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4章 大夏國書

第934章 大夏國書

收到大夏使臣呈交上來的國書,皇帝和內閣重臣都有種“終於來了”的感覺。

陳璋離京前,太子親自去探望他,提及兩國邦交,陳璋態度冷淡……皇帝就知道,夏國還會就陳璋遇刺一事做文章。

現在這份國書上義正言辭地寫着,夏國大將軍不遠萬里來送賀禮,卻招致華國官府中人行刺,可見華國並不歡迎夏國的朝貢。為了保障夏國使臣的安全,從今往後,大夏停止對華國的新年賀禮、萬壽節壽禮等一切進貢。

內閣重臣想到夏國一船船的金子,心就拔涼拔涼的。

前年萬壽節,大夏可是進貢了二十萬兩黃金,他們還想着等旬壽再大掙一筆。別的小國朝貢,貢品價值還比不上朝廷的賞賜,對朝廷來說是虧本的買賣。

但夏國財大氣粗,從來都是真金白銀的。

現在黃燦燦的金子,就沉入了太平洋……嗚呼哀哉!

今年姜首輔制定了一系列的發展規劃,工部侍郎沈之鶴走馬上任,一一落實起來,又是修鐵路又是建發電廠的,申請了一筆又一筆的撥款……國家財政已經赤字了!

戶部還抱着一線希望,等大夏的金子來填補窟窿呢,現在希望徹底破滅了。

“都怪傅沖!妄開釁端、破壞屬國邦交,實乃民族罪人!”戶部尚書恨得直咬牙。

他主持戶部也近十年了,每年財政都是盈餘,眼看着即將致仕了,卻面臨赤字,這都是傅沖的錯!

“就是!他在平壤戰死,陛下還下旨給他厚葬,如此罪人,根本不配厚葬!”

朝野上下,罵聲一片。

從前他們雖不滿傅沖的魯莽行徑,也不敢多言。畢竟傅沖是堂堂錦衣衛指揮使,是陛下的心腹,如今錦衣衛都沒了,新仇舊恨一起算,想罵也就能罵了。

鴻臚寺卿猶豫地請示陛下,是否回一道國書,挽回兩國關係。

皇帝淡淡地說:“泱泱華夏禮儀之邦,從來沒有強迫藩屬國上貢的。本來朝貢一事,就是藩屬國慕我華夏文明,主動來朝。既然夏國不放心使臣安全,不欲朝貢,便罷了。”

鴻臚寺卿想一想,還真是這個道理,鬆了口氣說道:“陛下聖明!那些藩屬國來朝貢,多數都是他們佔便宜的,只是我們天朝上國不予計較罷了。如今這夏國既不來朝,也是他們的損失。”

普通百姓不知道夏國和其他藩屬小國的區別,如此混為一談至少可以挽回朝廷的臉面。

朝廷如此對外宣傳,市井間也說:“那夏國是不識好歹,以後可別覥着臉來朝貢,我們可不稀罕。”

“就是,那些番邦小國,拿些沒處賣的土產,就來換朝廷賞賜的絲綢錦緞銀子,也說是朝貢!”

這一場“外交危機”算是雷聲大雨點小的落下了帷幕。

唯有知情人士,心情實在複雜。

皇帝看着大夏國書上那龍飛鳳舞的簽名,對太子說道:“這姜媛果然以夏國總督自居了。當初姜豐在大夏建國,說是不稱王、不世襲,如今這大夏總督之位還是落到他女兒手裏,這也是世襲了!”

太子想了想,說道:“還是有不同的。若是世襲,就是姜豐任大夏總督到終老,才傳給姜媛。大夏建國的綱要上說,總督一任四年,任期不超過兩屆,姜豐是做到了,將來看姜媛如何了。”

皇帝點了點頭,又說道:“戶部和鴻臚寺派了人去大夏參加明年的萬國博覽會,如今的大夏到底怎麼樣,等他們回來也知道了。”

太子笑道:“以鄰國為鑒,督促本國發展,使我們不驕不躁、心存警惕。但也無需太把鄰國放在心上。如今我朝也大力發展科技和工業了。前回我去皇家理工學院,他們正在研究新型鋼材和內燃機,說這內燃機是比蒸汽機更厲害的東西。”

“兒臣也沒聽懂,但姜豐說有了這東西,不用馬拉的汽車和天上飛的飛機都可以有了。”

“若是從前,這些當然是天方夜譚。但如今蒸汽輪船和火車都有了,發電機也有了,想必這汽車和飛機也是可能的。”

皇帝想像了一下,笑道:“皇兒說得對,有姜豐在,我們總不會落後於大夏。”

姜豐用了二十多年時間,又一個個事實和一場場戰爭向皇帝證明,科技的領先代表着國力的領先。

讓這個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意識到科技的重要性。

“他們父女倆也有趣,這是要站在兩國的立場上博弈了?也不知誰更強些。”皇帝和太子說笑着。

雖然不畏懼新生的夏國,但既然存了競爭的念頭,皇帝對科技更加重視,吩咐戶部對理工學院及各地科研所的科研資金絕不能剋扣和拖延……

戶部無可奈何地應了,心中只希望塞北的金礦和海貿的利益可以彌補損失。

塞北金礦這一塊,是工部和施倫合作開發,目前進展順利……

至於海貿,西亞戰事結束后,來自西洋、南洋、南美各國的船又陸續停靠廣府、雞籠城碼頭,戶部對前往夏國的使團也給予厚望……

我朝近些年新建了那麼多工廠,國內的市場已經漸漸飽和了,最好通過這場博覽會,讓天下各國都認識我朝的新產品,把我朝的商品傾銷到大夏及西洋各國去!

姜媛所率的南洋船隊是穿過巴拿馬海峽,往夏國東部海岸而去。華國的使團則是從津港出發,途徑扶桑補給,在夏國西部的金山城登岸,再從金山城走陸路去新約。

選擇這一條路,一來是海上航行時間較短,減少風險;二來是他們身負皇命,要看看整個大夏的建設和發展情況。

都說大夏地域廣袤,要考察,那當然不僅是看東部的幾座城啊!

因為從津港到金山城的航程較短,姜媛還沒抵達巴拿馬,華國使團先到了金山城。

使團中為首的是鴻臚寺少卿傅仲哲,當年新約海戰大捷,他還是禮部郎中,和大太監高金良一起到新約城頒旨,可以說是朝中少有的對大夏有了解的高官。

此次同行的,還有高金良的義子高軍,也已升了內廷的大太監。

高軍是第一次坐大海船,從津港一路吐着到扶桑,又一路吐着到了金山城,看到遙遙在望的金山城港口,喘着氣瞪大眼睛說道:“這金山城光看港口,規模就不下津港,甚是恢弘啊!”

傅仲哲第一次去金山城時還是意氣風發的年輕官員,現在升了鴻臚寺少卿,卻已鬢生華髮,看到恢弘的金山港,唏噓道:“當年我來的時候,金山港還很簡陋,形同野港呢。從金山城到新約,許多地方都沒有路,如今也不知怎樣了。”

高家好奇地說:“我聽義父說,從金山城到新約城一路都是森林,如今也不知開荒了沒有?”

“誰知道呢?”傅仲哲展開摺扇搖了搖,“拭目以待吧!”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寒門貴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寒門貴子
上一章下一章

第934章 大夏國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