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1章 大明軍節度使,宰相之才

第081章 大明軍節度使,宰相之才

楊驍率領大軍抵達統萬城外邊之後,李彝殷就率領定難軍藩鎮內的一眾文武出城迎接。

一番寒暄之後,楊驍旋即當眾宣讀了劉知遠的聖旨。

“門下,天下之本……”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皇帝的聖旨,開頭並非是籠統的“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那是扯淡。

在明朝以前,聖旨的開頭是各種各樣的,因時而異。

唐朝詔令分為冊書、制書、慰勞制書、發日敕、敕旨、論事敕書、敕牒七種形式。

一般由中書省(多為中書舍人)起草,門下省審核頒行,門下省的審核頒行有嚴格的規定。

所頒行的制書之首往往是“門下”兩字。

五代沿襲唐制,聖旨的開頭還是那樣。

“告諭夏州、銀州、綏州、宥州的將士吏民:朕以卿自分戎閫,遠鎮塞垣,威惠俱行,忠孝兼著。”

“夏、銀、綏、宥四州,最居邊遠,久屬亂離,多染夷狄之風,少識朝遷之命,既乍當於移易,宜普示於渥恩。”

“應夏、銀、綏、宥等州管內,罪無輕重,常赦所不原者,並公私債負,殘欠稅物,一切並放。”

“兼自刺史、指揮使、押衙已下,皆勒依舊,各與改轉官資。”

“朕自總萬幾,惟宏一德,內安華夏,外撫戎夷,先既懷之以恩,后必示之以信……”

“卿,定難節度使、侍中趙氏彝殷,守土安民,恩威並著,夷夏甚悅,功在社稷,朕心甚慰。”

“着,敕封彝殷,爵國公,號‘夏’,加守尚書令,即日返京。”

“今,特派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楊驍赴任,從命者秋毫勿犯,違命者全族必誅,先令後行,有犯無舍雲。”

“欽哉——”

楊驍宣讀完劉知遠的聖旨,睥睨了一眼跪在地上發愣的李彝殷,似笑非笑的說道:“夏國公,接旨吧。”

“臣李彝殷,領旨謝恩!”

這個時候,李彝殷就算是再不滿,也只能坦然接受了。

雖然當了夏國公,還升任守尚書令,但是這讓李彝殷並不滿意。

區區的官爵,根本是虛的,毫無實權。

拿着那點俸祿有用嗎?

楊驍又拿出一道聖旨,遞給李彝殷,說道:“這是官家的第二道聖旨,請夏國公當眾宣讀。”

“……”

李彝殷旋即打開聖旨,照着上邊的文字宣讀出來。

越是宣讀,李彝殷越是發現不對勁的地方。

劉知遠搞的什麼鬼?

楊驍,的確是來接替他李彝殷的節度使位置,但是並非“定難軍節度使”,而是“大明軍節度使”。

自即日起,定難軍改為大明軍,統萬城改為大明城!

這意味着什麼,不言而喻。

楊驍還未走馬上任,就已經搞出一招來對付他們,這讓李彝殷的臉都氣綠了。

但,事到如今,李彝殷也不敢舉兵反抗。

他相信楊驍不會在河套地區待得太久,遲早灰溜溜的離開,或是死在這裏。

……

翌日,楊驍親自送走了李彝殷,又回到府衙,召集魏仁浦和王朴商議大事。

值得一提的是,王朴成了大明軍衙內判官,魏仁浦則是大明軍衙內推官,屬於楊驍的幕佐。

節度使的僚屬,都由節度使辟舉,然後上報朝廷批准。

所統州縣長吏雖由朝廷任命,而實際則聽命於節鎮。

遇刺史位缺,節鎮常遣上佐攝職,然後報請朝廷正授。

地方財政收入分為上供、送使、留州三部分,送使部分常占最大份額。

為什麼節度使的權力這麼大?

