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魏王世子曹丕,宛城督軍(求追)
第108章魏王世子曹丕,宛城督軍(求追)
曹丕面有遲疑:“我雖然是王世子,但徐晃是父王的節將,未必會聽我的號令;更何況我要坐鎮許都,豈能擅離?”
潘濬又道:“世子若親往宛城督戰,徐晃又豈敢不從?”
“世子若擔心許都會生亂,不如留下親信委以權柄。”
“危難見人心,這許都誰是忠誰是奸,世子也能藉此知曉。”
曹丕沉吟良久,最終狠心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就依潘文學良策。”
“茲事體大,潘文學莫要再與他人提及此事,以免走漏了風聲。”
“不如遣人給孟達送印綬,若能拉攏孟達,世子又得一助力;即便不能拉攏,也可讓孟達猶豫不決而不會出兵助關羽。”
曹丕不假思索的同意了潘濬的提議,道:“潘文學,你能為國家拉攏賢才,足見你的器量遠勝常人。只是我有一事不明,還請潘文學能解惑。”
“雖然我不知道潘濬接近我的目的是什麼,但只要讓潘濬明白,我能給的別人給不了。”
潘濬忙道:“世子客氣了,但凡我知道的,我必定知無不言!”
跟桓階仔細商討后,曹丕心中不再憂慮。
“然而即便是賊,也是有區別的,竊鉤者誅,竊國者侯,我若為侯,定與潘文學同享富貴。”
“我亦認為,關羽只是在虛張聲勢。”
不論是魏諷還是宋忠,都認為曹丕“才學甚佳行跡忠厚,不似曹操奸詐”,換而言之,就是說曹丕這人看起來挺傻的。
曹丕心有感動:“許都到長安路途遙遠,如今又氣候炎熱,伯緒要保重身體。”
而且桓階還跟別的人不一樣,不論是大庭廣眾還是曹操單獨召見,都是勸曹操立曹丕為王世子。
而在宛城。
“若無父王,這天下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我身為魏王世子,亦會繼承父王的夙願,掃蕩這天下群賊。”
就差沒給自己身上貼個標籤“我是曹丕背後的男人”,曹丕對桓階也是信賴有加,甚至視桓階為能託付兒子和國家命運的人。
寧我負人,人勿負我。
該暗示的也暗示了,若潘濬識趣,曹丕自然會重用其才;若潘濬不識趣,曹丕也不是個心慈手軟的。
其實這也怪不得魏諷,別說魏諷了,連曹操在最初的時候都難以判斷曹丕是忠良還是奸詐。
而在潘濬剛退下不久,尚書桓階就來到了曹丕身前。
“若父親故去,我是否也會被世人稱呼為漢賊?”
曹丕並未再多問。
睿智如潘濬,自然也聽出了曹丕話中的隱喻。
桓階亦是感動:“世子折節下士,我又豈能不以死相報!”
“倘若我不想當漢賊,潘文學可有良策教我?”
潘濬那不自然的表情,也被曹丕盡收眼底。
桓階琢磨道:“潘濬之計可以採用,但世子還需遣人去長安,將應對之策向魏王稟報。”
曹丕是個很善於偽裝的人。
見曹丕心有計較,桓階也不再多言,遂道:“于禁雖敗,非戰之罪。不過是恰巧遇上了連日暴雨、漢水水漲,徒讓關羽撿了便宜。”
還是在幾經試探后,才發現了曹丕那隱藏在忠良下遠勝於常人的奸詐。
這是遺傳!
只要漢沒了,曹丕自然就不是漢賊,而是大魏新君了。
潘濬忽然感覺手有些發抖。
曹丕不想當漢賊,但也絕不可能再當大漢的忠臣,那麼曹丕就只有一條路。
“世子若能善用,潘濬可為棟樑;若不能善用,潘濬恐會為禍。”
潘濬感覺一股冷汗浸濕了背衫。
曹丕眼中閃過幾分狡黠:“父王替大漢征戰,盪滅群賊,為何世人卻要稱呼父王為漢賊呢?”
桓階聽了潘濬北投的原因以及對曹丕的獻策后,向曹丕給出了對潘濬的評價。
“世子說笑了,魏王替大漢立下汗馬功勞,若魏王都是漢賊,那這天下間誰人不是賊?”潘濬心思複雜,斟酌用詞而道。
桓階是曹丕最器重的親信。
“以潘濬的聰慧,定會知道該如何抉擇。”
“若關羽真的破了樊城斬了征南將軍和滿長史,以關羽的個性,定會拿着兩人的首級速下襄陽和宛城。”
除了對曹操不滿的,這鄴城的士人誰不稱曹丕一聲佳公子?
潘濬見曹丕同意,遂識趣的退下。
早在曹丕尚未當世子前,桓階就多次在曹操面前誇曹丕德操優良,又比曹植年長,是最適合當王世子的。
曹丕一面令人前往建業給孫權送信,一面徵調許都駐兵五千人以及將軍徐商和呂建、議郎趙儼,同往宛城。
而在喜好文墨的士子眼中,曹丕亦是天資文藻,下筆成章,博聞強識,才藝兼該。
潘濬也暗中向鄴城的魏諷傳信,而在曹丕出征日,潘濬又獻策道:“我途徑房陵祭拜房陵太守蒯祺時,曾聽房陵太守鄧輔提及,上庸孟達跟關羽不和。”
代漢立魏!
曹丕大笑:“潘文學言之有理,若父王都是漢賊,這天下何人不是賊?”
“如今卻在那大肆宣揚,光喊口號,可見其必然心虛。”
與此同時。
“妙才叔父亡於漢中,若子孝叔父再亡於樊城,如折肱骨啊!”
曹丕蹙眉道:“話雖如此,但援軍若長久不至,樊城也難以久守。”
“魏諷誤我!”
“如今曹植和曹彰都在魏王身邊,為防有小人讒言,我親自走一趟長安,以免世子受魏王猜忌。”
潘濬心中一驚。
曹丕目光深邃,不似方才跟潘濬對談時那般淺顯:“人才難尋,昔日忠於父王的文武賢才,或是故去,或已年老。”
“昔日我在荊州的時候,就聽聞過潘濬的名聲。”
得到曹丕督軍宛城的徐晃,虎目中也多了凜冽:“世子親至宛城,樊城失守的流言也不攻自破了!”
自鄴城到許都,這幾日裏潘濬還是第一次感受到曹丕那隱藏在優良德操下的奸詐。
“時人都以為潘濬剛烈正直,公清割斷,我卻認為潘濬私慾甚重,極重功名。”
“潘濬正值壯年,若能為我所用,我又豈會吝嗇功名。”
“雲長,我已經做好覺悟了!”
暫時三更,存點稿子過年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