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南北史演義(上冊)》(1)

第一章《南北史演義(上冊)》(1)

自序亂臣賊子頻出的一代

孟子曾說過:“世道衰退,各種歪理邪說和暴行頻發,謀臣篡位、兒子弒父等亂綱亂紀的事時有發生。孔子憂心世道,潛心着了《春秋》,流傳後世。《春秋》面世,那些亂臣賊子們也都有所顧忌。孔子憂心亂臣賊子,賊寇們也忌憚孔子。這讓人們相信,史冊對人的褒貶記錄,其實比刀斧嚴刑更加有效,如此看來,執筆著史也算是功勞一件了。

春秋時代之後,天下就大亂了,叛臣逆賊層出不窮。於是到了南北朝,從劉宋武力奪權開始,其他的南齊、南梁、南陳諸朝,全都是篡位弒君奪得的權力。這些政權都是非法建立又被非法摧毀,一會兒強盛一會兒衰亡。

北方的少數民族乘着中原大亂也乘勢崛起,佔據北方江山,傳世十一代君王,維持國運一百七十多年。夷狄有君,諸夏不如,真是可悲可嘆啊!到了北齊、北周時期,同流合污和篡位奪權的情況仍在繼續,已經徹底淪為亂賊橫行的時代。

隋文帝時期,外戚上位奪權,雖然勉強統一了南北朝,保留了中華民族的體統。但是這些亂賊建立起來的政權,無道無義,命數有劫,終於招致各種橫禍。臣子叛亂,生子弒父,兄弟為賊,荒淫無度,最終落得江都兵變,滿門都不得好死。他們的昏庸亂國,夏桀、商辛也不過如此啊!隋煬帝的兩個孫子一會兒立儲一會兒被廢,完全像個傀儡一樣任人擺佈,因此他們都無心爭權而去拜佛誦經了,甚至希望自己沒有生在帝王之家。如果不是父親祖輩作亂,後輩也不會無辜捲入如此境地,遭受現今的慘狀啊!雖然隋朝得了天下,但其實更像是一個過渡的時代。按照以前史學家修史溯正統的慣例,隋朝在史書上是沒法當作一個朝代列入正統的。

在沈約的《宋書》,蕭子顯的《齊書》,姚思廉的《梁書》《陳書》裏,都有意迴避和繞開隋史。沈約和蕭子顯都是梁朝人,投鼠忌器有所顧慮情有可原;但是姚思廉是唐朝臣子,依然迴避奉迎前朝的史書套路,難道是認為大唐政權的建立,也是篡位竊國的原因而不便提及么?或者還是因為他的父親姚察之曾在梁、齊當官,而沒有客觀地記錄這段史實?

之前,崔浩之兼修《魏史》,直白披露了這段史實,結果落得客死他鄉。他的作品裏對魏朝的描述並不正面,被時人稱之為“穢史”,後人著史也沒有查證引用其作品。

李百葯的《北齊書》,令狐德棻的《北周書》,輕率落筆寫史,僅僅是憑着對兩朝的一些記錄資料,稍微做些潤色刪減而成,並沒有客觀地表達出自己對歷史的褒貶評論。

《隋書》是唐朝史臣合力編撰而成,宰相魏徵主編。魏徵以直諫忠臣著稱,但是為何在《張衡傳》中,不提刺殺隋文帝的事?明明此人是個亂臣賊子,為何在史書里還刻意歪曲,那麼這部史書還可信嗎?

李延壽的《南史》《北史》是官府的私家著述,拿他的作品來做正史參考,發現有的地方詳細、有的地方又特別簡略。咱們暫且不去討論其史書的詳略,單說他把隋朝列入到了《北史》裏,後人就以此譏諷他此舉不當。我個人認為,《春秋》用少數民族的禮儀來記錄少數民族的事,估計李延壽也是這個想法吧。

哎,亂臣賊子遍地都是,有的幸而掌權得了天下,擁有四海,難道真的會名垂千古流傳後世嗎?我動筆開始寫《南北史演義》的時候,主要是援引李延壽的《南史》《北史》,根據裏面的史實,略加演義。因為南北兩朝的年代關係,所以將兩朝並在一起來寫,讀者閱讀的時候也方便互相對比、查閱。不敢說本書能有多大價值,自認為可以像歷代官史、私史一樣流傳了。閱讀正史的人向來都容易生厭,而閱讀歷史小說的人又不得不翻查史實資料。我撰寫歷史演義有些年頭了,每一本書面世,都很受讀者的歡迎。自認為是因為落筆淺顯易懂,異同其他作品,而且沒有敷衍記錄,又不違背通俗演義的宗旨。

民國十三年一月蔡東藩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南北史演義(讀懂南北朝的權力遊戲)(套裝共2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南北史演義(讀懂南北朝的權力遊戲)(套裝共2冊)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南北史演義(上冊)》(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