這還得益於唐玄宗李隆基。

至玄宗開元、天寶年間,北方逐漸形成平盧、范陽、河東、朔方、隴右、河西、安西四鎮、北庭伊西八個節度使區,加上劍南、嶺南共為十鎮。

開始成為固定軍區,各有受其統屬之州、軍、鎮、城、守捉。

天寶後期,節度使又兼所在道監督州縣之采採訪使,集軍、民、財三政於一身。

於是在唐玄宗晚年的時候,邊鎮十節擁兵四十九萬,而朝廷禁軍不過十二萬人,典型的外重內輕,不可避免的釀成了“安史之亂”!

從唐末到現在,節度使的權勢尾大不掉,只是朝廷一直都沒辦法解決。

逼反一個節度使,朝廷都要花一年半載去平定。

若是逼反三五個節度使,將直接搞垮朝廷的根基。

逼反十個八個節度使,朝廷就直接沒了。

怎麼辦?

杯酒釋兵權?

那也要皇帝有足夠的威望,有足夠的膽魄,能做到“破而後立”。

“節帥,這是我大明節鎮的兵丁、人口、錢、糧、布匹、毛皮以及牛、羊、馬、駱駝等牲畜的典籍冊本。”

“屬下跟文伯總結成冊,請節帥過目。”

魏仁浦遞給了楊驍一本冊子。

上邊記載着大明節鎮的各種賬目,屬於楊驍的“私人財產”。

楊驍看了一遍,不禁眉頭一皺。

不出所料,党項人對他的態度很是惡劣。

魏仁浦偷瞄了一眼楊驍,察言觀色之後,便道:“節帥,根據這賬冊記載,我大明節鎮,有藩漢兵丁四萬六千餘人,人口十四萬九千二百一十六戶,七十六萬餘。”

“但,府庫中,只有銅錢二百貫,老舊布二百匹,毛皮二百張,粟米二百斤,白銀二百兩……”

“其餘牛、羊、馬、駱駝等牲畜也是二百頭,還儘是老弱。”

楊驍笑了笑,把手中的賬冊放到案几上,說道:“李彝殷臨走前,還是給我們留下了不少的見面禮。”

府庫里的東西以及牲畜,全部以“二百”為數,有那麼湊巧嗎?

這分明是李彝殷故意為之,挑釁楊驍,想讓楊驍知難而退。

大明節鎮的前身定難節鎮,好歹地處河套,水草豐美,人口眾多,還牛羊成群,怎麼可能就剩下這仨瓜倆棗?

就這點錢糧牲畜,讓楊驍如何養得起二萬人的大軍?

這讓楊驍原本糟糕的心情,變得更加糟糕。

只是他沒有表露出來。

“文伯、道濟(魏仁浦表字),以你們看,我當如何是好?”

楊驍把目光放在王朴和魏仁浦的身上。

這兩個人,都是當世的頂級謀士了。

楊驍之前向劉知遠提出,把魏仁浦從樞密院要過來,那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才做的決定。

這魏仁浦是何許人也?

宰相之才!

魏仁浦出身寒微,好在他機敏聰慧,博聞強記。

在契丹兵入中原的時候,魏仁浦就隨着大軍北上抵抗遼軍。

他曾在真定(今河南鞏縣)叩見了劉知遠。

郭威向魏仁浦問起契丹的兵力和戰事,魏仁浦都能詳盡地說出來,魏仁浦的精細敏捷深得郭威的好感,從此開始受到郭威的重用。

要知道,魏仁浦原本是屬於郭威麾下的,同樣在樞密院辦事。

歷史上在劉知遠病危的時候,還召見蘇逢吉、楊邠、郭威、魏仁浦等人託孤,由此可見劉知遠多麼看重魏仁浦。

讓他到楊驍麾下,做一個節度使的推官,屬實是屈才了。

好在魏仁浦並不介意,任勞任怨的給楊驍辦事,出謀劃策。

有魏仁浦這種治國之才在,楊驍就不愁治理不好一個大明節鎮。

畢竟歷史上的魏仁浦助郭開國,佐周興邦,是跟蕭何、王猛、房玄齡一樣的治世之才,楊驍豈能不看重?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十國江山風月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十國江山風月
上一章下一章

第081章 大明軍節度使,宰相之才

%