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誤會
“李安家,你好大的膽子!竟敢私下調兵出征,你想造反!”
“都督,是我一人知錯,與我部下無關。”
“是否有關不是你說了算。”王滿倉本來很看好李安家,勇敢、靈活、有拼搏精神,沒想到太過靈活,太過拼搏,“來人,將一干人等抓捕,送回國內,交由陛下決斷。”
按理說王滿倉身為兩軍都督府都督,有權力處置觸犯軍法的人,高情商說法他比較死板,低情商就是不知變通。突然出了這麼大的意外事故,王滿倉不知道怎麼處理。
王滿倉心裏還是希望從輕發落,所以交由朱存楓處理,朱存楓此時人在緬甸,隔着大山,情報沒那麼快傳遞過去,等事情拖幾個月,大家都有了心理準備,衝擊力就沒那麼大,對李安家的處置也會降低,至少能保住一條命。
“杜使,如今這個情況,怎麼辦?”
“王都督心中已有決斷,又何必多此一問。”
李安家擅自行動歸擅自行動,本身斬獲確實硬,不但把島津忠恆一家帶回來了,還把九州其他四家重要大名家屬救出,有了這些人,大明在日本的戰略可以走得更加悠然。
“主……啊不,殿下,該吃飯了。”
“謝謝。”
“殿下不認得我了?”
“請問尊姓大名?”
鐵郎被問得臉色鐵青,心中對島津家尚存的一點感情徹底消失。
這不能怪島津光久,一個武士都不是的小人物,在家常陪着玩或許記得,到了江戶沉浸在花花世界,誰還記得一介賤民。
至此鐵郎正式與從前切割,平日便以明人自居,還以極快的速度學會了基本漢語口語。
這天鐵郎被王滿倉召見,他五體投地,頭都不敢抬。以王滿倉如今的地位,對標日本跟德川家光一個等級,鐵郎嘴上說著與以前切割,潛意識依然是個日本賤民。
“鐵郎,我派你去鹿兒島,敦促島津家投降,能不能做到?”
“願為都督效勞。”
當島津久通得知島津忠恆父子被抓回琉球,當即求見王滿倉,拜請薩摩藩投降大明。
對此王滿倉並不怎麼感冒,到底他一路跟隨朱存楓均田,了解國家集權政府和地方地主、宗族、士紳之間的矛盾,很認可朱存楓的理論,要斬斷阻攔百姓與國家聯繫的中間商,這樣百姓才能有更好的生活。
相比於島津家投降,只是名義上改變歸屬,王滿倉更希望在薩摩藩均田,一勞永逸。所以王滿倉先派鐵郎去打頭陣,這樣島津家還願意投降,可以少去許多麻煩。
顯然島津家並不會輕易投降,對象還是一介賤民,就是島津主家同意,底下的各級武士也不會同意。他們是島津家的武士,封地也在薩摩,一旦投降,別說封地會不會減少,就連武士的地位都可能不保。
島津家武士抵抗並沒有出乎王滿倉的預料,說到底大名不過是武士階層的代言人,沒有少了誰不可以。
島津家推出島津信久繼任新家督(早年他就和島津忠恆爭過家督之位),調集全藩武士,徵募足輕,一副死扛到底的姿態。
想對抗與能對抗是兩個概念,島津信久到底是輸給了島津忠恆,自身勢力很弱,手上也沒幾個能用的武士。好在島津信久得到了島津忠恆離開藩地,負責藩地大小事務的老中比志島國隆的支持。
比志島國隆會這麼快選擇支持島津信久,除了島津忠恆發生意外之外,還因為島津忠恆自身的疑心病。
因島津忠恆遠在江戶,許多緊急的事來不及彙報,比志島國隆便自行處理。這個行為在島津忠恆看來,是“目無主上,專為獨斷,暴戾恣睢,多行不義,實為安祿山之輩,臣民多怨之者”,一副殺之而後快的姿態,令比志島國隆自危。
與比志島國隆相同待遇的還有好幾個,例如敷根賴兼、佐多忠充和北鄉忠俊等,前者因為拜見過幾次島津信久,讓島津忠恆誤會兩人勾結,后兩人因為拖欠幕府壓下來的修路稅,被島津忠恆定義為“陰蓄不臣之志”,都被島津忠恆斥責過。
島津信久上台後,重用這批人,讓他們率領薩摩大軍防守鹿兒島城,監視明軍動向。
鐵郎沒有去勸降之前,明軍夜不收早就拿着島津久通的命令文書,在薩摩藩四處打探消息,薩摩藩的情報了如指掌。
因一國一城令,薩摩藩只有鹿兒島城這一座城,境內其他地方分佈大大小小的領主府和地頭所,就是大大小小的房屋,完全沒有任何防禦力可言,就算明軍不動用火炮,一樣可以輕鬆搞定。
得知鐵郎圓滿完成任務,王滿倉很滿意,薩摩藩投降才不是他想看到的,只有抵抗才能光明正大出兵。
薩摩藩多山地丘陵,村落位於大大小小的盆地、山谷之中,這種地形非常容易被埋伏,長驅直入不是王滿倉的風格,而且要在薩摩藩施行均田,也沒必要長驅直入。
王滿倉用海軍艦隊封鎖鹿兒島城,正好鹿兒島城距海邊不到2公里,完全在火炮射程之內。海軍時不時炮擊鹿兒島城,令城內人心惶惶,又封鎖城中軍隊大規模出動。
島津信久原本增強守備的聚兵命令,反而讓薩摩藩成為籠中之鳥。
被限制在鹿兒島城中確實窘迫,好在並未見明軍主力進攻,比志島國隆等人推斷,明軍數量不多,不適合攻城戰,加之明軍萬里遠征,糧草必然無法持久。
堅定守住,就能勝利。
島津信久帶隊在城中死守的時候,王滿倉率部登陸,於各地鄉村開展均田,並設置了兩公八民的稅收制度,得到薩摩百姓踴躍支持。要知道他們以前最少也是五公五民,有時候七公三民,生活十分困苦。
另外土地本身並不是底層百姓的,所有權在各級武士手裏,百姓等於佃農。而王滿倉將土地分到了百姓手中,這在華夏百姓看來天經地義的事,在日本底層心中則有着極其重大的意義。
在日本,土地與武士和大名掛鈎,王滿倉均田的舉動等於承認他們為武士階層,尤其在薩摩藩這個地方,因武士數量眾多,也參與種田,所以薩摩底層百姓並不認為武士白拿工資是天經地義的事,反而武士自己種田才是正常。
自己有了田,被收的稅還少了,無一不表明自己已經是武士階層。
武士是要為主君征戰沙場的,王滿倉又恰逢其會,樹起招兵旗,一時間所有分到田的家庭都派出自己家中青壯參軍。
一個美妙的誤會產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