時,京城轟動。代宗十分高興,派遣了軍隊的鼓樂隊到東渭橋吹號擊鼓迎接,還派使者騎馬飛馳代表皇帝慰問劉晏說:“你啊,真是我的蕭何!”蕭何在漢楚戰爭中以充足的後方供應保證了劉邦的勝利,從而建立奇勛。代宗將劉晏比作蕭何,可見他對漕運的重視了。

隨着漕運的開通,劉晏的聲望越來越高,這引起了宰相常袞的嫉妒。常袞是繼元載之後當宰相的,他對代宗說劉晏是有德望的老臣,應該任命他為左僕射。實際是想奪劉晏的權。左、右僕射是尚書省的長官,但玄宗以來,左、右僕射不像唐初那樣是宰相,而只是個尊位,並無實權。代宗認為國家財政剛走上軌道,正需要劉晏這樣的人發揮作用。於是在任命劉晏為左僕射的同時,仍舊兼領度支諸使,沒有剝奪他手中的實權,而是繼續發揮他的理財才能。大曆十四年(779)五月,唐代宗去世,唐德宗即位。有人奏請德宗要求撤換轉運諸使,劉晏本人也請求辭職。但德宗沒有批准,反而加任他為關內、河東的轉運、鹽鐵及各道的青苗使。

治財治人相得益彰

劉晏主持全國財賦工作,除了在改革漕運制度取得巨大成功外,他對鹽政的改革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首先,他精簡鹽政機構,刪除冗員,清除了一批鹽政機構中魚肉百姓的鹽官。除在主要產區嘉興、海陵、鹽城、新亭、臨平、蘭亭、永嘉、大昌、侯官、富都等十地設立鹽監,管理和收購食鹽,又在漣水、湖州、越州、杭州四地設立鹽場,便於食鹽的儲存、分銷。為了維護官鹽的暢銷,他還在揚州、陳許、白沙、淮西、浙西、宋州、泗州、鄭滑等十三個地方設立巡院,捕緝私鹽的偷運偷銷,同時也兼管官鹽的營銷。

劉晏的部署雖然很周密,但鹽商唯利是圖。一些偏遠地區鹽商們由於利潤過低而不願前往,因而缺鹽。為了補救,劉晏設立常平鹽,將官鹽運到偏遠地區儲存起來,缺鹽時把鹽拿出來銷售,調節市場,平抑鹽價。除此之外,劉晏還在吳、越、揚、楚四地設置鹽倉無數,積鹽二萬餘石作為儲備,鹽產時豐時歉,有了儲備,就保證了民間的需要。

這些改革,使鹽政走上了健康發展的道路,不但方便商人,還穩定了鹽價。而更為主要的是使唐朝政府的收入大大增加。江淮的鹽利從每年四十萬緡,增加到六百萬緡,幾乎佔了國家收入的一半。

劉晏不但精於理財,也精於用人。他的理財成就是和他善於用人分不開的。他始終認為“辦集眾務,在於得人”,他選用官吏,不循資歷,大膽起用新秀。在用人上,他將部下分為“士”與“吏”兩類,他曾說,士子是通過考試獲得官職,得到提拔,所以他們把名聲看得重於利益;吏員不是通過考試而得到爵祿,所以他的把實利看得重於名聲。因此,劉晏把財政出納、查辦檢舉告發這些重要的事,全部交給士子去辦,吏員只是辦理文書的起草、收發而已。這無疑對於防止貪污舞弊的發生起了一定的作用。

德宗時代,楊炎任宰相。楊炎是前宰相元載的親信,元載因專權驕橫,被代宗治罪。當時劉晏是吏部尚書,由他負責審理元載的案子。劉晏按照代宗的授意,把元載判處死刑,元載的黨羽也大部分受到貶斥,而時任禮部侍郎的楊炎也受到降職處分。

楊炎當了宰相,為了報復前仇,就處處找劉晏的岔子,甚至不擇手段陷害。他先奪去了劉晏的財權,以鹽鐵、轉運應集中戶部統一管理為理由,撤消了鹽鐵、漕運等專使職務,解除了劉晏在財政上的職權。接着,又奏請德宗貶劉晏為忠州刺史,派人監視。

建中元年(780)七月,誣陷劉晏與朱泚勾結,蓄謀作亂,德宗派宦官賜劉晏死。一代傑出的理財家就這樣蒙屈而死,終年六十五歲。

劉晏死後,楊炎籍沒其家。登記在冊的“唯雜書兩乘,米麥數斛”,這樣的清廉作風,在封建社會的官吏中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北方各族人物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中國北方各族人物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