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商業宏圖
第10章商業宏圖
在離開皇宮后,李泰徑直來到了自己延康坊的府邸處。
在李泰的吩咐下,福伯按他所言有條不紊的在封邑開始籌備規模化的造紙工坊,並招攬匠人以及家眷來此。
前些年老爹免去了延康坊的百姓一年的租賦。
在長安城方圓百里這延康坊那可是香餑餑,無數人擠破腦袋都想擠進來好沾一沾魏王的福氣。
如今李泰廣開門庭,段時間內就已吸納了近五百匠人及其家眷入駐此地。
雖萬事俱備,但李泰並未着急開門營業。
只因,從後世而來的他深知這魏王紙一經面世,那必定如颶風般侵佔硬黃紙,竹紙的市場份額。
屆時,購買魏王紙的人將接踵而至,民眾需求量也將會呈幾何倍暴漲。
一方面是為了滿足市場需求。
同時,李泰賣紙不圖財更多還是惠及百姓,不想將後世那套飢餓營銷搬過來。
而另一方面,還要考慮到魏王紙的誕生這勢必會觸犯到豪族門閥的核心利益。
期間定少不了勛貴,門閥的層層阻撓,這魏王紙推廣一事定不會順利。
李泰同樣要早做準備。
而李泰作為幕後之人。
他在上朝之前,就已讓福伯連夜將長安城附近大大小小的製糖作坊甘蔗渣囤積一空。
甘蔗渣本就是製糖后的垃圾,放在他們手上還要僱人處理。
可謂費力不討好。
而如今竟有人免費幫他們處理,這種送上門的好事自然是搶破頭了。
至於皂礬石,馬蓮草,除了第一次李泰費功夫給福伯解釋了下,之後尋找起來也是毫不費事。
唯有竹子比較麻煩,長安這邊不比劍南道那隨處可見。
但好在竹子本身成長周期短也可用木材來做替代,完全可在封邑中大規模種植。
以上這些都需時間來籌備。
此外和現在大唐重農抑商的思想不同,李泰對商業,金錢一向十分敏感。
正所謂,一分錢難倒英雄漢。
這點哪怕貴為九五至尊也不能免俗。
尤其當李泰見證崇禎帝朱由檢的下場。
雖在位期間大力剷除閹黨,勤於政事一心想重振大明。
但怎奈何手裏沒錢啊,進京勤王的軍隊糧餉都發不出。
正當朱由檢放下尊嚴四處籌錢時,可就連岳父周奎都哭窮不想給錢。
至於那些道貌岸然的皇親國戚,豪族門閥的嘴臉更是醜陋大發國難財的不在少數。
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
有此前車之鑒在,李泰說什麼也要趁登基之前先為自己打下一個前所未有的商業帝國。
夜幕低垂,當李泰將造紙一事安排妥當回王府時已是亥時了。
自從穿越到貞觀十六年,一邊為了防自己親大哥的刺殺,一邊又要為自己日後奪嫡做好充分準備。
可以說,這兩天屬實是把李泰給忙成了個陀螺似得。
這不隨着魏王紙暫時告一段落後,李泰便打算睡個早覺。
只是他剛一躺床上便傻了眼。
“我靠!”
“我被子哪去了?”
看着自己的床倒是挺大的,但李泰翻來複去竟連一個像樣的被子都找不着。
唯一能看到的,也就只有絲綢被擺在床尾處。
四月天的長安夜晚的氣溫還是有些低的,光蓋絲綢確實有些‘涼快’了。
李泰趕忙喚來福伯追問后才知,如今在大唐棉花雖已從西域傳入但還只是觀賞性植被。
平民百姓在冬天主要用來保暖的衣服是綿衣。
而此綿衣非彼棉衣。
綿所指的就是蠶絲結成的片或團,將其當做填充物就製成了綿衣。
蠶絲雖是好東西不假,透氣,透濕性都非常好,溫而不燥,春夏天穿那相當舒適,但寒冬臘月穿那真需要勇氣了。
想到這,李泰白眼一翻。
得!
又得自己種。
好在老爹給的封邑足夠的大,現在正是四月天,恰好趕上播種棉花的時節。
所以在原本種土豆,玉米的基礎上,又趕忙讓福伯騰出出一大片土地去種植棉花去了。
有了之前接連幾次震驚,現在的福伯明顯已經麻了,基本上是王爺讓他做什麼,他照辦就是,問都懶得問了。
但萬幸的是,現在還四月份春暖花開時。
真到了寒冬臘月,這偌大的長安城一沒暖氣,二沒棉被的,那李泰過冬真就只能靠一身正氣了。
既然棉花的問題暫時解決了,那煤炭也順手一塊給辦了吧。
人類使用煤炭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青銅時代,但那也只是小規模使用,等到了南宋出現焦炭后才大規模使用。
對於唐朝來說,人還沒有使用煤炭這一概念。
李泰便讓福伯從府上招來長安附近的地圖一閱,想從上面看看能找到後世的煤礦不。
結果這一找不要緊,李泰竟找到了後世大名鼎鼎的彬長煤礦!
彬長煤礦毗鄰長安城更是後世全國十三個大型煤炭基地之一,煤炭地質儲量67.29億噸,礦區位於彬縣,長武縣,也就是如今大唐的新平縣,靈台縣。
相較於開採難度極高,當下根本不可能實現的石油來說。
煤炭是李泰在大唐為數不多能獲得的主要能源之一,有機會說什麼也要撈到自己兜里來。
屆時,自己無論在大唐發展第一次工業革命還是將煤炭用於他出,這都能讓李泰的貞觀之行事半功倍!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
福伯當即就給李泰澆了一盆冷水,道:“王爺,你該不會看上這兩個地方了吧?”
看着正點着新平,靈台二縣喜上眉梢的李泰,福伯自是清楚李泰心中所想,趕忙,道:“這新平,靈台二縣乃張家的封邑。”
“張家?”
“莫不是工部尚書張亮所在的那個張家?”
滿朝文武提及姓張的高官大員,李泰首先想到的就是工部尚書張亮,這也讓他面色有幾分難看。
若是新平,靈台二縣是其他家族,哪怕是清河崔家的地盤那李泰都有把握將這兩塊寶地收入囊中。
但好巧不巧偏偏是張亮的封邑,這就有些難辦了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