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淺談玄武門之變
周顯這話,聲音雖然不大。
但在李世民的耳中,卻振聾發聵。
當年之事,身邊雖也有一些忠臣良將給予了肯定。
可從未有一人,如眼前這個十五歲小兒這般,張口便給出如此高的肯定。
這些話,對他來說,可謂正中靶心!
李世民自登基稱帝起,一心所想,便是當個千古一帝!
他要讓大唐盛世繁華,綿延萬載!
要讓江山長治久安,百姓安居樂業!
周顯這番話,讓他對其頓生好感。
而此時的周顯,則悄然察覺到老李的情緒變化。
他心中暗想,自己是不是說多了?
大唐即便再開放,這也是在李世民眼皮子底下的長安城。
可不能太放肆。
老李一看便非富即貴,身份定不一般。
誰知道他在長安城中會有着怎樣的關係網?
他又如何確保,今日這番話,不會被他傳出去?
萬一拐彎抹角傳到李世民耳中,即便他所言倒是悅耳動聽。
可聖上的心思總是奇怪的。
想到這些,周顯還是覺得自己孟浪了。
他借故口渴,端起茶杯潤口。
想着趕緊找個別的話題,趕緊把這事帶過去。
“怎麼不說了?”
李世民怎肯輕易放過周顯,見他閉口不言,催促着問了起來。
周顯有些心虛,開玩笑一般調侃了一句。
“事關聖人,還是不要過於深入為好,小心隔牆有耳。”
周顯剛剛還念念有辭,瞬間又慫成這樣。
全然不知,哪裏需要隔牆。
站在他對面的,便是他所說的聖人。
媚兒只覺得好笑,卟哧一聲,掩唇笑了出來。
她轉頭看向偽裝成老李的李世民。
此時的李世民仍在裝。
“周小醫仙,這事兒出你口入我心,絕不會外傳。”
其言辭之真切,其態度之誠懇。
自從魏徵辭世之後,這位九五之尊身上已是好久未見了。
可以想見,他有多想聽周顯說詳細些。
見老李這麼殷勤,不似作偽。
周顯沒忍住,指着玄武門的方向,看着老李,先提出了一個問題。
“玄武門事變之前,故太子建成及故元吉一直密謀除掉當今聖上。”
“當時宮內外都是他們的人和眼線,就等着當年還是秦王的那位一入宮便將之除掉。”
“老李,你且說說,換成你是那位,正值危急存亡關頭,會不會先下手為強?”
李世民:“……”
他神色有些古怪。
周顯這話說得,就好像親眼看到了當年所發生的事一般。
如果沒有玄武門一役,死的便會是他李世民。
周顯所說,真是甚得他心。
如果不先下手為強,他哪裏有活路?
為大唐江山立下不世之功,如果就這麼死在他人劍下,讓他人坐享其成。
換成任何人都不願意忍吧?
何況是他李世民!
見周顯眼神炯炯地看着他,顯然是在等着他的回應。
老李終是點了頭。
同時,他心裏也覺得,這小子跟他耍了個滑頭。
如此一來,便是把他拉到了同一戰線。
便是談論玄武門的事被有心人揭發,這裏邊也有他老李一份!
一時間,對這拖他下水的周顯,他既是欣賞又有無奈。
周顯一拍巴掌。
“沒錯,所以聖人當年發動玄武門之變,可說是其情可憫,實屬無奈之舉。”
媚兒朝老李看去。
見他嘴唇哆嗦了一下,眼神微閃,知他心情激動。
這件事是李世民多年來的心病。
世人只知道他弒兄弒弟,有多少人願意去想其中的種種無奈?
一山不容二虎,誰不想活下去?
媚兒便乖巧地走到李世民身邊,牽起李世民一隻手,輕輕晃了晃,並朝他明媚地笑笑。
李世民心情稍定,見周顯已經提出了另一個問題:
“如果沒有當年的玄武門之變,只怕當今聖上已不在了。”
“現在掌權的說不上是故太子還是元吉。”
李世民點頭表示贊同,示意周顯繼續說下去。
“以元吉的性格,不一定能甘心臣服於平庸的故太子。”
“老李你說說,如果是這樣的話,這如今的長安城該會是什麼樣的光景?”
“會有這貞觀之治,萬國來朝嗎?”
李世民長長地呼出一口氣,深深看了周顯一眼,才回答他的問題:
“以元吉的性格,的確有可能會反。”
“如此,長安城只怕會陷入戰亂之中,各方勢力角逐,境外部族蠢蠢欲動,或許天下會大亂也未可知。”
說罷,他冷哼了一聲。
“至於貞觀之治、萬國來朝,哧……”
說到此,輕嘲的意味極為明顯。
周顯自然不會聽不出來,替他圓了這句話。
“以他二人之能,天下沒有大亂便已不錯。”
“像如今的清明盛世,只怕是不會有的。”
“如若在下生活在他二人治下,如今還不知在哪個犄角旮旯苛活着呢。”
李世民聞聽此言,頓生知己之感,這麼多年,終有人能如此知他懂他。
知他的無奈,懂他的能力和願景。
活這麼大歲數,他可以說是從屍山血海里蹚出這一條至尊之路。
他以為,自己的心早就硬了,此時卻有眼淚差點從眼眶裏湧出來。
李世民掩飾性地抬手抹了把臉,思考着該怎麼報答周顯的知遇之情。
誰知,就在此時,卻聽周顯話峰一轉。
“不過,可再怎麼說,玄武門之變都是一場流血政變。”
“開了不好的先例,政局動蕩,聖人的形象如今也是受損了。”
李世民如遭雷擊,周顯這話觸及他心中多年的隱痛。
一時憤懣再度上頭,寒着臉一言不發。
媚兒也嚇得臉色大變,手心裏都沁出汗來。
哪曾想周顯話峰再次反轉:
“但對於百姓而言,甭管怎麼上的位。”
“反正上都上了,只要兢兢業業當好聖上,勤政為民,選賢舉能,”
“如現在所做的那般,盡心造福於百姓和江山社稷。”
“百年乃至千年後,歷史上留下的,只會是一個功遠大於過的好皇帝。”
李世民低落的心情再次反轉,被周顯這三言兩語點清了心中癥結所在。
周顯說的沒錯!
玄武門之變情非得己,可終究損及自身形象。
可只要日後再如這般將這萬里河山治理得繁盛富足,他便無愧於後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